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國企和私企給員工買的保險有區別嗎?

用戶2300259382741


從社會保險法的角度講,我們的社會保險應當是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


這5項保險實際上都是應當由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的。但是由於保險種類的不同,一部分保險費用有企業和職工共同繳納的。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都屬於職工繳納一部分,企業繳納一部分的情況。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職工8%,用人單位13~20%。下一步養老保險繳費上限將逐步降低,有可能會下降到16%左右。

醫療保險職工本人承擔2%,這一部分錢全部進入醫療卡個人賬戶,企業承擔6~10%左右。企業繳納的一部分也用於個人賬戶的返還,一般大約有1/3會伴隨著個人賬戶補貼或退休職工的醫保個人賬戶待遇發放給職工。



失業保險,目前還是規定,農村人口不需要繳納城鎮人口按照本人繳費基數的1%以內繳納,用人單位部分一般不超過繳費基數的2%。青島市是職工本人承擔0.3%,企業承擔0.7%。國家今年會安排1000億的失業保險基金用於促進就業工作。

生育保險下一步將併入醫療保險,相關費用是全部由企業承擔,所以對職工不會有影響。



工傷保險是單獨立項的,畢竟工傷職工發生的概率很低,一般繳費比例是從0.2~2%之間。而且還可以區分行業不同,繳費比例不同。

這5項保險繳費一樣,待遇一樣。理論上說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繳納的是完全一樣的。

不過區別在於國有企業的繳費基數一般照實繳納,私營企業的繳費基數一般是按照節約成本的原則,按最低繳費基數繳納,這樣也會造成退休以及醫保個人賬戶待遇上的差別。

另外,國有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會建立補充養老保險機制和醫療機制。

比如我們常說的企業年金,目前全國總共8萬多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計劃,有2300多萬職工受益,約佔全部參保職工的8~10%,累積企業年金1.3萬億元。

國有企業還有工會互助保險這樣的補充醫療保險,可以在大病的時候有效降低個人負擔。

所以,國企和私企繳納的社會保險種類是一樣的,繳費基數的不同,也會導致待遇不一樣。而且國企可能有補充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待遇會更高。


暖心人社


當然有差別。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繳費金額的差別。

第一,繳費基數的差別。國有企業大部分是按照本人工資額來確定繳費基數,等級不一樣,工資級別不一樣的,繳費金額也不一樣;而私營企業大部分採用的是社平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不管是中高級管理人員還是普通員工,繳費金額幾乎一樣,沒什麼差別。

第二,繳費百分比的差別。國有企業大部分是按照本人實際工資的100%來繳費,個別企業甚至選擇300%來繳費,雖然每個月到手工資有所減少,但是退休後的退休金卻要增加很多。

第三,企業年金。很多國企除了繳納“五險一金外”,還給員工辦理了企業年金;而很多私營企業,除了五險外,沒有住房公積金,更談不上企業年金了。

總之,由於繳費基數、繳費百分比和企業年金等差別,國企員工退休金比私營企業員工高,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社保繳費的原則是繳費時間長、繳費金額高,退休金就越高,這些都是國有企業和私用企業社保繳費的差別所在。


幫兄愛唱歌



你好,我是小彰,專注於車險理賠,歡迎關注我!

說實話,題主這個問題到底是問呢,說完了國企和私企的五險一金。區別嗎?五險主要指的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這五種險種。


其中,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均是由公司來進行繳費的,個人不用繳費,也不存在個人賬戶的問題。

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個險都是由公司交一部分,個人交一部分。所以兩者並沒有什麼區別。

以上為個人建議,僅供參考!如有不同意見請留言或私信,謝謝。

如覺得回答對你有幫助的話,請點贊、關注和轉發,謝謝!!!


湘南彰哥


全中國的保險公司之只有一家:保監委。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必須嚴格按照保監委的規定運作。一旦超出規定 ,保監委會責令調整。所以不存在國企私人的問題。保險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併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所以銀行可能倒閉,人壽保險公司不會。

人身保險分為四大類:

第一個:人壽保險:是以人的生命為標的。對應的有什麼樣的險種呢?

分為:壽險:定期壽險 、終身壽險。在保險期間內,以被保險人死亡或全殘為條件給付保險金。

兩全險:在保險規定期限內,以被保險人死亡、全殘和保單滿期時被保險人生存為條件給付保險金。(也就是生也給錢,死也給錢)

第二個:人生意外 傷害保險:以人的身體為標的

分為:普通意外險:因意外導致的身故、全殘為條件給付保險金

綜合意外險:因意外導致的身故、殘疾為條件給付保險金,補償醫療費用

特定意外險:因特定意外(如駕車、乘坐飛機或交通工具、自然災害)導致的身故或全殘為條件給付保險金

第三個:健康保險:以人的健康為保險標的。

分為:醫療保險和疾病保險

醫療保險:普通醫療 :補償因疾病、意外住院所支付的醫療費用

中端醫療:補償因疾病、意外住院所支付的醫療費用和收入損失(如百萬醫療)

高端醫療:直接對接醫院支付因疾病、意外住院所產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年繳費大約在3W,報銷額度高達6000萬

疾病保險:終身重疾:在保險期間內發生重疾(身故)按條約給付保險金

定期重疾:在保險期間內發生重疾(身故)按條約給付保險金

消費型重疾:在保險期間內發生重疾,給付保險金,如果不發生重疾不退還所支付的保費

❤提示:重疾險只有癌症是確證給付,其他的所有的重大疾病都是要按照條款約定達到重疾狀態才能夠賠付,該怎麼樣買,請根據自己的財物狀況合理搭配,不懂的可以私信諮詢我。

第四個:年金保險:以人的生存時間為標的

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的金額、方式,在約定的期限內有規則的、定期向被保險人給付保險金,如:養老保險和孩子教育保險

❤提示:意外險:猝死不算意外傷害。意外是:外來的傷害,身體以外的原因導致的,猝死會有可能由於心臟,病變。現在有好的意外傷害險,也把猝死列為意外傷害。

❤提示:健康險:要投健康險 ,必須是身體健康的,不健康的買不了,你如果想買健康保險,身體好是剛性必備條件,有錢是附加條件,身體不健康了,只能買年金保險,因為年金險是以人的生存時間為標的物的;或者意外險。

純手打,請留下你的贊,謝謝🙏


慕希言2019


樓主您好,國有企業的這個社會保險和私營企業的社會保險有區別嗎?實際上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因為無論你是參加國有企業的社會保險也好,還是私營企業的社會保險也好,他總是參保的職工養老保險,職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都不大類保險,並且這5大類保險,無論你走到哪個地區,哪個城市哪個單位,它的膠那都是一模一樣的,它們之間是可以相互轉移,並且可以相互累計計算繳費年限的。

所以說無論是國有企業也好,私營企業也好,那麼繳納的這個社會保險都是完全一致的,只不過就是如果說在不同的一個消費指數上可能會形成一定的偏差,比如說你在國有企業交的指數相對來說是比較偏高的,按照100%的繳費基數來繳納這個養老保險,那麼到了私營企業按照60%的指數去繳納這個養老保險,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實際上在私營企業當中就會影響到你的一個退休金待遇。

那麼反之,如果說你在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交納的這個養老保險的指數都是一模一樣的,那麼實際上對你本人來講就沒有什麼影響了,因為相同的一個繳費指數,實際上最終辦理退休的時候獲得的養老金待遇也是相同的。只要是能保障自己有足夠多的一個累計繳費年限,那麼今後退休以後一定會,獲得一個足夠高的養老金的待遇。


社保小達人


肯定不一樣,大不一樣,大大的不一樣。

國企實力雄厚,其正式員工的福利是很好的,五險一金什麼的應有盡有,檔次還高,效益好的國企甚至給員工購買年金增加福利。

私企一般來說,其開辦的目的就是企業主賺錢,所以能不買保險就不買,能少買就少買。隨著國家有關法律執行力度的加強,私企購買保險的越來越多。但目前私企購買的多數只是工傷保險(或其“替代品”僱主責任險與團體意外保險)、基本養老保險等極少的險種,保障的額度普遍不高,保額也普遍不足。我說的不足,是指1.發生事故時其賠付金額很可能比法律規定(或司法裁定)的責任金額低;2.退休後勞動者領取的養老金不能滿足正常的生活需要;3.生病等情況下,勞動者不能從保險機構全額獲得足夠的賠付以補償醫療費支出、誤工損失、護理費支出等。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私企也有福利好的、足額為員工辦理了五險一金的。這種企業須得是老闆有極好的良心,還必須是有“護城河”的能穩定盈利的,一般來說是有品牌的大中型股份制企業。

而國有企業,也有些效益實在不好的,只能按最低法定標準給員工辦社保。

還有一種情況,求職者須注意。我曾經工作過的一個大型國企,其“員工”分為三種。第一種,真正的正式員工,內部管理上屬於其控股公司,基本上都是改制前的老員工。福利超好。第二種,合同制用工,算是正式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初次籤一年,續簽可籤五年、十年、無固定期限。最差的當然是派遣制的、或臨時工,有的臨時工幹了兩年還沒上正式的工號😭。這部分員工,公司是不管他們的保險的。

更有甚者,許許多多以招聘員工的名義入司、以員工身份推銷保險的代理人(或其他類似人員),其實根本不是員工,只是簽了個代理合同而已。他們不享有公司的福利,卻必須服從公司對員工的管理。沒業績就沒收入不說,缺勤了、遲到了要扣錢,業績不達標也要扣錢。

如果你正在找工作,請擦亮你的雙眼!

我是證券經紀人,不薦股無內幕,希望對你有幫助。


樂山樂水V楊立


您的問題是,買國企保險公司的保險和買私企保險公司的保險有區別嗎?

還是國企和私企為員工買保險有區別嗎?

那我就先按照第一個問題回答你,沒區別。

因為區別保險產品的不是它屬於哪家公司,而是保險條款上的保障內容。

而區別保險公司的是它的償付能力,而不是它的所有制形式。

因為任何一家保險公司,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他都是公司,目的都是通過把保險賣出去的方式實現盈利。

我相信有這樣顧慮的就是,那私企倒閉了,怎麼辦?

我國保險行業監管重重,

從成立之初的實繳資本最低2億元人民幣,註冊之時就要繳納註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作為保險保證金,存入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銀行,除公司清算時用於清償債券,不得動用。

到成立之後保險產品都要到保監局備案,

其次,我國對於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規定,一般少於100%的為不足類,在100%到150%之間的稱為充足一類,高於150%的為充足2類。對於償付能力不足的,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實在不行,保監會會接手的。

償付能力充足率為保險公司的實際資本和最低資本的比率。實際資本應該很好理解,那麼最低資本就相當於這家保險公司承保的保險事故全部發生了保險公司需要準備出來的錢。

到當年保費收入的0.8%,都要專戶存於中國人民銀行或指定的商業銀行中用於集中管理,統籌使用,這相當於保險公司的社保;而再保險就相當於保險公司的商保,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能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百分之十,超過的部分應該辦理再保險。再保險就是保險公司在其他保險公司買的保險。

所以,無論,私企保險公司,還是國企保險公司,都是很穩健的,買保險之前,先看產品,再看這家公司的償付能力,可以最後看這家公司的所有制形式。

如果您問的是我理解的第二個問題,那麼,有區別,你懂得。


我是易小保


從法律方面看,兩者沒有區別,都是國家認可的。從老百姓的認知方面和某些業務員的講解,或許有差別。

只是保險公司的性質不同,實力會有差別,產品會有差別(大同小異)。保險公司無論大小,都受國家法律的監管,保證保險公司健康有序的發展,也是保證客戶的利益。

公司的企業文化會有所不同,會導致市場認同的就不同。會導致老百姓會覺得某個保險公司的產品很好。其實,主要是保險業務員要根據客戶的家庭需求及收入水平,為客戶設計一套符合他的實際需要的保障計劃,而不是講解某單個產品的好壞。總之,“貨比三家,不嫌貴”。

老百姓最關注的性價比。國企相對來說比私企好一點。

總之,保險要讓老百姓買得起又划算,實實在在的做好。業務員素質參差不齊會導致保險市場在老百姓的認知中不好。為什麼微信,支付寶都有保險?

我在國企保險公司待過一點時間,產品相比較,確實比私企好一點,但是不是每個業務員都會了解彼此公司嗎?(當初我就把市場上比較好保險公司產品作比較得出來)。

最後,“貨比三家,不嫌貴,”好的業務員就會給你好的保險保障。(小知識,中國四大國有保險: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平、中國出口信用保險。)


燃燒內心的狂


從保險法的角度來看,保險公司都是非常安全的,所以沒什麼大小公司之分!

買保險最重要的是選擇好保險銷售人員,一個好的銷售人員一定是在充分了解客戶的家庭狀況之後,為客戶設計一套最符合客戶實際需求的保障計劃,而不是單純的說某個產品好!

科普下,目前中國大陸境內保險業四大央企:中國太平,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進出口貿易信用保險公司!


偉哥談保險


從幾個點考慮:

保險的功用

保險是個人、家庭或者企業財務規劃的一部分,因此從功用上來說,只要能達到目的,保險買私企(民營)或者國企都沒區別

法律地位

保險作為一種合同,同樣是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的,不會因為私立或者國企而有效力上的區別,都是一樣的;另外,所有的保險公司成立條件都是一致的,都需要嚴格的資質審查通過,實繳註冊資金,大額的註冊金也能體現保險公司的實力

國內監管機制

由於國情不同,國內的保險公司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保證保險公司有序、健康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保證客戶的利益

完善的退出機制

由於保險公司的特殊性,壽險保險除非合併或者分立(參考中國人保和中國人壽),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倒閉,但是真的要倒閉了,也會讓其他保險公司去接受倒閉保險公司的債務和客戶保單,沒有願意接手的,監管部門會強制性的要求幾家保險公司接收,以便保護客戶利益

公司性質

目前不論國企、央企、民營,國內的保險公司大都是採用股份制形式運行,國有資本佔比多少的問題

總結

以上可以看出,只要是合法保單都會受到班保護,不會有區別,所以請放心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