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番茄,是一種妙物。

它玲瓏乖巧,卻招惹了不少是非。

番茄的經歷,是從一個野丫頭變身為妖女,繼而演變為國民美女的故事。

起初,它只不過是生長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裡的野生漿果,色彩嬌豔,學名叫醋栗番茄。當地人曾誤以為它是毒果,稱之為“狼桃”。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番茄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含有被稱為龍葵鹼的生物鹼甙,食用會令人感到苦澀,多吃則可導致頭暈、噁心及全身疲乏等症狀。

但番茄屬類中單有一種綠番茄,果實成熟和未成熟時都是綠色的,和未成熟時的青番茄長得很像,令人真假難辨。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十六世紀,一些金髮碧眼的西班牙殖民者遠涉重洋,把這些小可愛拐騙回了歐洲。一位公爵大人還把它當成稀罕的寶貝獻給英國女王,令她芳心大悅,諭旨封其為“情人果”。

從此,王公貴族的私家花園裡都出現了番茄的身影。但人們只是把它當成觀賞植物和象徵愛情的禮物。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歐洲人也有過番茄“中毒”的案例。某貴族在宴會上隆重推出番茄作為食物,但有人食用後出現中毒症狀,其實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含鉛的金屬果盤,卻令番茄背上毒果的惡名。

從植物到食物的過程,也是人類的冒險歷程。一位法國畫家在給番茄畫靜物寫生後,實在抵擋不住它的誘惑,決定冒死一嘗,然後躺下等死。結果…是人類食物譜系上又增添了一個驚豔的新品種。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很難想象如今的歐美人離開番茄怎麼吃飯。如果沒有番茄,西餐菜譜恐怕要徹底改寫一番。

無論是拌沙拉、做意麵還是烤披薩、煨濃湯,番茄都是要粉墨登場的角色,就連快餐店熱銷的炸薯條,如果沒有番茄醬的搭配也要遜色不少。

美國人喜歡打貿易戰,一百多年前還因為番茄屬於水果還是蔬菜鬧上法庭。

番茄最初進口到美國的時候,海關認為它可以直接食用,屬於水果,所以要交納關稅;而商家則認為番茄需要烹飪,屬於蔬菜,應該免除關稅。雙方爭持不下,只得訴諸法律來解決。最後,法院認定番茄屬於蔬菜,才了結這一公案。

其實,水果也好蔬菜也罷,都是人類自我劃定的概念藩籬,跟番茄本身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作為地球上最好吃的一群人,中國人和番茄的親密接觸史,要落後於西方世界一百年。

番茄和向日葵有點像中國相聲逗樂子的倆角兒,約好跟著西洋的傳教士一起,來到明朝萬曆年時的中國。

因為來自西方又酷似柿子,番茄起初被稱為“番柿”,民間多稱之為西紅柿。

明末一位山東籍的官員王象晉辭職返鄉務農,編寫了一本植物種植指南《群芳譜》,其中記載有“蕃柿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

儘管番茄外形討喜,但它在中國的發展仍比較緩慢。上世紀30年代,我國東北、華北、華中地區才逐漸種植番茄。

世間之物,有人棄之若破帚,也有人甘之如珍饈。番茄的葉子有臭味,臺灣北部稱之為臭柿。南臺灣的人則用它做飲品,稱之為“柑仔蜜”。

清乾隆時的《臺灣府志》記載:“柑仔蜜,形似柿、細如橘、可和糖煮茶品”。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共和國成立後,番茄開始大面積種植,它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產量遠遠高於其他蔬菜作物,種植效益可觀,迅速成為各地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

時至今日,番茄早已廣泛融入了中國的菜系之中,南北通吃。若論大眾美食記憶,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三大樣:雞蛋炒西紅柿、雪山蓋頂(糖拌西紅柿)、西紅柿雞蛋湯。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國人愛爭老子天下第一,坊間也有關於番茄原產中國的說法:

1983年7月,成都鳳凰山意外發現一座西漢古墓,出土了一批藤、竹材質的箱子,裡面居然裝有一些已經炭化的稻穀。考古工作人員將這些藤竹笥運到文物倉庫,幾天後發現裡面竟然長出了一些植物幼苗。

移植栽培之後,它們陸續開花結果,人們才發現居然是番茄。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成都發現西漢番茄”的消息不脛而走,考古學者也興奮地用中國南方野外有很多本土野生的番茄植株(實為逸生野化植株)作為旁證,宣稱“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番茄”。

這當然是件非常可喜可賀的事情,只是冷靜尋思,其中自有破綻存在:為什麼墓中的杏核和稻穀都已經炭化,唯獨番茄種子沒有炭化,還能健康地長出幼芽、開花結果?

何況番茄的種子一般只有8–10年壽命,忽然具備穿越千年的生命力,這事兒就更不可思議了。

囿於技術條件的限制,這批番茄種子當時沒有經過放射性碳年代測定,如今已經無法確定其真實的來源。

但考古上的孤證,顯然還不足以推翻番茄原產美洲的結論。最合理的解釋只能是,這些番茄種子恐怕是那些藤竹箱子出土後才矇混進去的。

其實,真正令人自豪的是:中國已經一躍為世界最大的番茄種植國,每年可以為全球提供五千多萬噸優質番茄蔬果產品。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對於人類來說,相對於番茄的出身地,更重要的是它的族群繁衍,番茄歷史上曾被人類多次馴化和“整容”:

聖女果,近些年才被引進到中國市場,很多人覺得它是新培育的品種,甚至有人傳說它是轉基因食品。

其實它才是最接近原始品種的番茄,它保留了原始番茄更多的特性,所以味道更濃郁,甜度也更高。而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大番茄,才是被人類馴化改良後才出現的。

聖女果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千禧果,和聖女果長得挺像,但它的個頭短而圓潤,紅色也較深。它其實是在聖女果的基礎上培育出來的新品種,最初的產地是在中國海南,它比聖女果甜度更高,更適合作為水果食用。

千禧果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草莓柿子(又叫鷹爪柿子),是從日本引進的品種在東北改良後產生的,多在鹽鹼地中種植,清新可口,甜度適中,有一股子清新原始的味道。

番茄籽,富番茄紅素和各類油溶性維生素,以物理壓榨方式從新鮮番茄籽中提取的番茄籽油對前列腺癌、消化道癌、宮頸癌、皮膚癌等疾病有明顯的預防和抑制作用。

全世界番茄很多,但番茄籽油極少,因為加工複雜。一噸新鮮番茄只含不到3公斤番茄籽,加工後最多才能獲取將近500克珍貴的食用油品。

在一些西方國家,番茄籽油主要用作護膚化妝品基礎油或精油,在食品和醫藥領域有廣泛應用。

有人感嘆像番茄這樣的身兼多職的全能作物,大果品種可作蔬菜,小果品種可作水果,種子還可以榨油,簡直就是植物界的良心!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番茄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果實。因其富含抗氧化的番茄紅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且具有低熱量優勢,而號稱“世界第一大果蔬作物”,在番茄、黃瓜、甘藍和洋蔥四大蔬菜作物中位居第一。

番茄,還是人類表達歡樂與激情的道具。

不少政客被示威群眾扔擲的番茄砸得滿臉開花。

小鎮布諾爾的西紅柿節,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成為西班牙的一個傳統節日。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中國農科院的國際科研團隊,最新發布研究成果稱,揭示了“世界第一果”番茄在馴化和育種過程中營養和風味物質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控位點,為番茄果實風味、營養物質的遺傳調控和全基因組設計育種提供了路線圖。

據說這項成果將“培育出更好吃的番茄,送上居民餐桌”。

轉基因的大豆、玉米,已經造成人類的爭議和社群的撕裂。轉基因的番茄,會贏得人類的歡心嗎?

國家番茄地理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