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武將是誰?

以迄於今


中國歷史厲害武將有誰:

古有楊家將,岳家將岳飛。

現有元帥:彭德懷,賀龍

讓人佩服。

誰敢橫刀立馬,

名將萬代流傳。




貴不忘民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每朝每代都不乏能征善戰、叱詫風雲、文韜武略的英雄豪傑,至於安邦定國、保家禦敵的武將,要說誰最厲害,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心儀選擇,比如我國的開國大將粟裕也是許多人心中的不二人選。

我們的開國‘五虎上將’,彭德懷、劉伯承、徐向前、林彪、粟裕,個個都是能征善戰、縱橫疆場的傑出將領,他們各自有自己的戰爭指揮藝術特點。與前四位元帥不同的是,粟裕將軍並不是科班出身,成名也較晚,但戰績、戰功卻不容小覷。

在粟裕將軍的戎馬大半生中,師範學校出身的他,經歷了一個學習、實踐、輝煌的過程。

在紅軍時期,粟裕將軍跟隨在主席、朱老總身邊,邊打仗邊學習,受益匪淺。當然,在前期他還是一名普通的紅軍指戰員。在1929年,警衛連長粟裕保護當時無職一身輕的主席,在福建天子洞養病,那時他才引起主席的注意,主席才與這個湖南老鄉相熟。

到抗戰時期,粟裕率新四軍對日、偽、頑軍進行了多次打擊,韋崗戰鬥、黃橋戰役、車橋戰役……等,從小仗打起,越打越大,直至在天目山以少勝多,對蔣軍顧祝同部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不僅為‘皖南事變’出了口氣,也讓主席刮目相看,他極富遠見的說:‘粟裕同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解放戰爭時期,是粟裕最輝煌的高光時代,‘大器晚成’的他,這一時期把戰爭指揮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爐火純青。蘇中七戰七捷、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一系列讓人出乎意料的戰役勝利,也讓軍事家們大開眼界、讚歎不已。

朱老總說:‘我老了,有粟裕’。

劉伯承說:‘粟裕智深勇沉,百戰百勝。,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

林彪說:‘粟裕打的仗我都不敢下決心,他盡打神仙仗。’

陳毅說:‘粟裕戰役指揮一貫保持其常勝紀錄,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粟裕將軍的厲害之處還在於不盲從,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當然,從另一方面說,這也是將軍的弱點,並因為這樣的性格,在後半生中受到了委屈。他敢於‘斗膽直陳’,甚至曾讓輕易不改變主意的主席改變了戰略方案。

粟裕對於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推敲的作戰想法,敢於頂住壓力並堅持到底。也正是有了他的堅持,才有兩個陣營決定戰局的戰役——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之後,粟裕將軍又指揮第三野戰軍發起渡江戰役,接著連克南京、杭州、上海、福州、廈門及周邊島嶼,打下了小半個中國。改編前後的第三野戰軍共殲滅蔣軍240多萬,數量為各個野戰軍之首。

主席曾經對來訪的英國蒙哥馬利元帥說:’在我的戰友中,有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這個人叫粟裕。‘

文韜武略無出其右的主席對粟裕有此評價,也許在主席的心中,粟裕也是最厲害的武將。

粟裕將軍曾先後六次負傷,其中三次重傷,他從班長做起,一路經過艱難打拼,飽受磨難,九死一生,直至成為方面軍的戰役指揮統帥,厲害之處,可見一斑。雖說粟裕將軍也偶有敗績,但瑕不掩瑜,在很多人的心中,他就是戰神,就是最厲害的將軍。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武將――彭德懷。毛主席高度評價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10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擊敗了前來堵截的馬鴻逵、馬鴻賓部騎兵團,掃清了最後的阻礙,擺脫了追敵,之後,中央紅軍長驅直入,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北保安縣吳起鎮,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在部隊剛進駐吳起鎮的第一天,蔣介石駐寧夏、甘肅的馬鴻逵、馬鴻賓部不甘心在六盤山下的失敗,又派出五個騎兵團向紅軍追來,妄圖趁紅軍立足未穩,打個措手不及,阻止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會師。

大敵當前,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等紅軍幹部,當即作出決斷,一定要粉碎敵人的企圖,決不能把敵人帶進陝北蘇區。彭德懷同志不顧長途行軍的疲勞,親赴前線勘察地形,分析敵情,制定作戰方案,親臨一線指揮戰鬥。21日清晨,一舉打退了敵人的先遣騎兵團。隨後,敵人其餘四個團分頭撲來。彭德懷沉著應對,指揮部隊分兵迎擊,打得敵人丟盔棄甲,人仰馬翻,取得了戰鬥的決定性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中粉碎敵人圍追堵截的最後一戰。此戰的勝利,保證了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的勝利會師,給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毛澤東得到勝利的消息,不勝欣喜,當即揮筆寫下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彭德懷同志看到這首詩後,把最後一句改為“唯我英勇紅軍”,然後送還給毛澤東同志。

1947年8月,胡宗南大軍大舉進攻陝北,彭德懷指揮沙家店戰役,一戰就殲滅了胡宗南的整編三十六師和兩個旅,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妄圖將解放軍殲滅於陝北,或趕過黃河以東的狂妄計劃。毛澤東得到這一勝利消息,當即又將這首詩寫給彭德懷同志,最後一句依然是“唯我彭大將軍”。

從1928年10月,彭德懷與滕代遠領導的紅五軍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會師後,到吳起鎮一戰,整整七個寒暑,毛澤東與彭德懷常常在一張地圖前思索謀劃,在一個戰場上並肩戰鬥,可以說是朝夕相處,因此,毛澤東深知彭德懷是一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戰略家,是“挽狂瀾於既倒”的戰術家,是與士兵同甘共苦的軍事家。長征中的每一次戰鬥,以及後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彭德懷都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樣的評價,彭德懷當之無愧。


王松林


如果要問名將哪家強,請到東方找中華!

古有武廟十哲72名將,今有彭林劉徐粟,薛王杜李白,稱得上名將輩出,燦如星河。那麼在他們當中,最厲害的武將是誰?誰是這個戰場舞臺的王中王?

第五名:樂毅

樂毅的偉大成就是,率領弱小的燕國,打敗當時的霸主齊國,連下齊國七十餘城,打得強大的齊國僅剩一座城,幾乎亡國。而齊國最終沒有亡國,也並不是樂毅後勁不足,而是樂毅想要以德降服齊人之心。

樂毅的整個軍事生涯,以弱勝強,百戰百勝,無一敗績,是諸葛亮的偶像。

第四名:李牧

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可惜生不逢時,趙國羸弱,未遇明主,趙王遷昏庸。但,即使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之下,李牧依然打出了天下無雙的戰績。

  • 大破匈*奴之戰:李牧採用誘敵深入,堅壁清野,步車騎協同的戰法,全殲敵人優勢騎兵兵團,開創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先河,是後世步克騎的模範;
  • 連勝強秦:肥之戰李牧採用南守北攻,大機動,大奔襲的戰法,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強大的秦國軍團(當代粟的戰法相似),大勝二路大軍;此戰成為歷史上圍殲戰的光輝戰例;
  • 名將對決:李牧以弱小兵力阻擋住王翦和他身後強大的秦國軍團長達數年之久。王翦無奈之下只能施展反間計,從這個意義上可以看出,在軍事指揮上李牧比王翦更高一籌,而王翦在秦國可是與白起齊名的。

“李牧死,趙國亡”,儘管趙國弱小,但李牧能夠做到百戰不敗,軍事能力無疑是歷史頂級的。

第三名:吳起

吳起,《吳子兵法》的作者,他的書幾乎是從自己的作戰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而與之齊名的《孫子兵法》是根據他人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從軍事實踐方面講,吳起無疑比孫武要強的多。

  • 大敗秦軍:陰晉之戰,吳起率領步兵5萬新兵蛋子,500戰車,3000騎兵,大敗秦惠公50萬大軍,天下震動。吳起也是第一位攻入秦國腹地,令秦國節節敗退,只能層層佈防的將領。
  • 不敗戰神:與諸侯大戰76戰,64戰全勝,其餘平手,平生未嘗一敗。

第二位:霍去病

“飲馬瀚海,封狼居胥”,霍去病光耀千秋,其豐功偉績是後世歷代兵家將領努力一生都追趕不上的,而天才的霍去病只用了短短的6年時間,可惜天妒英才,上天早早把這把世間最鋒利的刀收回刀鞘。

  • 閃電戰宗師,騎兵戰天才,大漢輕騎兵因為有了霍去病,才成為了歷史上最強大的軍團;
  • 大戰數年,逢戰必大勝,無一敗績,是以戰養戰的大師;
  • 大漢因為漢武帝、霍去病、衛青才成為了大漢,而不是因為劉邦;

第一位:李靖

李靖雖然很有才華,很小的時候就名聲在外,被稱為“王佐之才”。但英雄無用武之地,歲月蹉跎46載,還是籍籍無名啊。李淵很多次想要弄死他,可以說這位名將前半生比較坎坷悲催。但鑽石終將會露出自己天下無雙的光芒。

  • 統一南方:滅蕭銑,平定輔公祏,安撫嶺南,也就是幾個月的事,讓吃瓜群眾感覺非常輕鬆easy;
  • 擊滅東*突*厥:當帝國還在做著大唐如果不是傾全國之力而來,絕不敢孤軍深入的美夢時,李靖已經親率3000鐵騎,一路過關斬將,兵臨城下,敵人也就只剩下“一日數驚”了。之後,李靖親率10000萬騎兵,就把帝國給滅了。還是輕鬆easy的樣子;
  • 遠征吐谷渾:64歲高齡的李靖帶病遠征,大唐將士踏馬雪域高原,歷經半年,滅了吐谷渾;
  • 帝王師:為了防備當李靖老去之後,大唐無將可用,便令侯君集向李靖學習兵法,這也證明李世民軍事能力自認不如李靖,李世民東征高句麗失敗而歸,求教於李靖。《李衛公問對》也佐證了李世民向李靖求教兵法的事情;

勝敗乃兵家常事,勝多敗少已經非常難得,但上面五位,都是世界歷史上真正百戰百勝,無一敗績的軍事大師,又都是善於以弱勝強,同時也是內外站都內行的頂級兵家。

列為最強候選人,想來不負眾望。

不服來戰,就兩條標準:

  1. 以弱勝強,百戰百勝,無一敗績;
  2. 外戰戰績彪炳;

歡迎點評。


比禾觀史


武將很多但傑出的不是很多,我們說幾個著名的!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武將,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有的建功立業留下一世英明,為君王成就霸業立下汗馬功勞。有的雖武功高強,精忠報國,但是結局卻悽慘無比,下面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的五大武將。

5、韓信

韓信作為西漢的開國功臣,追隨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尤其是在楚漢戰爭中發揮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首先平定魏國,後又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接著又降服了北邊的燕國。由於其戰功顯赫,劉邦立韓信為齊王,韓信也沒有辜負劉邦的期望,次年會師垓下,逼得項羽在烏江自刎。韓信不僅在戰場上打仗勇猛,還是一個傑出的軍事理論家,楚漢之時人們對韓信的評價是“國士無雙”。還留下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故事,至今都為人稱道。但韓信最後卻被誣陷謀反,被呂后誘殺於長樂宮,作為西漢王朝的開國元勳落得如此下場真是令人噓唏不已。

4、岳飛

岳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也是我們中國的民族英雄。岳飛於北宋末年投入軍營,並在1128年到1141年的十餘年中,所率領的岳家軍與金兵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最後官至將相。但是隨後金兵大舉進攻大宋,岳飛奮勇抵抗,並在郾城和潁昌大敗金軍。但是宋高宗和秦檜卻一直主張求和,而岳飛在宋金議和過程被秦檜掛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最終被殺害。後來宋孝宗即位後為岳飛平反,並追封岳飛為鄂王,岳飛留下的精忠報國的精神至今也被人傳頌。

3、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一代名將,也是另一位名將衛青的外甥。善於騎射和用兵靈活是他的特點,曾多次率領大漢軍隊征討匈奴,並在河西之戰中大敗匈奴,把常年侵犯大漢邊境的匈奴打得找不到北,回國後封為狼居胥。漢武帝在位時期,霍去病和衛青兩位大將為大漢的開疆擴土立下汗馬功勞,當時的漢朝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只可惜年僅24歲的霍去病因病去世,要不然霍去病肯定會為大漢作出更大貢獻,地位也比現在還更高。

2、項羽

項羽是西楚霸王,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項家在楚國也是以武將而聞名。而作為西楚霸王的項羽武力肯定不一般,早年與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後來作戰勇猛的項羽又在鉅鹿之戰中擊敗章邯、王離率領的秦軍主力,秦朝滅亡後自命為西楚霸王。但在後來在楚漢戰爭中由於智謀不及劉邦,被劉邦的離間計而懷疑自己的謀士范增。最終項羽還是沒有敵過更加老道的劉邦,最後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1、白起

白起作為第一名可謂是實至名歸,白起是戰國時期的秦國名將,在秦昭襄王時期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作出了巨大貢獻。白起指揮過大大小小70多場戰役,未嘗敗績。著名戰役有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鄢郢之戰,長平之戰,特別是在長平之戰大敗趙軍,殲敵45萬,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圍殲戰。當時的六國聽聞白起都聞風喪膽,白起也獲得了“戰神”的稱號。







奇聞趣事歷史哥


朱老總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武將!

南昌起義之前,中國的革命事業進入低潮,很多人缺乏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而離開了革命隊伍。

南昌起義雖然取得了成功,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但革命力量仍然十分薄弱,故而國民黨軍隊一反撲,紅軍被迫撤退,國民黨軍隊窮追不捨。

1927年9月初,在著名的三河壩戰鬥中,朱德帶領4000餘人在三河壩完成了阻擊任務後,所部只剩下2000多人。然而還有後續戰鬥等待著他們。經過多天的鏖戰,到1927年10月底的時候,整個部隊總人數只有800人,部隊師以上軍事領導幹部走的只剩下朱德一人。團以上幹部只剩下朱德、王爾德和陳毅三人。

在全體軍人大會上,一些同志在會議上認為既然主力部隊已經失敗,三河壩留下的這點人實在難以堅持,應該分散或者解散,一些同志反對,爭吵的很兇,而到底應該怎麼辦,只能由臨時負責的朱德做出決斷。

就是在這個非常而艱難的時刻,面對大部分並非自己部下的幹部戰士,朱德表現出堅強的領導能力:堅決反對分散隱蔽 ,部隊應該北上然後穿山西進,去敵人力量薄弱的湖南南部。但是大部分戰士已人心惶惶,單獨或者結伴離隊的情況屢屢發生,南昌起義的火種,面臨可能熄滅的危險,關鍵時刻,又是朱德站了出來。

朱老總在會議上發表了在軍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講話:“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1927年的中國革命,很像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1905年革命失敗後,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1917年革命終於成功了,我們中國也會有個1917,只要保存火種,革命就有希望”!

朱德為了保住了這800人的隊伍,保住了南昌起義的革命火種,和陳毅一起帶著這800多人的隊伍上了井岡山,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朱毛會師,鞏固和發展了井岡山根據地。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朱德當年率領的800人隊伍中,先後走出了3位元帥:朱德、林彪、陳毅。2位大將:粟裕、許光達。8位上將:肖克、周士第、楊成武、楊至成、楊得志、肖華、趙爾陸、賴傳珠。還有幾十位中將、少將和地方上的領導。


袁衛宇


古代最厲害的武將~

項羽……

近代最厲害的武將~

粟裕,韓(戰神旋風司令),王近山,鍾偉,王震……

還有很多,都知道,可就是名字真記不住了,非常抱歉。



猛禽950


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武將當然是他,項羽!

項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是軍事上“勇戰派”的代表人物。秦朝末年跟隨叔父項梁在會稽起義,在鉅鹿之戰中表現神勇,以少敵多,破釜沉舟,成為一代戰神。秦亡之後,自稱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與劉邦爭奪天下。最後在垓下之戰中被圍,自刎而死。

雖然項羽最後失敗了,但是我依然認為他是最厲害的武將。

戰績上

鉅鹿之戰中,項羽用五萬人打秦軍四十萬,不光大獲全勝,還俘虜了二十萬;彭城之戰中,他用三萬人打敗了劉邦的五十六人。即使是垓下之圍,也是韓信三十萬包圍楚軍十萬,用了四面楚歌的戰術才擊敗楚軍。儘管楚軍被圍,但還是讓項羽成功突圍直至江邊,最後項羽僅剩二十八騎。在這種局面下,項羽依然沒有放棄,繼續戰鬥直至僅剩自己一人,這期間又砍殺數百人,還殺了一員武將。


這樣的戰績, 項羽算得上最厲害的武將吧。

人格魅力上

每次戰鬥都是頂在前面衝鋒陷陣,從不退縮,沒有士兵不服他。烏江邊上,哪怕山窮水盡,虞姬也願意和他共赴黃泉。項羽沒有帝王之名,但是太史公司馬遷也給他的傳立為“本紀”,這也說明了太史公對他的敬仰。宋朝女詞人李清照也曾感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也充分說明了項羽在後人心中的地位,尤其是在美女心中的地位。

能為虞姬、司馬遷、李清照三人如此痴迷,項羽算得上最厲害的武將吧!

道義上

項羽31歲短暫的一生行事光明磊落,坦坦蕩蕩,絕對是個好男兒。有人說他優柔寡斷,但我認為他只是忠肝義膽,兒女情長。

烏江之上,霸王項羽本可以退回江東,從頭再來,但項羽選擇了自刎以謝江東。不管他是為了與虞姬的兒女私情,還是為了江東的父老鄉親,那個自刎的武將都是我們心中的蓋世英雄!

項羽註定不是一個好君王,但他絕對是一個好武將。


綜上所述,戰績上,人格魅力上,道義上,項羽都配得上厲害的武將的名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採納!


海賊說歷史


秦國因為商鞅變法,而在列國中迅速崛起,而秦昭王自然是野心勃勃,他希望自己可以一統中國成為最強的人。而白起就在這個時代出生了。白起雖然出身平民,但是那個時代的秦國英雄不論出身,只要你有足夠的才能,你就有機會展示。白起也沒有讓秦昭王失望,本身就是一個驍勇善戰的人,本身打仗就是他喜歡做的事情,所以彷彿量身定做的一般。到了戰場他找到了歸屬感,戰無不勝,白起成為秦昭王身邊最得力的助手。

白起是諸侯列國中最強的武將,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地步了。他殺了無數的人,戰勝了無數人,他在一步步的推進了秦國一統六國的步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秦國應該很快就會稱霸諸侯國了,特別是在長平戰後,白起繼續進軍,想要殲滅韓國和趙國,趙國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他們選擇主動求和,不過當然不是和白起求和,而是和秦國的相國范雎,當然趙國也知道範雎的軟肋,他說趙國一旦滅亡,秦國就可以稱帝。而這個時候作為最大功臣的白起加官進爵是必然的事情,以他的功勞分為三公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這個時候就算你范雎不甘心,也只能位居其下了。聽到這個范雎自然不甘心了,所以他說什麼也要阻攔而且繼續進攻了。范雎去說服秦昭王,韓、趙兩國要割地求和,不得不佩服言官的能言善辯,竟然說服了秦昭王。面對求和最不樂意的,自然是白起了自己能打,憑藉自己的本事,攻下趙國,可都是分分鐘的事情,這一切都被范雎給生生打亂了,兩人就這麼結下樑子了,不過不僅僅范雎,秦昭王對白起也有一絲不滿了,特別是後來秦昭王想要繼續討伐趙國,想要請白起出戰,白起不去了。

當然白起也有自己的理由,畢竟現在的趙國已經沒有什麼實力了,也不值得攻佔,如果自己一意孤行,很有可能讓其他中和國趁虛而入,最後可能元氣大傷,可是秦昭王不聽,堅持攻打,最後如白起所料,楚國和魏國攻戰秦國,秦國損失慘重,白起說都是因為秦昭王不聽她的話,接下來幾次秦國都打了敗仗,這讓秦昭王大為不滿,認為白起故意和自己過不去,收回了對白起所有的賞賜,讓他當一個小兵。

不過秦昭王還是不放心,畢竟白起是戰神,他可不是好惹的,一旦他對自己心存不滿的話,那麼倒黴的不止是自己,還有自己的整個國家,這個時候范雎給秦昭王處理一個主意,賜一把劍給白起,如果他沒有判反之心,必然會自行了斷,如果他有判法之心,也可以早做防備,不得不說得罪誰都不要得罪會說話的人,就這樣白起自殺身亡了。

都說功勞大的是沒有好下場的,看看白起就知道了,而白起也自知秦昭王不相信自己了,死是早晚的事情,只是對一個戰神而言,不是死在沙場也是一種遺憾。雖然秦國最後一統六國,但是如果白起沒死的話,這一天應該會來得更快些!

再來看看明末最厲害的兩個武將的故事,一個是毛文龍,一個是袁崇煥!這兩個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大將,但是出於自身利益,後者只能把前者殺掉,從此雙將變為單將。

毛文龍,他於一五六七年二月號在浙江省出生,而他祖先是山西人,他的性格特別浮躁,有點功勞,就易變得驕傲,不過話說回來,他的確很能幹,是一個將才,他一生的成功其實是離不開舅舅的幫助,因為他還在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母親帶著他去求助自己的舅舅,而且幾乎都跟著舅舅學習成長,因此舅舅對他的影響非常之大。

關於毛文龍他的世界其實都很傳哥,就拿他到江東看抗金來說吧,這件事情的反響很大。在動盪不安的明朝末期,為了對抗後金,讓國家安定,讓百姓過上平穩的日子,,皇帝幾乎把所有能拿出來的資產都拿出來,用在了軍事上,但是真正對戰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一個人,一個大將毛文龍。

那個時候都比較注重科舉,毛文龍也特別有這方面的頭腦,奈何他沒有這方面的興趣,他更喜歡的是武,他為了能夠戰勝金國,毛文龍非常辛苦,並且認真地做了計劃。他先是去了解敵人摸清地理位置,真的是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謹慎,克服了所有困難以後,他最後收復了失去的土地,可見他確實是有作戰的天賦。

一場戰爭的勝利,收穫的不僅僅是失去的土地,還有人們的信心,尤其是讓皇帝對他非常重視,之後又給了他更大的權利,而他也不辜負皇帝跟百姓的期望,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收復了一個又一個地方,戰場上它的確是很成功,但是他在為人上卻真的很差勁,因為功勞很大,他開始變得狂妄,惹怒了很多人,袁崇煥就對他很有意義。

袁崇煥出生於一五八四年,為了除掉毛文龍,他找到了很多條罪狀,他也是皇帝的依靠,可以說比毛文龍還要厲害,所以就算是皇帝捨不得毛文龍也沒有辦法,他總得放棄一個,但是就因為毛文龍的離開,加速了明朝的敗落,有時候想想人為什麼總是要鬥,如果他們兩個人沒有內鬥,而且聯手對付後金國豈不是更容易了,然而他們並沒有成為朋友,最後還損失了大將受傷的也是國家。

以上就是有品歷史根據個人知識總結出來的三個著名人物。你們對他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中醫李友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文臣武將比比皆是,以一當十的武將更是不勝枚舉。都說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這就是咱們中國歷史上武將的金字塔塔尖了吧。

接下來我就說說我最推崇的吧,我覺得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武將是西楚霸王項羽。

導語

項羽,名籍。是戰國末年楚國將軍項燕的孫子,項燕是誰呢,楚國最後一個將軍,王翦掃平六國的最後一個對手,留下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那個人。當然,竟然讓他說對了,最後推翻秦國的就是一個楚人。這個人就是項羽,那咱們說說為什麼他是最厲害的武將,這個厲害其實也是要從多方面分析。

項羽力能扛鼎,為萬人敵

項羽自幼便跟隨叔父項梁,項梁教他刀劍,項羽學習幾天便學會了,然後呢就不學了,項梁就很不理解,項羽說學習刀劍只能以一敵十,我要學習的是萬人敵,於是項梁便開始頃囊傳授項羽兵法,學習萬人敵的本事。

項羽此人力大無窮,霸王舉鼎的典故廣為人間流傳,現在還有以這個典故命名的地方。這分力氣在當世來說便是數一數二的,而且結合項羽的一身武功,更是錦上添花,無人能敵。我認為項羽真正的成為萬人敵的時候就是鉅鹿之戰,這個決定性的戰鬥決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這場戰役也是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例子,項羽這一生還有一場大戰也是以少勝多的,當然這是後話。咱們接下來說說項羽怎麼成為那個萬人敵的。

當時,項梁因自己的驕傲自滿被秦國名將章邯所殺,項羽的軍權也被楚懷王給了宋義,這個是楚國的背景,楚國是反秦聯軍最大的一股勢力。而章邯自認為殺了項梁,天下剩下的皆是一幫烏合之眾,躊躇滿志的他兵鋒一轉,便轉向了趙國,把趙國圍困到鉅鹿城。天下所有的諸侯皆作壁上觀,唯有項羽前去支援,這點為人的義氣便是少有,而且自己還是殺掉了宋義這個不體恤將士的將領,自己奪回了兵權。

章邯與王離的長城軍團會和之後秦軍的戰力有40多萬,兵圍鉅鹿的就有王離軍團的20萬,依靠甬道來傳輸糧草,這個甬道是哪來的,這個其實是當時始皇帝巡行天下時所建立,後來被章邯利用用來運送糧草,保證糧草運輸的安全性。項羽當時,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先度過漳水,攻擊甬道,然後自己率所剩軍隊,破釜沉舟,直接與王離軍隊正面交戰,他的軍隊就像是猛虎進了羊群,曾經赫赫威名的大秦鐵軍,顯得那麼的不堪一擊,項家軍個個以一當百,殺的秦軍丟盔棄甲,王離更是被生擒,涉間自殺,與秦軍九戰九勝。

項羽,此刻的勝利真正的擊垮了秦王朝,秦人聽到他的名字皆不戰而降,項羽此時做到了真正的萬人敵。

項羽胸懷大志,少年成名。

項羽起事之前,一次,與叔父項梁在會稽之時,遇到了秦始皇的巡遊車隊,車隊浩浩蕩蕩,所過之處百姓皆跪伏在地,不敢仰視,此時,項羽叔侄也在其中。看到了恢弘的車隊沒有心生畏懼,反而胸中燃燒起陣陣火焰,彷彿國仇家恨一時間湧上心頭。隨即起身喊出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就這一句話足以顯示項羽此人胸懷大志。

其實還有一個人看到車隊也說了一句話,就是劉邦,說的是“大丈夫,當如是”。兩人不同的話語,代表著不同的走向,項羽就是天生為了滅秦而生的。這便是項羽的目標和動力,他要踐行當年項燕的那句話。

他一入軍旅便深刻被軍隊所認同,自己也是不負眾望,屢立戰功,少年在軍隊中已經很有威望。鉅鹿之戰的時候自己才二十五歲,二十五歲的人成為了天下諸侯的領導,27歲成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這樣的出道即巔峰的人實在是少見。

項羽此人,英雄氣概,天下無雙

秦末天下諸侯並起,恰逢亂世,亂世就是英雄輩出的時代,而項羽就是最閃亮 的一顆星。少年英雄,蓋世無雙。

他為將,身先士卒,戰力無雙。他為人,光明磊落,義字為先。

鉅鹿之戰,以寡擊眾,擊潰了秦軍主力,進軍鉅鹿城的時候,天下諸侯皆規伏於地,不敢直視。彭城之戰,項羽三萬兵馬打的劉邦棄城而逃,即使是垓下被圍,楚歌四起,也沒有選擇逃生,沒有選擇投降,他是項羽,即使是死也要站著死。

垓下,與虞姬的那一抹柔情,見證了英雄的陌路,今日雖死,卻仍然是西楚霸王。

總結

項羽此人英雄一生,但是終究是被淹沒於歷史長河中,再厲害的人也不過成為了白骨一堆,不過,有足夠的事蹟為後世所憑弔也足夠了。

最後想說一句,司馬遷把項羽列入了帝王本紀當中,這也足以說明了太史公對項羽一生的認可和崇敬。世人皆不完美,缺陷造就他的另一種完美,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