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想見你》的意義或許不僅在於它讓伍佰再度響震神州,助柯佳嬿大器晚成,捧出了“新老公”許光漢,且它革命性地打破了兩岸三地觀眾對“臺灣偶像劇”常年的刻板偏見,以比肩電影級別的良心製作,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真正扛起了“臺劇復興”的第一面大旗。

01

近期,“臺劇復興”這個詞屢現報端,一切都源於《想見你》,一部在內地與臺灣都有現象級收視表現,成功攻佔微博、知乎、豆瓣、Ins、Twitter等所有輿論高地的開年第一現象劇。​

《想見你》(臺版)的前2集迷惑性很強。當你得知近期有一部臺灣偶像劇在豆瓣拿下9.2罕見高分,於是愉快打開前兩集想一探神劇究竟時,你大概率是會罵街的。

“靠,這不就臺灣偶像劇最狗血的中年女主失戀後走不出情傷的套路?”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這時候,您千萬別急,伍佰這首Last dance還不錯吧,聽下去吧,看下去吧,2集過後,信我,“真香時刻”馬上就到。

熬過黃雨萱苦戀王詮勝的超長情緒鋪墊,您會猛然發現,懸疑、奇幻、魂穿、推理、霸凌、同性,這偶像劇的類型元素也太多了吧。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恭喜您,您已正式加入魂穿追劇患者

的行列。

患者通常會顯著表現為以下兩種症狀:

其一,逐漸被文章引言伍佰老師的那首《Last Dance》洗腦到上頭,在追劇中聽到天荒地老、無法自拔。

其二,深深沉溺於燒腦的劇情、複雜的魂穿設定與兩具年輕肉體,一刻不停地想一口氣看到結局,並樂此不疲地參與進微博、知乎、豆瓣等各追劇大本營的劇情推理、辯論當中。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從19年底在中視(臺灣無線電視臺)首播,到20年愛奇藝買入內地,從起初豆瓣開分較低,到口碑漸漸發酵至出圈,這部製片人麻怡婷口中“內地0宣發”的劇是真正靠民間“自來水”推紅的品質之作。

伴隨著每一集播出後網友的熱切劇情討論,此劇令伍佰這位此前在年輕世代中就有復甦跡象的“古早歌手”真正翻紅,助年近35歲、在內地一直不溫不火的柯佳嬿躍升一線,讓男主許光漢憑《罪夢者》《陽光普照》《想見你》三連出圈,坐實“臺灣第一小生”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更可喜的,它傳遞了兩個鮮明的信號,一是臺劇在沉寂多年後通過類型融合、優質視聽與本土化創新再度復興,二是內地觀眾不再執迷於製作粗糙的劣質劇,開始對高品質的華語劇集敞開熱情接納的懷抱。


02

本質上,《想見你》是一部給年齡差戀情披上穿越、懸疑外衣的奇幻愛情劇

“奇幻”在於它一以貫之的靈魂穿越設定,在大結局來臨之前,穿越的“觸發條件”究竟是啥一直是劇迷們討論的熱點。

2019年的現在,因為走不出王詮勝離開的思念,黃雨萱試圖用一款能找世界上另一個自己的APP,找到另一個與王詮勝相似的男人,不料在照片中,卻看到了另一個“自己”——陳韻如…...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偶然的一次,她在公車上戴起耳機,用別人寄來的一臺SONY隨身聽播起了那首她最愛聽的伍佰的《Last Dance》,醒來,1998年,她以陳韻如的軀體從昏迷中醒來…..

從本劇第一次穿越開始,伍佰的《Last Dance》、隨身聽、磁帶、“想見你”的執念…...構成了穿越的備選觸發條件,但究竟滿足哪些條件可以成功穿越,隨劇情看,依然懸念迭生。

全劇,《Last Dance》響起過98.63666次,網友們直呼“聽得上頭”,將相關話題刷到微博熱搜榜,並驚動了演唱者本尊——伍佰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伍佰,這個在高級臺語式搖滾與土味情歌間瘋狂徘徊試探的男人,為《想見你》蒙上了一層既奇幻又臺味濃濃的獨特故事質感。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劇透警告)

“懸疑”方面,它最眼前一亮的核心設定無疑是:莫比烏斯環式的“雙向魂穿”。

即第一女主黃雨萱、第一男主李子維為了“見對方”,在98年、99年、11年、17年、19年幾個關鍵時間節點,意識(或稱靈魂)不斷來回穿梭於四個人的軀體,多時空發生的事互為因果,邏輯嚴密。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在第10集後段,2019 年的現在,中年李子維給黃雨萱寄送Sony隨身聽、伍佰的《Last Dance》磁帶,與黃雨萱相認,卻最終意外被謝芝齊殺害。

以及最後三集,從陳韻如視角出發敘事,“眾人救陳韻如”打破一切之前,前10集敘事的時間線形成邏輯閉環。

當我們看清2019的黃雨萱與1998的陳韻如、2003的李子維與2010的王詮勝相同相貌軀體下的靈魂“不同”後,會慢慢發現,《想見你》的敘事是一個基於“因果輪迴”的莫比烏斯循環。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循環時間線簡單歸納如下:

(根據臺版第10集設定,起點、終點可以相互顛倒,因果循環運轉)

2017:飛機失事,李子維(靈魂)版的“王詮勝”(軀體)死去 →

2019 :黃雨萱靈魂穿越至1998年高中生陳韻如身上 →

1998:黃雨萱版的“陳韻如”與莫俊傑、李子維組成三人死黨,此前對陳韻如無感的李子維開始對她漸生愛意 →

1999小年夜:陳韻如意外身亡,莫俊傑(嫌犯)被抓坐牢 →

2003:李子維從加拿大回國,遇車禍,魂穿到2010的王詮勝身上;2017的李子維版“王詮勝”在飛機失事後魂穿到2003的李子維身上 →

(2010:王詮勝因“霸凌創傷綜合症”,最終選擇跳海自殺。)

2011 :李子維版“王詮勝”找到黃雨萱,兩人迅速陷入熱戀 →

2017 :李子維版“王詮勝”在機場遇到年近中年的李子維,為救陳韻如與莫俊傑,毅然選擇登機獻身;(維持循環運轉) 飛機失事後,魂穿到2003出車禍後醒來的李子維身上 →

2013:病床醒來的李子維艱難踏上拯救莫俊傑、陳韻如之路。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理解了這一莫比烏斯環的時間線,觀眾終於明白,原來從頭到尾、自始自終,都是黃雨萱愛著李子維,李子維愛著黃雨萱。陳韻如、王詮勝的身體只是身體,相愛的靈魂(黃與李)會最終相認。

而為了相認、相遇、相見,在這複雜的莫比烏斯循環“懸疑”中,這部劇的基點最終還是落在“愛情”之上。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而是因為,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這首西蒙·波伏娃的情詩不僅寫在李子維求婚的那枚鑽戒內側,更是全劇之所以撬動觀眾情緒閥門的真正

“題眼”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想見你》核心上仍沒有跳脫出愛情偶像劇的範疇,但它建基在時序交錯之上的“跨時空情感沉溺體驗”讓它生出電影感

這是它在“臺灣偶像劇”這個類別維度裡一枝獨秀的制勝法寶。


03

此前在接受毒眸採訪時,本劇製片人麻怡婷透露大量乾貨,字裡行間可以看出製作團隊的專業與認真。

就劇本來說,她提到,《想見你》的故事雛形在15年,幾個編劇光在攢劇本這個環節上就花費數年,中間停下來過,也變成另一個樣貌過,到19年劇本定型,完美示範了何為“長年打磨才能出精品”的道理。

僅僅13集(內地版26集)的劇集,他們就費盡心血去寫,與內地那種動不動50集以上卻大部分時間在“水劇情”的爛劇本形成鮮明對比。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麻怡婷稱,“一部戲的「攝製完成」其實不在繽紛熱鬧的殺青酒,而是在狹小安靜的出檔辦公室裡。”

“我們都是劇本孵化完成再找適合的平臺與投資方,這是我們保護故事的方式,就像談戀愛一樣,我們要先懂得愛自己,再去找那個懂得愛我們的人。”

對劇本的重視、尊重與珍惜這些都在成品中得以體現,觀眾看到的精品背後是一個優質團隊的初心與用心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我曾無數次在腦中推演這部劇的最後3集,但這個編劇團隊的處理仍讓我真心感嘆精妙,以至於有種徹底淪為輸家的挫敗感。

萬萬沒想到,最後3集完全從“陳韻如”這個人物視角來敘事。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這個可被稱為《陳韻如傳》

的3集單元不僅揭示了她本人就是兇手(這個不難猜)的真相,而且完整呈現了她“感覺被全世界拋棄”的完整人物心路歷程。

最絕的是“小黑屋”的設定,陳韻如將黃雨萱的意識封鎖在“靈魂小黑屋”中,假扮黃雨萱,這個之前劇情中從未披露的“潛在設定”製造了十足的驚悚感。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之前,作為觀眾,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被黃雨萱侵佔軀體的陳韻如去了哪裡,

更是大大忽略了極度內向的她的心理感受。

這時候,在最後幾集披露這一設定,讓我們對陳韻如的遭遇深度共情,也為她走上絕路的選擇產生既認同又同情的複雜情感。

由此,我們會發現,這部劇不僅在剪輯、鏡頭上玩“視點轉換遊戲”,它劇本上的核心主題表達實則偷偷完成了一次偷樑換柱的大轉移。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最後的懸念重點根本不在於“真兇是誰”,而是構陷了“黃李愛情”與“其他人物為此付出沉痛代價”這一根本對立的道德倫理困境。

黃雨萱與李子維相遇相認相愛時空循環成立的代價,是陳韻如的犧牲、是莫俊傑的愛不可得與鋃鐺入獄、是李子維19年的死亡......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換句話說,黃雨萱與李子維才是造成一切悲劇的根源,他們兩才是傷害陳韻如、莫俊傑、謝宗齊、王詮勝的最終“兇手”。

在前10集,我們理解了李子維為了“想見你”勇敢犧牲墮入因果循環鏈,但在最後3集,我們才明白,李子維做這一切的最終動機不如說是“贖罪”

這樣的動機轉換把整部劇反轉,拉入“倫理困境”的層面,並在陳韻如、謝芝齊、莫俊傑的家庭前史與人物悲劇性之上放入了社會議題的討論,投射了人文關懷的眼光。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陳韻如無形中遭受的精神校園霸凌、謝芝齊因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心理扭曲、莫俊傑的家庭個人雙重悲劇,番外篇中身為同性戀的王詮勝因“霸凌創傷綜合症”造就的自殺結局......這些都大大延擴了此劇的表達厚度。

但如若從這個視角來審視,這部劇在這些方面的表達是被懸置起來的,是沒有進一步深度探討的。特別是謝芝齊人物的單薄與強行反轉、莫俊傑入獄的原因、王詮勝的結局等劇情點,沒有完整交代或交代非常倉促。

最終的結局,強行賦予黃雨萱的最後一次穿越機會,以成功拯救行將自殺的陳韻如,也顯得過於潦草收尾,以及過於想當然的He大結局了。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說嚴重點,黃、李兩人的人設是有嚴重道德汙點的。

我為黃雨萱與李子維的愛情動容,但同時為“為此付出人生代價”的陳韻如、莫俊傑、謝宗齊、王詮勝這些人的悲劇收尾而感懷。

當然,瑕不掩瑜,對一部內核是愛情偶像的劇提出這樣的表達要求,或許過於嚴苛了些。

在臺劇的對比維度,去年的現象級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代表的就是深度揭露現實、深刻剖析人性的那類現實主義表達劇,它的口碑不亞於《想見你》。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到《想見你》,兩年時間誕生兩部現象級優質劇集,已經在昭示“臺劇復興”的苗頭。

當然,臺劇復興,這句話的前置語境是,臺劇已經衰落太久太久了。

2001年至2011年,可謂是臺劇的“黃金十年”,《流星花園》、《王子變青蛙》、《命中註定我愛你》、《惡作劇之吻》等臺灣偶像劇在內地風靡,催生了一大批偶像明星。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但劇情的程式化、套路化也加速了偶像劇的沒落,11年後,臺灣偶像劇鮮有劇集可以進入大陸收視前十。

然而,“臺劇=愛情偶像劇”本就是觀眾對臺劇的最大誤解。

這些年,在政策、人才、資金、工業製作等各個層面,臺劇都在發力,催生其在題材、類型上日趨多元化,靈異、懸疑、恐怖、動作等質量上乘的類型劇比比皆是。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政策上,創作內容限制少;人才上,Q Place計劃等青年演員養成計劃如火如荼,許光漢與《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飾演李大芝的陳妤都是此計劃推出的優秀演員;資金上,美資的Netflix去年進軍臺灣,曾拍出《罪夢者》,今天談的《想見你》事實上也是美國Fox與臺灣三鳳、華聯“中美合拍”的劇集。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或許《罪夢者》還不夠好,《想見你》也沒有達到豆瓣9.2那樣優秀,但從長期來看,《想見你》的爆火似乎標誌著,

臺劇註定將要迎來一輪發展爆發期。

“臺劇復興”的第一面大旗,已然被《想見你》扛起。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豆瓣9.2分,現象劇《想見你》扛起“臺劇復興”的大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