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人說在語文中,閱讀比作文重要,你認為呢?

教育知識匯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從廣泛意義上說閱讀比寫作更重要。閱讀吸取的不僅是寫作的基礎還是我們吸取知識的源泉,提高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有一句話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也是讀的重要性。在學校寫作文,也不是入學就能寫,也是經老師教、讀、學才可開始自己寫,要想寫好,也還是要讀,從兩者關係繫上,顯然閱讀更重要。我念高中的時候,老師就經常在課堂,念我的作文,這對我,對他人也是讀嗎,我贊成"讀是吸取,寫是輸出"的表述。你首先是吸取,才有輸出的資本。毛主席,直到去世,眼睛都看不清,可他還要讀。像這樣一個政治、軍事、文學等等,都可稱登峰造極的偉大人物,尚且苦苦閱讀,可見閱讀對一個人說來是多重要。對一個國家,對一個民族,對一個社會,沒有閱的氛圍,或不崇尚閱,或恐是一種悲哀。閱讀吧,讓閱讀成為生活的必須!


陳永保2


語文中閱讀和作文誰重要,有人會說“閱讀比作文更重要”,也有人說“作文比閱讀更重要”。其實,這兩種說法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作文和閱讀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的文化素質,語文修養的優劣高低,在很大程度表現在他的閱讀能力上,要學好語文,努力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作文把學生潛在的表達慾望和創造性發揮出來,它是閱讀能力的綜合運用和具體體現。

閱讀和作文是相互依存的,離開作文的閱讀就會成為一潭沒有生機的死水;沒有通過廣泛閱讀累積知識和信息的作文就像失去活水的源泉。

閱讀是大家看書看報讀文章並且領會它的內容的一項活動。它是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也可以說是對所學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過程,也是各種能力培養和提升的過程。因為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是對文章進行感知、思考、評價、判斷、想象、推理和解決問題的一系列綜合學習活動過程,既是知識和信息的累積過程,也是對知識和信息消化吸收過程。

作文是對所學知識的的綜合運用和對生活的再創造過程。學生寫作文素材從哪裡來?一是從生活中來,二是從閱讀中來。一篇作文要寫得“有血有肉”,單有生活的素材是不夠的,還得有來自閱讀中的素材。比如寫一篇論說文,用什麼材料支持論點?一是用生活的實例作為論據,二是引用閱讀的材料作為論據。

閱讀和作文是語文學習的兩個方面,二者是互動、互補的,不存在誰重誰輕的問題。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並且努力地寫作文,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水平。


等待燦爛春天


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我將從知識的輸入(閱讀)和輸出(作文)二者的關係來分析。它們彼此之間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無論是語文還是其它學科,知識的持續、高質量輸入是基礎,輸出是檢驗知識輸入效果和質量的一種方式。但,最終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將知識進行內化和價值化。知識的輸出數量/質量隨著知識的存量/增量的變化而變化。

按理來說,知識輸入越多,輸出也就應該越多。不過,也有例外。有些人博覽群書,嗜書如命,閱讀量驚人,但遺憾的是隻是停留在讀過、知道、明白這個初級水平上,無法將閱讀信息進行轉化、提升和內化,茶壺裡煮餃子,有嘴倒不出。

但“題海戰術”、“地毯式”的知識輸入方法,可能會陷入“知識陷阱”。如果自己的思維模型沒有及時更新和升級,對於知識的獲取和理解只是維持在低水平的重複,閱讀時沒有進行反芻式思考和分析,即使最後有“著書立說”,也只是拾人牙慧、鸚鵡學舌罷了。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每天有百億條信息和知識充斥在我們的朋友圈、公眾號、社交媒體和網絡上,手機裡安裝了各種各樣的應用程序——得到、知乎、荔枝微課、喜馬拉雅、一席……線上線下課程,也遍地開花,百家齊鳴。

但,弱弱地問一句,信息和知識如此浩瀚無垠,有多少是真正屬於我們,為我們服務的。

閱讀只是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並不是唯一。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走出去,用腳去丈量世界,賦予知識新的內涵和價值,讓知識開口說話。

隨著視頻日記(Vlog)、網課微課的蓬勃發展,寫作不再是記錄生活和知識輸出的唯一方式。當然,紮實、純熟的寫作基礎和技巧會更好地促進和完善以語言形式進行的知識交付。

扯得有點遠,貌似有離題之嫌,還是言歸正傳。

語文的閱讀和作文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就像人的眼睛和心臟,你問哪個更重要,豈不是有點明知故問?


我愛小黑魚


這個說法顯然不能成立。

在生活中,教孩子們寫作文的過程中,有一些家長也認為孩子將來不從事寫作,只要能夠在考試中把作文寫好,不影響考試分數就可以了。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作文能力也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真正寫好一篇作文,需要很強的知識積累,邏輯思維和統籌能力。

工作中也經常需要寫報告,寫工作郵件,需要發表年底演講。我們經常在工作環境中看到一個平時工作與寫作沒有任何關係的人,在年底發表述職或者寫工作報告的時候,妙語連珠,引經據典,往往一個工作報告或者一個工作演講,就會讓一個人在同事中一鳴驚人,大家都會對他特別關注,甚至能夠改變他在領導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1、閱讀與作文相輔相成

在生活中,真實的例子是凡是愛閱讀的人真正到了寫作的時候,一般都沒有問題。我身邊有很多從事理科的同學。但是他們特別愛閱讀。一旦有機會讓他們寫作的時候,都發揮的特別不錯。

2、寫好作文離不開閱讀

對於學生的教育來說,閱讀是讓他們增長知識,那寫作就是應用這些知識。就如同在生活中聊天一樣,你不光要會聽話,還要會說話,能準確簡介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也很重要。所以作文和閱讀是同樣的兩種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是閱讀在前,如果你沒有閱讀過,閱讀量特別少,知識的積累特別少,那自然作文兒也很難寫好。

3、閱讀需要更引起人們的重視

我覺得說語文中閱讀比作文兒重要的人,可能主要是強調了閱讀應該是第一位的。在平時的學習中,有些同學不會寫作文,家長特別著急,急於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

在急於求成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孩子閱讀的培養。直接求作文水平的提高往往是空中樓閣。欲速則不達。

4、邊閱讀邊寫作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寫的作文平鋪直述,語言蒼白。情節簡單,沒有波瀾。幾乎永遠都是那麼幾句話。永遠都是那幾種開頭,那幾種結尾,毫無新意。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閱讀量太少,他腦子裡邊兒沒有新的東西注入。

如果孩子的作文水平不高的話,首先要帶著孩子去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如果想要快速提高寫作能力的話,那麼就是一邊寫閱讀,一邊讓孩子學著模仿。

另外讓孩子把生活中的一些語言和說話的習慣轉化成用文字表達自己思想和心情的方式。慢慢的孩子就會喜歡上寫作。



任木木的草根育兒經


我認為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閱讀和作文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是基礎,作文是對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

1、為什麼要加強孩子的閱讀能力

這幾年為什麼閱讀被廣泛關注,大家都知道,新時代需要會閱讀的人才,會從閱讀中提取信息的人才。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早點讓孩子掌握閱讀,瞭解正確的閱讀認識呢?要在不同的閱讀過程中才能找到孩子的興趣點、薄弱點以及潛力等。同時擴大孩子的閱讀視野。引導孩子閱讀好書。鼓勵孩子自主閱讀,培養閱讀的興趣。

2、閱讀是寫作的前提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多閱讀,多掌握,才能下筆成文,才不會鬧出笑話,最近網上很紅的一個段子很全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好不容易出門旅個遊,拍點照片發個朋友圈,本來想配個應景的詩詞,但奈何肚裡沒有墨水,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隨便弄個“臥槽,好美啊”就發上來了,順便調侃一句“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臥槽行天下”。

3、活學活用

閱讀不是死記硬背,更不是書本眼前過,轉眼即雲煙,許多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我們的同學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

總之:閱讀與作文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有下筆成章的快感,才能不知道因為一句“臥槽,好美啊”而貽笑大方。


低調臭皮匠


閱讀與作文誰重要的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站在個人角度談談我的看法:

先說說閱讀:著名散文家餘秋雨說:“閱讀最大的理由是擺脫平庸,多一分閱讀多一分人生的精彩!”可見,閱讀對提升人生品味是有好處的。但是,談閱讀前還是釐清幾個問題,閱讀內容的選擇?閱讀的功利與否?閱讀的深刻與否?這幾個問題答案不同,閱讀的作用也不同。閱讀內容不選擇,良莠不分,對涵養人的心性是沒有多大益處的;非功利閱讀可以培養自己閱讀習慣,生活之餘的消遣,放鬆心情應該還是有益的。現在不少的學生,大多數是功利性的閱讀,一是考試的必讀書目需要,也為了通過閱讀積累優美詞句,其實就是積累寫作素材。但跑馬觀花,浮光掠影的閱讀,其實已失去閱讀要義,讀得多,也只是多了點片言碎語。這樣閱讀的價值會打折扣。\r再談寫作,如果說閱讀是積累輸入的過程,寫作是輸岀的過程,寫作是需要思維的訓練,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支撐,讀得多不一定寫作就好!寫作是一種積極的創造性活動,是把積累的素材重新分工內化的過程,它要與自己內心體驗、真實感受、情緒情感契合,其實就是我手寫我心,表達真我!而閱讀的素材只是給自己提供借鑑的可能!\r況且,還有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的說法,因此,我個人認為,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不存在孰輕孰重問題。


文昌雅士


能這樣說的人應該是密切關注現代語文考試的人,你還別說,如果是為了考試,閱讀比作文重要是真的。

家有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人,會發現作文評分標準和我們上學時的標準不一樣了,你現在見過小學生作文考幾分的嗎?30分作文全跑題也是扣一半分,如果語言流暢,句子通順,內容緊貼作文題目,並且字體端正,作文都是高分,練過書法的孩子,更得閱卷老師青睞,30分作文能給你29甚至滿分,所以網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到處曬自己孩子語文數學雙百的。

到初中以後作文評分標準會有所提高,在深度及立意上有了要求,但分值並不高。所以小學作文幾乎滿分的到中學如果你深度不行,會扣幾分,但依然還是高分。

閱讀就不一樣了,語文考試拉開學生之間距離的就是閱讀理解,分值非常大。基礎知識只要你乖,勤奮,天天背誦,不分智商,大家都能回答個八九不離十;閱讀理解牽涉到你對文章的理解度,就像數學的解決問題,看不懂文章表達目的,你如何能做對?而閱讀理解靠大量閱讀再加上老師進行技巧講達,完全是可以拿高分的。

現在學生學習都很累,功課繁多,所以我認為在現在考試還是決定學生命運的階段,把精力放在閱讀上比天天琢磨怎樣作文才能寫的出彩重要。



lin0220


我認為閱讀和作文不能一味的比較。它們是語文學習的兩個不同的技能。

1閱讀室是信息的輸入和欣賞能力,篩選能力。

2作文是一個人的信息的輸出,是衡量你閱讀技能的重要標準。

3沒有哪個比哪個重要,就好比現在人們常說的,選擇和努力去相比較,選擇比努力重要一樣,沒有可比性,不是同一維度。你不能把一個人的高度和寬度同時比較,是吧?

4所以我建議在語文的學習中當然首先要大量閱讀,但是也要有所選擇,不能閱讀低級沒入味的資料,而且學習的過程其實是思維訓練過程,要在大語境下學習語文,學會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最後借用《易經》的思想分享學習方法: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6語文的學習不只是語言的學習,不只是文化課科目學習,它是語言文字,是語言文化,同時也是素質,是更深層次的審美技能,是向善,是與時俱進。

文德易道

劉暢

2020.2.24.徐州


文德易道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在語文中,閱讀和作文一樣重要,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

一、閱讀在語文中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中獲得知識的有效方法是閱讀。在小學階段,課本知識佔比例比較大,上課認真聽講,熟讀課文知識就可以獲得較好的成績。但進入初中後,僅靠課本知識很難取得較好的成績,因為閱讀理解和作文就佔了較大比例,這就要求學生有更多的知識儲備,而這個知識儲備就需要平時多閱讀多積累,進入高中後,這兩個方面的比例更大了,可見閱讀與作文的重要性。

二、作文在語文中的重要性

作文就是在閱讀理解之後能清晰的表達出來。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和獲得知識的必需技能,而對於在校學生來說,學習語文很大一個方面是要學好作文。現在高考語文總分150分,作文佔70分,可見作文的重要性。

三、學好作文的基本條件就是要多讀多寫,因此,我認為在語文中,閱讀和作文是一樣重要的,是相輔相成的。





八零後的大美


問安,謝謝

關係這個問題,提一下自己的見解。

眾所周知,伴隨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閱讀變的越來越重要。分析近幾年的高考題目,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特別是在最後的作文中,體現的更是淋漓盡致。如果平時做到能深入閱讀的學生,對題目理解的就深刻,頭腦中的素材也多,也能下筆言之有物。

但是,如果說閱讀比作文重要,這個應該不是絕對的,我認為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閱讀可以為寫作積累材料和經驗,而你寫作的作品又必須符合閱讀的心理,這樣的寫作才能有的放矢,使我們的作品預期目標得以實現,所以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首先閱讀對寫作具有促進作用,歷來名作家都注重閱讀的作用,杜甫就曾指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白居易的創作生涯中,閱讀也是貫穿始終。司馬遷為寫《史記》所閱讀的書,可謂漢牛充棟。其二是並非閱讀的多,就能寫出優秀的作品,再說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更何況書海無邊,所以在閱讀中要有所選擇、鑑別,多讀好書才能令人精神境界淨化,視野開闊,思維活躍,詞彙豐富。有所謂的:“勞於讀書,逸於作文。”有鑑賞才有繼承和借鑑。毛澤東也說只有對中外的優秀作品吸取精華,剔除糟粕,發揚自己的民族文化,這樣才能寫出符合當今時代有中華傳統的優秀作品,所以為了寫作要進行大量的閱讀,這樣有效的閱讀與寫作實踐結合起來對寫作是十分有利的。

優秀文章的產生首先要學會的是閱讀方法。適當而合理的方法可以提高你的閱讀興趣。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領會寫者的創作意圖,寫作是在閱讀鑑賞的基礎上升華。你如果想要別人分享你所提供的信息,就必須為讀者在閱讀時能夠理解和接受。在文學作品中就必須用一種文字語言形式使該信息能挑動讀者的神經而跟隨所創作人物放聲大笑或低聲哭泣。各位名家都有讀萬卷書還須行千里路,見多識廣文章才會不落俗套品味自然高人一等。

所以在好的習作出爐前應協調好閱讀與寫作的關係,使每人都能言其心聲、表其心意。

所以說,閱讀與寫作不能剝離開,二者是相伴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