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農村人在外打工,孩子跟著老人一塊生活,對孩子心理方面有沒有影響?

頑皮霸王


有一定影響,別人爸媽都在身邊,自己身邊缺少父母的疼愛,心裡一定不平衡


平安家貴


鄉村女教師,農村小學上班快二十年,以自己親身經歷回答這個問題,純粹個人觀點,所見所聞所感。

十多年前,很多孩子家長外出打工,那時感覺家裡的孩子懂事,要挑起家庭重擔。還記得當時上六年級,班上有個女學生,夏天穿著一雙草鞋,這種草鞋,我小時候聽媽媽和奶奶說她們穿過,我沒想到,這種草鞋會穿在我的學生腳上。這女學生天天遲到,一開始以為是起床遲了,後來發現,女生早上四五點就要起床到地裡幹活,等到了快上課才匆匆趕回來。農具藏在地裡,中午吃完飯又馬上趕到地裡幹活,有時候是連飯都沒得吃就趕去,因為地裡活多,家裡父母外出打工,只剩下她、弟弟和奶奶在家。弟弟年幼,奶奶年邁,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只能靠自己扛。

這女學生考試就四五十分,如果加把勁,成績還是能夠上來的,但是她上課愛打瞌睡,沒精神。我後來分析,因為她每天就像一個陀螺一樣旋轉,根本停不下來,上課也算是她最好的休息時間了。女學生雖然很能幹,後來也出門打工去了,在別的孩子還在學習時,她沒有學習時間,終日奔波忙碌,缺乏提升自己的機會。

最近幾年,留守孩子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很多老人,可能是因為自己原來過慣了苦日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受罪,總希望把最好的給到孩子,但他們能給到的東西又極其有限,在家裡,家務包攬,身上有錢就想到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看不慣孩子受一丁點委屈。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嬌慣。孩子的生活習慣、性格上沒有及時得到積極的引導和糾正,也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動手能力差,在外不善於與別人交流等缺點。

當然,其間也有很多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爺爺奶奶教育得很好的例子,只是這種佔比較少。如果能夠陪在孩子身邊,有父母一起陪伴成長,孩子的幸福指數將大大提高。教育孩子存在的代溝也會少一些。但是,很多老人常對我們說的:大人不門打工耽誤大人,出門打工耽誤孩子,哎!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一方鄉土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不斷加快,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農村人在外打工,孩子跟著老人一塊生活。造成農村出現大量“留守兒童”。由於“留守兒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由此引發的心理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更是給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帶來沉重的壓力。大多數的“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監護,有的交由親戚寄養監護,情感上出現溺愛、偏愛、失愛;生活上缺人照應、行為上缺人管教、學習上缺人輔導;加上孩子本性貪玩、 缺乏自我約束力。絕大多數“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畸形心理問題。

一、心理方面影響。

(一)自我控制力差、任性、暴躁、逆反心理強。

具體表現有逃學、遲到、不完成作業、說謊、小偷小摸、與老師或監護人頂撞、盲目衝動、打架鬥毆。

(二)、厭學、自私、自卑、孤僻。

具體表現有行為習慣較差、對學習沒有興趣;不願參加活動、自卑心理嚴重;生活無聊而空虛;沉溺於遊戲或者某種閒暇活動之中。

(三)以自我為中心、金錢主義。

具體表現有長期看電視,模仿劇中人

物語言、行為、動作;不與他人交往、自言自語、與小動物說話;長期出入網吧、賭博等。

二、心理形成原因分析。

(一)親情因素。有的“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離異,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陰影,產生自卑心理, 如果父母再不給予關心愛護, 孩子就會自暴自棄,亦或形成逆反心理,最終破罐子破摔,釀成悲劇。如廖某,幼年時父母離異後隨父親生活,後來父親再婚,父親和繼母都不關心他的生活,甚至連吃飯都不管他。廖某如同被遺棄的小動物,每天孤零零地東遊西逛,今天在親戚家要一餐飯吃,明天在鄰居家討一碗粥填填肚子,夜晚就在別人家的豬牛圈樓上睡。後來父親和繼母又外出打工,廖某七八歲就開始偷零用錢,再後來就偷鄰居家的財物換錢用,根本不到學校讀書。十三四歲就到別的村寨偷盜財物,十六七歲開始接觸誰會上不務正業的人並沾染毒品。最後因吸毒導致死亡。

(二)監護人因素。隔代監護或寄養監護的“留守兒童” ,有的由於監護人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根本就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又因為溺愛、偏愛、失愛,任由孩子玩耍、看電視、玩網絡遊戲,逐漸養成孩子厭學、說謊、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心理。如劉某,自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他隨爺爺一起生活。爺爺視力不好,更不識字,還照顧四個孫子的生活,無力輔導劉某的學習,劉某學習成績不好。又因為是隔代監護,對幾個孫子特別溺愛,劉某每天放學後就守在電視機前面,或與小朋友玩耍直至天黑,爺爺從不監督其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劉某對學習沒有一點兒責任心, 逐漸有了厭學情緒。每次老師要求交作業,劉某都撒謊說忘在家裡了,老師也不好怎麼追究。時間久了,老師對劉某失去了信心,不再嚴格管教他。劉某又跟幾個同學經常打架、逃學、到學校小賣部偷糖、偷錢、偷玩具。後來發展到街上手機店偷盜手機達十九臺,價值三萬餘元的嚴重行為。

(三)學校教育因素。學校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對學生施加影響的場所,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人格形成與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前教育機制對學生的衡量都是以分數為標準的,對教師的評價也是以教學成績為主要依據的。由於家庭和監護人的因素,大多數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性格也不好,部分老師片面追求分數, 只注重關心成績好的學生, 而忽視了“留守兒童”的存在,這無疑在“留守兒童”那流血的傷口上撒下一把鹽,使孩子喪失學習的信心,變得自卑、孤僻、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如果有幾個這樣的“留守兒童”聚在一起,結成一個“小團伙” ,就出現打架、小偷小摸、頂撞老師、逃學,甚至流竄到社會上偷盜的嚴重行為。如上文中的劉某就是此種情況。







寧夢欖園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孩子跟長期跟老人生活在一起肯定對孩子是有影響的,影響包括生活,思想,學習,安全等幾個方面!

一,學習方面

孩子需要我們每天都輔導來完成作業,對於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我們的文化水平足可以輔導孩子,然而農村老人大多數沒什麼文化,而且大多是老花眼,他們沒有能力來輔導孩子。這樣一來,如果父母不在身邊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教育問題是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關鍵問題。農村的孩子只有靠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外出打工的農民朋友們一點要重視起來,要懂得取捨。

二,生活方面

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需要我們陪著他一起長大。需要我們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老人只能保證孩子的溫飽,孩子比如說營養搭配等等這些老人都不會考慮。長期營養跟不上可能會導致孩子的身高體重問題,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家裡老人在春天秋天忙的時候,除了照顧孩子還要下地做農活,還要養一些牲畜。忙起來甚至連孩子的溫飽都無法保證。孩子就只能自己煮飯或者捱餓。

三,思想方面

最主要的思想方面,如果孩子接觸到社會上的一些混混,從此可能就會走上歪路。有的孩子甚至會走向犯罪的道路!孩子的性格是受到環境影響非常大的。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沒有父母陪伴,孩子可能會沉默寡言。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老人跟孩子是有代溝的,不能指望老人在這方面幫助孩子。培養孩子的性格積極樂觀,陽光向上,我們需要家長在這方面做出努力!

四,心裡方面

如果孩子長時間缺少跟父母的溝通和交流,那麼對孩子的心裡會造成嚴重的陰影,嚴重的可能會造成自閉症!形成膽小自卑,沉默寡言的性格。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蒙上了一層陰影。父母在這方面會起到非常大的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多溝通,知道孩子們心裡在想什麼。如果孩子有什麼不健康的心裡,及時的幫助他們改正!畢竟沒有什麼是比孩子快樂更重的東西了。

  • 五,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同樣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孩子被欺負了不敢說出了,長此以往,孩子的心裡就會不健康。農村山河比較多,尤其在寒暑假期間,老人對孩子監管不到位,孩子去河裡玩都很危險。孩子會不會接觸到過期的食品等等,這些都需要家長們注意!

總結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為了生活如果不能兩個人留下來。那麼請留下來一個人照顧孩子。畢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


vba曉倫


我是一位農村教師,從我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農村家長在外打工,孩子跟著老人一塊兒生活,這種情況對孩子心理方面,肯定是有影響的,具體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農村老人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他們還沒有科學的育兒理念,更沒有感受到科學技術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他們對於孩子的學習情況,並沒有足夠的重視,基本是孩子在學校學多少就是多少。同時,對知識的貧乏,使他們根本沒有能力輔導孩子作業;農活兒的忙碌,也使他們無暇教育孩子;見識的短淺,更使他們不會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有的老人對孩子的教育,還停留在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的狀態。還有的老人乾脆把教育孩子責任推給了老師,他們對老師說:孩子就交給你啦!該打打,該罵罵。然後就什麼也不管了。在農村小學裡,每班都有這樣的留守兒童,還有單親家庭的孩子,老師的任務也很多,一個人很難管得過來。況且,學校教育,永遠無法替代家庭教育。所以孩子的學習,就會受到影響,一個在班裡學習不出色的孩子,怎能讓他在班中自信滿滿呢?

第二、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孩子遇到問題時,得不到家長及時、正確的引導。爺爺奶奶有的對孩子的問題,要麼不聞不問,橫加掩飾,盲目溺愛。要麼不分青紅皂白,吵吵嚷嚷,責罵訓斥。這樣做的後果,就造成了有的孩子,在班級裡不守紀律,調皮搗亂;有的孩子在班級裡,自卑膽小,做事十分怯懦。

第三、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和父母長期缺乏愛的交流,父母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稱呼。長期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他們的生活習慣基本處於老年人的生活狀態。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有問題,想教育孩子時,孩子就會拿父母和自己的爺爺奶奶比,這樣就不願意聽父母的話,親子關係不和,造成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是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所以,家長在外出打工時,一定要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掙錢重要,教育孩子更重要。家長一旦錯過了對孩子的教育時機,那麼就錯過了自已和孩子,改變一生命運的機會。



家長的助手


農村人在外打工,孩子跟著老人生活,對孩子的心理有影響,這是肯定的!

現在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老人帶孩子已經成了普遍現象,年輕人都忙於工作,不得已很多人把孩子都全權交給了老人。

城市裡雖說父母都在跟前,也是每天起早貪黑的忙於工作,陪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都是雙方老人在幫襯。

農村更甚,因為在農村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很多人不得已遠離家鄉出去打工,好幾個月甚至一年到頭都回不了家的人很多。與孩子的情感交流更加沒有。

老人帶孩子的那些事

1.老人跟孩子隔代親,那是怎麼看怎麼親,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的,該嚴厲的時候嚴厲不起來,一味地寵溺。

現在的孩子不像我們小時候皮實,現在的孩子都很金貴,怕碰著、怕磕著、怕冷著、怕餓著……尤其是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只要孩子提要求,儘管滿足,只要能讓孩子開心,只要能讓孩子聽話,不哭不鬧。做什麼都可以,要什麼都給買。

2.現在的生活條件很好了,不缺吃少穿。

所以現在更多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身體建康,不是說只要健康成長不生病就可以了,更多的需要去關注孩子的性格方面的培養。更要教導孩子怎麼樣養成懂禮貌、講文明、識大體的好習慣。

3.這些情況在農村可能並不好,農村的老人大多沒有太高的文化知識,我們這邊村裡就有這種情況,經常當著孩子的面開一些過分的玩笑話,說一些隨口而出的髒話,孩子沒有辨別能力,又學的很快。

面對孩子的一些錯誤的時候只會罵罵咧咧,也不會很好的去教導孩子,更有不會管、不敢管、管不了的情況,更不要說一些好的生活習慣。

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農村的孩子被滯留在農村,跟城裡的不一樣,是長期的不能見到自己的父母,所有事情都是爺爺奶奶。

孩子長期的親情缺失跟父母教育的缺失,孩子有心事時沒有一個傾訴的對象,不良情緒得不到有效的疏通,老人也不能正確的對孩子進行引導。

容易讓孩子行程紀律散漫、自私任性、霸道蠻橫的性格。長期下來也會有焦慮緊張、不自信、缺乏安全感、沉默寡言一些情況的出現。

尤其孩子到了青春期容易性格自卑、悲觀、孤僻,交往能力差。

很多務工人員將孩子放在了身邊,雖然艱難,但是我相信他們的選擇沒有錯。

還有一些人孩子留在了農村,我也相信是逼不得已,畢竟城裡生活多一口人就要多出很多開銷,孩子上學更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但是真的孩子還是需要很多關愛跟關懷。

我是麥子,一個愛生活的女子,希望我們都能及時關懷自己的孩子!他(她)是我們的希望!


平常心麥子


有,肯定有,而且嚴重的有。因為孩子跟老人在一起生活,失去了對父母的依靠,依賴和情感的關懷與溫暖,對孩子的成長成熟會嚴重的造成心理上和思想上的陰影,容易產生負面的消極的情緒。

其次,在教育教育孩子成長階段,對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因為老人所能做到的只是解決孩子的吃飯問題,穿衣問題,讓孩子吃飽穿暖,至於孩子在學習上,生活上所遇到的問題,老人根本是無能為力的,而且有時還抱著偏愛,溺愛的心理,可能會助長和滋生孩子不良習慣的產生。

綜上所述,隔代教育孩子存在著嚴重的弊端。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十分不利。因為留守兒童也需要父母的關愛,更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父母在人生方面的激勵,引導和幫助。

“風吹草低見牛羊,打工奔波在異鄉。”父母岀門打工也是含著心酸的淚水,在無奈和痛苦中,遠離孩子,告別孩子,其實可望不可及的牽掛,是錐心的疼痛。是人世間最悲涼的告白。因此,我在這裡也強烈的呼籲和建議,有關政府職能部門能夠對留守兒童多一份關愛,建立一種常規的機制,來資助,幫助和教育留守兒童,以解決出門打工父母的後顧之憂,也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進城打工。現在農村剩下的90%是老人和兒童,孩子跟著老人在農村一起生活,即所謂的“留守兒童”。

長遠來看,肯定對兒童的生理和心裡都有影響。

一、這些留守兒童大部分都處於身體成長和發育的重要時期,但是他們在生活中缺少父母正確的思想引導,價值觀和道德觀嚴重缺失。留守兒童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兒童的年齡基本在14歲以下,這部分孩子心智不成熟,在孩子的啟蒙階段,孩子跟老人生活在一起而缺失父母的愛,容易造成孩子心裡上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脾氣暴躁的毛病。

由於老人疏於管教,很多孩子會沉迷於網絡遊戲,各種逃課,甚至偷買遊戲裝備,久而久之,沒錢了的孩子就會開始學著小偷小摸的毛病。這些惡習老人很難發現,即使有一天真的發現了,可能已經晚了。

三、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存在隔輩代溝,很多老人只會一味的溺愛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在能力範圍內一般都會滿足,會造成孩子嚴重的攀比心和虛榮心。

孩子犯錯,老人也找不到正確教育方法。而疏於管教,孩子會覺得自己做的永遠是對的,容易造成自滿和驕傲的心裡。

四、孩子的作業老人基本上也輔導不了,從而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厭學的情緒。

總之,留守兒童的心裡教育問題不能大意,最好不要離父母時間過長。


堂小皇


有影響,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是普遍性問題。

但是,“搬磚就不能抱你,抱你就不能搬磚”,不是迫於生計,誰想離鄉背井?

馬斯洛把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

如果父母在家,收入窘迫到連溫飽這樣的生理需求都不能保證,那就更無力顧及孩子的心理需求了。

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娃娃魚因為生日這天媽媽沒有按照承諾給他做海帶湯,氣得離家出走。寶拉教育他說:“你這個年紀重要的不是父母慈祥,而是父母有錢。”

留守兒童最大的心理問題是沒有安全感,和父母不親密。

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在外時,和孩子保持緊密聯繫,“我不在你身邊,但你在我心裡。”

經常和孩子視頻,分享自己的生活:“爸爸今天可厲害了,完成了XX任務。”“媽媽今天看到一件衣服,覺得你穿了肯定漂亮,等媽媽再攢點錢,就給你去買!”——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爸媽在外面很努力。

還可以問問孩子和老人的情況:“你今天幫爺爺幹活兒了?真棒!兒子長大了,能幫爸爸照顧爺爺了!”“外婆的扣子掉了是你釘的?好閨女!家裡有你,媽真放心!”——讓孩子有自豪感:這個家,我也是有力的一份子。

回家時,專注和孩子相處,不玩手機。只要和孩子在一起,這段時間就完完全全是屬於孩子的。

離家前,把家裡的事情儘量安排妥當。父母雖然人不在家,但是家庭責任,一分也不少扛。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只要父母勤勞踏實,不管在不在孩子身邊,孩子都會受到父母感染,不驕橫不自卑。

總有一天,留在家鄉的老人會離世,孩子會長大。“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那時候,孩子會懂。

但是,如果父母沒有耐心沒有責任感,有點空閒時間只想玩手機,那不管在不在孩子身邊,孩子的心理都不會健全。




修遠近


昨天帶著孩子在小區裡玩,看到一個爺爺帶著孫子出來,爺爺搬著一個小馬紮,坐在樹蔭底下,孫子也有樣學樣,把自己的小水壺放在爺爺的水杯旁邊,自己也坐在板凳上玩,旁邊一位阿姨就笑他爺倆,說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小孫子這麼小就開始享受生活了。話雖然是開玩笑的,可是卻讓我心裡一驚,本該活潑好動的孩子,怎麼能夠如此“沉穩”?他跟周圍跑來跑去的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得如此格格不入。

老人帶孩子有利有弊,父母才是掌舵人,不要認為孩子不哭不鬧就是好事,很多習慣和性格的養成都是潛移默化的,不要等發現問題才補救和後悔,老人的生活習慣和教育方式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落後現象,希望父母真的引起重視,抽空多帶帶孩子,少玩手機,您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