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家鄉的小河--我們這裡叫“叫叫”,你們叫啥?

恰逢端午節,回到老家探望父母,同時又去看望了一下家鄉的小河。

家鄉的小河--我們這裡叫“叫叫”,你們叫啥?

家鄉小河

河的兩岸是那嫩綠的小草和數也數不清的野菜,還有那成墩成墩的,剛剛抽出新枝的柳條。這裡的柳條可不和柳樹上的柳枝一個樣子,它像丁香花一樣成墩成墩長的,不知道大家見到過沒有柳條編制的小白筐,就用的是這種的柳條。這樣的柳條最多能漲碗口粗細,三四米高。

柳條帶給我童年的快樂就是柳笛了。柳笛的樣子也不是和竹笛一個樣,和穿著背心騎在水牛背上的牧童吹的那個笛子也完全不一樣。柳笛在我小的時候大家都叫“叫叫”,先讀四聲後讀輕聲。也只有端午時節的柳條才能做出“叫叫”,因為柳條的木質部分和外皮還沒有長到一起去。到了夏秋時節就做不成“叫叫”了。冬天就更別提了。


家鄉的小河--我們這裡叫“叫叫”,你們叫啥?


我說一說怎樣做“叫叫”吧!估計現在的孩子沒幾個會做這樣的免費玩具了,現在的孩子只知道瘋狂的買小食品,不是光是為了吃,還為了裡面那個點小玩具。其實端午時節柳樹上的柳枝也可以做成“叫叫”的,不過柳枝的枝椏較多,皮較薄沒有柳條那麼完美。選一根小拇指粗細的柳條,一定要挑不要太嫩也不要太老的那種。因為太嫩在擰的時候就容易把裡面的木質部分擰碎,太老也不行,因為老的柳條木質部分和皮質部分已經長到了一起分佈開了。選擇那種嫩的而且微微還能吃上力氣的柳,然後像擰衣服的那樣微微擰,當你感覺到柳條的皮和木質部分分離了就可以了。向這樣擰上三四釐米然後用剪刀剪斷細的一頭,另一頭用手扒開一部分皮慢慢的抽出柳條的木質部分,然後在剪齊柳條粗的這一頭。

家鄉的小河--我們這裡叫“叫叫”,你們叫啥?

這樣“叫叫”就做好了麼?沒有!這樣的“叫叫”你是吹不響的,因為還有關鍵的一步還有做!把這段柳條皮的一端一兩毫米左右,用刀去掉外面的老皮,只留裡面的嫩嫩的皮。用刀削的時候不要削壞了嫩皮,同時需要你嘴裡打幾個響嗝--就是大人經常逗出生不久的嬰兒的那種響嗝,這是必須的奧!不打響嗝“叫叫”就不愛響,很神奇的,真的!然後你就把嫩皮這端放在嘴裡吹叫叫了,當然放反了也是不響的。你也可以兩頭都用刀削,兩頭就都能吹了。但是那樣就願意壞。


家鄉的小河--我們這裡叫“叫叫”,你們叫啥?


大一點的孩子是不屑於玩這種“叫叫”的。他們擰那種拇指粗細的柳條,擰出三四釐米的皮,中間的木質部分不扔掉,大約留出兩部分皮那麼長。木質部分堵住皮的一段,使皮留有一定的空腔,這樣找個角度用嘴吹,像吹空瓶子一樣就能夠發出聲音。同時若是用手推拉中間的木質部分。改變柳條皮內空間的大小,就會發出抑揚頓挫的聲音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