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上古時期,歡兜舉薦共工,二人均治罪,歡兜的罪更大,什麼道理嗎?

履和齋


我來分享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了解兩個與之相關的知識,一、部落及部落聯盟的含義。二、與歡兜、共工相關的人物關係。

首先,先了解部落和部落聯盟的含義。隨著生產工具地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形態由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逐漸形成以男子為中心的大家族,氏族首領由成年男子擔任。若干個父系氏族組成部落。若干部落組成部落群或結成部落聯盟。距今4000多年至5000多年的1000年間,遂漸產生了炎黃、東夷和苗蠻部落群,各由若干部落和更多氏族組成。這一時期留下的無數英雄事蹟和許多流傳千古的英雄人物就出自於這幾個部落群。

其次,來了解一下回答問題所需牽扯到的人物關係。一、炎帝部落,炎帝號稱神農氏,其後裔較著名的有以善於燒山種田的烈山氏和以善於平治水土的共工氏。二、黃帝部落,黃帝又號軒轅氏,一生共有25子,帝嚳、顓頊、帝堯、帝舜、帝禹皆是其後裔子孫。三、東夷部落群中有一個古老的太昊部落,也叫伏義氏。還有與太昊式相關聯的少昊氏鳳姓部落,後來出了個名叫蚩尤的首領。四、苗族(三苗)部落聯盟,可能有三個部落,其中一個部落首領叫驩兜,又叫歡兜。

幾大部落間交往日益加強,各種衝突和爭奪也日趨激烈。以蚩尤為首的東夷部落聯盟率眾向中原地區發展,觸發了與炎帝后裔共工氏的戰爭。後來炎帝與黃帝結為聯盟,於涿鹿之戰中打敗並殺掉了蚩尤。再後來黃帝又征服了炎帝后裔,成了包括諸夷部落在內的更大規模部落的最高首領,此後又向江漢流域擴展,與苗蠻部落聯盟發生衝突,但兩大部落聯盟的衝突持續了好幾代,到堯、舜、禹時期,演變為更大規模的戰爭,以苗蠻部落被成功驅逐而告終。

瞭解以上兩方面內容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所提問題的發生背景,接下來解答提問的問題。帝堯年紀大了,想找一人繼承他的職位,於是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此事。歡兜說:“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做得不錯。"堯說:“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意思是共工能說會道,表面恭敬,事實上無法無天。果然在“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往輕處說,歡兜也有薦人不明之錯。更重要的原因是共工屬被黃帝打敗的炎帝三世孫,已經據守大河上游稱王很久,不滿帝堯,仇視於舜。歡兜作為帝堯之近臣不可能不瞭解共工的心思,史實證明歡兜與共工的關係還很密切,也應該有政治野心。後來作為與共工、鯀等並列的"四凶"之一被帝舜放逐崇山即是明證。明知共工心術不正卻又故意推薦,用意險惡,其心可誅,罪加一等也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