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特殊的“留守兒童” 感人的母女情懷 ——記塔河二小四年一班學生孫一然和她的母親

“寶貝,媽媽不在家,自己要保護好自己,學會獨立。”這是媽媽每天出門的時候都要對女兒孫一然說的話。孫一然的媽媽鄒麗麗是塔河縣醫院的醫保科主任,也是一名臨床醫生,從疫情爆發開始,就一直堅守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而孫一然的父親在齊齊哈爾的鐵路部門工作,長期不在家,在這種特殊的形勢下,孫一然儼然成為了“留守兒童”。

特殊的“留守兒童” 感人的母女情懷 ——記塔河二小四年一班學生孫一然和她的母親

在這個病毒肆虐的特殊時期,塔河縣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積極參戰,在縣疫防指的統一指揮下同疫情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踐行著“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醫學誓言,孫一然的媽媽鄒麗麗也是這支隊伍的一員。
疫防工作初期,主動請戰的鄒麗麗被安排在醫院的預檢分診工作,面對每天來來往往的患者和日益緊張的疫情形勢,她沒有退縮。防護服裡浹背的汗水、臉上許久無法消散的壓痕、浮腫的腳和腿都在證明著她和她的同事們的堅持,母女間曾有這樣一段對話。

母女曾有這樣一段對話“媽媽,您累嗎?”“累!”“那您害怕嗎?”“怕!”“那您為什麼還總是去上班,不能在家多陪陪我嗎?”“媽媽也想好好陪你,但是醫院更需要媽媽,那是媽媽的責任,也是肩負的使命……”從母女倆簡短的對話中,我們體會到了什麼是醫者仁心,明白了什麼叫人間大愛。是強大的責任感、使命感讓鄒麗麗她們忘記了勞累、戰勝了恐懼,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這場新時代的人民抗“疫”戰爭中。

特殊的“留守兒童” 感人的母女情懷 ——記塔河二小四年一班學生孫一然和她的母親

就這樣,孫一然和千千萬萬個醫護家屬一樣,成了疫情時期特殊的“留守人員”。從那時起,她彷彿一下子又懂事了許多,成熟了許多。她給自己定了一個“日計劃”,按時完成每一個任務。

特殊的“留守兒童” 感人的母女情懷 ——記塔河二小四年一班學生孫一然和她的母親

她小小的身影穿梭在房間之中,學著像媽媽一樣打掃家裡的每一個角落;她稚嫩的雙手端起沉重的水盆,清洗著每一件換下的衣物;她自覺地坐在書桌前寫出一篇篇工整的鋼楷,背誦完一首首詩詞歌賦。沒有媽媽的陪伴,她就拿起圖書大聲地朗誦,讓安靜的房間變得不再孤獨。她不再任性、不再貪玩,因為她知道,醫者仁心!她是醫生的女兒,更要懂事,更要有責任和擔當!

在孫一然的心中,戰“疫”一線的媽媽既是自己最想念的人,又是自己崇拜的英雄。為了給媽媽和她的同事們加油打氣,從小愛好詩詞的孫一然用稚嫩的筆填詞,錄製成小視頻《滿江紅 抗新冠》獻給全體醫務工作者;她還用手抄小報的形式,描繪醫護人員戰“疫”場景,為醫護人員加油,為武漢加油!她要讓媽媽少一些牽掛,沒有後顧之憂,以飽滿的工作狀態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特殊的“留守兒童” 感人的母女情懷 ——記塔河二小四年一班學生孫一然和她的母親

瞭解到孫一然“宅”家的表現,班主任張麗娟老師給孫一然寫下了這樣的評語:“人小志氣很大,鍛鍊宣傳不落。停課不停學,成長就在當下。不怕,不怕,多難興邦無價。”


通訊員:邱賀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