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兒科新冠肺炎的診斷和治療,看看廣東省的專家共識吧

兒科新冠肺炎的診斷和治療,看看廣東省的專家共識吧

目前多地已經有兒童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肺炎病例的報道,最小確診的新生兒僅出生30小時。

為更好地應對兒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廣東省兒科質量控制中心、廣州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和廣州市兒科質量控制中心組織廣東省和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診治專家組部分專家共同制定了《廣東省兒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專家共識》,關於兒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震動和治療,共識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診斷標準

疑似病例 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

  • 流行病學史

(1)發病前14d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d內與2019-nCoV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3)發病前14d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兒;

(4)有聚集性發病。

  • 臨床表現

(1)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

(2)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學特徵;

(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有明確證據排除暴露史,即使符合3條臨床表現者,應先考慮其他病因所致。

➤新生兒暴露機會少,感染時可能沒有典型臨床表現。此外,母嬰垂直傳播的可能性存在,新生兒病例應關注母親及密切接觸的照護者有無上述流行病學史。

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具備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

(1)呼吸道取樣、肛拭子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2019-nCoV核酸陽性;

(2)呼吸道取樣、肛拭子或血液標本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2019-nCoV高度同源。

臨床分型

  • 無症狀感染無症狀感染是指呼吸道取樣、肛拭子或血液等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2019-nCoV核酸陽性,無臨床症狀及體徵。

  • 輕型臨床症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

  • 普通型具有發熱、咳嗽、咽部不適等呼吸道等症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

  • 重型

出現下列任何一條:

(1)呼吸窘迫(<2月齡,呼吸≥60次/min;2~12月齡,呼吸≥50次/min;1~5歲,呼吸≥40次/min)。

(2)靜息狀態下,指氧飽和度≤93%。

(3)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

  • 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

(1)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

(2)出現休克,雖經積極的液體復甦,但仍持續存在低血壓[收縮壓(SBP)<同齡人正常值的第五百分位數或2SD]或以下中的2~3條:①意識狀態改變;②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嬰幼兒心率>160次/min或<90次/min,兒童心率>150次/min或<70次/min);③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2s)或血管擴張伴脈搏微弱;④呼吸急促;⑤皮膚瘀點、瘀斑或紫癜;⑥血乳酸升高,少尿,體溫過高或過低。(3)合併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鑑別診斷

主要與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狀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鑑別,與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炎等鑑別。此外,還要與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機化性肺炎等鑑別。

新生兒還需要與腸道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病毒感染,無乳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以及圍生期缺氧等原因引起持續性肺動脈高壓而造成的低氧性呼吸衰竭相鑑別。此外,嚴重呼吸暫停引起間歇性低氧或明顯咳嗽的新生兒還需要考慮新生兒百日咳的可能性。

1

疑似及確診病例應在具備有效隔離條件和防護條件的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疑似病例應當單人單間隔離治療,確診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無陪護的確診患兒可酌情集中病房治療。危重型病例應儘早收入ICU負壓病房隔離治療。

2

  • 休息患兒及陪護人員均應注意合理作息,保證充足睡眠。

  • 營養治療調節飲食,加強營養支持治療,保證充分熱量。以優質蛋白飲食為主,每天補充新鮮水果和蔬菜。在此基礎上營養加量,可在餐間增加牛奶、水果等。如果產母確診或疑似2019-nCoV感染,因目前不能確定此病毒是否會通過母乳排出,建議在母親康復或解除疑似前暫停母乳餵養,或使用巴氏消毒的母乳。母親使用抗病毒藥治療期間禁用母乳餵養。

  • 心理治療對患兒及其陪護人員進行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緩解其緊張焦慮和恐懼情緒。


3

目前報道的抗病毒藥物均無兒科使用的循證醫學證據。可嘗試使用α干擾素噴劑吸入(部分患兒霧化吸入治療後會出現刺激性咳嗽,增加感染風險。因此,不建議霧化治療)。

α干擾素可能造成新生兒不良反應,不建議新生兒病例使用。

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聯合使用廣譜抗菌藥物。

  • 靜脈免疫球蛋白輸注

輕症患兒不建議常規使用。病情進展者,可選用靜脈免疫球蛋白輸注,1~2g/kg,分2~3d(臨床運用經驗不多,還需更多臨床證據)。

有條件的情況下,危重症患兒可考慮使用既往感染或恢復期患者(無帶毒)血漿或血清治療。

由於缺乏循證醫學證據,謹慎使用糖皮質激素。不常規推薦應用糖皮質激素。

4

  • 治療原則

    在對症治療的基礎上,積極防治併發症,治療基礎疾病,預防繼發感染,及時進行器官功能支持。

  • 呼吸支持 根據氧飽和度的變化及時對低氧血癥的患兒給予有效氧療措施。注意處理感染患兒的氧氣接口時,應做好接觸防護措施。

1)氧療

重型患兒應接受鼻導管或面罩吸氧,並及時評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癥是否緩解。

2)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或無創機械通氣

當患兒接受標準氧療後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癥無法緩解時,可考慮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或無創通氣。若短時間(1~2h)內病情無改善甚至惡化,應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和有創機械通氣。

3)有創機械通氣

採用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即小潮氣量(4~6mL/kg理想體重)和低吸氣壓力(平臺壓<30cmH2

O)進行機械通氣,以減少呼吸機相關肺損傷。根據病情需要使用鎮靜鎮痛以及肌松類藥物。

對於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患兒,建議進行肺復張。在人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每天應當進行12h以上的俯臥位通氣。俯臥位通氣效果不佳者,如條件允許,應儘快考慮體外膜肺氧合(ECMO)。

  • 循環支持

對休克進行液體復甦時,快速補液劑量為20mL/kg,急救時劑量可達到40~60mL/kg,首選生理鹽水。充分液體復甦的基礎上,在進行血流動力學監測的同時給予血管活性藥物。灌注目標包括SBP>同齡人正常值的第五百分位數或2SD,尿量>1mL/(kg·h)和皮膚花斑、毛細血管再充盈、意識水平和血乳酸得到改善。在初步液體復甦後,動態評估容量反應來指導後續的液體輸注。在液體復甦後仍存在休克時,應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改善微循環,並進行血流動力學監測。

(1)預防或治療利尿劑無效的液體過負荷;

(2)嚴重的電解質紊亂或酸鹼失衡;(3)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應用ECMO指徵:

(1)氧合指數(OI)≥35~60或動脈血氧分壓/吸入氧體積分數(P/F)<200持續5~6h以上;

(2)肺泡動脈氧分壓差(A-aDO2)>605~620mmHg超過4~12h;

(3)PaO2<40mmHg超過2h;

(4)pH值<7.25超過2h,伴有肺動脈高壓。

儿科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治疗,看看广东省的专家共识吧

以上內容摘自: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廣東省兒科質量控制中心,廣州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廣州市兒科質量控制中心.廣東省兒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專家共識.廣東醫學.2020,41(3):217-221.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