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秦國壁畫上就有葡萄,為何史書記載於漢,秦始皇到底吃過葡萄沒有

秦國壁畫上就有葡萄,為何史書記載於漢,秦始皇到底吃過葡萄沒有

早在秦朝之時葡萄就作為一種紋飾出現在秦朝的皇宮,這說明秦朝之時中國就已經有了葡萄這一物種。1986年胡澍在《葡萄引種內地時間考》中提到,在對咸陽的秦朝宮殿遺址進行考古時發現了很多葡萄壁畫,雖然大多壁畫已經損毀,但是依稀可以辨認出來。這對於研究葡萄在我國古代的發展史提供了很大的參考依據。

一、秦朝有無葡萄?

1、僅供觀賞的葡萄

從秦國壁畫上看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將葡萄引入了中國,但是不能肯定的是秦始皇是否吃到過葡萄。有很多猜測認為,秦朝當初引進葡萄的時候,或許只是將它當作觀賞的植物。就像歐洲人當初將西紅柿帶進歐洲時,也只是把它用來觀賞而已,並且認為西紅柿是有毒的物種,還起了一個可怕的名字叫狼桃,後來是一位畫家以身試"毒",才發現西紅柿如此美味。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很多朝代都與西域有往來,當時的秦國是否與西域有文化和物質上交流呢。雖然在戰國時期,秦國的地理位置是位於整個中國國土的最西端,極有和西域有著貿易上的聯繫。但是文字記載中國與西域的交流是在張騫開創絲綢之路以後的事。

而張騫踏上絲綢之路是在漢朝漢武帝時期,從秦朝到漢武帝時代至少間隔了數百年時間,秦朝與西域文化交流較少。所以秦朝時的秦始皇難以吃到誘人可口的葡萄。

據說至今伊朗、阿富汗等仍稱中國為"秦",很顯然,這個"秦"字的背後應該是來源於秦國,是秦國曆史的積累在西方文化中的折射。這裡的秦國不是秦王朝,因為橫跨如此大空間和時間的影響,不可能是隻有二十年的秦王朝能夠營造出來的。這間接說明,當時秦國在軍事上與西域交流頻繁,影響力甚至從西域折射到西方世界。那麼,秦國的這種影響力是怎麼來的呢?

秦國壁畫上就有葡萄,為何史書記載於漢,秦始皇到底吃過葡萄沒有

古代史中有一段"秦霸西戎"的內容。公元前623年,秦穆公打敗了西戎,一舉吞併了十二個小國,開疆拓土一千多公里,成為了春秋第三位霸主,史稱"益國十二,開地幹裡,遂霸西戎"。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蒙恬北逐匈奴,佔領河套地區,又遷三萬戶內地居民於榆中、北河。

2、路途遙遠、困難重重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秦朝的疆域"西至臨洮、青海、西藏及四川西北部、甘肅西南部。這樣的話,秦國與西域交通是有基礎的,並且與西域肯定有頻繁的交流,因此不排除有葡萄流入秦國的可能。至於要想從西域把葡萄帶回皇宮,更是困難重重。

通往西域的路非常崎嶇,而且還有兩個虎視眈眈的少數民族,匈奴與發羌是最大的屏障。稍有不慎就會被他們俘虜,所以秦始皇修築了萬里長城正是為了防止這兩個民族聯合。即使逃過了他們的阻礙也很難成功到達西域的土地。因為在

黃沙漫漫的沙漠中尋找葡萄,簡直是無法實現的,加上乾燥與炎熱,命喪黃泉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秦朝的人會被自然與地理狙擊,那西域那些熟悉自然氣候和地理條件的人,會不會從西域把葡萄送進皇宮呢?事實上西域到皇宮路途遙遠,而葡萄不易保存,葡萄摘下兩三天的時間就會變質。所以不太可能會有人從西域千里迢迢的把葡萄送到皇宮裡。

秦始皇很有可能曾經見過葡萄,但不能肯定是否吃過葡萄,很多資料顯示葡萄開始作為食用水果傳播,最大的可能是從漢朝開始的。中國考古和文字材料都顯示,最早栽種葡萄和用葡萄釀酒是西漢時期。

秦國壁畫上就有葡萄,為何史書記載於漢,秦始皇到底吃過葡萄沒有

幾乎所有關於古高昌王國的漢文史史料都曾經提到過這種果木,以及畫家們曾多次用葡萄來裝飾寺廟。所以最初葡萄的用途或許的確是一種裝飾物

二、葡萄的來源

1、漢使出使西域

根據《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漢朝建元三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看到"苑左右認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這是漢文史書中關於葡萄酒的最早記錄。它清楚地表明瞭古代西域地區栽培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歷史。既然在張騫出使西域之時,大宛及其左右地區都能夠釀造葡萄酒了。那麼,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也應該是早已種植葡萄了。

古代西域地區同大宛等國一樣能夠釀造葡萄酒的史實也是可以完全可以相信的。至於《史記》對此未加具體記述,張騫出使西域的主要任務是聯絡大月氏人,共同抗擊匈奴

。所以他在給漢武帝的報告中只是重點彙報了蔥嶺以西的大宛、大月氏、康居、大夏等國的情況。而對蔥嶺以東西域諸國的敘述就十分簡略。

另外,在張騫之前,漢朝人對蔥嶺以西的情況知之甚微,而對蔥嶺以東的情況,漢朝人已通過匈奴等略有了解了。《史記》未能詳細記述蔥嶺以東的情況,原因大概如此。

對於《史記》中這一資料的記載,目前雖還無考古資料驗證,但從《史記》成書於徵和二年的西漢中期,作者司馬遷又是位博學多才的史學家,並擔任朝廷的太史令,使他有機會和條件博覽皇家藏書,很可能看到張騫及其以後的使者出使西域的詳細報告。所以《史記》中的這一記載應該是可信的

秦國壁畫上就有葡萄,為何史書記載於漢,秦始皇到底吃過葡萄沒有

2、引進葡萄品種

我國對於葡萄的種植歷史是非常久遠的,有許多古籍上也明確記載了對於葡萄的引進過程,早在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引進了葡萄。中國大面積種植葡萄也應該是在漢武帝時期。雖然《詩經》中一些和葡萄有關的記錄。

但是詩經中記載的葡萄與我們平時吃的不是一個品種,那種葡萄是無專人種植、隨處可見的野葡萄,且這種葡萄在古書中也有記載,在殷商時期的古人們就開始採摘這種葡萄食用了。但那個時候應該還沒有廣泛的普及開來。

中國種植的食用型葡萄是由歐洲傳播過來的品種,漢武帝時期才開始種植這種葡萄。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歐洲生長的葡萄就已經傳播到了西域,但是由於那個時候有匈奴和一些遊牧民族擋在中原和西域中間,使得它遲遲沒有到達中原。

當時葡萄傳播在西域一個叫大宛國的地方就停止了,隨著漢朝國力的強盛,漢武帝時期國家繁榮昌盛、經濟和國力都很強,漢武帝就派張騫出使西域處理消滅匈奴這件事,儘管一路不順,但是在張騫出使西域的路上他細心觀察、瞭解到了很多民土風情,尤其是對大宛國的葡萄念念不忘

回到長安後他就向漢武帝轉達了在出使路上遇到的奇聞異事,尤其是對於葡萄的描述受到了漢武帝的重視。漢武帝也開始大力發展與西域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從此漢朝和西域開展了經濟貿易往來,隨著漢朝實力逐漸強大,大宛國新國王將兒子送到了漢朝表示臣服,且還帶了一種水果,那就是葡萄,這個時候葡萄正式來到了中國

秦國壁畫上就有葡萄,為何史書記載於漢,秦始皇到底吃過葡萄沒有

於是漢武帝就下令在皇宮內大面積種植這種葡萄。當時西域的面積,也就是從甘肅敦煌西邊的陽關一直延伸到新疆以及中亞細亞伊朗等地區,在漢朝時將這一大片土地統稱為西域。

而當時的葡萄就從大宛國引進的。現在的中亞細亞就是過去的大宛國。當時想要引進葡萄的路線,就是從中亞細亞為起點經過新疆,再穿過甘肅到達蘭州。在長途跋涉之後,葡萄才能到達漢朝的都城長安。所以即使是當時的皇帝想吃也葡萄非常麻煩,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把葡萄從西域運回長安。

不過自漢武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之後便引進了葡萄種子,在本土就可以種植葡萄。這個時候的葡萄品種才是延續至今我們可以吃到的葡萄。

在三國時期的黃河流域已經大面積種植有品質優良的葡萄品種,《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居住於北方地區的人們發明的冬天保存葡萄的埋土防寒越冬法。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維持葡萄新鮮的儲藏方法:"極熟時,全房折取,於屋下作蔭坑,坑內近地鑿壁為孔,插枝於孔中,還築孔使堅。置土覆之,經冬不異也"。可以看出古人對保鮮的方法已經很重視了,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視。

三、結語

現在距離秦始皇的時代已經過去兩千多年了,雖然我們難以肯定秦始皇到底有沒有吃過葡萄,但種種資料表明他能吃到葡萄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路途的艱難和敵對勢力的阻礙都成為了古代中國與外界交流的障礙。但這並不影響中國古代人民的不斷探索,正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孜孜不倦才使中華民族的歷史如此豐富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