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大澤鄉起義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陳勝、吳廣振臂一呼,滅秦之戰開始。很多朋友可能會說,大澤鄉起義不是失敗了嗎?沒錯,大澤鄉起義確實失敗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澤鄉起義是秦帝國滅亡的一個起點,而在事後我們反思大澤鄉起義的原因,並非陳勝吳廣願意起義,而是秦法的嚴苛。

嚴苛的秦法,逼迫陳勝吳廣不得不起義。因為不起義,嚴苛的秦法也只會讓他們死路一條。而發動大澤鄉起義,至少他們還能有一條活路。秦法的嚴峻,始於商鞅變法,目的是振興秦國。而商鞅變法確實也達到了目的,因為早期秦法中嚴明賞罰,使得秦軍在戰場上十分驍勇,悍不畏死!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陳勝、吳廣起義地圖

但是,在秦始皇吞併六國之後呢?秦法確實仍嚴明賞罰,但是罰多於賞,而且很多時候,罰不當罰,甚至秦法完全成為秦朝皇帝統治黎民的工具,而對皇帝就幾乎沒有什麼約束力。就拿大澤鄉起義爆發的原因來說,只是因為去離陽戍守,結果遇雨失期,按照秦法,即便他們到了驪山也要斬首。咱們就從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入手,探析嚴苛的秦法帶來的後果吧!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前言

嚴苛的秦法,是秦始皇管束天下黎民百姓的工具。尤其是對原先秦國吞併的六個諸侯國的百姓,防止這些地方的百姓不受約束,再集結在一起反叛秦國。而大澤鄉起義中的陳勝和吳廣兩個人,都是來自原先被秦國最後攻佔的楚國。他們是被徵召戍守邊境,可誰能想到,會遇到大雨攔路失期呢?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陳勝、吳廣圖像

《史記·陳涉世家》記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可見秦法何等嚴苛,不管你有沒有理由,只要是耽誤了時間,那麼就要斬首。正因為如此嚴苛的秦法,使得陳勝吳廣,不想起義也只能起義了。誰讓嚴苛的秦法將他們逼上了這條道路呢?倘若秦法能夠講一些情理,那麼還會有大澤鄉起義嗎?還會有因大澤鄉起義,而引發的後來秦國的一系列危機嗎?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戰車圖像

可以這麼說,在秦始皇吞併六國之前,商鞅制定的秦法雖然嚴厲,但是十分公正。至少賞罰得當,對貴族和百姓都具有約束力。可是在秦始皇吞併六國之後,秦法更多面向庶民百姓,有功不賞,有罪必懲,而且小罪大懲,而不是小懲大誡,秦法已經失去了它最初的意義,卻因秦法苛刻,引發一系列問題。

而秦法嚴苛,造成的後果,不僅是區區大澤鄉起義,而是以後天下蜂擁而起,共同反抗暴秦。而秦國呢?面對天下的反抗,其不知修改秦法,換取民心,只知一味鎮壓,最終也只能讓秦王朝走向滅亡。而這篇文章,咱們也正是從大澤鄉起義入手,探析嚴苛的秦法帶來的後果。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後果一:陳勝張楚政權的建立

  • 嚴苛的秦法先是引發了大澤鄉起義

陳勝吳廣帶領的起義軍,如同風捲殘雲一般,將早就腐朽不堪的秦軍打得望風而逃。天下的百姓早就忍受嚴苛的秦法太久了,於是紛紛響應陳勝吳廣。而也正因為秦法的嚴苛,卻也直接給了陳勝自己稱王的機會,更讓陳勝有了他的張楚政權。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秦末農民戰爭地圖

《三家注史記》記載:"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 陳勝的張楚政權曇花一現

陳勝的張楚政權自然是如曇花一現,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卻和暴秦分庭抗禮。真正讓秦朝的統治者感受到了危機。這個時候的秦國,因為嚴苛的秦法和繁重的徭役,早就已經失去了民心。而秦朝想要集中力量撲滅張楚政權,卻是朝中連可戰之兵都匱乏,最後也只能派章邯帶著驪山陵墓的囚徒出征。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秦將章邯畫像

可能也是因為陳勝稱王后的狂妄自大,再加上章邯這個人很會用兵,驪山的那些囚徒更是悍不畏死,張楚政權最終還是被扼殺在了搖籃之中。不過,陳勝所建立的張楚政權,確實給秦帝國沉重的打擊。它讓人們看到了,所謂秦始皇的大秦帝國已經走到了末路。嚴苛的秦法,不僅讓其喪失了民心,更喪失了國力。

否則以秦朝原先的國力,又何須章邯帶著一群囚徒來應戰呢?張楚政權被秦軍打敗了,可是因此而引發的連續狀況,使得天下人蜂擁而起,反抗暴秦,比如,秦軍最主要的對手,項梁和項羽叔侄。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後果二:項梁項羽抗秦,鉅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

  • 項梁項羽躲避秦軍的追捕

項梁項羽叔侄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人,還記得秦將王翦攻楚,項燕戰死之時說的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真就跟預言一般,似乎也就決定了秦王朝以後的命運。而在項燕死後,項梁帶著項羽遠走他鄉,以躲避秦軍的追捕。而有一次,從項梁的口中也道出了秦法的嚴苛。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楚霸王項羽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項羽的話似乎很是大逆不道,但是項梁的話更代表了他對秦法的畏懼,僅僅因為一句話說錯,就有可能被滅族。而事實上卻是,看到陳勝和吳廣起義反抗秦朝,項梁、項羽叔侄也就隨後響應,而且在陳勝的張楚政權覆滅後,項梁和項羽叔侄復立楚懷王,建立的楚國,卻是天下各路義軍中勢力最強大的。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鉅鹿之戰地圖

  • 項梁項羽率軍救援趙國

項梁帶領楚軍,一度殺得秦軍望風而逃。但是終究因為項梁一時輕敵,被秦將章邯率軍夜襲營寨,項梁也因此戰死。但是章邯忘了,楚軍不止有項梁,還有項羽呢!當初項梁甚至畏懼秦法,可項羽當年就對嚴苛的秦法一點兒也不畏懼,在起兵反抗暴秦之後,項羽也就更不畏懼什麼秦軍了!

當章邯勝了項梁之後,率軍圍攻趙國之時,項羽率軍救援趙國,就爆發了對滅秦起決定作用的鉅鹿之戰。項羽命軍士破釜沉舟,不僅消滅了章邯統率的秦軍主力,連同秦軍主將章邯最終都不得不投降。仔細想想,秦軍走到這一步,還不是嚴苛的秦法,逼迫項梁和項羽叔侄也不得不反抗嗎?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秦軍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後果三:沛公劉邦起兵,最終推翻暴秦

我們都知道漢高祖劉邦,劉邦因為是在沛縣起兵,其自稱沛公。而大家知道嗎?沛公劉邦一開始是秦國的一個最底層的官吏亭長,本來當個亭長,劉邦的生活過得很美。可惜,

一次在往驪山押送的囚徒的時候,犯人差不多都跑光了,因為畏懼秦法,沛公也只得反抗!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漢高祖、沛公劉邦

《三家注史記》記載:"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原從者十餘人。"

正因為秦法嚴苛,犯人都跑了,那麼劉邦也難辭其咎,否則,按照秦法,劉邦也可能會被斬首。劉邦也就只好把所有的犯人都放走,自己也趕緊跑了。可以說,嚴苛的秦法,逼得劉邦也不得不走上反抗的道路。而大家可不要忘了,劉邦可是秦朝真正的終結者。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劉邦畫像

因為劉邦後來起兵後,在項羽還在鉅鹿鏖戰的時候,劉邦按照約定,已經攻進了函谷關,秦王子嬰向沛公劉邦投降。至於說後來發生的楚漢之爭,那就是後話了。咱們可以這樣假設,如果秦法不嚴苛,劉邦會因畏懼不當亭長,反抗秦朝嗎?只怕不會吧!可見,嚴苛的秦法逼反劉邦,劉邦滅秦,也讓秦朝自己吃嚴苛的秦法的苦果。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總結

以上也就是嚴苛的秦法所帶來的可怕後果,當然這是對於秦朝而言。畢竟,嚴苛的秦法先令陳勝吳廣不得不發動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滅秦的序幕;隨後又迫使本就有反抗之心的項梁、項羽叔侄起兵,鉅鹿之戰,秦軍主力的覆滅就是惡果;因囚徒逃走,畏懼秦法,劉邦不得不走上抗秦之路,最終兵指函谷關,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所以,我們也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秦朝的滅亡起因就是嚴苛的秦法。秦法嚴苛,迫使天下人都不得不去反抗,逼反了陳勝吳廣,項梁項羽和劉邦這些豪傑,秦國又怎能不走向末路。如果商鞅知道自己所立的秦法,會變成後來的模樣,那又會被氣成什麼樣子呢?或者我們也可以這麼說,秦帝國,成也秦法,敗也秦法!

臨時起義?抑或蓄謀已久?漫談為何說“強也秦法,亡也秦法”?

秦王朝地圖

嚴苛的秦法在秦國吞併六國之時,使得秦軍英勇善戰,勇於征戰,而恥於私鬥。但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呢?秦法卻真正成了秦王朝奴役天下百姓的工具,如此嚴苛的秦法,又怎能不造成嚴重的後果呢?如果秦王朝在統一天下後,能夠善待天下百姓,不去嚴刑峻法,奴役百姓,那麼,還會有那樣可怕的後果嗎?

參考資料:
【1】《史記·陳涉世家》
【2】《三家注史記》
【3】《史記·項羽本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