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連載】《鼠年年兜》之七: 我可能被感染了

《鼠年年兜》第七篇

我可能被感染了


在醫院,陳志明跑前跑後,陪著妻子,折騰到半夜才回家。

凌晨1點多,陳志明拿出鑰匙,打開家門。客廳裡,還亮著一盞小燈,二老正坐在沙發等候。

“思文,沒什麼事吧?”“肚子裡孩子呢?”林美珠壓低聲音,問出一連串問題。

“沒事了,急性腸胃炎,醫生給輸了液。”陳志明把妻子扶進了房間。

“你爸血壓高、血糖高,不能熬夜,讓他先去睡,非要等你們回來。”林美珠擔心兒媳婦,更擔心老伴的身體。

“沒事就好,都早點休息吧。”陳亞夥起身,回房睡覺。

躺在床上,陳志明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枕邊的妻子,已經進入夢鄉。“哎!這該死的病毒!”他知道,居家隔離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連載】《鼠年年兜》之七: 我可能被感染了


01

遭遇藥荒


清晨6點半,陳亞夥醒了。由於昨晚熬得太晚,早上起來,感覺頭暈暈的,一量血壓,170/95,有點高。

陳亞夥微微起身,打開床頭櫃。抽屜裡,有兩種降壓藥,都要吃。“哎,就剩兩粒了。”陳亞夥看著快要見底的薄鋁板,搖了搖頭。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陳亞夥,需要長期服藥。但因為本梯有人確診病例,全家人都在居家隔離,無法出門。

停藥倒計時的鬧鐘,懸在頭頂,還有1天。眼看就要斷藥,林美珠有點慌了:“你的藥快吃完了,怎麼辦?我去和兒子說一下。”拿起床邊的衣服,披上就準備下床,被陳亞夥拉住了胳膊。“昨天折騰那麼晚,讓孩子多睡會,晚點再說。”

“那我去準備早飯。”林美珠起身,打開房門,朝廚房走去。

8點半,陳志明走出臥室。“思文好些了嗎?”林美珠聽到腳步聲,走了過來。

“噓!”陳志明比了一個手勢,“思文還在睡,別喊她,讓她多睡會。”陳志明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睡眼惺忪,揉了揉眼睛。

“志明吶,你爸的藥快沒了,現在又不讓出門,怎麼辦吶?”林美珠心急如焚。

“媽,你別急,你把爸的藥拿給我,我把藥名發給社區網格員,讓他們幫幫忙。”陳志明安慰母親。

郭勇強,幸福花園小區的社區網格員。陳志明翻看通訊錄,找到了他的微信。

“我父親高血壓、糖尿病,昨天藥剛好吃完,我們全家現在居家隔離著,你看看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陳志明文字剛發過去,郭勇強就秒回了。“把藥名報給我,我一會兒上藥店給你買。還有圖片也發給我。”

“誒,好,謝謝您!多買幾盒吧。”陳志明拍了圖發過去。

“社區還有這服務,真是太貼心了!”林美珠懸了一個早上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叮……”陳志明收到了郭勇強發來的信息:“藥放在門口了,有什麼需要,您再和我說。”

早上發給社區,中午藥就送到了,解決了陳家的燃眉之急。

飲食無憂,方能居家安心。拿到藥的那一刻,林美珠感動極了。


【連載】《鼠年年兜》之七: 我可能被感染了


02

疑神疑鬼


在家窩趴了一整天,吃飯、睡覺、解手、刷手機……他希望,屏幕裡能彈出讓人精神一震的好消息。可惜,沒有。

初春的廈門,連日陰雨,潮溼、陰冷。陳志明靠在沙發上,裹著毯子,還感到陰晦不堪,一如這該死的天氣。他轉過頭去,問靠在一旁的妻子:“你感覺冷嗎?”

“還好呀。”張思文頭也不抬,隨口應了一句。

陳志明忘了,她是個孕婦,本就怕熱,問她冷不冷,等於白問。“不會是和確診的鄰居做同一部電梯感染了吧?”陳志明心裡有了“歪”想法,但沒敢說出口。

他翻箱倒櫃,找出紅外測溫儀,在自己前額“嘀”了一下,看溫度計顯示,臉繃得更緊了。“37.1℃,這是低燒嗎?”

張思文伸手就要摸丈夫的額頭。見妻子伸手過來,陳志明把頭往後一仰,躲開了。

“躲什麼躲,如果染上了,現在隔離也沒有用。”說話的功夫,張思文已經把手放在額頭上,“不熱呀!你別自己嚇自己。”

“嘀”,他又測了一下,這回是“37℃”,降了“0.1℃”。

“姐,我昨晚體溫37.1℃,早上37℃,這是低燒了嗎?”陳志明趕緊給學醫的堂姐陳芳芳發了微信。

他又拿出紅外測溫儀,在前額“嘀”了一下,這回他臉色鬆弛了一些,說:“現在36.7℃,體溫反覆,這正常嗎?”

“白天夜晚有溫差,體溫也會略有浮動,你這都在正常範圍值啊!” 陳芳芳接著問,“你是不是太緊張了?” 陳志明沒再回復。

體溫雖然正常,但陳志明還是坐立不安,情緒低落,甚至有時會感到心跳加速,喘不上來氣。一個噴嚏、一聲咳嗽,都讓他疑神疑鬼——該不會是感染病毒了吧?

陳亞夥,正坐在胡桃木色的躺椅上看《思明快報》微信公眾號。“兒子,你別整天疑神疑鬼了。”陳亞夥把手機遞給兒子,“你看,這是《思明快報》剛推送的‘居家隔離如何保持好心態?’”

“微信裡說,疫情期間,有些人可能會出現‘疑病’症狀,總覺得自己可能被感染了,於是頻繁地測體溫,格外關注身體各部分的感覺,稍有不適就對號入座,把自己的感覺和現在新冠肺炎的各種症狀聯繫在一起,發現好像越看越相似。我看你就是這個症狀。”就在父親念微信的時候,陳志明覺得臉很燙,又測了一下自己的體溫,顯示36.5℃。

“我一緊張,臉就發燙,拿體溫計一測,確實是緊張了。”陳志明笑笑說。

【連載】《鼠年年兜》之七: 我可能被感染了

03

過渡消毒


看著兒子疑神疑鬼、整日擔憂,母親林美珠有勁使不上。

午後,睡夢中的張思文被燻醒。門才開個小縫,一陣刺鼻的氣味撲鼻而來,張思文衝進衛生間,一陣乾嘔。

“這什麼味,家裡做了什麼呀?”張思文捂著鼻子,走到客廳,氣味更重了。

林美珠戴著口罩,拿著噴壺,從自己房間走出來。“噴點酒精呢。咱們這棟樓不是有確診病例了嗎?我看全市都在消毒,都出動霧炮車了,這不也給家裡消消毒,都說酒精能殺菌。”

“媽,你這麼噴太危險……”林美珠完全不聽兒媳婦的話。“家裡還有84消毒液,我準備一會再用84消消毒。”

陳志明從房間跑出來,搶下母親手中的噴壺。“媽,老早就和你說過不能這麼噴酒精,容易著火,你愣是不相信。”

“酒精能消毒,家裡也該消毒一下。”陳亞夥湊了過來,力挺老伴,“我看有的小區門口還搭了一座專用‘消毒棚’,進出小區都要鑽進這個封閉的棚子裡,全身360度噴灑消毒藥水。”

“爸,那是過度消殺,會給身體造成傷害的。正確使用酒精的方式是擦拭。就像醫院裡面那樣,用無菌棉球沾取醫用酒精在物體表面擦拭一段時間。千萬不能為了省事兒或者想著‘擴大打擊面’,向空氣中噴灑醫用酒精,不僅沒效果,並且還非常危險。”陳志明被父母嚇得膽戰心驚,“我要是不及時制止你們,可能家裡的房子都被點著了。”

“可是、可是,我看網上還說戴過的口罩可以用酒精消毒……”疫情期間,陳亞夥也看了很多信息。

“哎呀,網上很多說法都是不對的。酒精會破壞口罩外層防水結構,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張力和水有很大不同,用酒精處理過的口罩材料對水(血液、唾液)的吸收會增強,這會加速口罩過濾層失效。”陳志明找出各種依據說服父母。

“不是說酒精……”陳亞夥還想狡辯,陳志明翻出《思明快報》“對付”二老,“你看,‘快報’說,“與其噴酒精,不如開窗通風,有利於更新室內空氣,降低室內可能存在的病毒量。”張思文把客廳窗戶打開,捂著鼻子的手也放了下來,“我們家沒有疑似患者,不需要特別消毒,注意保持清潔就行了。”

“媽,醫用酒精(75%酒精)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為次氯酸和次氯酸鹽),這兩種消毒劑都能有效滅活新型冠狀病毒,但不能兩樣放在一起混用。84消毒液不能和酸性物質(如醋、潔廁靈等)混用,混合後會產生大量氯氣,導致人員中毒。”

“思文現在懷孕,安全第一,對吧?”說完,陳志明挽著母親的胳膊,“走,媽,我現在去幫你。”隨後又哼唱了句“今天有點煩有點煩有點煩……”。“這孩子!”林美珠嗔笑道。


【連載】《鼠年年兜》之七: 我可能被感染了


【互動】

未完待續

猜猜下文會發生什麼

評論區告訴我們


有獎徵集令

即日起,

我們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故事線索和素材,

故事可以是一線的抗疫故事荒誕情節

或是暖心細節感人人物

是部門、企業、個人、家庭,

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情節

一經採納,將有50元線索費獎勵。


【連載】《鼠年年兜》之七: 我可能被感染了

【連載】《鼠年年兜》之七: 我可能被感染了

▲何厝小學五年(3)班何浩宇

【連載】《鼠年年兜》之七: 我可能被感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