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靳江雪:行走在疫情防控大數據中的“偵查員”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通訊員 毛文峰 記者 李玉傑)靳江雪,中共黨員,古冶區趙各莊街道衛計辦主任,街道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一個多月來,她從年前忙到除夕、從除夕忙到十五,又從十五忙到今天。多少次忘記了吃飯、多少次忘記了星期幾,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天推送的大數據,涉及幾個社區、涉及多少人。她透過數據,抽絲剝繭,探尋數據背後的故事。

靳江雪:行走在疫情防控大数据中的“侦查员”

靳江雪在完善防疫臺賬。古冶區委組織部供圖

面對困難,她一往無前

春節放假前兩天,全區連續兩個晚上緊急召開了兩次關於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調度會,她敏銳地預感到這個春節不一般。因此,從“疫”開始,她已是起跑姿勢。根據全區會議精神和街道黨工委安排部署,她迅速組織14個社區對轄區武漢流入人員進行全面摸排,自制表格彙總信息,第一時間上報區防控辦,並撰寫全街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和工作開展情況彙報。面對工作多、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的現實,她沒有牢騷、沒有抱怨、沒有跟領導提困難,而是自己想辦法。她每天加班到深夜,常常忘記吃飯,突然想起時,手邊卻是一碗已經冰涼的方便麵。規範表格、協調社區、彙總信息、上報數據,各項工作井井有條。而最初的兩天,這些工作全部由她一個人完成。除夕夜,母親叫她回家吃餃子的短信,也只簡單地回了一個“不”字。

靳江雪:行走在疫情防控大数据中的“侦查员”

靳江雪在微信群調動工作。古冶區委組織部供圖

面對工作,她廢寢忘食

正月初一,全員返崗。為將上級防控會議精神及要求及時傳達到位,並落地落實,她建立了“趙辦疫情防控工作群”,搭建起指揮一線防控工作的平臺。大數據推送,是摸清轄區外來人員的重要線索,成百上千條信息,無異於大海撈針,有時已是凌晨,還在群裡與社區溝通摸排信息。她每天僅有的三四個小時睡眠,經常被電話和微信打斷。為了減小社區工作量,提高準確率,最小範圍地驚動居民,最少頻次地打擾居民,她每次到區防控辦領取大數據時,總是第一個去、最後一個走,詳細問清每一個細節。她自選動作,建立了《武漢來趙人員臺賬》做到一人一檔;建立了《武漢來趙人員密切接觸者臺賬》,做到一點一檔。在多數人眼中,這項工作就是製表格、填數字、存檔備案,數據是死的。但在靳江雪看來,每一個數據背後,都有一個鮮活的故事,隱藏著大量的信息。她說:“我每天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這些數據與信息容不得半點馬虎。”作為防控辦副主任、一名共產黨員,她深知這不僅是數字與文字,字裡行間蘊含的是莫大的責任啊!她讓“死數據”就變成了“活資料”,不漏掉任何一個可疑點,她就是一名有著超級洞察力的優秀“偵查員”。一個月來,經她上報的數據與信息從未發生過一例遲報、錯報、漏報,為全街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和依據。

面對家人,她心懷愧疚

靳江雪對待工作和困難有著鍥而不捨地執著,而面對家人,她心中始終是愧疚的。為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春節她毅然退掉了去公婆家的火車票,讓丈夫獨自帶著5週歲的兒子回家過年。遠在千里之外的公婆,望眼欲穿了一年的團圓夢,碎在了兒媳的手中。她承諾給兒子的春節陪伴更是無法兌現,丈夫也只與父母小聚了兩天,就帶著兒子回來了。由於疫情形勢嚴峻,她一連幾天不能回家。丈夫單位工作很忙,每天網上辦公。照顧兒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年逾花甲的母親身上,母親年前不慎將腿部摔傷,至今走路還一瘸一拐,江雪心中萬分不忍,可是為了大家,只能舍小家。每天工作電話一個接一個,而家人的電話掛斷、掛斷再掛斷。五歲的兒子也好像突然長大,由開始的哭鬧、找媽媽,到後來給媽媽發語音:“媽媽,你放心,我聽姥姥的話,好好吃飯,你也要記得好好吃飯啊!”聽著兒子奶聲奶氣的聲音,多日的疲憊與辛勞化作她眼中含淚的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