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看待英國的海軍?

Isabellaqin


客觀來說,現在的英國海軍現在的實力和水平倒也不弱。但要是與中美俄這幾個海軍強國相比,顯然還不是同一個數量級。



英國海軍可以說是典型的“沒落貴族”

曾經稱霸海洋,縱橫世界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艦隊,如今早已是日薄西山,破敗不堪了。現如今,英國海軍主力作戰艦艇的全副家當,就是下圖這些:



現役只有一艘事故頻發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而且還在海試中;6艘新型的45型驅逐艦,13艘上世紀80、90年代服役的23型護衛艦,外加11艘潛艇。



在剛過去的2018年,英國海軍下水艦艇的排水量名列世界第三,近4萬噸。然而,這其中絕大部份排水量,都是新下水的3.7萬噸潮汐級補給艦所貢獻的,而尷尬的是,這艘補給艦居然還是韓國造的……



前不久英國的某亨還叫囂著警告東方大國,將面臨“嚴重後果”。結果,東方大國的軍艦就開到他們家門口了。可憐的大英帝國海軍只能出派上世紀的老艦23型來陪跑。

英國海軍祖上的閱艦式,是相當的霸氣,幾百艘軍艦齊聚一堂,接受女皇的檢閱。



如今,英國的“老佛爺”就只能坐著遊船,在泰晤士河上舉行閱艦式,檢閱他們的“海軍”。



如今英國海軍的窮酸樣,不可謂不尷尬啊。

但是,英國海軍的窮酸和孱弱,只是相對於中美俄而言的。實際上,英國海軍的整體實力始終還位居世界前列,仍舊是世界範圍內不容忽視的一支海上力量。



作為曾經的海洋霸主,英國海軍具有優良的海軍傳統,也積累了許多造艦經驗和作戰經驗。像新下水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雖然事故不斷,但其技術水平和戰力不容小窺,完全不遜色於我國新下水的國產航母。

此外,英國海軍還擁有核潛艇,是一支核常兼備的海軍。因此,英國海軍的戰鬥力,在世界範圍內,沒幾個國家能與之相比……



這些歷史要讀


大英帝國最輝煌的時期,是19世紀。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大英帝國開始稱霸世界。殖民地遍佈全球。號稱日不落帝國。

大英帝國的輝煌,由英國皇家海軍承載。而今天英國皇家海軍徹底落寞。


海軍經費捉襟見肘。最先進的45型驅逐艦原計劃建造12艘,後來縮減至6艘。服役後,45型沒有導彈,裸奔了好多年。伊麗莎白級航空母艦沒有艦載機,與驅逐艦一起裸奔。


2018年,中國新下水服役艦艇世界第一。2019年繼續蟬聯第一:中國排水量20.6萬噸、美國排水量14.9萬噸。其他國家7.9萬噸。其中:澳大利亞1.9萬噸、緬甸1.1萬噸,日本1萬噸,韓國7800噸,意大利6700噸,法國6000,俄羅斯4850噸,以色列3800噸,埃及2500噸,泰國與英國各2000,墨西哥1500噸,新加坡1200噸。

與泰國比肩,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輝煌一去不復返!


楊朱學派


都在跟風黑英國海軍,在這裡為英國海軍正正名。部分人認為,現在的英國海軍與二戰前的英國海軍相比,無論是艦隊規模還是戰鬥力都大幅下降,隨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落魄鳳凰不如雞的言論。

的確,由於殖M體系的瓦解,英國海軍不再需要全球佈局。加上經J實力難以支持龐大的艦隊,英國海軍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收縮。但即使如此,目前英國海軍仍擁有兩艘6-7萬噸級的航空母艦(一艘即將服役,兩艘都將搭載新型的F-35B隱身戰機),11艘核潛艇,19艘驅護艦和數十艘其他軍艦。放在世界海軍陣營裡看,這個配置最起碼也是穩定前五。

很多人認為英國海軍不行,是因為他們站在英國曆史上極度輝煌的時期去考量。換個角度看,英國是北約的一員,又是原英聯邦國家的頭頭,擁有眾多軍事盟友,連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海軍都是去英國受訓。而其雙艦島航母+F35B戰機,相對先進的核潛艇,還有數目不少的核彈頭,對於一個僅有6000萬公民的島國,已經遠遠超出了其該有的配備能力。放眼全世界,人口一億以下的國家,沒有一家的海軍可以超越英國。

另外一個認為英國海軍衰落的原因是英國海軍目前已經失去了遠洋作戰能力,僅能充當一支近海防禦的綠水海軍。這個觀點筆者存疑。英國海軍目前仍擁有航母,核潛艇,兩棲攻擊艦,驅護艦等軍艦種類;在現有軍艦的基礎上英國海軍完全可以組建兩支航母編隊,而擁有航母編隊,也就意味著強大的遠洋作戰能力。特別是配合其所搭載的F35B戰機,放眼全球,在中方擁有4代艦載機之前,單從其裝備性能上看,其遠洋作戰能力,可謂“一國之下,百國之上”了。

如果有人想把藍水海軍的定義限定為:“擁有短時間內全球打擊能力的海軍。”那全世界只有美國可以稱得上是藍水海軍,其他國家全是綠水海軍,甚至算是“河軍”了。那再單獨分析英國海軍也就沒有意義,僅僅分成美國海軍和其他海軍就好了。

綜合來看,英國海軍目前次於美國,位列第二或第三。美國當然不用多提,單挑半個世界的海軍絕不是傳說。而中方近年來海軍實力迅速增長,艦艇如下餃子般下水服役,在驅護艦艇方面中方對英方有著絕對優勢;但由於英國航母整體戰鬥力強悍,在遠洋作戰方面暫時要領先中方。所以,單就裝備方面講,雙方可謂各有所長。不過,考慮到英國那十分拙劣的裝備出勤率(前不久6艘45型驅逐艦能出動的就1艘,7艘核潛艇能出動的就1艘),其實際戰鬥力恐怕要落於中方之下了。

此外,法國海軍與英國海軍實力差距其實不大,但由於其歷史上一直被英國海軍吊打,在航母、核潛艇和水面艦艇上均弱英國一頭(法國海軍目前大量研發項目都是合作研發),暫且判斷為英國海軍略強(法國現在的出勤率也不是很高)。至於俄羅斯海軍,由於目前其航母已暫時不能用,能夠依靠的基本只剩幾十艘核潛艇,偏科太嚴重了。


晨曦談兵


首先,英國海軍肯定是落寞了。

大家需要想一想,為什麼我們需要海軍?海軍是最燒錢的,福特級造價140億美金,後勤建造數目多了會降下來一點。但是一輛坦克才多少錢,俄羅斯賣給印度的T90多少錢,800萬美元。海軍有800萬美元的船嗎?10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雖然有點誇張但是這樣類比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那為什麼要建造如此費錢的海軍呢。

大家都知道英國海軍起源於海盜,專門搶劫西班牙的商船。同時西班牙擁有一隻無敵艦隊。為什麼西班牙需要無敵艦隊,首先西班牙擁有很發達的海外貿易,不能總被人搶吧。第二,勞資有錢,有技術。當然可以支持建造無敵艦隊。後來英國打敗西班牙後,西班牙也因此落寞了,海上霸主被英國取代。所以說一隻強大的海軍需要什麼。首先就是需要一個目的,我不能說我有錢勞資建著玩。蒙古就不需要海軍,他沒海為什麼要建海軍,日本就需要。因為日本環海。斯里蘭卡就不需要,因為他沒有什麼需要被保護。所以海軍要有一個目的,你建設海軍要做什麼。一定要有一個清晰且明確的目標。那英國的目標呢?英國為什麼曾經有一個巨大的海軍,英國海軍的噸位要是後來幾位的總和。英國首先就是他遍佈世界的殖民地。他必須要靠海軍來維護。現在英國還有殖民地嗎?還有,很少了。以前打過仗的馬島是一個。二戰後英國失去了曾經的地位。為了二戰幾乎賣光了黃金儲備,英鎊的地位迅速被美元取代。沒錢又沒殖民地地。所以英國現在沒有經濟實力造海軍,第二,沒有一個很強烈的需求了。殖民地基本都沒有了,總不能去保護日本吧,本國在北約整體的保護下,蘇聯也解體了,沒有很大的外部壓力,沒有特別需要維護的。這種情況下,就沒有發展海軍的強大動力了。

總的來說,海軍不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是沒有實力去建設的,不僅僅說是現在有錢就可以。後勤的投入更是巨大。所以海軍強國一定是有一個巨大的海外利益需要維護,海軍與海外利益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利益就沒有錢建設海軍,沒有海軍就無法維護海外利益。英國現在是這兩個都大不如以前了。所以英國海軍當然落後了。

但是,落後也只是相對她自己來說。英國海軍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伊麗莎白女王號服役不久就進行夜間起降訓練。在馬島海戰中,英國核潛艇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迅速的解纜起航,同時安德魯王子也隨海軍奔赴戰場。所以說英國這個國家海軍的底蘊還是很深的,軟實力很強。不要小看軟實力,朝鮮戰場我們的武器後勤等等都落後美軍,但是我們依然把美軍打回38線。戰場上什麼情況都可能出現,千萬不能有教條主義的錯誤。


南聽天下


作為曾經為日不落帝國保駕護航的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也隨著帝國的落日而沉浸下去,而如今93歲高齡的伊麗莎白地女王則見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輝煌與沒落,1952年的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登基時雖然已經經歷過二戰之後的英國雖然損失慘重,但依然有幾十艘大型軍艦出來撐場子,但是在2016年其90歲生日的閱艦式時海軍卻只能租一艘花船在讓女王座,並且閱艦式改成了全民在泰晤士划船遊歡,而且還是那種小帆船,見證了這一切的女王不知會做何感想。




在二戰之後英國的國家綜合實力嚴重衰退,畢竟在二戰時期連本土都遭到了重創,再加上美國和蘇聯這樣的新興大國的崛起,英國也只能回憶曾經的榮光,所以許多海外殖民地紛紛鬧獨立英國也不管了,只要不觸及英國的利益愛咋地就咋地吧,所以許多英屬殖民地獲得了獨立,但一旦碰到英國自身的利益的話跨越半個地球也要跟你幹一架,英阿馬島戰爭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當然英國這位老紳士也是挑軟的柿子來捏,而且英國海軍在英阿馬島戰爭也真正暴露出了其“年邁”的跡象,多艘軍艦被擊沉或者被擊傷,連阿根廷這樣的“軟柿子”都讓皇家海軍咬崩了一顆牙,那如果是其他“硬骨頭”國家呢?
1926年英國皇家海軍的閱艦式

英國海軍就像一個既樂於探索先進事務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固執保守的人。別的不說,就光說是海軍中的航母吧,航母是英國先搞出來的,第一次航母戰績也是英國打出來的,而戰後蒸汽彈射器、斜角甲板、助降燈、垂直起降等都是英國先玩出來的,但是都被他人發揚光大,包括坦克在誕生之初差點被陸軍那幫老頑固給掐死,還是丘吉爾這個海軍部長給救活的。而現在英國海軍也自甘淪為二等海軍,但其戰力也可以吊打五常以外的所有國家,並且現在又擁有僅次於美國航母的第二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作為世界第一個裝備五代機的海軍艦載機其戰力也不輸中俄法三國的航母。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作為史上最大的帝國,英國的殖民帝國曾經遍及全球,號稱日不落帝國,為了維持自己的帝國,保衛海洋和殖民地,英國人一度維持了一支強大的海軍,皇家海軍,作為地球上曾經最龐大的海上軍事力量,英國皇家海軍一直堅持兩強標準,甚至在很多時候,英國海軍不止大於身後的兩強,比如1815年,英國海軍相當於身後的二三四位法國,俄國,西班牙的總和,在一戰前,英國海軍擁有的總噸位,也幾乎相當於身後的德國海軍,美國海軍和日本海軍的總和,這種龐大的海上軍事力量是英國人維持霸權的主要武器,在海上,英國人無人能敵。

日不落帝國的光榮海軍正在走向落幕

在這張1911年喬治五世加冕閱艦式中,參加簡約的戰艦就可以看出英國海軍是所麼震撼,僅僅是不出動遠東艦隊和地中海艦隊,這次閱艦式就有60艘戰列艦參加,僅僅是1906年到1931年,皇家海軍就建造了31艘無畏艦,要知道,這些戰艦單獨拿出一艘的噸位就可以相當於當時整個的中國海軍了。

到了如今,時過境遷的英國海軍卻早已沒有當初的實力,老二美國早就成了世界霸主,可憐的英國人只好將海上霸權拱手相讓,以至於到了現代,可憐的伊麗莎白女王竟然無法看到自己名字命名的航空母艦入役,甚至在其登基60週年的慶典上,因為皇家海軍買不起油,只拉出來一堆小艇撐門面,算是得過且過的自我樂呵了一回。

前世界霸主的現狀

有人要問,英國海軍的錢呢?錢去哪了?再不濟英國也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很不幸,皇家海軍沒有錢買導彈下鍋,3億英鎊給女王修了園子,哦不,是白金漢宮。

不得不說,這是昔日世界霸主的悲劇,統治世界萬頃波濤的女王陛下徹底上了岸,想看皇家海軍?可以,女王陛下只能去博物館看了。

這是世界霸主的實際狀況,目前僅僅擁有6艘攻擊型核潛艇,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6艘45型驅逐艦,13艘23型護衛艦以及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的英國海軍今天的境界比起百年前簡直是天壤之別,被當成鎮國重器的45型驅逐艦大部分時間窩在基地裡,出來一趟就故障頻發,而航母也是故障率奇高,根本無法實現其戰略價值,英國海軍缺錢,缺人,缺目標,一度淪為美國的打手,連自己的經濟區護航都成了問題。

皇家海軍為何淪落?

現如今,英國海軍的全部家當只有6艘攻擊型核潛艇、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6艘45型驅逐艦和13艘23型護衛艦,經歷了5年沒有航母的空窗期才有中型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的下水。 6艘被英國海軍當成寶貝的45型驅逐艦有80%的時間在港口或基地內“趴窩”,即便偶爾“出巡”,也是故障頻發;作為戰略基石的前衛級核潛艇也遲遲拿不出錢來維護,航母的下水日期也是一拖再拖。除了故障率高、出勤率低這些嚴重的硬件問題,更嚴重的是英國海軍低迷的士氣,甚至連專屬經濟區的護漁護航都成問題。

那麼,英國人為何淪為現在的局面呢?這並不是偶然,在一百年前,英國雖然GDP略微落後於美國(這不是問題,英國的GDP還落後於我大清呢)但其綜合國力仍然穩居世界頭把交椅,1918年的時候,英國海軍擁有800多艘戰艦,70艘主力艦,143艘巡洋艦,400多艘驅逐艦,還有100多艘潛艇,照樣可以威懾全球。

然而不幸的是,一戰的爆發讓英國人的霸主地位搖搖欲墜,為了維護帝國利益的英國人,雖然無奈的拆毀了約200萬噸位的戰艦用於恢復經濟,但也拉著各大國簽訂了海軍條約,企圖以條約的形式阻止各國海軍更強,然而,二次大戰沒多久就再度爆發,這次世界大戰波及面更廣,英國人被複仇心切的德國人打的滿地找牙,再加上戰後的殖民地獨立熱潮,女王王冠上的明珠印度獨立,使得英國人幾乎喪失了一切,全球制霸的英國人開始了戰略轉向,那就是緊跟剛剛晉級的大哥美國,做跟班去打這個,打那個,儘管如此,英國人不肯放棄自己的傲慢,也是見誰打誰,把自己的實力給越打越低,甚至低到了連護航護漁都成問題。

皇家海軍還能走多遠?

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失去了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英國人本就不具備全球制霸的實力,就算跟美國老大打工,也用不到其再發揮什麼重要作用,而英國人盯死了玩高科技增長實力的路子,像極了二戰時期的日本人,艦隊比不過美國,就玩高強度訓練,企圖在質量上和能力上勝過美國,然而其能力也就僅僅是如此了,它既沒有錢,也沒有實力做到這個地步,英國海軍的驕傲,45型驅逐艦,採用的高科技很多,但價格高昂,而且戰鬥力比美國伯克級低,價格卻比伯克級高出百分之30到百分之50,其裝備的全電推進系統也不穩定,甚至出現了6艘戰艦全部無法開動的狀況。而冠以女王稱號的航母則漏水、主軸承斷裂、水密艙門故障、電推系統問題,讓英國人無奈無語,這大英帝國真不好撐下去啊。

於是,昔日稱霸七海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沒落成了必然,艦隊缺錢缺人缺裝備,相比起來,所謂不是海軍的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也比皇家海軍強上幾分,最少海上自衛隊不會出現缺船缺人的狀況,而皇家海軍面對油輪被伊朗捕獲這種奇恥大辱都很無奈,還能走多遠,這的確是個問題。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昔日海上霸主,如今悽慘悲苦。英國皇家海軍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稱霸全球時的“日不落帝國”了,這對於懷有帝國情結的英國人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根據英國政府2018年12月發佈的最新版現代化防衛計劃書,英國僅會在未來維持現有的艦隊規模,但不會大幅擴張。

英國皇家海軍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當時的英格蘭阿爾弗雷德大帝最早開始興建海上艦隊,直到17、18世紀時期,英國皇家海軍實力達到巔峰,為了突出其“顯赫的歷史地位”,人們當談及英國皇家海軍時,都會把“英國”兩個字去掉,直稱為“皇家海軍”。但隨著一戰結束後《華盛頓五國公約》的簽署,英國皇家海軍規模大幅度縮減,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被美國超越,英國皇家海軍早已不復當年盛況。

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後,英國再次面臨大幅軍隊規模削減,減少規模接近一半,目前僅保有19艘護航艦隊,其中為6艘45型驅逐艦和13艘23型護衛艦,其中很多一部分都“身兼多職”,可以說是英國皇家海軍軍中傳統的髒活累活的主要承擔者。這麼一算的話,能夠正常出航的艦艇數量並不多,總不能像美國一樣,發生什麼事情都直接把航母開過去吧。

英國海軍雖然強盛一時,但是終究已經是落幕的夕陽,無法再對國際局勢施加影響。貌似幸運的是,英國軍方的撥款總能維持在正常水平,並能夠保證目前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規模不至於再縮水,但事實上也就僅此而已了,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錢繼續造艦。

英國海軍最大的希望是女王號航母,計劃到2020年,“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能夠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以全世界大中型航空母艦的標準衡量,“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是一艘非常優秀的中型航母,通過搭載F-35B隱身艦載機,再配備幾艘45型導彈驅逐艦,英國海軍擁有了一支具備較大的作戰優勢的航母打擊群。


科羅廖夫


海洋國家把海軍建設當成一樁生意。開拓海外利益的時候國家收益大於海軍軍費的時候海軍規模再巨大也不奇怪。一旦沒有啥海外利益了,海軍軍費大於收益的時候,海軍會一直微縮下去,海軍規模再小也正常。一戰之前的美國海軍就是個例子,當時美國國力已經世界第一,但是沒有什麼海外利益,主要依靠國內市場,所以海軍規模也就是中等。但是一旦美國需要,有國力支撐,海軍迅速膨脹到第一。同樣的反例,一戰前的德國海軍和前蘇聯的紅海軍,其存在目的都只是為了挑戰霸權,而不顧經濟利益,結果一目瞭然。因此,看海軍的發展一定要看是否能帶來經濟效益,不看效益只看面子,真心不是長久之計。從這點來看,英國海軍不愧於老師傅。


lijingfz


英國在二戰後,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跟"日不落""帝國"等等,沒有任何關係了!早就不是19世紀,那個制霸天下的英帝國了!英國海軍也跟英國國運一樣,一直跌跌跌,英國海軍只是儘量保證,不要跌停就行!具體如何悲催呢?


下面是最有名,最直觀的對比——英女王生日慶典,歷來是海軍閱艦式作為重頭戲。前兩圖,是1914年、1953年閱艦式,1914年真可謂萬國來朝,而1953年,也算是規模宏大。而2012年開始,是民間划艇……英國海軍越來越小,最終沒船了。






英國在二戰後一直在收縮,因為美蘇不斷推進第三世界民族解放運動,英國殖民地體系逐步被瓦解。1956年,英法合謀干涉中東"蘇伊士危機",想打埃及,來個鹹魚翻身,結果被美蘇罕見聯手給按住了。法國之後搞了"戴高樂主義",逐步脫離北約,想自立門戶;而英國選擇在北約框架內,老老實實當好老二。這時,美國退役了8艘"埃塞克斯"改裝的反潛航母,對蘇聯潛艇的圍堵,出現巨大缺口!美國一看,英國正閒著呢,正好讓英國海軍去堵口,所以英國除了保持戰略核潛艇,又搞了個"反潛海軍",大航母都不要了,艦隊規模萎縮;以3艘輕型"無敵"級航母為核心,專注反潛。




後來"馬島戰爭"了,英國"反潛海軍",不善於打進攻了,結果被打沉多艘驅逐艦、護衛艦。好在西方有整體優勢,多方援助英國。英國也橫下一條心,把WE177核彈一直放在戰區裡。後來好在沒走到這一步。此戰後,又加上蘇聯解體,英國海軍似乎看到復興希望,又想要全球存在。現在作為主力的23型護衛艦,就是一款"全球存在"型護衛艦,其15節航速時航程高達7800海里,比"反潛海軍時期"的21型、22型護衛艦高60%以上!另外45型驅逐艦,以及"伊麗莎白女王"級重型航母,都是這一時期的結果——英海軍企圖回到世界海洋,干涉第三世界,謀取利益和影響。

但是,希望重回大洋的英國海軍,並沒有具備這個實力。1999年,"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項目啟動,可直至2017年12月,歲月蹉跎18年,首艦才服役!而且第2艘航母"威爾士親王"號,只作為直升機航母,沒有預算部署F-35B戰鬥機!這種是過去的英國,從未出現的窘迫情況!其他軍艦也一樣。1970年服役的21型護衛艦,首開英國海軍,民船標準造軍艦的先河,現在的23型,未來26型護衛艦,也是完全一樣,簡而言之是"又脆又慢"——鋼板薄、結構差、最大速度慢,電子設備能用民用、就絕不用軍用,最核心的是——便宜!至於45型驅逐艦的可靠性,也是世界聞名的差。總體規模上,英海軍縮減到10艘"前衛"級、"機敏"級、"特拉法爾加"級核潛艇、6艘45型驅逐艦、14艘23型護衛艦,200多年以來數量最少!




英國軍隊不僅預算少,裝備窘迫,而且軍隊問題重重,醜聞纏身。前幾年不時爆出,英國國防部大樓裝修,賬目疑點多多,漂沒大量預算——例如一卷手紙,竟然能報銷100英鎊!核潛艇艇員隊,連續數年開除數名違法艇員,甚至竟發現7人參加XX派對。20艘核潛艇退役,沒有預算進行拆除,和核廢料無害化處理。大量資料洩密,連國防大臣都被解職……顯然,英國海軍的問題,遠遠不是沒錢!下面是英國海軍,集體趴窩的45型驅逐艦!


軍事作家陳曦


現代世界各國海軍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全球部署,具備強大遠洋作戰能力的藍水海軍。目前世界只有一家,那就是美國海軍。第二個層次,擁有一定遠洋能力,可以保證某一區域本國利益的區域性海軍。代表性的國家有很多,比如英國海軍,俄羅斯海軍,法國海軍和中國海軍等。第三個層次,僅僅有用近海防禦能力,無法遠洋作戰的近水防禦海軍。這個層次的海軍更多,比如菲律賓海軍,伊朗海軍,巴基斯坦海軍等。


海軍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兵種,要想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需要文化素養較高的作戰人員,需要性能出色,噸位巨大的軍艦,需要強大的工業實力。不過在這背後,都是經濟在作為支撐。正因為海軍建設難,所以目前各國海軍基本還沒有出現跨層次的情況。不過有兩個例外,一個是中國,一個就是今天的主角英國。中國因為經濟體量迅速擴大,海軍軍艦下餃子,一下子從原本的近水防禦海軍上升到了如今的區域性海軍,多次的亞丁灣護航任務,已經證明,中國海軍已經成為了一支初步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海上力量。

另外一位就是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皇家海軍從藍水海軍,變為了區域性海軍。英國皇家海軍是英國最早的軍種,早在16世紀英國人就開始操著軍艦在海上和別國戰鬥。到了17世紀和18世紀,英國海軍先後打敗荷蘭,法國等強國海軍,成為世界第一海軍。在19世紀以後,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開始全球殖民,為了保障其巨大的海外利益,英國建立起了一支龐大的艦隊,開始全球部署。鼎盛時期的英國海軍擁有各類軍艦數千艘,無畏艦,戰列艦,驅逐艦,航母,潛艇應有盡有。就算是到了二戰初期,早已不是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也還保持著世界第一海軍力量。不過隨著二戰中英國和美國國力的此消彼長,美國海軍迅速超過了英國海軍,坐上了世界第一的交椅。

從那時起,英國海軍就開始了擋不住的衰退之路。▲這張照片是1953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儀式時,英國出動幾乎所有的軍艦舉行的閱艦式。照片中可以看到,1953年的英國海軍還能拿出整整8艘航母。但是到了21世紀,還是伊麗莎白女王,同樣是為她舉辦的慶典,英國卻選擇了集結起一堆小帆船來慶祝。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如今的英國海軍規模,已經拉不出一場閱艦式了。

隨著英國戰略收縮,目前英國海軍規模十分有限。具體現役主戰艦艇如下:

航母:主要有兩艘6到7萬噸的航母,其中伊麗莎白女王號已經服役,威爾士親王號在建。

驅逐艦:排水量7300噸的45型驅逐艦6艘;

護衛艦:排水量4200噸的23型護衛艦13艘;

兩棲艦:排水量18000噸的海神之子級兩棲船塢登陸艦2艘;

核潛艇:水下排水量1.5萬噸的前衛級戰略核潛艇4艘,水下排水量5000噸的特拉法爾加級公攻擊核潛艇3艘,水下排水量7000噸的機敏級攻擊核潛艇4艘,目前3艘在建。

乍一看英國海軍這個規模和目前的中美俄相差甚遠,但其實這已經是一支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海軍。2艘航母,19艘驅護艦,11艘核潛艇的規模完全可以組成兩個遠洋艦隊,同時部署世界兩個熱點地區。從這一點看,英國海軍可以排進世界前五,甚至可以甩開一直被人認為強大的日本海上自衛隊。


英國海軍曾經的輝煌

之所以現在有這麼多人認為英國海軍弱,那是因為英國海軍曾經實在是太過輝煌,那個時代,英國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幾乎整個世界。後來連續兩次的世界大戰,讓英國損耗巨大,不得不戰略收縮,同時放棄了強大的海軍。不過就算如此,如今的英國海軍依然保證著強大的遠洋作戰能力。總得來說,現代的英國海軍規模不大,問題不少,但是研發造船能力強悍,有豐富的技術儲備,只不過缺錢,沒有能力再續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