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長輩總愛說教子女,屬於什麼心理?

光頭強16678191


這種心理可能在古代中就有了,流傳至今早已刻進我們的骨子裡,根深蒂固。在我們兒時所背誦的論語中說道:“子不教,父之過”不就是這一心理最通俗易懂的解釋嗎?

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沒有哪一個父母長輩是不希望他們的兒子比他們自己更優秀的,望子成龍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

在他們的世界裡,他們一味的認為,只要將他們走過的路,跌倒的了又爬起來的經驗,多吃個的困難總結起來,由在某件事情引起然後再傳授於孩子,這樣長久以往我的孩子總會比我更加優秀更加出色,說教也由此而來。

所以我希望廣大的孩子們,或許是你們的父親太急功近利把你們逼得太急,也或許是他們的所做所為在某一瞬間給了你們巨大的壓力,但是希望你們在某一個安靜的時刻深思一下,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由內而外的為你們著想,所以請多愛他們一些吧!





是我shu在了哪


長輩總愛說教子女,是極其正常的一種行為。養不教父之過,長輩時常對自己敦敦教誨,我們應該虛心接收,即使有時候他們所說的都又說偏頗,不適合於現在這個時代,但是我們又何必要去揭穿呢?時代給他們的烙印太深了,我們作為晚輩子女的不應該讓他們顯得於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經歷過,父母親總是說同一個故事,或者同一件事情,不斷地說,不停的說。比如他們從小的辛酸歷程。我從小到大聽我爸說他小時候的事情,然後跟我們對比現在,要我們好好珍惜現在的好日子,好時光,不應該荒廢了。起碼有幾十上百次。直到有一年,春節回家,剛好跟女朋友鬧矛盾,心情不是太好。一家人在飯桌上吃飯,開始也沒啥,可能因為我心情不好,沒吃兩口,就不想吃了。父親看到了,就說你們現在生活好了。零食也多了,飯就不吃了,像我們那個時候,吃飯要是慢一點都要捱餓,哪裡有什麼零食,還有像現在這麼多菜。。。巴拉巴拉的一大堆又開始了,又說自己7歲就跟爺爺上山砍柴,下田插秧,適齡了,讀到二年級,家裡勞動力不夠,就強行被輟學。我越聽越不爽,最後拍了桌子,大吼到:有完沒完,你這個說了十幾年了,我聽都聽厭了,你講不煩嗎?當然,三五秒之後,我就後悔了。父親被我吼了一聲,呆呆的坐那兒,一時間不知所措,看著我的眼神裡有著些許的恐懼。不知道什麼時候,父母親既然開始怕我們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開始對父母親肆無忌憚的大吼大叫。父親低下了頭,自顧自的說,我也沒什麼文化,不知道要怎麼去教你們這些大學生了。我的人生就是這樣,沒有特別的,也帶不了什麼給你們。你們不喜歡聽,我以後也就不說了。從那以後,真的幾年的時間裡面沒有聽他說過,我內心十分的慚愧。去年,家裡小侄女會自己吃飯了,經常也是不愛吃飯,亂吃零食。然後,我就在飯桌上說:在你爺爺那個時候,你不吃飯都要捱餓的,你不吃飯,我們也不給你零食吃。等你七八歲了,也跟你爺爺一樣去田裡種田。父親聽到我說了這些,明顯眼睛一亮,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然後,我又時常聽到了他小時候的故事,雖然我都會背了,但是還是不厭其煩的聽著。

有時候父輩給我的教誨,可能與這個時代不接軌,有可能是舊事重談。但這就是他們所有的,想說給我們聽的,認為是能讓我們積極向上的。或者,他們就是想和我們說說話罷了!大家有多久沒有好好和父母親家中長輩好好的說說話了呢?


團成團的長筒襪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在所有的歐洲以及美洲國家的人眼中,本身就是一個文明古國。而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又數我們中國的歷史更加悠久,文化也比較深遠。

我們的長輩不管在什麼時候,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喜歡對年輕人有一些說的話。有一些數不盡的說道:,其中很多人是不耐煩的。我記得原來剛出來在外面打工的時候,每一次我回家啦,爺爺奶奶坐在板凳上沒第一件事就是問我。孩子啊,你在外面今年過得怎麼樣啊?吃的飽嗎?賺了錢沒有啊,找了女朋友沒有等等等等。而我每一次在我印象之中總是覺得有點不耐煩的。三言不達兩語的回答著他們一次次的重複問題。懂事的人也還好!像我一個堂弟,我三叔的兒子,只要老人一問他說這些事情,他就和老人他說"老是說這些幹嘛呀?你煩不煩啊?一哆嗦兩句就是一轉身就能跑得沒影了。想起來有時候就覺得真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但是仔細想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前年奶奶走了,我一到鄉下去,再也看不到奶奶坐在旁邊說話了,心裡突然覺得好失落好悲傷。以前她在世的時候從來也沒有這種感覺,但是自從她走了以後,我現在每一次看到那個屋子和那條竹板凳就想流眼淚。長大了現在才明白,原來長輩們總愛說自己跟自己說一些他們的意見對我們提供的一些不同的看法。其實不是他們有多囉嗦。也不是他們看不慣我們現在年輕人,而是在他們眼中,其實是深深地包含著他們對我們的愛。我爺爺耳朵聾了,但是他常常看到我,我現在帶著我自己的兒子,他的曾孫在他面前的時候,他也總是會用他的手式,做一些看不懂的東西給我們看。我就會跟我自己的孩子說,不管姥爺爺怎麼對你打手勢,你只管點頭就好啦。因為你只要點頭啦,他們心裡就會覺得很心安。就覺得你是一個聽話的孩子,覺得很安慰。

可憐天下父母心,受之父母。諄於長輩"。其實很多的事情只有等我們自己有一天老啦,也是作為一個長輩的時候,就會知道這個心裡是什麼樣的感覺了。因為我們在我們的父母那些長輩的眼中永遠都是長不大的。當我們有一天老了的時候,同樣我們反過來看我們的後代也會是一樣的,他們也是長不大的孩子!!當這份愛用這種方式來體現的時候,恐怕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真正的懂啦。珍惜我們身邊的長輩吧,在世的時候我們多給他們一些關懷與微笑。多陪陪他們。讓我們的人生不再遺憾……





離騷一客


從子女出生開始,就一直被長輩說教。

幼童時候,長輩的說教是一種疼愛

兒童時候,長輩的說教是一種慈祥

少年時候,長輩的說教是一種關懷

青年時候,長輩的說教是一種嘮叨

中年時候,長輩的說教是一種負擔

過了中年,長輩的說教是一種溫暖

其實,長輩對子女的說教一直都在,只是我們聽的人,在變化……


可可豆小朋友的媽媽


老人說教子女實屬正常,在每個子女成長中必不可少。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好心要有度。

如果長輩過度‘’總愛‘’說教,孩子不僅感受不到長輩的關心愛心疼惜之心情,反而會成為一個精神負擔。

久而久之,長幼兩輩,心生介蒂,感情疏遠,互有埋怨,適得其反。

為什麼會這樣?

長輩認為,子女再大在自己跟前還是孩子,總是以自己走過的路,得到的人生感慨,通過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滋潤和影響子女,顯示或體現自己的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

且不知,子女在成長中逐漸形成了對身邊世界的感知甚至理性認識,由此,形成了適合所在社會適合自己生存的‘’三觀‘’而獨立思考,由不得別人經驗,特別是‘’老掉牙‘’古董經驗指點。

所以說,隔代親僅是血緣之情。

老輩子人看到子女是自己生命和血脈的延續,正在健健康康成長,更應該是理性地播撒自己的愛心,不要摻和更不要干涉子女的具體生活事宜。

晚輩子女也要以‘’要想好,打個調‘’換位思考的方式,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在走好自已路的同時,在精神上健康上多關心體貼老人,讓長輩感覺在子女心目中‘’人老有用有位置‘’,這樣會更拉近彼此之間的親情。


魚兒荷花


怎麼說呢

其實全世界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好吧。

父母長輩希望苦口婆心會刺激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事實恰好相反,這是對孩子傷害非常大的一種常見的教育模式。

當然,我也被說教過,我都是默默聽完他們說的,記沒記住我就不知道了。

反正面對父母以及長輩的說教,習慣就好吧……


會說話的豬


你好,說說我的理解: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父母都是很愛自己的子女的。子女們通常情況下很難接受別人的批評或建議,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或者自己沒有錯。所以,我們很多時候會把別人的批評和建議當做是“罵”自己。

其實,很多時候這種“罵”真的是關愛的一種表現,當子女們步入社會或者是現在用心感受你的校園生活,你會發現“無視”比“罵”更可怕。自己想要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問題是很難的,如果我們身邊一直有一個能夠發現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指正的人,其實是人生的幸事,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有道理的。

你的長輩就是你現階段的“鏡子”,他期望你將來能成才。以你用電腦寫作文為例,好好想想這樣做的好處和缺點,拿它和用紙筆寫作文來比較一下,可以從速度、思路清晰程度和完整程度、整體結構、獨創性等多個方面綜合分析,看看長輩的說法是否有道理。當別人批評時,無論當時是如何處理的,事後總要反思和總結一下。

簡言之,父母說孩子“不孝順”或者其他不好聽的話,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口頭禪,是一個很籠統的說法,是一些期望,希望子女們更正某些錯誤,裡面既包含了對孩子不知好賴、不明事理、不知反省的態度,也包含了對自己不知道如何教導孩子的無奈,總的來說是沒有什麼壞心,做子女的需要理解和溝通!




創客小分隊


長輩因為經歷的事情比較多,所以在一些事情上總愛對自己後輩說教,歸根結底是想通過自己的經歷或經驗,來告訴後輩在遇到同樣事情時應該怎樣應對。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事情已經不同於以前了,可能他們的方法跟說教也不太適合於當前的情景,不過我們還是要理解他們的,因為是對咱們好,所以想讓咱們少走彎路,雖然囉嗦,但是裡面還是包含著關懷的。

因此還是希望不管怎麼樣,即使不愛聽,不會按照他們說的做,但還是要聽完的好,因為有時候我們最容易傷害的就是最關心我們的人。



尋夢令


長輩總愛說教子女,是社會一種普遍現象,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是唯恐子女學壞,害怕子女不成器的心理。

身為長輩,誰不愛自已的子女?誰不想讓自己的子女成才、有出息?誰不想自己的子女成人以後、事業有成、過的體面?

但有的家長對子女太不放心,不尊重子女的權利和選擇,不相信子女的能力和水平,聽不進去子女的意見和想法。在教育子女方面獨斷專行,一意孤行。那麼,這種說教的方式,效果好嗎?肯定不好。這樣反而給子女造成壓力,讓孩子束手束腳,太注重條條框框,缺少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和能力。

我覺得對子女的教育,簡單地說,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家長要身體力行,以身示範。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做到了,可以要求孩子去做。你就做不到,怎麼能強勢地要求孩子去做呢?

二、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思想和正當行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想法,孩子的所想所為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來給以判定,要結合孩子的年齡階段、心理及性格特點,提醒孩子該不該去做,如何做結果更好。要放開手腳,讓孩子大膽嘗試、大膽探索。

三、學會和孩子溝通,注重跟孩子的交流及技巧。溝通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途徑和方法。要講究技巧,要讓孩子樂意與你溝通,才能溝通有效。

四、家長要好好學習,增加知識量,拓寬知識面。孩子對知識是渴求的,對新生事物是渴望瞭解和接受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知識儲備要不斷充實,你的說教才會吸引到孩子,孩子才會聽聞你的說教。





海濱自媒體


看到這個問題,我總是想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個字眼。父母之愛子女,願為之計深遠。這是亙古不變的情。現在的長輩都是70年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我記得高中課本將的主要矛盾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而現在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長輩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回憶過去所受的苦,而且現在社會進步很快,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上時代的步伐,他們希望自己孩子成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那我們就努力。其實 要說他們的心理,要看人的性格,有的長輩言傳,有的身教,無非就是希望孩子能夠變得越來越好。

我媽前段時間總是跟我說談戀愛的事,我就給她舉我身邊的例子,高三的同學高考之後就結婚了,談戀愛2年,雖然現在有寶寶但是過的並不是很好,在婆家沒有幾話語權和經濟能力。我要找良人,得緣分到了才能找到。嘻嘻現在已經沒有在催了。不要問我緣分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可愛][可愛][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