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Noodles

天下的影蟲,都從蝕蛀全世界的電影開始


每年2月的第三個週六,是世界穿山甲日

這個活動日旨在呼籲保護這一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停止對它們的捕殺和非法交易。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穿山甲最近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還與新冠肺炎的一項最新研究有關——

經過病毒樣本核心序列比對,穿山甲被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一個明明已經被人類濫捕濫殺到快要絕跡的物種,卻因人類的錯誤而背上病毒傳播載體的“罪名”,此間的荒謬已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禁食野生動物、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呼聲一直都在,但始終沒有形成真正的威懾力。

有數據顯示,僅過去十年就有超過一百萬只穿山甲被獵捕


其中,主要分佈在中國內地的中華穿山甲已經宣告功能性滅絕,全球其他地區的穿山甲也陸續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目錄。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人人都知道穿山甲,但對這個物種具體瞭解多少,想必多數會搖搖頭。

今天分享一部由BBC於2018年製作的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跟隨著納米比亞環保工作者瑪麗亞,一起了解這一物種的生活習性、悲慘現狀以及極不樂觀的未來。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穿山甲至今已在地球上存在約五千萬年,全身覆滿鱗甲的它們會被誤以為是爬行動物,但其實是哺乳動物,且是這個地球上唯一的自然鱗甲類哺乳動物

全球現存8個種類的穿山甲,4種在亞洲,4種在非洲。

它們生活習性不一,有的是穴居有的是樹居。由於專食蟻類,尤其是白蟻,一片幾百畝的森林,只要有一隻穿山甲,就可以免受白蟻的過度侵蝕,因此被稱為“森林衛士”。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穿山甲前爪有力,的確擅長挖洞,但也僅限於土質層,千萬別以為它們真可以“穿山”。

同時,身為高級哺乳動物的它們,在進化程度上又顯得十分“落後”。穿山甲沒有牙齒,僅靠沾滿黏液的細長舌頭卷舔土壤或者樹上的蟻類;

它們是獨居動物,一胎只能孕育一個幼崽,哺育期近半年,繁衍能力有限;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它們沒有任何攻擊能力,並且視力差行動慢,縱有一身連獅子都無法咬動的甲冑,然而一遇危險只能臨時縮成一團待在原地。

這在自然生態食物鏈中當然可以自保,可在人類面前,在地上縮成一個球的穿山甲,簡直就是給捕獵者提供了最大便利。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由於長期以來的觀念誤區——穿山甲肉可以大補、穿山甲鱗片有藥用奇效,這一可憐的弱小物種遭到了滅絕性的捕殺。

正如紀錄片名所提示的,穿山甲是世界上捕殺販賣最嚴重的野生動物(沒有之一),其背後有一條龐大的產業鏈,根源在於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

它的肉在市場上可以達到每千克500美元,比象牙還要值錢。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金錢讓人喪心病狂,除了暴力捕獲,捕獵者和走私者還為了能賣出一個好價錢而向穿山甲的身體裡注入水、米粉甚至石灰水來增重,不禁讓人想起多年前曝光的活取熊膽汁事件。

但事實呢,穿山甲肉的營養不僅遠不及常規的肉食,而且攜帶多種病毒;鱗甲的主要成分為角蛋白,跟人的指甲一樣……

科學常識被迷信、炫耀、排場、面子蓋過,最終是因果相報、自食惡果。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備受摧殘的活體穿山甲被關在籠子裡、塞進布袋裡,所以即使被解救也往往活不過幾天,能倖存下來的只佔一小部分。

紀錄片中的主人公瑪麗亞(Maria Diekmann)就是一位專門從事救治穿山甲的環保者,她的家鄉是非洲納米比亞,因近年來亞洲穿山甲幾近滅絕,非洲如今已是盜獵穿山甲的重災區。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通過私人聯絡,瑪麗亞從當地村民的手中搶救下了一隻待售的穿山甲並對它進行治療。

目前全世界範圍內鮮有成功進行人工飼養的案例,而瑪麗亞就是其中之一。被她解救的穿山甲在來到她身邊兩天後竟生出了一個小傢伙,瑪麗亞為它取名“甜寶”。


藉由攝攝影機,我們得以近距離地觀察到穿山甲從幼崽到成年的變化。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長大後的甜寶在瑪麗亞的房間裡自由穿行各種搗亂,就像一個懷著無比好奇心的孩子


因為沒有案例做參考,瑪麗亞為如何人工養育穿山甲投注了很大的精力。


比如她會在野外跟著甜寶,觀察它在自然狀態下的覓食,每天耗費5個小時,走6公里。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為了給越來越多被解救出來的穿山甲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瑪麗亞幾乎變賣了自己的一切資產,再加上慈善捐助,她在納米比亞建立起一個穿山甲康復基地,並慢慢吸引到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參與其中。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對於瑪麗亞傾其所有拯救穿山甲的做法,她的母親認為女兒快瘋了,也擔心女兒有天會流落街頭,但瑪麗亞始終認定

這是她一生做過的最正確的選擇

紀錄片的第二部分圍繞穿山甲背後的產業鏈,鏡頭繼續跟著瑪麗亞前往越南、泰國、中國香港——亞洲是全球穿山甲交易的終端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在利益的誘惑下,東南亞的很多山民以獵捕穿山甲為生,經過層層販賣網絡,穿山甲的肉出現在亞洲人的餐桌上,被剝下的鱗甲被製成藥品公開在中國出售(出於錯誤傳統)。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亞洲之行,讓瑪麗亞幾度落淚,尤其是看到那堆滿倉庫的鱗甲、大量被活剝後的死體、被捕獸器切斷後腿的小穿山甲……

但在亞洲,她也結識了同樣致力於救治、放生穿山甲的環保工作者,並相互交流經驗,比如

調配人工飼料如何為受傷的穿山甲做外科手術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面對黑暗龐大的國際不法交易網絡,瑪麗亞知道自己不是一人獨行,所以再微小的力量也足以讓人堅定地走下去,能救一隻是一隻。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想想所有的這些保護行動,大部分都始於偉大的鏡頭,或一張經典照片”。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在我內心,我真誠地相信,唯一可以拯救穿山甲的途徑,就是把它們介紹給公眾”,這是瑪麗亞的看法,也是我們這篇推文的初衷。

這個溫順的野生動物族群,它們能否繼續生存下去,就在於人類的選擇。


它們要從地球消失了,卻揹負著罪名

如果想更細緻地瞭解關於穿山甲的習性以及環保者為研究和保護它們而做出的努力,還可以看看由Discovery頻道製作的聚焦中國臺灣野生穿山甲的紀錄片《解密穿山甲》

儘自己的可能,影響身邊的人,你我都可以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