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三國時期最有希望統一三國的人物因為格局太小,而與勝利失之交臂

三國時期最有希望統一三國的人物因為格局太小,而與勝利失之交臂

格局


三國時期,你知道最有可能統一三國的是誰嗎?

這個人不是曹操,而是袁紹。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動盪不安的時局裡,曹操的人馬在袁紹面前不值一提,袁紹和袁術兄弟軍馬加起來有幾十萬,而且袁紹的身份相當尊貴,在那個看重身份的年代,四世三公給袁紹和袁術帶來了無限的榮光和土地兵馬。袁紹和袁術如果能夠合力,天下肯定是他們袁家的。


三國時期最有希望統一三國的人物因為格局太小,而與勝利失之交臂

東漢末年州郡圖


事實往往與我們想的有點不太一樣,因為袁紹的思想境界太低,沒有曹操的思想境界高。事實上也是一個人沒有長遠的眼光與格局,無論擁有什麼樣的尊貴的身份,結局都不會太好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袁紹不幹了,說什麼都要發兵奪回天子。但是曹操知道此時不是袁紹的對手,需要積攢實力,才能與袁紹抗衡。就以天子的名義向袁紹發了一道聖旨,大意就是說,封袁紹為大將軍,全國的兵馬都歸袁紹調動,而曹操什麼也不是,也不封官。如果當時袁紹腦子在線的時候也不會開心地笑出聲來了,明知道這道聖旨是曹操自己寫的,但是袁紹就是覺得此時就是曹操的大哥,既然是自己的小弟,那就先放他一馬。但是此時的袁紹是腦子缺根弦嗎?不知道現在的官職只是虛的,就是封你做丞相也沒有用啊,沒有人聽。

三國時期最有希望統一三國的人物因為格局太小,而與勝利失之交臂

袁紹


經過兩三年的休養生息,曹操實力不斷壯大,袁紹著急了,立馬派大軍前去圍剿,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更戲劇化的情節出現了。

雙方的軍隊都集合完畢了,袁紹的小兒子生病了,袁紹傷心的不行,到了該發兵的日子了,袁紹因為小兒子的病,心亂如麻,六神無主。你自己想一想在這個幾十萬人打架的地方,因為你一句話可能就要死很多人,你代表的是天下蒼生,為什麼就不能能為天下蒼生想,不為跟著自己的這些兄弟想一想,格局如此低的袁紹因為一個虎口小兒要推遲打仗的日期,這是一個統帥該犯的錯誤嗎?更可恨的是袁紹手下謀士任誰勸諫都無用,一個對自己謀士都不相信的統帥還會有謀士誓死跟隨嗎?

這就是每個人的格局不同,袁紹的格局太小,做一個居家好男人絕對夠格,但是做一個領導者就不稱職了。而曹操是一個擁有著大格局的人,懂得什麼時候要降低身份,什麼時候放低姿態,對勝敗以平常心對待,因此才能在官渡之戰以少勝多,才能統一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