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廣州人 堅持住,忍一忍

2月24日,廣東省決定將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

“二級響應不代表‘拐點’到來!”廣東省衛健委副主任陳祝生在發佈會上強調。

這意味著我們不能鬆懈!


廣州將繼續以一級響應措施落實二級響應要求,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毫不放鬆抓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工作,毫不放鬆救治患者,毫不放鬆強化物資供應保障。


對於常住人口超1490萬人的廣州而言,這是一場與疫魔反覆鬥爭的拉鋸戰。病毒如同一面鏡子,檢驗著一座城市全方位的治理能力。


當前,

疫情防控工作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高度警惕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收兵!

接下來怎麼打?

我們要打造一方固若金湯的陣地:

保持力度不“減”,

築實密度不“疏”,

把控速度不“怠”,

校準精度不“偏”。

1

保持力度不“減”:

雷霆手段再用力,將防控主動權握在手中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儘管疫情防控形勢出現向好變化,廣州沒有放鬆警惕。隨著返穗人員增加,企業復工復產,廣州保持力度不“減”,以雷霆手段再用力,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對抗新冠肺炎的戰場上,廣州始終把它當做一場總體戰在打。


1月21日,廣州市成立市防控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任組長、常務副組長。次日,全面啟動“四個一”應急處置機制,啟動疫情應急預案和聯防聯控機制,迅速進入戰時狀態。


一個多月以來,一個個“全力”“最有力”關鍵詞背後,體現出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完善協同聯動機制,打破部門壁壘,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戰“疫”力度。

來看一組廣州城市治理的“戰時密碼”:


“四個三”——織密“三張網絡”,組建“三個小組”;建立 “三本臺賬”;實現“三種方式”處置。


織密“三張網絡”


市域對外交通出入口檢疫網絡,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碼頭以及市內地鐵、公共汽車、出租車等公共交通檢疫網絡,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商場、賓館等公共場所體溫監測網絡。

組建“三個小組”


1、由村居幹部、村居民警、村居衛生人員組成的社區入戶排查3人小組。


2、由公安交警、交通管理、衛生部門各一人組成交通檢疫3人小組。


3、由市發改委、工信局、市場監管局、屬地政府和廣藥集團各一人進駐防控物資生產企業,組成防控物資生產保障5人小組。

建立“三本臺賬”


常住人口春節外出情況為第一本臺賬,臨時來穗人員情況為第二本臺賬,在此基礎上以第一、第二本臺賬結合信息技術手段提供情況,形成近14天內來自湖北和去過湖北以及與這兩類人有過密切接觸的重點人員臺賬,“一人一檔”提供精準管理和服務。

“三種方式”處置


對在我市有居所的暫無症狀重點人員實行居家隔離,對在我市無居所的暫無症狀重點人員實行集中隔離,對與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觸的重點人員實行集中醫學觀察。


每一條戰線,從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到保障防控救治物資供應儲備;從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到加快部署科研攻關提升救治水平,都是從大局中看問題——服務大局,形成合力。

全民口罩告急,廣州打響口罩保衛戰。“想參與生產口罩和防護服的,一起來!”一聲號令千軍動。


@廣州人 堅持住,忍一忍

廣汽自制口罩,汽車設備工程師們“改行”做口罩。


廣汽制“罩”來了。2月5日,廣汽決定自制口罩,汽車設備工程師們用了幾乎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掌握了原本需要15天才能學完的口罩設備製造技術。2月20日,“廣汽牌”口罩批量生產。


更多高新技術民營企業也加入戰團。番禺興世機械製造公司,開發出設計速度達到每分鐘能1000片平面口罩的超高速全自動化口罩機的生產線。廣州速度,世界領先!


@廣州人 堅持住,忍一忍


迅速出臺落地的措施,開足馬力的口罩生產線,都讓人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戰“疫”定力和章法。

2

築實密度不“疏”:

力量下沉到基層 織密防控之網

全面復工後返程人潮到來,防控壓力倍增。根據百度遷徙大數據,從2月7日起,廣州的人口遷入量始終穩居全國前三。


作為一座超大城市,廣州全市常住人口超1490萬人,非戶籍人口約600萬,轄11個區170個街鎮2740個社區(村),排查難度可想而知。


流動人口多、城中村管理難……面對基層社會治理之難,將力量下沉到基層一線,廣州自有一套打法。

“三人小組”,廣州首創!


在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三人小組”每天一早開始行動,挨家挨戶展開排查。這一由村居幹部、基層民警和醫務人員組成的“三人小組”模式,全面入戶排查重點人員。這一經驗在各地被複制。


@廣州人 堅持住,忍一忍

央視報道:廣州發揮“三人小組”工作模式加強社區防疫

廣州市各級黨組織構建起“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基層黨建工作格局,形成到基層一線解決問題的導向,打通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里”,防控之網越織越密。


小區封閉式管理,不是封鎖,不是一關了之。廣州用更加細緻的服務、更加嚴密的防控措施,消除每一處隱患、堵住每一處漏洞。


拐點未至,防控不松,突出的是治理的實效。


白雲區有常住人口270多萬,是廣州市人口最多的區域。


一個小程序,在雲端築起防線。白雲區率先在“平安白雲”小程序上推出防疫電子通行證,居民填報個人健康信息,生成個人“防疫通行證”就能快捷出入。之後推出的“企業復工復產”模塊,為企業復工復產築起“安全屏障”。


拐點未至,防控不松,依託的是精準的“工具箱”。


@廣州人 堅持住,忍一忍

紅外線測溫儀,築起疫情下嚴控小區管理的“防護屏障”


無論是小區進出人員登記、體溫檢測、環境衛生整治等防控事項,還是信息核查、抗疫宣傳、生活物資補給等工作內容,各種基層治理的工具一一上馬,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把防疫工作落實落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兩張網鋪開,關鍵時期的廣州築實密度不“疏”,嚴陣以待,嚴防死守。

3

把控速度不“怠”:

緩不得也等不得,該出手時就出手

疫情瞬息萬變,如何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檢驗著一座城市的治理智慧。


分區分級不是放鬆管控,而是要求更加精準有效。抗疫的每一個關鍵點,都需要勇氣和智慧。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的晚上,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隨著疫情的發展,廣州心中繃緊的弦始終沒有放鬆。


口罩的調配、發放、預約等也成為疫情防控期間,觀測一座城市治理水平和數字時代政務服務能力的窗口。


@廣州人 堅持住,忍一忍


1月31日晚,“穗康”小程序增加預約口罩功能。廣州也成為全國首個上線口罩預約系統的一線城市。第二天,“口罩預約成功,試運行三天免費快遞到家”的新措施立刻出臺。


預約火爆,口罩“秒光”。廣州再調整政策:預約口罩免費期再延3天、增加部分藥店掃碼拿號購買、預約不用拼手速改為搖號並公證……


很快,這一口罩購買的方法全省推廣,為眾多城市提供疫情下的廣州創新經驗。


政策根據新的形勢變化快速迭代升級,這是戰“疫”下的廣州速度。


4

校準精度不“偏”:

防控復產更見真功夫,精準發力奪取“雙勝利”

2月中旬,廣州市越秀區64棟億元樓宇復工。在廣州人熟悉的“63層”廣東國際大廈,進入寫字樓要挨個測量體溫,電梯劃定了格子乘梯須保持安全距離……越秀區為復工復產推出了一系列防疫指引。


一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推進復工復產,兩手協同並進,正是考驗防控疫情的精度。


廣州作為超大城市社會治理的精度,在抗擊疫情的大考關頭,更見功力。


海珠區鳳陽街,中大紡織商圈所在地,登記在冊的湖北籍來穗人員有5萬多人。春節前,大部分人返鄉過年。


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海珠區當即與產業聯合會等敲定商圈59個批發市場推遲開市,並廣為告知,讓已返鄉的湖北籍從業人員安心在家。


善待湖北籍人員,溫厚的政策精準有效。在紡織商圈,留下來過年的來穗人員開不了工,短期內沒有收入來源,街道與各聯社及物業方商量,採取減租免租等措施,共渡難關。


精細防疫,廣州背靠一個“最強大腦”。


@廣州人 堅持住,忍一忍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運算如飛。廣州超算中心聯合相關研究團隊根據最新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水解酶(Mpro)高分辨率晶體結構,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上重點針對已上市藥物進行虛擬篩選,發現了多種可能起作用的潛在藥物,給出了所篩選的30種潛在藥物列表。


科技賦能,智慧治理的新場景在廣州落地。


在南沙,由廣州中科院軟件所及其孵化企業團隊研發的廣州市南沙區疫情防控協同系統正式上線運營,匯聚210項、27萬餘條防疫數據,防控情況一屏盡覽。


從迅速啟動一級響應到進入防疫復工兩手抓的新階段,戰疫下的廣州以更加強勁的韌性迎著困難上、頂著挑戰衝。


考驗仍在,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廣州正力爭實現戰疫情、穩經濟,兩手抓、兩不誤。


風雨多經人不老,越是艱險越向前。


堅持住,忍一忍,

讓我們努力爭取拐點早日到來。

來源 | 廣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