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如今成戈壁灘上最漂亮風景線

最古老的玉門關與漢城牆,是怎麼被確定的?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時候最重要的一段路,可以說這裡是中國古時候對外交流的唯一途徑,中西方的經濟文化貿易往來都是通過這一條小小的路徑。畢竟古時候航海技術不發達,如果從海邊出發的話生還率太低,那麼絲綢之路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運作的呢?

絲綢之路的起源

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如今成戈壁灘上最漂亮風景線

一般來說,絲綢之路最早被開闢並且有正式的通商往來,是從中國的西漢時期。長安是中國絲綢之路的第1站,然後通過長安一路向西,需要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再到錫爾河等中亞地區,最後穿越伊朗便到達了地中海,然後跟西亞的各國都可以正式聯結往來。

其實絲綢之路之所以得名是有原因的,因為古時候真正跟西方通商的道路準確的來說有三條,但這一條路有些格外不同,因為這條路主要是運送中國的絲綢去西方國家。正因運送的絲綢最多並且是量最大的,所以這一條路就被稱為絲路。不過也有人說,這其實只是狹義上的絲綢之路由來,在更早更早的時候,中國跟西方人就已經開始通商,不過當時沒有具體的一條道路,只有零星的一些商人往來。

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如今成戈壁灘上最漂亮風景線

絲綢之路在西漢時期是正式開闢,從此西方人沿著這條路線來到古中國進行探訪,他們也帶回了很多珍貴的物品以及情報。畢竟當時候的西方國家是比古中國要更加落後的,傳說中的四大發明也全部都是古時候中國人發明的,所以這條道路為西方人自己的壯大也是有很大幫助貢獻的。

春風不度玉門關

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如今成戈壁灘上最漂亮風景線

在唐朝時期,王之渙寫了一首涼州詞,涼州就是古時候人們所稱的西北戈壁之處。而在這首詞句當中,有一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所謂羌笛,其實代表的是古時候在西北地區的一個民族羌族,而所謂春風不度玉門關,指的是西北地區沒有春天,荒漠與黃沙覆蓋了視線,其實這一段路恰好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而玉門關,那可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卡。

從古至今玉門關經過了無數的發展與演變,這個城市相比古時候的絲綢之路重鎮有了很大的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玉門關的名字,玉門關名字的由來也是很有戲劇性,中國這邊的王公貴族對很多東西都不怎麼感興趣,但唯獨對西方的奇異玉石很是喜愛。西域中國當時就運送了很多顏色質地都是上乘的寶石來到東方,然後換取絲綢回家。

基本上那些運送玉石的西域商人都是走的玉門關,於是這個關卡就得名為玉門,直到今天玉門關的名字也未曾改變,它位於我國的敦煌市,已經成為了中國為數不多的上古經典景點。值得一提的是,玉門到酒泉之間修建了一道長城,這便是所謂的漢長城。漢長城以土石壘之,但十分堅固,直到今天依舊可見到完整的長城建築,然後這成為了一道抵禦外敵的關卡,玉門自然也就變成了玉門關。

三國共同申請的世界遺產

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如今成戈壁灘上最漂亮風景線

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以及我國共同向聯合國申請,希望將玉門關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最後終於得到了通過。這一條道路與關卡的存在是中華文明古時候比西方各國強大的根本。因為通商不僅僅是做生意,同樣也是能夠得知其他各國的經濟文化形態以及先進的技術知識,並且可以模仿改進自身的不足。

今天如果大家要來玉門關的話,其實是非常划算,作為一個世界遺產,玉門關門票只需要40塊錢,跟那些動輒幾百塊票的景區相比,玉門關顯得是非常實惠並且老少皆宜。今天的玉門關當然無法完全保持漢代玉門關的全貌,不過由於這裡是西北的邊塞地區,作為邊關重鎮,所以歷朝歷代對玉門關的修繕都是有的,並且從來未曾摧毀過玉門關重建。

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如今成戈壁灘上最漂亮風景線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玉門關依舊是比較完整,是一個方形的堡壘,城牆的高度大約在9~10米。經常也有不少的遊客來到玉門關城牆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東面西面以及南面的玉門關城牆都已經有些瀕危,只有北面的城牆依舊適合遊客遊玩。各朝各代的歷史對邊塞的記錄原本就不夠詳細,玉門關只是記載在漢朝的史書當中,而這一個遺蹟之所以被判定為玉門關,也是因為城牆外出土了很多漢代的書簡,通過這些書簡才判斷玉門關便在此處。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已經走過了5000個年頭,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還有責任將華夏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