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餐飲渠道停滯,商超電商暴增,行業“牛人”們怎樣看牛排市場?


餐飲渠道停滯,商超電商暴增,行業“牛人”們怎樣看牛排市場?


春節期間,原本是牛排消費的高峰期,但今年卻被一場突發的疫情,打亂了節奏。


2019年是國內牛排行業發展非常穩健的一年,一直保持著較高的複合增長率。但是今年,疫情的衝擊給各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牛排行業的市場格局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那麼,未來牛排市場將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會延續2019年的走勢嗎?


帶著這些問題,冷食君邀請了四位牛排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聽聽他們有什麼見解!


◀◀ 1 ▶▶▶

未來牛排行業

整體會是紡錘形的產品結構模式


溫州頂諾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海燕

作為一家老牌牛排企業生產廠家,頂諾在商超系統的穩紮穩打可以說是業內典範。2020年開局“撞上”新冠肺炎疫情,頂諾當家人呂海燕有怎樣的感想,又有怎樣的規劃呢?

1、公司現狀:2月14日復工,社區團購呈數倍增長


疫情突至,對於食品行業來說,衝擊還是比較大的。由於正值農曆春節消費高峰期,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的銷售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樣對於我們公司來說影響也很大,當然各渠道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銷售情況:餐飲幾乎沒有銷售,而我們商超和電商供不應求,由於商超受物流限制,牌面貨源不足,只能滿足部分市場需求,針對線上銷售,訂單驟增,因快遞的原因,市場滿足率較以往也下降不少;溫州地區疫情形勢特別嚴峻,外部發貨受阻,當地的社區團購在春節期間出現了數倍增長。


庫存情況:春節前,我們有做一定量的備貨,按正常情況下,年後短時間內我們整體的庫存還是比較平穩的,基本不會出現斷貨的情況。但由於受疫情影響,工廠一直到2月10日未進行生產,所以陸續出現了部分品相的缺貨。


復工情況:公司管理層從2月5日就開展復工計劃,從防疫物資、員工、供應商等多方面著手準備,幾經波折,一直到2月14日才開始復工。我們一手抓疫情防護,一手抓復工復廠,出動所有的親朋好友來支援,逐步供應市場,當然隨著政府對於重點企業復工的重視,我們也在積極和員工進行溝通,想辦法讓員工及時回到溫州,預計2月底我們將能恢復春節前的產能。


2、未來牛排產品結構:金字塔到紡錘形


牛排只是牛肉的一個品類,所以我們首先要站在整個國內牛肉市場和行情上看待這件事情。


在整個肉類消費版圖裡,無論是牛肉還是羊肉都是較為小眾的,豬肉佔據大幅比例,2019年,因為國際貿易的摩擦、非洲豬瘟等因素,導致了豬肉價格井噴,這給本就穩步增長的牛肉價格帶來了二次利好。


於是,在越來越關注品質的中國餐桌上,牛肉2019年有了不小的關注度,銷售額和需求量繼續擴大,這為牛排市場容量的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牛排,曾經有過沸沸揚揚的“膠水牛排”事件,這背後反映出消費者和行業對牛排產品結構及品質的關注。隨著電商、社群團購等群體的崛起,國內牛排市場仍舊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零售價25元以下的低端牛排佔市場總體的60%,零售價25元~50元的中端產品佔25%左右,而零售價90元以上的高端牛排產品僅佔到5%。


目前牛排的產品結構是典型的金字塔式,未來會有怎樣的轉變呢?我們認為價位在50元左右的中端產品將會是未來主流,畢竟人們消費水平在不斷升級,對飲食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所以,低端牛排可能要面臨市場被擠壓的風險,未來整體會是紡錘形的產品結構模式。

作為國內家庭牛排、商超系統裡的佼佼者,頂諾有自己的經營之道。近年來,在市場競爭日益嚴峻的情況下,頂諾的步伐依舊穩健,成績依舊顯著。

對此,呂海燕總結到,這主要源於他們非常注重與客戶鏈接。詳細的說,就是會把更多的費用投入在終端消費者上。比如舉辦很多商超試吃活動、主題活動等,在自營區域和經銷商經營區域內,最大化的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鏈接,因為產品口感和品質過硬,所以復購情況也很好。相比起一些大型渠道的廣告推廣,她表示頂諾更願意把經費用在市場一線上。


餐飲渠道停滯,商超電商暴增,行業“牛人”們怎樣看牛排市場?


關於未來規劃,她表示,頂諾目前已經完成了全國佈局,但大多數區域僅僅滲透到了一線城市,2020年他們會繼續深化,完成對二、三線城市的推進佈局,傳播頂諾品牌及產品。


◀◀ 2 ▶▶▶

餐飲渠道產品創新才有未來

寧波愛味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啟松

愛味客,是配套服務餐飲渠道非常成功的牛排品牌,旗下合作有數十家大型餐飲連鎖品牌,在傳統牛排店日益勢微的情況下,愛味客在這場疫情中有何評價,又是怎樣在餐飲紅海中異軍突起,成功鑄造了自己的護城河呢?


1

關鍵詞:差異化競爭


對於餐飲渠道來說,牛排供應商勢必會受到一些影響。據張啟松介紹,愛味客將在3月1日正式復工,會用實際行動慢慢消化本次疫情的影響。


當下餐飲渠道競爭激烈,該如何脫穎而出呢?張啟松表示,曾經西餐牛排館以環境優雅、用餐氛圍好為賣點,但隨著近幾年國內時尚餐飲的崛起,好環境已經成為了一個標配,所以包括某歐咖啡、某島咖啡在內的傳統牛排品牌的勢頭有些低迷。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餐飲品牌還是牛排供應商品牌都要創新。


餐飲渠道停滯,商超電商暴增,行業“牛人”們怎樣看牛排市場?


目前,市場上與牛排主要相關的餐飲品類,其一是以牛排為噱頭的自助餐牛排店;其二則是創新式牛排店。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要怎樣服務好餐飲客戶,進而幫助他們鎖定目標市場呢?


張啟松介紹,目前社群團購渠道、電商渠道增量顯著,但主要以調理牛排居多,消費終極場景多是家庭。作為餐飲供貨商,就要想辦法區隔開來,營造出不一樣的牛排產品。要給他們不在家吃牛排,而來西餐廳吃牛排一個理由,產品就是唯一答案。


愛味客就在產品研發上找突破口,西餐廳需要在品質和口感上提升。張啟松和研發團隊開發出了純手工果木系列牛排,併購入德國高智能化肉類加工設備成功將此完成了標準量化生產,對於餐廳不但解放了生產力且牛排的品質、口感及風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合作餐飲品牌也都樂見其成。


2

未來發展:長線看好,但企業要有策略

談及牛排和牛肉大市場的發展,張啟松表示牛肉消費市場會穩健增長,這是整個行業的大局勢,而小環境裡,還是要靠每一個企業的自身定位和發展


在他看來,以河南、山東、河北為主的牛排生產廠家廠區租金低、人員工資低,以低端調理牛排為主要產品,但隨著競爭日益加劇,以及消費水平提升,這部分市場會廝殺的越來越厲害。


張啟松表示,企業想要長足發展,只有做到差異化,找到自己的契合市場才是“牛鼻子”所在。


◀◀ 3 ▶▶▶

頭部企業已經出現

而且都在深耕自己的優勢領域


上海瑞軒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宏亮

“2019年的牛排行業,表面上看還是和前幾年一樣比較亂,做牛排的實在太多了!我做了20年牛排,也說不清楚現在市場上究竟有多少品牌。”王宏亮表示,由於去年原料價格大幅波動,對整個牛排行業的影響都很大。行業裡很多“老法師”也有判斷失誤的地方,高價位進原料肉,結果虧錢了。現在不少廠家、經銷商的庫裡都是貨,大家都在觀望行情變化。


在他看來,去年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牛排行業的頭部企業已經慢慢出現了,而且都在精耕自己的優勢領域。比如,商超和電商渠道,做得最好的幾家,都是從業多年的企業,地位穩固,其他同行不可能輕易撼動。

這幾家佔據排頭的企業,也一直在自己的優勢領域深耕,比如做商超的,有的已經覆蓋縣鄉市場了。


“我們瑞軒食品在這個行業也做很多年了,目前在商超、餐飲都有一定的體量,不過都不是最強的。以前我們的定位是“只做牛排”,現在改成了“只做牛肉”,也就是牛排之外,還新增了牛仔骨等適合中餐的產品,市場反饋不錯。”王宏亮介紹。


2019年,瑞軒食品也在找自己的風格,結合做中高端產品的定位、研發上的優勢,在原有業務之外,瑞軒食品開始深耕特通渠道。王宏亮表示:“幾年前我們就申請了微波牛排專利,現在已經開始為高鐵供應牛排、意麵等一整套微波產品系列。這只是第一步,以後我們還會努力向更多的特通渠道推廣微波牛排。”


對於此次疫情的影響,王宏亮坦言:大家面臨的情況都一樣,工廠沒開工的時候,客戶催貨,超市發函要下架,特殊時期,大家的需求都能理解。瑞軒食品盡了最大努力,在2月10日復工了。不過新的煩惱又來了!

工人少了,貨趕不出來;工人多了,又擔心疫情問題。真的太難了!


◀◀ 4 ▶▶▶

牛排真正做成消費者品牌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上海海灣食品有限公司營銷部總監 鄔志偉

海灣食品是一家有著28年曆史的臺資企業,主要做“小辣椒”牌休閒牛羊肉產品,在華東有穩定的市場。因為有肉源、技術優勢,加上看好速凍牛排市場,海灣食品2013年開始推出速凍牛排,也用“小辣椒”牌。


最開始,“小辣椒”牛排就是奔著做品牌的。“這幾年幾乎所有的主零售通路我們都嘗試過。感覺2014年推廣的時候還比較順,後來卻越來越困難了。”鄔志偉表示,從2018年後期到現在,牛排市場有些萎縮,雖然市場上牌子很多,但無論哪個品牌,都沒能讓消費者完全認同。

牛排要做成真正的消費者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什麼消費者會不認同?對此鄔志偉給出了以下兩點解釋:



一是消費者對牛排的認知比較膚淺,雖然牛排現在不算新鮮事物了,但牛排的品質、分類等有很多知識,消費者認知不夠,自然也缺乏鑑別能力。


二是低價產品依然是主流。好牛排和普通牛排的價格差距很大,加上市場上很多產品打出的概念消費者也根本不懂,不會鑑別,絕大部分消費者還是以價格為主要選擇標準。


海灣食品推出了多款按部位售賣的原切牛排,不過推廣效果不是很理想。2019年10月開始減少原切的品項,現在只剩3個了。


“今年,我們的重點通路是流通和餐飲。再者就是利用自身的工藝、技術優勢,對大眾產品做優化,達到原切牛排的口感,從而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鄔志偉說道。


海灣食品四五年來都沒有漲過價,包括牛排。2019年原料肉漲價波及了整個牛排行業,他們也只在8月份漲過一次,而且幅度不大。其中普通牛排產品順漲了10個點,仿原切口感的優化產品供應價還降了10個點。


“不管怎麼調整,做牛排要真材實料,這是底線。”鄔志偉表示。


• end •

統籌丨王曉玲

美編丨何孟華




電話丨18638131700



餐飲渠道停滯,商超電商暴增,行業“牛人”們怎樣看牛排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