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研究生考試今年因為疫情擴招了,明年還會繼續擴招嗎?

是小璽呀


今年我們都或多或少的關注到這樣的新聞,即碩士研究生在擴招,或許有的人覺得這是假的,還有這樣一則新聞,即碩士研究生學歷不值錢了,因為碩士研究生已經很多了,當然對於這樣的新聞我們確實不能一味地相信,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的不信,因為事實上現在的碩士研究生每年都在擴招,確實是在增加。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擴招比例增大,值得開心,但是不能過大,我感覺明年會繼續的


多年以後73462027


我認為今年擴招並不是因為疫情,因為這幾年錄取人數一直在增長。

另外我覺得明年有可能還會擴招,但是增長的比例不會太高。

我們先看看國家的政策是什麼樣子的:

昨天國務院發佈了最新的消息,確定研究生要擴招,尤其是醫學、工科等專業,而一些飽和的金融等專業,反而統招的在縮減,把名額留給了更多的保研生源。

據說今年擴招的比例在5%左右,那按照2019年大約錄取人數是72萬的數據呢,那麼2020年錄取人數估計是:

78-80萬之間,應該不會超過這個數據。

今年報考的人數呢是340萬人,那麼錄取率大約是23%

從歷年的數據來看呢,基本上每年都在擴招的,從最早的2011年的49萬人,到現在2019年的72萬人,基本上每年擴招人數都在3-4萬人之間。

但是雖然擴招了,但是每年報考人數都以十幾萬,甚至從2016年開始以幾十萬的人數在增長,所以錄取率反而是降低了很多。

今年擴招5%呢,大約也是4萬人左右,是一個正常的增長比例;除非是今年因為疫情,擴招人數要比這個大很多,我想這也是很多人所期盼的。

但是擴招到底是不是一個好事情呢?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正方覺得:

我們國家現在還挺缺多高端的人才,所以應該擴招。而且很多人辛辛苦苦的考試,沒有一個結果也是付出的努力就白費了。

反方覺得:

現在研究生都快爛大街了啊。難道是讓大家大學四年畢業後,非得再繼續讀3年嗎?甚至也為了考研,要像高考一樣有那麼多復讀班,繼續二戰、三站浪費人才嗎?中小企業用不起研究生,研究生又想去大企業,找工作都是問題。


煮酒論高考


如果看了昨天的新聞聯播,就會知道今年研究生擴招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同時人民日報也發佈相關文章證實了此件事情,其中就提到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如下圖。

其實就算沒有今年的疫情,研究生錄取人數一直以來都是逐年在上漲,只是和報名人數上漲的速度比起來沒有那麼大罷了。2015年錄取人數57.06萬,2016年錄取人數58.98萬,2017年錄取人數72.22萬,2018年錄取人數76.25萬,2019年錄取80萬。

今年會招收多少研究生?

簡單來看,似乎每年都會增加4萬錄取人數,所以我們就可以估算出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數為:

=80萬+正常擴招人數+額外擴招人數

=80萬+4萬+80萬x5%=88萬。

那明年會不會繼續擴招呢?

今年的擴招是由於疫情的原因,而且擴招是以全日制專碩為主,明年擴招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每年4萬的正常擴招人數還是有的,所以2021年研究生招收人數應該在92~93萬。

今年擴招研究生會帶來哪些變化?

今年擴招專業主要集中於:理、工、農、醫和師範類,特別是國家急需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臨床醫學、生物製藥、網絡安全、先進製造等領域。所以今年的理工類和農學醫學類的國家線可能會有所下降,但是一直比較火熱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將依舊難考。

考生們應該怎麼做?

研究生是一年比一年難考,二戰的人數越來越多,明年一定會更難,所以要抓住機會,趕緊上岸,就算是調劑,今年能走則走,別拖到明年了。


考研小秘書


今年的研究生估計沒有疫情也會擴招了。

原因是現在考的人太多了。2020年報考的人數是341萬,而2019年招的大概是80萬,裡面還包括了推免保研的人。很多985大學的推免保研比例超過50%。所以,考研的錄取率不超過20%。

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比例,競爭壓力比高考還大。


在這麼誇張的報錄比下,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寧夏大學的壓分事件。寧夏大學文學院的中國文學爆出了冷門,很多人考0分、幾分、十幾分。我看到一位考生,政治考78分,英語考70分,中國文學考13分,真的是懷疑人生。啥時候中國文學這種專業課比政治和英語還難考了?

不管寧夏大學有沒有壓分,評分之嚴肯定在歷史上都算得上了。在5年前,誰能想到寧夏大學會壓分?像寧夏、青海、內蒙古等地方都屬於考生不愛報考的地方,那地方的考研成績一向很水,被人稱為水區。哪想到現在寧夏大學這麼狠,據說,沒有一個人上線。


寧夏大學把報考自己學校的一志願考生全部刷掉,就等著好學校的考生來調劑。不說對錯,就說現象。現在真的是今非昔比,連寧夏大學都有資格挑挑揀揀了。


就憑這種情況,國家也應該擴招,要不大家讀書太苦了。

今年又遇到疫情,就業肯定是稀里嘩啦,為了緩解就業,於是就擴招了。


擴招之後,考生拍手稱讚,高分學生和老師們都在皺眉頭,覺得研究生文憑又水了一些。而且,等研究生就業時,還會遇到困難。

老師們雖然不喜歡,但大家都表示,明年這些名額應該還會保留,一般不會縮水。


但是2021年考生,並不一定能佔多大便宜。因為,本科生文憑不值錢,會有更多的人考研。現在增加的都是專碩,自己花錢讀研究生,等讀完研究生,能否順利找到工作,還是另外一個故事。


大家說呢?


五道口的顏學姐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2020考研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再創歷史新高的341萬報名,僅約1/4的錄取率,複試、調劑的PK相當慘烈。也許,2個月之後我們回看會發現多項記錄被打破。
過高熱度一再推高院校複試線,提升複試門檻,比如之前通過A類國家線就能進入複試的專業一樣劃出院線。被叫停的調劑優生計劃更是讓不少B類211院校嚐到甜頭,2020年硬是轉為直接“壓分”。
事實上,從近幾年考研的報錄比來看,我們發現考研難度再升,或者可以用“神仙打架”形容。
以2018年考研為例,報名238萬人,錄取76.3萬人(含推免生、非全日制),報錄比是3.1:1。往前推幾年,報錄比穩定在3:1左右。不過,2019年報名人數激增21.8%,錄取約80.5萬人,報錄比僅為3.6:1。
考研初試查分後,一波“高分考生曬分”讓今年考生倍感壓力。當然,並非是沒有好消息,比如:
2.25日召開的國常會指出:當前要更加主動穩就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就業。一是要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
換句話說,“碩士研究生適度擴招”官宣啦!
地方上,以湖南省為例,2.22日同樣引發《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十條措施》。第5條的“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明確指出“積極向教育部爭取支持,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2020年全省增加5%研究生招生計劃”。
這個“5%”與之前我們大家預測的增率比較吻合,以期完成《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及的“十三五”時期內在讀研究生要達到290萬人的目標。
在院校已發佈的2020年碩士招生簡章中,我們也會發現一些端倪,比如廣東高校的中大、暨大、廣大、汕大與廣東海洋大學分別擴招約600人、200人、200人、200人、158人,華農與廣工擴招90人。
你要是問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小西在大學工作,不少大四學生反饋已有企業HR電話溝通,願意賠付協議備註的5000元違約金,請求解除三方。年後,還會釋放出大量無法上岸的考生,加上春招延遲,不平凡啊。
同時,適度擴招不會降低研究生含金量。高校大量引進國內外優秀博士的畢業生已遴選為新增碩士生導師。有課題、有經費、有衝勁的她們,向學校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碩士、博士招生指標傾斜,缺人!
站在考生角度,英語政治70分+、數學120分+的高分考生沒學上,沒書讀,內心有幾個願意放棄的?然後,她們只能轉去二戰,2021年再和學弟學妹們競爭,只想成為一個有學上的小寶貝。
當然,不同學生,不同立場,不同心態。適度擴招有人收益,就會部分人有犧牲。
高分的也許會吐槽兩句,學歷不值錢啦!往年分數線附近的內心有了一絲期許。分數過低的,早已不關注考研,離開這個傷心地啦!
還有句話小西不太想說,如今的碩士生含金量就真的高了嗎?
最後,你怎麼看適度擴招呢?
⚪ 若是我的文章對你稍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或轉發,讓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謝!

帥小西De


今年研究生擴招已經成定局,關鍵是看擴招多少,以及往後是否繼續按此標準擴招。



關於研究生擴招的事,最近幾天討論非常多。支持擴招的人,主要是站在就業角度,因為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擴大研究生招生指標,可以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出路問題。

反對擴招的人,則主要站在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角度,如果大幅度擴大研究生招生,高校師資、宿舍等可能會難以承接。此外,研究生指標已基本確定,臨時新增招生計劃,工作量會非常大。

但綜合這兩種觀點,真經認為,小幅度擴招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嘗試的。


近日,國家推出了一系列鼓勵吸納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就業的措施。其中一條就明確提到“擴大今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也就是說,今年研究生擴招已是國家意志,下面各部門、各省只管想辦法執行就行了。

湖南省就提出,要爭取向國家另外申請5%的招生指標,也就是說,如果全國統籌考慮沒有問題的話,湖南省最高可擴招5%。相信其他省份、以及教育部直屬高校,也一定會有所行動,而且很可能以湖南省的5%為標杆。

按照近幾年的招生計劃增長情況看,其實每年本身就有不止5%的增長,如果在今年確定的指標上再新增5%,那全國可能會新增3、4萬招生計劃,總數超過90萬。這樣一個數,高校能夠接受,考生們也歡欣鼓舞,特別是國家線附近的考生,可能就獲得調劑機會了。唯一不足的是,這個數字對解決就業問題只能是杯水車薪。

考慮到疫情的影響很長遠,所以實際上,明年可能仍然會是最難就業年和最難考研年。所以,如果今年國家能夠額外增加5%的招生指標,那明年也有可能擴招,至少不會縮招。但如果今年新增指標太多,那明年肯定就不會再擴招了,甚至還可能縮招。

所以,細水長流,大家期望值也不能太高。尤其是那些希望靠研究生擴招來緩解就業壓力的同學,這種想法太天真了。


高校人才真經


我認為研究生明年擴招的可能性非常大,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研究生招生政策一般情況下都會有一個連續性,而且這種連續性至少是三年,不可能臨時性擴招一點,第二年就降低了,這樣的話,對高校的資源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費,要知道研究生的擴招會要求高校匹配更多的資源,在第二年又取消擴招的話,資源豈不是浪費了?

其次,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對高層次學歷人才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一線城市的小學招老師都要碩士研究生,普通的一個事業單位崗位沒有碩士生都進不去,在這種背景下,讀研的需求還是很大的。

最後,2019年之前研究生招生的錄取比例都是在30%以上,而2020年的研究生報名人數是341萬,預計的錄取率和2019年一樣也只有25%,這個錄取比例比過去降低了5%以上,實際上考研的競爭壓力是越來越大了,為了緩解這種競爭壓力,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是必須的,而且這個擴大的比例也不會影響研究生培養的質量。

所以,我認為研究生擴大招生規模,在最近兩年會持續出現的,只要高校把住研究生培養的質量關,將研究生錄取比例控制在30%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高校現在對人才的培養也是越來越嚴格,規定的年限內無法完成學業的話,還是有可能會面臨被清退的可能。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談談你的想法!


美蛙英語


今年擴招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疫情影響下不光是中國經濟,全球經濟都夏新。好多中小企業關閉。導致大量的裁員。另一方面,這些企業的關閉導致就業崗位減少。而且今年又有高校837萬多畢業生畢業。

經濟下行。和高校畢業人數增多。這兩種雙重因素下,導致今年研究生不得不擴招。政府其實是為了解決就業。將高校畢業的一部分。先去讀研緩解整體就業壓力。

但這也意味著,研究生學歷的縮水。參照往年大學的擴招導致導致大學學歷的縮水。研究生畢業後,尤其是非985211。非雙一流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度進一步增加。

越來越沒有名校文憑的加持。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僅僅依靠文憑越來越不可能獲得一份讓你滿意的工作。

研究生畢業。仍然需要面臨就業問題。而不是不需要就業。

以前看過一個教授的觀點。他說高等教育。應該是精英化。研究生重在培養學術領域的人才。有些專業需要長線性發展。適合讀研讀博。

比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這些專業本科只能講到基礎知識。告訴你,一些已有的定義。但是社會已有的定義已經成熟。你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凸顯您這個領域的價值。因此以上這些學科需要長線性發展。

其他學科。比如機械,比如計算機,甚至工程造價,藝術。這一類專業。在應用的領域大於學術的領域。因此,讀研沒有沒有那麼大意義。重在在實踐中汲取經驗,尋找創新。而不是一門心思搞學術。

綜合以上。明年擴不擴招,會取決於各種因素。但我認為不應該擴張。而作為在校學子,我覺得也應該做好自己的規劃。讀研只是一個選擇。但如果沒有明確目的,讀研,不瞭解自己專業的發展情況。就業情況。盲目讀研也是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除此以外,在大學期間,培養自己的個人能力探索自己的興趣方向。甚至做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很重要。


柏楊同學


這個是謠言吧,已經有紅頭文件了嗎?這種沒有依據的話少說。

而且如果真的今年擴招,也不等於明年還擴招。

研究生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肯定是擴招,但是如果用研究生教育來緩解就業難題是行不通的,社會缺少的可能不是高學歷就業生,而是哪些可以進入流水線的工人。

目前似乎沒有聽到找不到研究生的崗位,到是很多招不到技術工人,或者普通工人。


方舟雲成人高考諮詢


這樣的具體信息恐怕只能教育部說了算。不過,今年為什麼會擴招呢?因為疫情,緩和大家壓力?釋放一點喜訊?如果是這樣,我覺得明年就可能迴歸正常了。這類信息只能聽教育部的!準備之人,既然想考研,也準備了,即便人家招生名額減少了,也要考呀!所以,既來之則安之無論情況如何變化,好好準備是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