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老年人最缺的是什麼?

用戶4725465635019


老年人最缺的是理解和陪伴,人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年輕人有幾個人能理解自己的父母,對父母的關心不屑一顧,甚至討厭老人的嘮叨,回家什麼也不做,懶覺唾到10點多甚至12點,也不願陪老人座下說說話,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心中能舒暢嗎?僅供參考。


信241706606


老年人最缺的是什麼?我認為當今的老年人最缺的應該是自私,為什麼這樣說,是因為他她們在年輕的時刻付出的太多,到了老年的時刻該考慮一下自己了。應該多對自己好一點,有時在街上看到爺爺奶奶接孫子孫女,背書包,打傘,心裡總覺得哪塊不對,又說不上來。以前我小時刻上學從來不用人接送的。以前過年過節家裡來客人時刻,我們小孩子是不上客人飯桌的,但是現在客人桌上的爺和奶都把孫子擺跟前,更有甚者沒點大就抱在爺奶身上。還不算還讓小孩子用手抓來抓去的。這在我小時候見都沒見過。現在的不孝,就是老人摜的,不成樣子。有的老人以為幫孩子解決後顧之憂,其實不然幫了倒忙,還有一些有錢,有權,有勢的老人,在自己有優勢的時刻把孩子送往大學,學完後出國去了國外,以為很露臉,沒事逢人就曬曬小孩在國外多好,其實他們是最悲哀的,過年過節還不是孤獨一人嗎?想開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在人前人後曬子女啦!沒啥意思。沒事時多照顧一下自己吧,對自己好一點。其實現在的老人缺什麼,最缺的就是關心自己,啊是地?


L丨u丿丨


沒錢的缺錢,有錢的缺愛,當下老人最缺的就是理解和關愛,能送玉珠送錢說明老人家衣食無憂,也不圖你回報,就像你說的,他們只是把你當成自己的孫子和親人,如果真心想回報的話,請把他們也當成自己的爺爺奶奶,方便的時候多看望一下他們,我想沒有什麼能比這更能讓他們高興的。


知足常樂42568445


老人最缺什麼?關愛?陪伴?金錢?

我覺得最缺的是時間和健康。誰都不想變老,也不想生病,老人更是如此。

試想一下,當你老了80歲,而你的兒子女兒兒媳可能60歲還沒有退休,你的孫子30歲正是事業剛穩定,也要為成家立業做準備,貸款買了房買了車,大家都被著生活的壓力活著的時候,你倒下了!

你需要人照顧,需要吃藥維持你的生命。而你的兒子女兒兒媳孫子說,我們要上班,還要還各種貸款,沒錢也沒時間。你此刻會是什麼想法?

會不會覺得上天沒有讓你活健康的活到100歲?你不能幫到他們,反而還連累他們。

老人需要愛,需要陪伴,但是當他覺得當這些來之不易的事情讓他不開心的話,他情願有一副好身體和更多的時間,讓子女在下班的時候可以吃上一口熱飯,在孫子有小孩的時候幫你看看曾孫子。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好累,可是長命百歲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人的願望嗎?

順祝天下老人健康長壽


玉米冰淇淋288


老年人最缺的應該是關懷與陪伴吧!

現在是流動的社會,人員流動都比較大,年輕人大多選擇更好的發展平臺,都是背井離鄉的。好男兒志在四方,為人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能夠進入更高層次的社會體系中去。這樣必然導致年邁的父母身邊沒人照顧,年輕人雖然也心疼父母,但沒有辦法啊!只能過年過節回家看看父母!平時只能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啥的。

對於身體健康的老人來說,子女不在身邊也沒事,自己能照顧自己,中國的父母都是一心為了後人的,就算身體不好也不會拖累孩子,總是報喜不報憂。有些老人老伴走了,只留下自己孤身一人,也不想連累孩子,總是說自己能行,殊不知夜深人靜時有多麼孤單和寂寞。

我鄰居有一個大爺,兒女都在外工作,混得還算不錯,但他說住不慣電梯房,幾十層的房子進去就難得出來,每天就像關在鳥籠裡面,所以大爺每次住不了幾天就回來了。大爺經常到我店裡玩,我有時留他在我這裡吃點,他也總是客客氣氣的,每回跟兒女通電話不忘告訴他們說:"又在我家吃飯了,喝湯了,我對他怎麼怎麼好"。說得我都不好意思,無非就是添雙筷子的事,我也知道大爺一人在家,煲湯是很麻煩的事。

"不會讀書的孩子是來給父母報恩的",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但有一定道理。那些讀書好的孩子大多數都會選擇更高的平臺就業,也會離開父母,甚至到國外。但那些讀書不好的很多附近就業,圍在父母身邊。

不論農村老人城裡老人,他們一方便希望自己的子女功成名就,但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回家看看,父母在,家就在。

父母日漸老去,兒女們多回家看看父母吧!


長江後浪推


關懷和陪伴!


用戶8972177869084


我認為老年人最缺的是精氣神。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情緒低落,精神萎糜。人一過六十歲,有種自然恢退的感覺。尤其是剛退休,離開工作崗位,即謂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無所事事,百無聊賴。情緒低落,精神萎糜。

其次,忘自菲薄,自感無用。老年人以為年齡老了,幹啥也不中用了,有種黔之驢的感覺:放之山下,棄之無可用。自己瞧不起自己,總覺是閒人,廢人。還有身體也不如以前了,尤其再有點小毛病,就更沒有精氣神了。

古代有很多不服老的事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雖然受貶,年老了,但國家需要他的時候,毅然挺身而出,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矣。古人尚能做到人老志不老,我們生活在這麼優越的社會,更應該有股子勁,有種精氣神!

再看看國慶大閱兵,你看那些近百歲的老紅軍,老八路依然精神矍鑠,意氣風發,站立筆直,標準軍禮,仍顯出英雄氣慨。我們照他們比還年輕,我們更應該有股精氣神。

精氣神對老年人非常重要。有了精氣神,你生活就有興趣;有了精氣神,你身體才健康;有了精氣神,你幹啥都有勁,吃嘛嘛都香。有了精氣神,一切能自強,不靠兒女養。所以,我們每個老年人,過一天,樂一夭,啥事別鑽牛角尖;過一天,樂一天,只要有了精氣神,就可變成活神仙。


手機用戶遠方的呼喚


如今老年缺的是親人的關懷和問候,傷心啊,在那6一70年代,最困難的時間,二位老人都能把一家四一一五個孩子都能拉扯成人,捨不得自已的吃喝,不顧身體的勞累,一門心思都是為孩子們著想,如今孩子們都長大成家,過著幸福生活,確忘紀了二老的養育之恩。平時不看忘罷了,就連個手機都不聯繫。難道你們這些孩子工作有多忙?想起來真傷心。


永強防水


老年人最缺的是陪伴。

世界每個角落,有一座城,叫老人院。那裡住著的老人大多都是孤獨和寂寞的,最缺的就是家人的陪伴。

步入老年的人,不像小孩子一樣喜歡玩,不像少年一樣鬥志昂揚,也不像成年人一樣志在四方,他們這一生的閱歷和經驗,練就了他們那種沉穩和通透,他們已經沒有什麼野心和鬥志,他們只想在家裡平淡、安靜的跟家人過完這後面的一段路。人這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人到老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兜兜轉轉一生,才發現跟家人簡簡單單的過日子才是最大的幸福。

多花時間好好的陪陪家裡的老年人,他們最後的心願就是跟家人平淡的過日子和希望家人永遠幸福。♥



珊笙珊筮


老年最缺的是陪伴。人到了一定年齡後,由於朋友圈越來越小,長一輩基本逝去,平輩也逐漸減少,能夠經常見面的就是兒女和晚輩。身體各器官開始衰退,行動不便,在外活動時間不多,經常蝸居在家,難免有些孤獨。特別是患病後,起居困難,更需要照料。有的子女工作忙,便將父母送往福利院和養老中心。但老人思念親人,還是願居家養老。無奈,忠孝難全,作為父母也要體諒兒女的苦衷,儘量減少兒女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