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引言

<strong>2003年3月20日,美英澳為主的聯合部隊在未得到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向伊拉克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4月15日,美國總統布什宣佈聯軍“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伊拉克戰爭前後歷史27天結束。儘管伊拉克戰爭中的軍事行動僅僅持續了不到1個月,但卻給伊拉克帶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面對巨大的人道主義傷害,國際紅十字會採取了種種的人道主義救援活動,力爭將人道主義危機減至最低。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伊拉克戰爭爆發


一、伊拉克戰爭的爆發,造成了平民的大量傷亡,引發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海灣戰爭後,美國和聯合國安理會開始了對伊拉克的全面經濟制裁。隨著國際制裁的實施,伊拉克在海灣的全部資產被凍結,伊拉克的對外貿易被中止,由於國內80%的工廠停產,使得大批人員失業,到伊拉克戰爭前,伊國內的失業率已經達到了60%,而通貨膨脹率則高達6000%。與此同時,制裁導致伊拉克國內的生活用品奇缺,人民基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長期的營養不良使得伊拉克人的健康情況不斷惡化,加上缺醫少藥、衛生條件得不到改善以及水汙染等因素,伊拉克境內許多地區疾病流行。在整個制裁期間,伊拉克至少有173.2萬人因缺醫少藥和營養不良而死亡,其中近半數為兒童,而5歲以下的兒童比例最高。僅2001年,就有近19萬伊拉克人因營養不良和有病得不到有效治療而死亡,其中8.4萬多人是不足5週歲的兒童。2002年1月至7月,伊拉克境內又死亡10.3萬,其中4.63萬名為不足5週歲的兒童。在長達十多年的國際制裁下,伊拉克陷入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中。

3月20日,隨著戰爭的爆發,伊拉克的人道主義危機更加嚴重。十幾年來,伊拉克有60%的人依靠“石油換食品”計劃提供的食品援助度日。戰爭爆發後,“石油換食品”計劃被迫中斷,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和藥品嚴重匱乏。在巴格達的醫院裡,大批受傷的平民急需救治,醫院人滿為患,斷水斷電,而缺醫少藥的現狀又導致大批傷員得不到及時治療。巴格達的32家醫院中僅有3家能夠維持正常工作。另外,戰爭還造成伊拉克的一些城市缺水、斷電,惡劣的環境導致蚊蟲滋生、疾病蔓延,這一切嚴重威脅著伊拉克人民的健康和生命。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伊拉克戰爭的局面


戰爭爆發的第二天,伊拉克南部邊境城鎮塞夫萬的飲用水系統就被切斷;南部城市巴士拉則由於英美聯軍的圍困導致食物短缺。由於空襲,南部城市巴士拉的電力等基礎實施嚴重破壞,極大地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供水,汙水處理系統也無法正常使用,巴士拉市最主要的“瓦法”水廠從21日中斷供水,其他的水廠加在一起,也只能滿足這座城市日常用水需求量的40%。此外,大規模的轟炸、油井大火和巴格達市郊壕溝中的石油大火使巴格達及其周邊地區籠罩在濃濃的煙霧中,大火向空氣中釋放著大量劇毒致癌化學物質,嚴重威脅著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為了迫使薩達姆政權早日投降,美英聯軍對伊拉克各地特別是巴格達地區實施了大規模的轟炸,遭到了大量伊拉克平民的傷亡。到3月20日下午,就已經有10名平民在空襲中喪生;到23日,就已經造成了200多名伊拉克平民傷亡;而從23日到24日短短一天之內,就有62名伊拉克平民在空襲中被炸死,491人炸傷;至4月初,美國已經在伊拉克領土投下了一萬多枚炸彈和導彈,給伊拉克人民特別是伊拉克兒童帶來了極大的損害。儘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很關心那些孩子”,但是戰爭開始時他們就已經撤到了約旦首都安曼。4月1日,英美聯軍又在巴格達以南80公里處的希拉鎮打死了48名伊拉克平民,打傷310人,其中包括大量婦女和兒童。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到4月15日,據初步統計,聯軍的轟炸造成伊拉克1000多平民喪生,5000多人受傷。而<strong>根據2005年7月19日“伊拉克傷亡調查小組”與牛津大學研究中心公佈的《2003至2005年伊拉克平民傷亡檔案》統計,自2003年3月美英發動伊拉克戰爭到2005年3月的兩年時間內,伊拉克平民傷亡人數高達2.486萬人,平均每天就有約34名平民傷亡,受傷人數近4.25萬人。到4月初,在靠近土耳其的伊北部邊境地區已聚集了約50萬躲避戰火的難民,在整個戰爭期間,大約有兩百萬的伊拉克人流離失所,成為難民。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薩達姆


德國心理學家海科·希爾指出,伊拉克戰爭不僅將給許多人帶來難以癒合的心靈傷害,更會使那些曾經歷過戰爭的人回憶起昔日的夢魘。戰爭中血腥的畫面和淒涼的呼號將讓他們本就難以癒合的“傷口”再次迸裂。這種影響不僅僅涉及平民,也包括參戰士兵。這種心靈上的傷害將很可能伴隨這些人的一生,使他們容易感到驚慌,隨時承受恐懼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此外,那些對戰爭的間接經歷也會讓人承受痛苦,造成深深的心靈創傷。

二、面對伊拉克人道主義危機,國際社會尤其是紅十字組織展開了大量的人道主義救援活動

伊拉克戰爭所帶來的人道主義危機引起了國際組織的密切關注,國際救援組織,特別是紅十字組織充分發揚了人道主義精神,盡最大的努力對伊拉克實施了各種形式的人道主義援助。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國際紅十字會會徽


早在戰爭開始之前,面對戰爭可能引發的人道主義危機,國際紅十字會就做好進行積極援助的準備。到3月初,國際紅十字會為伊拉克首都醫院準備的食品已經到位,可供7000名傷員急用,此外,還為戰後離散人員準備了可供15萬人急用的食品與生活物資;國際紅十字會同時表示救援人員將在戰後繼續留在伊拉克開展救援工作。針對可能回出現的難民問題,國際紅十字會與國際紅新月會也做了積極的準備工作,除在伊拉克周邊國家設立多個難民營外,還分別在約旦、敘利亞、土耳其設立了三個救援物資儲備倉庫,從世界各地調來大批包括糧食在內的各種人道主義救援物資。與此同時,國際紅十字會和國際紅新月會還從全球各地緊急抽調很多骨幹會員,用於增援伊拉克周邊國家的分支機構。在戰爭之前的幾個月裡,國際紅十字會動用了1600萬瑞士法郎的財務儲備,建立了一項用於伊拉克人道主義援助的快速反應系統,準備了可為18萬人提供基本健康需要的醫療設備;為有關醫院提供了能為7000名傷員進行外科手術的醫療用品。國際紅十字會目前還在伊拉克派有一個10人救助小組及100名當地員工進行人道主義救助。

3<strong>月20日,伊拉克戰爭正式爆發,國際紅十字會隨即向交戰雙方送交了備忘錄,呼籲交戰雙方“遵守日內瓦公約,給予戰爭傷兵、戰俘以人道尊重,並給予無辜百姓所需的人道主義救援協助”,同時表示將在雙方的同意下全力進行人道主義救援工作,並向國際發出募集1.08億瑞士法郎的呼籲;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也呼籲募集1.1億瑞士法郎,約合8000萬美元的捐款。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國際紅十字會車隊進駐巴士拉


戰爭開始後,國際紅十字會派出了大批醫務工作人員視察伊拉克各地的醫院,對醫療設備及平民死傷情況進行評估;同時著手在伊拉克周邊地區的後勤基地儲備各類救援物資,以便能夠滿足緊急需求。<strong>3月22日,國際紅十字會向伊拉克各地醫院提供了2.1萬升飲用水,還從約旦首都安曼向伊拉克調撥了8車救援物資。針對斷水的問題,紅十字會在巴士拉的工作人員設立緊急發電機。在戰爭期間,國際紅十字會在各個地區為難民及伊拉克人民提供基本設施:食物、基本棲息地、水資源、衛生設施、醫療和衣服等伊拉克民眾急需的生活用品。國際紅十字會派到伊拉克的救援人員中,有6人在巴格達,4人在伊南部重鎮巴士拉,另外4人在伊拉克北部,此外還有100多名伊拉克人幫助他們開展工作。在整個戰爭期間,國際紅十字會是唯一一個堅持留在首都巴格達繼續工作的國際人道援助組織。除此以外,國際紅十字會還積極開展保護戰俘的權利的活動,3月31日,國際紅十字的代表首次在伊拉克南部地區一個伊拉克戰俘營。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國際紅十字會的人道主義活動不僅給廣大伊拉克平民帶去物資上的幫助心靈上的慰藉,還推動了其他國際組織的救援活動,在國際紅十字會的呼籲與示範作用下,國際社會紛紛展開了對伊拉克的人道主義援助行動。

戰爭爆發當日,芬蘭紅十字會就宣佈向伊拉克戰爭的受害者提供10萬歐元的人道主義援助,同時在全國範圍內

伊受害者進行募捐活動,戰地醫院的近30名醫護人員也隨著準備前往戰場執行救護任務; 22日晚,聯合國世界食品署提供的第一批50噸食品物質抵達科威特國際機場;26日,加拿大政府宣佈向伊拉克提供一億加元(約680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用來向受戰爭影響的平民提供飲用水、食品、帳篷以及醫療幫助;28日,葡萄牙向伊拉克提供100萬歐元的人道主義緊急援助;同日,巴基斯坦也宣佈向伊拉克提供包括大米、小麥、帳篷、毯子、藥品和外科手術設備等在內的人道主義援助物品;31日,歐洲決定向伊拉克平民提供3.27億歐元的人道主義援助;4月3日,韓國也承諾向伊拉克提供100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至此,國際社會已經為伊拉克人道主義援助捐款12億美元,而聯合國也發出了為伊拉克籌集22億美元捐款的呼籲。

國際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主要致力於在伊拉克南部提供乾淨飲水與醫療服務,並大力推動兒童安置、兒童安全與醫療保健等援助項目。無國界醫生組織在2003年初便在伊拉克的西北部地區開展人道主義活動,每個月為大約1.2萬伊拉克患者提供醫療服務。而在戰爭中,無國界醫生組織不僅幫助在戰爭中受傷的伊拉克平民,還幫助受戰爭波及的鄰近國家。拯救兒童基金會則致力於幫助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兒童與家人團圓,同時也照顧戰爭中的婦女。此外,國際援助委員會、國際殘疾人協會、紅十字會與紅心月會國際聯合會、國際慈善組織、凱爾國際等眾多的國際人道主義組織都在戰爭期間或戰爭結束後對伊拉克進行了力所能及的人道主義援助活動。

<strong>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國際紅十字會充分發揚了紅十字的宗旨,在戰爭最激烈的階段,紅十字會不僅治療了大量在戰爭中受傷的人群、防止流行病蔓延,還幫助修繕飲水和排水系統、向難民提供救災物資。國際社會的人道主義援助不僅戰時的伊拉克人民提供了慰藉與希望,同時也給大大有利於戰後的重建工作。

三、戰爭的破壞給救援帶來了嚴重的困難,使得救援嚴重受限,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也無法保證,被迫宣佈撤退

儘管國際紅十字會在伊拉克做了大量的人道主義救援工作,但是,由於眾多因素的限制,特別是安全因素導致了國際紅十字會在伊拉克的人道主義救援活動受到了很大的侷限。

受戰爭的影響,伊拉克的基礎設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特別是供水供電系統的癱瘓,導致醫療救援系統隨之癱瘓,到4月13日,巴格達的大部分醫護人員由於供水供電和安全擔憂而逃離,33家醫院只剩下一下能提供服務。不僅如此,由於戰爭持續所帶來的不斷增加的傷亡,有限的資源與醫護人員根本無法實施完整的救助工作,<strong>“有些醫院甚至連統計有多少病號都很困難”。

負責救治傷員的巴格達5個大醫院之一的金迪醫院,4月7日僅5個小時裡就接收了50多名傷者。由於美軍開始向巴格達市中心殺入,地面戰也阻礙了醫護人員完成他們的工作,有些傷員則根本無法被送往醫院。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更重要的是,救助人員的安全得到不保障,失蹤與誤傷事件頻繁發生嚴重影響了救助組織的信心。戰爭導致伊拉克的“法律和秩序分崩離析”,武裝搶劫時常出現,連醫院也不能倖免,還有一些醫務人員被強姦。4月2日,巴格達一個醫療機構大院遭到轟炸,其中的伊拉克紅新月會總部、婦產醫院和外科醫院受到嚴重破壞,3人死亡,27人受傷。4月2日,“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兩名工作人員在伊拉克失蹤,出於安全考慮,該組織停止了在伊拉克的救援活動;4月8日,國際紅十字會一的加拿大籍工作人員阿爾斯拉尼在巴格達被炮灰擊中身亡。4月9日,鑑於安全原因,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決定終止在巴格達的活動。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後記

戰爭結束後,儘管後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宣佈紅十字組織將繼續留在伊拉克進行人道主義援助,但是局勢的愈發惡化卻最終導致了國際紅十字會的撤退。8月19日和10月27日在巴格達發生的分別針對聯合國駐伊辦事處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駐伊辦事處的自殺性爆炸事件,是促使各國際組織決定撤離的關鍵因素。兩次爆炸事件導致包括原聯合國秘書長伊拉克問題特別代表德梅洛在內的22名聯合國工作人員、2名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僱員以及30多名伊拉克平民喪生。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聯合國駐伊拉克辦事處遇襲15週年祭


如果說,前者對各國際組織敲響了警鐘的話,那麼後者則堅定了它們撤離伊拉克的決心。27日,國際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宣佈將工作人員撤離至約旦,並終止所有有關伊拉克人道主義援助的計劃。10月29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宣佈減少其在伊工作人員的數量。同日,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以及無國界醫生組織宣佈撤離。10月30日,聯合國國際職員開始撤離,到11月6日撤離完畢。紅十字國際委員會11月8日宣佈暫時關閉巴格達和巴士拉辦事處,為這一系列撤離行動劃上了句號。

伊拉克戰爭中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以國際紅十字會為中心


《14年經濟制裁下的伊拉克》

《新華網》

《央視國際》

《國際在線:伊拉克戰爭專題》

《在伊拉克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