02.26 大一最後一個學期,有點迷茫,你想給我說一些什麼內心想說的話?

紫衫龍王張耀武


一、大一學生較為迷茫的原因分析   

1.思想觀念沒有完成從高中到大學的轉變。

目前,我國主要採用高考作為大學入學選拔方式,雖然近幾年來素質教育發展速度較快,但應試教育很多較為落後和相對偏遠的地方仍普遍存在,部分學校只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對學生成長成才非常重要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導致部分高中生把考進大學作為學習的最終目標,而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希望學習的專業和以後想從事的職業等認識不到位。有一位大一學生在大一第二學期時說:“在高中只要你好好學,考上大學你就可以放鬆好好地玩了,到了大學經過半年多的學習後,才發現高中老師當時說的話欺騙了他們。”這句話可能過於否定高中老師當時的“良苦用心”,但這從某種意義上充分說明部分大一學生在思想意識中,認為大學就是要“放鬆”的、要“玩”的,對大學學習生活沒有正確的認識。  

 

2.相對於高中大學學習壓力較小。

由於大學要求學生都寄宿在學校,學生家長不能像高中那樣對學生的學習及身心各個方面的照顧都面面俱到,對學生的瞭解渠道變窄了。再加上大學生活相對比較自由,沒有了高考壓力,且大學課程學習相對較為簡單,對於部分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往往會因為沒人管而荒廢學業。他們把課餘時間用在了玩遊戲、睡覺和看電視劇上,學習似乎變成了大學生活的附屬品。另外一個主要問題是部分老師上課大多采用“滿堂灌”,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較少,只要你上課的時候在,考試及格,任課老師則往往不會進行太多管理,導致大學學習氛圍鬆散。   

3.相對於高中大學學校管理較為寬鬆。

很多大學不組織大一學生上晚自習,且週末時間完全屬於學生自己,一些學生認為剛剛經過高中的辛苦學習階段,正好在大學好好“放鬆”一下,大部分時間都在玩耍,導致“放鬆過度”而很難集中精力學習,久而久之,學習沒有抓好,甚至出現大面積的掛科現象。學生除了玩之外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從而使學生感到大一是一個很“迷茫”的階段。同時,大學各種活動較多,很多學生進入大學會同時參加幾個社團,一開始感覺社團工作較為新鮮,在各社團表現都比較積極,但是久而久之,他們會面臨很多問題,隨著時間推移他們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   

二、解除大一學生心理迷茫的對策   

1.幫助大一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適應學習方式的轉變。

大學一年級是學生樹立正確學習態度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要引導大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樂趣,養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對於部分覺得所學專業與自己興趣愛好不符合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在發展自己興趣愛好的同時學好本專業課程,鼓勵他們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識。對於那些學習中的“困難戶”,要經常鼓勵他們,並教會他們戰勝挫折的勇氣和決心,挫折是人生的寶貴經歷和經驗,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可以更快地成長。對於自控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要加強管理與督促,幫助他們充分利用大學良好學習環境與條件,學好專業課。   

2.指導大一學生進行調查研究,進行職業規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讓學生進行部分社會實踐調查,使學生了解社會,認知自己,把握社會發展方向和本專業就業形勢,是科學規劃大學生職業生涯的必要前提。高校可以請與本專業相關的企業或社會相關人士有針對性地做行業形勢發展報告、社會發展形勢報告、區域經濟發展形勢報告等;高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係,讓學生利用週末或寒暑假時間,有組織地到企業調研;有針對性地回訪工作3-5年以上的、處在不同單位層次的畢業生等,通過多種形式使學生了解社會、瞭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及就業狀況,明確合理的發展方向。   

3.建立專業的心理諮詢隊伍,提高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目前,許多學校設有心理諮詢機構,並多由相關部門領導、相關心理諮詢老師等人員構成,但專業人士所佔比例較低,導致心理諮詢指導低效、盲目,甚至面對諸多心理問題很難給予科學合理、專業的解答,致使心理諮詢機構形同虛設,對此應建立一個較為專業的、高質量的心理諮詢隊伍,提高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總之,大一學生進入大學後要想不迷茫、不困惑,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活過得充實、完整,才不會整天無所事事。當然,解決大一學生迷茫和困惑的現象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還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總結並提出更全面和詳細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