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武岡:堅守在一線的志願者吳鵬程

雲邵陽客戶端2月26日訊 (通訊員 鄒葉瓊 蔣燈輝)“嚴防死守,不讓疫情向農村擴散,保證完成任務!”在武岡市大甸鎮尖山村青年志願者突擊隊組建大會上,武岡市稅務局幹部、尖山村第一書記吳鵬程帶頭宣誓。

“農村地區面廣,醫療條件相對薄弱,又是在春節期間,農民工返鄉過年,春節期間走訪親戚……等等這些傳統習慣,讓農村防控疫情難度加大。”談起農村防疫工作,吳鵬程例舉起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武岡:堅守在一線的志願者吳鵬程

是幹部,更是村民的貼心人

“困難的存在,就是激勵我們要不斷突破侷限,拓寬思維,對症下藥,對存在的困難各個擊破”。1月26日,吳鵬程接到鎮裡轉發的緊急通知後,立即趕赴大甸鎮尖山村著手村裡的防疫工作,至今已連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整整31天。

按農村習俗,大年初三開始將會進入到走親訪友的高潮,人員的密集流動、聚會聚餐將會引發較高的感染風險。在防疫工作開展之初,他便組織開展好防疫宣傳,擬定了一份緊急防疫告示,通過廣播重複播報並張貼在村裡的各個關鍵路口。同時,防控疫情橫幅和宣傳標語也相繼懸掛、張貼到各組各院落,第一時間讓廣大村民知曉“疫”之害、懂得防之舉,村民自覺力控串門與聚集。

他們組建青年志願者突擊隊,在各進出路口設置檢測點,對外來車輛進行檢測登記、勸返;對全村1211戶進行網格化走訪宣傳、排查,建立“兩史”人員和新進人員臺賬。吳鵬程走組入戶帶頭宣傳喜事簡辦,倡導文明新風,勸阻3起白喜事宴客,有效減少人員集聚感染風險;與輔警一道巡查聚眾打牌情況,與村醫一起上門進行體溫監測;為5戶個體商店進行消毒,阻斷疫情傳播可能。

是黨員,更是村民的守護者

“吳書記,後山有村民發現有煙有火光,可能是山火……” 2月18日傍晚,吳鵬程在結束當天的走訪排查準備下班時,突然接到尖山曠家片失火的報告。他邊作簡單的部署,邊召集救火力量奔赴現場,義無反顧衝到救火一線,全然不顧腳下未燃盡的火灰、火場的高熱、漫天的煙漬和叢生的荊棘。臨近尾聲時,由於山下死灰復燃,已到半山腰的他又趕忙下來參與戰鬥……直至把火撲滅,他全身上下粘滿了塵土、菸灰,手臉被劃傷幾處,村民們幾乎認不出他了。

為人父,更是村民好親友

“太感謝你了,吳書記!我沒有子女,你就是我的親人吶!”尖山村五保戶鄧中林熱淚盈眶地說。2月9日,鄧中林出現中風發熱現象,親人們都害怕不敢靠近,吳鵬程上門解釋溝通,打消眾人疑慮,併為他們發放了防護口罩。同時,他多次登門看望鄧中林,併為其購買了米、油、禦寒衣物等基本生活物資。因為村裡口罩、酒精等防護物資短缺,他立馬把家裡僅存的50個口罩拿來分給大家;在與網格員進行走訪排查時,發現4組90歲高齡的廖群英老人拄杖站在院子門口,任由雨水漸大卻渾然不覺,他趕緊走上前把雨傘撐向老人,並護送老人安全回家;在他的主動詢問下,貧困戶劉某反映家裡木炭缺乏,小孩的衣物在連續的陰雨天氣裡難以晾乾,第二天,他就從城裡購來木炭送到劉某家裡……

不曾想,對村民如此體貼入微的吳書記,在他自己的小家庭中卻是個“不稱職成員”。“爸爸媽媽你們是不是不要我了?”幾個星期的不著家,四歲的兒子在電話裡對吳鵬程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在脫貧攻堅戰中,他和妻子已經是“戰友”,疫情防控戰打響後,在團市委工作的妻子也毅然加入青年突擊隊,與廣大青年志願者奮戰在戰“疫”一線。都在忙碌著,夫妻倆不得不把4歲的兒子交給年邁的父母照看。在兒子眼中,他們是不稱職的父母……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群眾把這份權利交予我們,我們就應該多一分責任,多一份實幹!”吳鵬程用實際行動,充分展示了在危難之際,一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紮實工作的本色和擔當,成為了疫情阻擊戰中的一抹亮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