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新冠肺炎讓我們痛定思痛,你認為養成集體就餐用公筷的習慣可行嗎? ?

一觀眾生


正常時期,全國那麼多人,一年365天,該用公筷,不現實!做筷子的資源、材料也沒有那麼多!


蒙毅榛果


要說分餐制嘛!早已有人提倡,八十年代初就有一部科教影片專門普及分餐制,而且當時也的確有一些大城市的人開始試行。記得1985年的冬天,一位戰友請我從東北為他捎帶一個人參給他北京居住的姨媽。找到戰友的姨媽家,戰友姨媽特意在家下廚做飯招待我和另一位通行的戰友。

當時,好像是做了四個菜,一個湯。菜一上桌,不但湯裡放了一個勺子,而且單獨準備了一個空盤子放了兩雙筷子,而我們每個人面前,除了飯碗,還各有一個小空碗和筷子。我和戰友坐定後,看著桌上的飯菜和碗筷,不知如何是好,顯得無從下手。於是,老人家就客氣說,他們已經吃過了,讓我們倆自己吃。並問我們是否喝酒。

我和戰友本來平時是喝酒的,但一看這家人很講究,而且是問我們喝不喝,又不和我們一起吃飯,我們就說不會喝酒,也就吃飯了。說句實話,作為軍人出身的我們,雖然也看過分餐制的影片,但生活中卻從來都是大鍋飯大鍋菜,而且很多人圍坐一起,同在一個菜盆裡夾菜,哪見過公用筷公用勺哦!

於是,我和戰友根本就沒管放在空盤裡的筷子,直接用自己吃飯的筷子夾菜,主人家坐在一旁看著我們吃。吃著吃著,戰友拿起湯碗裡的勺子,直接喝了一口湯,這時,我看見女主人眼睛裡閃過一絲驚異的目光,這時,我才明白,這湯勺是公用的,於是,拿起湯勺往小碗裡盛了一勺湯,喝了下去。

吃完飯,做了一會兒,我們就藉故趕車告辭了。其實,我是覺得人家太講究了,我們啥都不懂,別呆時間太長,再鬧出什麼貽笑大方的事兒出來,那就太尷尬了。這件事情,雖然幾十年過去了,今天提起還記憶猶新。。

說實在的,分餐制肯定比和餐制好,一人一份,有公用的筷子和勺子,能避免疾病傳染。可是,中國人形成了千百年的生活方式,要想改,恐怕很難。特別是讓國人愛不釋手的火鍋,大家都在一個鍋裡撈食,如果分餐,就得一人一個鍋,哪有那麼大的桌子擺放啊!而且吃火鍋,就是吃那種大家一起撈的氣氛,如果失去了這個,大家可能沒法聚餐了。

我也十分羨慕西方人一人一份牛排,刀叉並用,各吃各的,於是,自己也準備了一套刀叉,時不時地買點牛排,麵包,享受一下西方人的生活。可是,咱們的胃是吃米飯炒菜或火鍋的胃,基因是和餐制的基因,大多數時間還是吃中餐,還是一家人在一個盤子裡夾菜,在一個鍋裡撈食。

雖然一定要使用公筷,也能做到,但真要那麼特意去做,實在是覺得彆扭,如果真的那麼做了,也許連吃飯都不香。因為咱們就是這個習慣,就是這種生活方式,改變他將意味著失去自己。至於新冠肺炎是不是分餐制就能避免,我覺得這也不盡然,因為新冠肺炎可以通過飛沫傳染,除非我們連話都不和別人說。當然,分餐制無疑是好的,公用筷肯定文明,如果自己覺得能夠做到,那就儘量去做吧!


若愚趣談


痛定思痛的事情,豈止是新冠肺炎啊!還有甲肝、SARS等。而聚餐時提倡推廣使用公筷、公勺,也已是陳年往事了。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上海爆發流行甲型肝炎,國內就曾大力倡導施行公筷、公勺、分餐制。可惜又無奈,傳統的習慣勢力太強大了。公筷、公勺、分餐制最終敗下陣來,尤其是公筷敗的徹底。

病從口入,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可是每每聚會餐飲時,親情、友情和習慣,往往戰勝公筷、公勺、分餐制,被認為是“窮講究”,而被棄之不用。因為只有這樣,才顯得親朋好友間的關係,“親密無間”不生分。傳染病也就悄沒聲息的乘虛而入,擴散傳播開來。所以,還是應該大力提倡飲食衛生,推廣使用公筷、公勺。要在各種餐飲場所,張貼字、畫廣告,餐桌上擺放公筷、公勺(有別於常用普通筷、勺)。在書本上、課堂上教育孩子和學生,會有根深蒂固的印象,得到良好的收穫。

記得毛主席說過 : 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19066936


公筷的提議很好想法也對俗話說病從口入,但就目前咱們中國的飲食習慣和文化還有菜品或就餐環境來說大面積實現有難度,最好還是由政府職能部門牽頭在某一區域內先選出一批大型餐飲企業或較多餐飲店面集中街區試點推廣倡議,先讓一部分人切實感受一下這樣的用餐體驗,然後是認可,然後慢慢變成習慣,從認可到習慣是需要時間的可能會很長。咱們的老百姓還有個習慣就是喜歡隨大流圍觀,當更多的人都這樣做的時候單個的個體也會隨著這樣做(商家和個人都適用),希望這一天早點到吧。

另一方面通過這次疫情我們也認識到了吃野味風險很大,可改變這個習慣又太難,而且也不是一雙公筷就能減緩病毒傳染的,這次是“看一眼就懷孕”的超高中獎率。有必要從根本上杜絕那些錯誤的飲食習慣,殘害生靈不說還害人害己。哎!希望那些喜歡吃野味的早日迷途知返吧回頭是岸。


面朝大海富一代


餐飲都消毒櫃,筷子都消毒。主要是千萬不吃野生動物,。最好少去飯店吃飯,不要經常去吃,天天吃飯店。


ABc123123456


中國人啊,該長記性了。混餐制,早該消失了,男女老少一盤菜,病菌口水相互嘗。分餐制,是必然趨勢,餐館飯店首當其衝。分餐制,必須達標,有些東西,沒規矩,永遠不得方圓。相互穿插感染,是我們必須重視的環節。分餐制,刻不容緩!


手機用戶18666150662


本人不會抵制改用公筷這種做法,相反會很支持。的卻,新冠肺炎讓我們思考了很多除了財富金錢之外的東西,大概公筷概念也算其中之一吧。

本人感覺使用公筷後有很多好處,看得見的首先就是預防,防護病毒相互間從就餐的渠道傳入有一定保護作用,對飲食衛生的進一步提高有促進作用。其次,節約成本木材,綠色的深林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夥伴,我們國家深林覆蓋率並不高。最後,這種推廣使用公筷的結局不好說,固有習慣想要打破消滅難度很大,特別是這種有關大眾根深蒂固的習慣,就難上加難了。不過本人看到有人提議有人呼籲還是非常樂於見到的。本人是非常贊同公筷使用代替現在飲食習慣的。


L旅者行者L


提倡分餐最好,比用公筷更衛生。

我們通過這次傳染性肺炎病毒後必須痛定思痛,把一些不衛生的生活習慣改掉。如廁前後都要洗手,飯前也要洗手。用餐時不說話不談公務,避免口沫飛淺。分餐和保持人與人之間用餐距離。吃飯時手別摸頭摸鼻的,手紙不離手。真的細菌不可小覷,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實存在。


用戶方太


我認為,我也建議,咱們的飲食習慣需要改變了,最好以後都採用分餐制,不管是居家還是朋友聚餐,都應該分餐,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病毒細菌相互傳染,其實分餐也不難,難就難在國人的心裡,思想上過不去。

如果在家分餐,父母以為嫌棄老人家,老婆會說你有外遇了嫌棄她,朋友會說你怎麼就這麼怕死,親戚就更別說了,會說你不會待客之道,什麼難聽說什麼都會有,你也可能會被社會孤立,一個字,難

但是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還是有覺悟的,希望大家能痛定思痛,慢慢改變,慢慢適應吧,



我認為這次疫情之後,大家都自覺起來,特別是公共場合做到自我保護,儘量減少無效社交,減少多人聚餐,個人衛生不分場合,公筷,餐具都要大家監督起來,讓我們有一個有益健康,淨化,整潔的環境!這要從我們做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d1a6662c37684362811e389791bbcca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