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伏羲為何被尊為"三皇之首",史料之中的發掘與肯定

導語:當整個西歐還處在原始狀態的時候,中國人在4000前就已經開始書寫自己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東方文明是先於西方文明的。

中國典籍大量記載"三皇五帝",有"天皇、地皇、泰皇"(指人皇)的記載。天皇、地皇是人們心中的宇宙空間天力量與賴以生存的大地自然力量。古人用神化信仰方式就變成某神去崇尚與信仰敬拜,寄告子孫尊天敬地,崇尚自然,傳承文明。

伏羲為何被尊為

伏羲像

在傳說之中,天地混元,盤古開天劈地,始有萬物。在萬物誕生之初,人類還沒有文明,與其他禽獸一樣,人類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而在人類追求更好生活的過程中,正是一批先知先覺者,使人類文明獲得了發展,其中就包括"三皇五帝"。為了紀念他們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三皇五帝"成為了他們閃耀的代名詞,使後人永記。而"三皇之首"的爭議,亦是後人難以定奪的爭議。通過史料,可以知道,伏羲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伏羲為何被尊為

三皇五帝

一、"三皇五帝"的由來

1、"三皇五帝"名稱的不同與選擇

由於三皇五帝所處的歷史時代太過與久遠,對其的名稱甚至是存在,都具有懷疑態度。由於關於三皇五帝的記載,大都是耳口相傳,史料的記載中亦有諸多不同。關於三皇五帝名稱的記載,亦有諸多說法。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三皇所處的時代,一定早於五帝。至於為何稱皇稱帝,應該源於古代的稱謂習俗。可是從如今的角度來看,三皇五帝的身份,其實就是各個原始部落的酋長。在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千4000年左右,是三皇五帝開創人類文明的主要時期,為了紀念他們的功績,便用"帝"與"皇"來稱謂他們。只是在其名字的流傳中,產生了不同的說法。

伏羲為何被尊為

三皇

雖然關於"三皇五帝"有多種說法,但是在對其考證和總結後,大多傾向於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的說法。

2、先秦史料中的肯定

根據中國文獻記載與傳說,伏羲之前,還有盤古氏開天闢地、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巢氏上樹棲居的記載。盤古、燧人、有巢,是否確有其人,由於年代久遠,已經難以考證了,還有待更可靠的史料證明。

可距今7000年前左右的伏羲氏,應該說是確有其人,確有其部落群團。如前所述,大量的先秦典籍資料記載,在中華民族文明創建中,有許多東西都是伏羲或伏羲時代創造發明的。

伏羲為何被尊為

女媧畫像

伏羲氏沒,女媧代宓犧立,女媧氏沒,神農氏作。女媧、神農也確有其人或部落,且在中華文明創建中都功勞巨大。因此,以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為人皇中的三皇,應該說是可以成立的。

3、傳說中的記載

傳說伏羲氏沒,女媧代宓犧立,共工不服怒撞不周山,使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鍊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還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

在人類社會創造後,三黃又肩負起了發展人類文明的重任。伏羲女媧共同創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其還共同建立了人類的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女媧被奉為婚姻女神。

伏羲為何被尊為

神農氏像

至今中國的苗族、瑤族、畲族等把伏羲、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功績顯赫,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

除了農業,神農氏的功績與伏羲亦不相上下。神農氏還發明瞭醫術,重新審定了曆法,更開創了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使農作物的收成獲得了有利保障。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其在農業上的功績更加明顯,由此被稱為"神農氏"。

二、伏羲氏的創造發明

先秦典籍資料記載,有許多東西都是伏羲或伏羲時代創造發明的。

1、觀天象

《易乾鑿度》:"方上古之時,人民無別,群物無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於是伏羲乃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之宜。

"《史記·補三皇本紀》:"太嗥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仰則觀象於天……以龍紀官,號曰龍師。"

伏羲為何被尊為

天象

上述記載可看出,觀天象、正農時,這是伏羲氏的第一大發明,是中國進入農業文明的標誌。"農業的出現就是文明的根,文明的起源。"以觀象而助耕殖稼穡,當為發展農業生產的重大突破。

2、制歷算

《易通卦驗》:"伏羲方牙精作易,無書,以畫事。"《易坤靈圖》:"伏羲立九部,而民易理。"《三墳》:伏羲"命臣潛龍氏作甲歷。"《漢書·律曆志》:"自伏羲畫八卦,由數起。"在各類史料記載中,都寫到了伏羲對於歷算的貢獻。

伏羲為何被尊為

二十四節氣圖

如果沒有伏羲對歷算的貢獻,那麼之後的日曆與節氣便還有待考證。為了使百姓適應自然的發展,通過農業來保證自己糧食的供給。可是農業生產水平並沒有像如今一樣發達,為了保證農業的生產,便需要對自然發展的規律有足夠的瞭解,才能使農民獲得更多的收成。所以制歷算無疑是伏羲的一大貢獻。

3、作八卦

《禮含文嘉》:"伏羲乃則象作易卦。"《三墳》:"龍馬負圖,蓋分五色,文開五易,甲金崇山,天皇始畫八卦。"《史記·大史公自序》:"伏羲性純厚,作易、八卦。"如今道家陰陽八卦的圖形,正是源自於伏羲所作的八卦。

伏羲為何被尊為

八卦圖

在道家中,八卦的思想並不是創新,而是對伏羲智慧的總結。因為八卦不僅可以揭示事物變化的規律,還有對未來的預測。世間萬物的規律,都是按照八卦的思維進行的。道家學者同伏羲一樣,在不停的思索著宇宙萬物規律的答案,試圖解答人生的奧秘。而八卦,便是解答人生奧義的鑰匙。只是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智慧被淡忘,但是其依舊有著深奧的價值。

4、制網罟

《易傳·繫辭下》:"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作結繩而為網罡,以佃以漁、蓋取諸離。"《抱朴子》:"太昊師蜘蛛而結網。"《屍子·君治》:"伏羲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易·繫辭》:"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

伏羲為何被尊為

網罟

伏羲氏從蜘蛛結網得到啟示,創造了網罡。於是,他教人們用網進行漁獵。網的發明,使人們天上能捉飛禽、地上可擒走獸、水中可捕游魚。有力地推動了生產的力發展。

5、馴家禽

《路史·後紀一》伏羲"豢養犧牲,服牛乘馬,草鞭皮蒙,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而下服度。"《屍子·君治》:"宓羲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傳統的農作物並不能滿足人們對美食的需要。肉類的鮮美,成為了人們對美食的主要追求。可是在古代,想要獲得肉類,便需要外出捕獵,而捕獵還具有生命危險。為了滿足人們對肉類的需求,並保證人們的生命安全,伏羲便馴服野獸,以供人們食用。

6、制干戈

《拾遺記》:伏羲"

禮義文物,幹茲始作,去巢穴之居,變茹腥之食,立禮教以導文,造干戈以飾武,絲桑為瑟,均土為壎,禮樂於是興矣。"在古代社會中,人類最大的威脅是野獸。為了保證人們的生命安全,伏羲製作了干戈,用於人類自衛。

伏羲為何被尊為

古代干戈

7、定婚姻

《白虎通·德論》:"謂之伏羲者何?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於是伏羲……因夫婦,正五行,始定人道……治下伏而化之,故謂之伏羲也。"在古代的原始社會中,人們並不懂得婚姻的制度。由此導致人類的數量非常少,而且難以獲得有效的發展。

伏羲對人們的生活情況進行了考察,便發現了問題。由此制定了婚姻的制度,以保證人類的繁衍。同時,還使社會獲得了進步與發展,人們對傳統的人倫亦有了初步認知,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更加密切。

8、興醫藥

《太平御覽》引《帝國世紀》:"伏羲嘗味百藥,而制九針,以拯夭枉焉。"《淮南子》:"神農播百穀也,囚苗以為教"。在人類生活中,生老病死是常態。可是生活中,難免會生病。在原始時代,醫藥並不發達,這導致很多人都是在病魔的摧殘下,失去了生命。伏羲為了使人們病有所醫,便決定自己親自試藥,來為人們找到用於治病的藥物。

伏羲為何被尊為

伏羲像

9、化蠶製衣

《路史·後紀五》注引《皇圖要覽》:"伏羲化蠶桑為穗帛,西陵氏始養蠶。"《路史·後紀一》注引《白氏六帖》:"伏羲作布。""伏羲化蠶為絲

"後,教人們用蠶絲、植物纖維紡線、編網、織布、製衣著裝,人類抵禦寒冷的能力有了提高,文明程度進一步發展。

三、伏羲被尊為"三皇之首"

如前所述,伏羲或伏羲時代,幾乎就集中了上古時期所有的發明。伏羲氏因為功勞巨大,又被人們尊稱太昊。昊即為天上之太陽,即帶來光明之神聖,偉大之聖賢,被尊為三皇之首皇。

《尚書》:"古者伏犧氏之天下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正是因為伏羲為古代原始社會做出了大量貢獻,使人們對其感恩戴德。為了稱頌伏羲的功績,便以最高的名號來稱呼他,以表示對其無上的尊敬。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關於伏羲的稱頌漸漸神化,使伏羲的歷史難以考證。

伏羲為何被尊為

伏羲畫像

由此,史家司馬遷便沒有將伏羲列入《史記》之中,而是選擇從黃帝開始記述歷史。東漢皇甫謐、班固等突破《史記》的界限,將上古帝王從黃帝推至伏羲。皇甫謐《帝王世紀》第一次對黃帝以前帝王世系進行了研究,排出了三皇時期的帝王世系,三皇首列伏羲,以伏羲為歷史源頭。

1、史家對伏羲的認可

《漢書·古今人表》在"上上聖人"一欄中,首列"太昊帝宓羲氏",次列"炎帝神農氏",再次列"黃帝軒轅氏"。由此可知,在史家眼裡,伏羲的排位是高於三皇中的其他兩者的。

伏羲為何被尊為

司馬遷像

在《春秋元命苞》中,其以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但是伏羲亦為三皇之首。可以得出結論,伏羲是中華民族的鼻祖,中華文明的肇始者。

2、史料對伏羲名稱的記載

伏羲的名號,古籍中有許多寫法,除"伏羲"外,又作伏犧、包羲、庖羲、庖犧、伏戲、宓戲、炮犧、太昊、太嗥、春皇、木皇等。

《易繫辭傳》:"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釋文》:"包,本就作庖。鄭雲:取也。孟、京作伏。犧,鄭雲:鳥獸全具曰犧。孟,京作戲,雲伏,服也;戲,化也。"由於在名稱的傳播中,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其所指的都是伏羲。

伏羲為何被尊為

史書典籍

根據眾多典籍記載,中國的文明歷史主要發源於伏羲氏時代。由於上古代沒有文字,先民事蹟多賴後人一輩輩口耳相傳,加之古今方俗之異,後來見諸文字,便出現同名異形現象。同一位伏羲,春秋戰國以來的各種古籍中便有不同的寫法。伏羲、伏戲、包犧、庖犧、炮犧、伏犧、虙羲、虙戲、宓羲、宓戲等,均屬音同音近相代。

《淮南子·時則訓》:"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貫大人之國,東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樹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里。"高誘注:"太皞,伏羲氏,東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

3、伏羲之墓的考證

《帝國世紀》:"主春,象日之明,是稱太昊,都陳"。《綱鑑易知錄》:"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繼天而王,故風姓,有聖德,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作都於陳……帝崩葬於陳。

"史學家考證"太皞之虛","都陳",即今河南小城淮陽。伏羲不僅在淮陽建都稱王,而且還葬在那裡。

伏羲為何被尊為

伏羲陵墓

對伏羲的陵墓進行考古發掘後,其宮式陵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不盡感嘆。

正是因為伏羲為世人立下了許多偉大的功勞,以至於千百年來,人們謁祖朝聖不止。而伏羲的陵寢,也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一座豐碑。

結語:中國史籍將伏羲被尊稱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有根據的,是符合歷史發展的真實的。而司馬遷《史記·自序》"餘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一句話,似乎也肯定了伏羲的功績,或許由於時代久遠,司馬遷沒有考證伏羲氏,就以黃帝作為上古歷史的開端。應該說《史記》只是記載了五帝以黃帝作為開端的歷史,而沒有記載黃帝之前"三皇"的歷史。

在黃帝的前面,中華民族、中華文明還有更長的歷史。見諸於中國古籍文字記載的伏羲氏時代,應該是信史。我們不能低估中華民族祖先的智慧,不能像疑古派那樣,抱著懷疑的眼光來對待中國先秦文獻記錄下來的歷史。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

《周易》

《三墳》

班固《漢書》

《禮含文嘉》

葛洪《抱朴子》

劉安《淮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