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覺得金庸小說哪幾部是經典?

宛若清兮


一般認為金庸的小說長篇的比中短篇的好,後期的比早期的好。按照這個標準評判下來,符合要求的就只有《鹿鼎記》、《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了。《鹿鼎記》和《天龍八部》是金庸最長的兩部小說,而鹿鼎記是其收官之作,因此通常說鹿鼎記是金庸寫得最好的武俠小說。
但我個人不太喜歡《鹿鼎記》,因為韋小寶基本不會武功,並且其就是一個小混混,因此《鹿鼎記》我重看的次數比較少。
這樣的話按照開頭的標準,應該就是《天龍八部》了。但《天龍八部》寫了三個主角,蕭峰本來是最符合我等普通人的英雄、主角的定位的,但其結局很悲慘(自殺)了,武功也逐漸被他二弟、三弟超過了,感覺不爽。段譽其實應該是第一主角,但是其從頭到尾都非常窩囊,不管是武功還是個人感情,讀了始終讓人覺得堵得慌,因此也不喜歡。虛竹運氣非常好,最後武功在天下排名數一數二(除了掃地僧,也就段譽和他屬於同一段位),同時抱得美人過。但虛竹從頭到尾迂腐得要命,讓人每每看到都替他著急,因此也不喜歡。最後,《天龍八部》三大主角,前四十回分別描寫三大主角,最後十回寫他們匯合過後的故事發展,感覺三個人都沒有平攤小說的筆墨,不過癮,時常讓人不知道該喜歡誰(我等俗人看武俠小說時喜歡把自己代入主角,跟隨故事情節發展過過乾癮)。因此《天龍八部》也pass掉。
最後是《笑傲江湖》,我本人是最喜歡笑傲的,原因如下:
1. 《笑傲江湖》沒有把具體的歷史朝代作為故事背景,雖然都說這是金庸寫得好的地方,但我不喜歡。武俠小說本來就是讓我們YY一把的,代入到具體朝代就不過癮了,^-^.
2. 令狐沖的武功很早就到了很高的境界,不像射鵰,郭靖一直到結尾才勉強追上五絕的水平。在小說中,其剛剛學會獨孤九劍,就連敗田伯光,風不平,到後來還打敗沖虛。內力先是通過吸星大法迅速提升,後面又通過易筋經改進加強,無論是劍法還是內力都是天下無雙。一個字,爽。
3. 令狐沖得到了任盈盈的傾心,任盈盈無論是才貌、武功都是超一流水準,爽。
4. 故事情節構思吸引人,從林平之家中遭遇鉅變,到後來陸大有被謀殺,令狐沖被冤枉偷了辟邪劍譜,定閒師太之死等等,從頭到尾到牢牢地吸引住讀者,有看頭。
5. 《笑傲江湖》暗喻了一些政治上的黑暗陰險處,推崇令狐沖、任盈盈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完全符合小說的名稱,用我們寫作文的要求來書就是非常“切題”,^-^
令狐沖雖然在事業上無野心,性格上有缺陷(例如對嶽不群),對個人感情也看不準,還好最後給他安排了任盈盈。但這些都瑕不掩瑜了,基本符合我對一個武俠小說主角的要求了。而小說的故事情節設定吸引讀者,讀起來酣暢琉璃,讓人讀了一遍又一遍都覺得不過癮。雖然書中還有存在一些bug,當年我在讀小說的時候曾經一邊讀一邊記錄發現的bug(例如令狐沖在西湖底脫困而出竟然直接從鐵門的門洞鑽出),大概有幾十處吧,但這些對我喜歡這部小說都沒有什麼影響了。如今距離第一次讀《笑傲江湖》已經差不多三十年了,一直都是我最喜歡讀的金庸的武俠小說,也是我最喜歡讀的小說之一。

TigerCD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愛。

這麼說吧,感覺天龍八部,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這五部小說比較受讀者歡迎。也就是人氣比較高了。還有鹿鼎記,連城訣,書劍恩仇錄也還行,不過不及這五部的人氣。

非要比較這五部書的話,

首先,我不太喜歡笑傲江湖了。

令狐沖好像總面壁呀,思過呀。我討厭令狐沖被逐出師門後,一見嶽不群立馬認錯呀,下跪呀什麼的。賤刷刷的跟在人家後邊道歉!這不知是懦弱還是怎麼的。既然選擇不聽師傅的話,就不要祈求他的原諒!反正嶽不群是個偽君子,男子漢大丈夫當斷則斷。不理他便是!

賤刷刷!!!

其次,我不太喜歡天龍八部。

人物太多,主線不夠明顯。段正淳老婆太多,好幾個女兒偏偏嫁段譽?段譽有這樣的爹真的不愁沒老婆。連大哥的老婆也是爹的女兒。還有段譽一直追一個心有所屬的女孩,這是不是有點汙。虛竹一生怎麼那麼順,過於順。白白得到武功,屬下,地位,甚至老婆。喬峰怎麼那麼背,失去親人,失去國家,被天下人罵,打死老婆,最後自殺?有人說天龍八部主角是段譽,有人說是他們三兄弟,我看天龍八部多個出場人物身上都有故事。段正純的愛情故事就是一條主線。

射鵰三部曲,是我最喜歡的。

以蒙漢之爭為背景,恢宏大氣。射鵰時,蒙古帝國崛起。神鵰時,蒙古帝國中興,倚天時,蒙古帝國衰敗。天下亂世,不過如此。其間穿插,兒女情長,江湖俠義。每一部主線都很清晰,每一件發生的事情都緊扣主線,沒有一點牽強感。最後始於蒙古,終於蒙古的安排,為這三段蕩氣迴腸的故事畫上了句號。不禁讓人感嘆內涵深邃,格局之大!







喵先生703


金庸筆下的每一部小說我都覺得超級的經典,超級的好看!啊,可能這樣講會被大家覺得我是個託,但是真的不是啊,因為目前我還沒有夢到金庸老先生託夢說要給我錢幫他推小說呀。

哈哈哈,跟大家開個小小的玩笑,不過真的在我心裡,金庸先生的書,真的是很經典的。

對於我來說,看了不下八百遍,可能八百遍有點誇張了,就是我看過好多次的,我自己都數不清的那部,絕對非天龍八部莫屬!

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境界了,劇情真的安排的特別好,金庸先生寫這部小說的時候我覺得他已經到了文筆上升的時刻了,這故事情節是寫的相當的不錯啊,讓人回味。

整個情節也是跌宕起伏,讓人看的膽戰心驚,就是讓人猜不透他接下來要寫什麼,而且人物形象刻畫的非常好,喬峰的那種俠客形象,段譽那種優柔寡斷小白臉的痴情形象都拿捏的非常好。

段,王,慕容家的恩恩怨怨,三大家的悲慘經歷,深刻表現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無奈,家族與家族之間的無奈。

裡面每個人的想法得不到肯定,自己的躊躇滿志得不到實現,在自己得不到的時候,又心心念念,直到自己死去,得到了是不懂得去珍惜。

之前有人說天龍八部這部小說裡面帶著比較濃重一點的佛家味道,剛開始沒讀出來,越到後面這種味道越是濃重。

不管怎麼樣,我最喜歡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力挺它!


趣聞早知曉


查老先生的十五部小說都拜讀過,要說那部最經典,真不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嘛,不過自己的看法的話,我覺得是笑傲江湖。

為什麼是笑傲江湖?第一,笑傲江湖是和我想象中江湖最吻合的一部小說。小說的主角是一個浪子,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俠客,令狐沖的迷惘,身不由己更貼近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令狐沖談不上蠢笨,但在那些老江湖的運籌面前,顯然還不夠看,很多時候都是被玩弄於鼓掌之中。無論是面對感情的無能為力,還是面對江湖的恩怨情仇,他都無能為力。而笑傲江湖一曲和琴棋書畫的故事,也明顯揭示入江湖易,離開江湖難。

第二,人物性格的多樣化。小說中各個人物都不簡單,高冷的任盈盈,單純的依琳,不著調的六仙,陰損毒辣的嶽不群,唯我獨尊的任我行,桀驁不馴的莫大先生,心胸開闊的恆山定閒,可以說每個人都有不同於他人的特點,偏偏又給人理所當然的感覺。而且每個人物也不是簡單的臉譜化,往往有明顯的多面性。即便是十足的龍套,比如開始出現的那個賣燒餅的高手,都給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第三,情節的曲折。笑傲江湖是我看過的武俠小說當中男主角出現最晚的。對令狐沖的刻畫,是從別人口中引述開始的,在我還以為主角是林平之的時候,卻已經被令狐沖的故事所吸引,等到令狐沖真的出場的時候,感覺一些都是順理成章。此後各種大人物登場,敵友關係不斷轉化,整個笑傲,看完以後,幾乎不知道誰代表正義,誰又代表邪惡,只有立場不同。

第四,笑傲江湖電影的影響。電影版的笑傲江湖可以說除了人物性格和名字,基本上改的不剩什麼了,偏偏兩者在江湖的豪情和無奈情感表達上,卻是無比的統一和契合。江湖的浪漫與艱辛就這樣統一起來了。無論是滄海一聲笑,還是那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又怎麼能退出江湖”,都把這種感覺抒發到了至高境界。

所以我感覺,查老先生笑傲江湖是武俠小說的巔峰之作,再無可與之比擬者。


南柯子跡潦


<strong>


[首先,數量上]

金庸的小說共有15部,他取每部作品的首個字,組成了下面這句: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句話僅有14個字,每個字都對應一部作品。還有一部是短篇小說《越女劍》。具體為:《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短篇小說)。

[其二,時間上]

1955年《書劍恩仇錄》

1956年《碧血劍》

1957年到1959年《射鵰英雄傳》

1959年《雪山飛狐》

1959年到1961年《神鵰俠侶》

1960年到1961年《飛狐外傳》

1961年《白馬嘯西風》

1961年《倚天屠龍記》

1961年《鴛鴦刀》

1963年《連城訣》

1963年到1966年《天龍八部》

1965年《俠客行》

1967年《笑傲江湖》

1969年到1972年《鹿鼎記》

1970年《越女劍》

[一個用來參考的看法】

有個說法是一個作家在年輕時寫的作品不如中年時寫的作品,中年時寫的作品不如老年後的作品。這句話不一定準確,但我們要是以這句話的出發點,即它所認為的年齡越長,閱歷越豐富,文筆也越嫻熟,視野也更寬闊來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可以做為評判的一個參考。

【射鵰三部曲】

射鵰三部曲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其中《射鵰英雄傳》是金庸中期的代表作,也是這部作品奠定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這三部因為時間連續,情節有承接,故為三部曲,大多數人都看過電視劇版的,也是推動了這三部的知名程度,經典自不必多說。

【鹿鼎記】(封筆之作)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他是一部很特殊的作品,主人公並沒有絕世武功,裡面更多的是人際關係,作為最後一部作品,不再以絕世武功為描寫,而是描寫各種勢力之間的關係,我想是很有深意的。

【天龍八部】(能入教材,可算經典?)

《天龍八部》有一回入選中學課本中,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沒有時代背景的設定,是各大門派爭霸奪權的故事。

【三個短篇】

三個短篇:《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

【作者自己評價】

作者曾經自己評價自己:“後期比前期好,長篇比短篇好。”

綜上,我們可以說,《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射鵰三部曲》為經典。

【最後的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典】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歡,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對於經典都有自己的評價,喜歡就好。

<strong>


學文識勢


《天龍八部》裡面有不少佛學哲思,同時寫主人公蕭峰的感情也非常感人。《天龍八部》在結構上採取了寫完某一個人之後,再寫另一個人,而又前後交錯,將不同的人聯結起來的一種獨特結構。這種結構,《水滸傳》用過。比《水滸傳》每一段更有可  觀之處,整體結構新鮮。若還有人懷疑“古今中外,空前絕後”的八字解語,不必再與之辯論了。《天龍八部》中,金庸將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寫得更透徹。普天下敬仰的少林寺方丈,會有私生子。這種寫法,在以後兩部極重要的作品之中,更反覆得到了發揮,而終於在《鹿  鼎記》中,建立了“反英雄”的觀念。“英雄”必需是人,人一定有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不會受任何桎梏而改變。虛竹和尚對神的崇仰,無人會加以懷疑,但是他終於還是做不成和尚,那無關於環境,而是虛竹根本上是一個人!

人的地位在英雄、菩薩的地位之上,就算將之目為神道妖魔,都不能改變人的地位。論故事之離奇曲折,人物之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想象力之豐富,天龍八部在金庸所有其他作品之上。所不明者是金庸何以在“釋名”中保留了“這部小說以《天龍八部》為名,寫的是北宋時雲南大理國的故事。”這句話。整部小說,雲南大理,至多隻佔了五分之一的地位。由此也可以證明,創作前的意念計劃,和創作過程中的靈感泉湧是兩回事。

用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來隱喻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始自《天龍八部》。“星宿派”是在隱  喻什麼組織,明眼人一看便知,知了之後,還一定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同樣性質的隱喻,在《笑傲江湖》中又出現了一次,如果將創作的年代,和當時在中國大陸上發生的事結合起來看,更加有趣。


求之


金庸先生金庸先生的小說可以說是部部經典,必須挑出最經典的幾部的話,“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句話可以很好的概括金庸先生最經典的作品。我下面主要說一下這6部作品:《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鹿鼎記》。因為這幾部被翻拍次數最多,大家最為熟知。



1、首先說 《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可以說是金庸先生武俠作品中的巔峰之作。曾經陳世驤先生用“有情皆孽,無人不冤。”這八個字評論《天龍八部》。其中數蕭峰最為悲壯,雖然可以說是英雄一世,但他在與命運抗爭之後,最終還是敵不過命運,不但他自己最心愛的女人竟然慘死在自己手中,而且他自己最後又成為家國鬥爭最大的犧牲者。天龍中的每一個人的慾望、痴念、悲歡,竟一切是空,一切是幻。



2、再說《笑傲江湖》,這部作品屬於金庸先生的後期作品之一,他的敘事手法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境地。這部小說塑造出很多個性鮮明的文學形象。比如豁達不羈、捨生取義的令狐沖;再如嬌豔聰慧、摯情任性、敢愛敢恨的任盈盈…人物太多就不一一列舉。在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恩怨不止、紛爭不斷,人在江湖,命若懸絲。而且金庸先生通過這部作品賦予了武俠江湖以現實意義,勸解世人江湖中險惡,人心難測,這是金庸先生的過人之處。



3、《射鵰英雄傳》中金庸先生塑造了一很多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比如:七子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頑童,全真七子等等。整部小說之中正邪忠奸清晰可辨,而且體現了郭靖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4、 在金庸先生所有的作品當中,《神鵰俠侶》是唯一一部著重寫“情”的武俠小說,同時也是被翻拍次數最多、最受觀眾喜愛的金庸作品。通過主人公楊過,道出了一種好似古代道家文化中比較理想的人格:“至情至性,順其自然。”小說將背景設在中國歷史中現實存在的金兵入侵的那段歷史之下,使得整部小說的歷史厚重感更深,讓讀者更加的感覺到真實,而且邏輯也非常的嚴謹。



5、《倚天屠龍記》是以主人公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以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個人物之間的恩怨情仇。這部小說是金庸先生想象力更加豐富,感情更加浪漫的一部作品。

小說中被名門正派所唾棄的魔頭們,在我們看來,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有情有義,而有些所謂的正派君子卻給我們太多留下卑鄙小人的印象。金庸先生在小說中大肆渲染了正非正,邪非邪的觀點,這可能是金庸先生第一次這麼明確的表達出來。



6、《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他藉助韋小寶的口,說出了:“老子不幹了”。小說裡的主人公韋小寶不是俠士,武功也不是很好,而且油嘴滑舌,溜鬚拍馬,壞了武林的規矩,但懂得察言觀色、重情重義,卻讓很多喜歡他。這部小說的文筆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故事情節也駕馭純熟。


心頭詩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覺得《天龍八部》是金庸先生眾多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個。

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小說共五卷五十回,一共提到的人物有二百三十餘人、八十多種武功。

2005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次出版,首次選入了王度廬的《臥虎藏龍》和金庸的《天龍八部》兩篇武俠小說,分別排在第五課和第六課,併合為一個單元,取名為“神奇武俠”。課文節選了《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講的是蕭峰到少林寺救阿紫,在山上力鬥丁春秋、慕容復、遊坦之三大高手一節,充分展示了他的絕世武功和英雄氣概。

孔慶東曾評價說:“這不是一部普通的武俠小說,而是一部中國的《戰爭與和平》,也是一部中國的《罪與罰》。”





東宮侍讀


大家都知道金庸的小說可以概括為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每一部都是經典之作,但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的兩部分別是《連城訣》和《笑傲江湖》。

《連城訣》寫盡了人性的醜惡,面對財富和權利,情義還是那麼的重要嗎?

《笑傲江湖》又是大多數人追求的境界,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像令狐沖那樣打破所謂的門戶之見,正邪之分?

所以通過這兩部小說我們可以反思,財富和情義哪個更重要;是聽從父母長輩的安排一帆風順,還是笑傲江湖活出真實的自己!


啊計時開始快點快點啃


書歸正傳,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品眾多,都很受大家的喜愛,然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很難準確說出哪一部最經典。如果非要讓我必須選一部的話,我選擇笑傲江湖。喜歡令狐沖放蕩不羈俠肝義膽的個性,也喜歡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結局。記憶最深刻的是令狐沖在黑暗的密道里的那一段。每每讀到這部分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至今記憶猶新。

好故事需要閱讀才更精彩。電視劇拍的再好,由於演員固定化,場景侷限性等因素看起來還是難免差些意思。人的想象空間是無窮的,所以武俠小說只有閱讀才能體會到內在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