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陽光普照》,這部許光漢新作,揭露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陰影

2019年,有一部影片好評如潮,它被譽為“2019年度最佳華語影片之一”,斬獲了最佳劇情長篇在內的6個金馬獎項。

人們說,它像是一把手術刀,剖開了陽光普照下中國家庭的陰影。

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電影,許光漢新作《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下,暴露了中國式家庭教育存在的哪些問題呢?讓我們帶著這份疑惑看下去。

《陽光普照》,這部許光漢新作,揭露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陰影

阿文,是一個普通的駕訓班教練,和老婆琴姐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阿豪學業優秀,溫馴懂事,正準備復考醫學院;小兒子阿和是個混混,經常打架鬧事,惹是生非。

阿文總是回答:“一個,明年要上醫學院。”

阿文不願意承認,問題少年阿和是自己的兒子。

《陽光普照》,這部許光漢新作,揭露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陰影

(左邊阿文,右邊阿和,父子倆正在談話)

阿和跟菜頭是好朋友,他倆砍傷了人。

在少年法庭上,父親阿文面對法官的提問時,曾回答:“我希望你們把他(小兒子阿和)送進去好好管教。”“我希望他關到老,關到死。”

最後,被少年法庭送進了彰化撫育院,接受“感化教育”

《陽光普照》,這部許光漢新作,揭露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陰影

(阿和在撫育院)

打擊一個接一個,一直讓阿文引以為傲的大兒子阿豪,在一天夜裡,從樓上一躍而下,離開了這個世界。萬萬沒想到,應付學員的那句話一語成箴,阿文現在只有一個兒子了。

《陽光普照》,這部許光漢新作,揭露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陰影

(大兒子阿豪的遺照)

最懂事的那個,可能並不快樂

別人眼中的阿豪,完美得不像話。

從小到大,大家都喜歡他,他功課好,長得好,他什麼都好,他好到沒考到第一志願的醫學系都要重考。

他懂事極了,媽媽沒有時間,爸爸不願意陪弟媳去產檢,他貼心站出來;他懂事極了,在跳樓前還把房間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把手機裡的信息刪得乾乾淨淨。

《陽光普照》,這部許光漢新作,揭露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陰影

作為父母最優秀的兒子,成績優秀,是父母的驕傲;善良懂事,所有人都喜歡。但正如阿和說的:

“哥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人 ,什麼事都替大家著想,但其實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知道他心裡面在想什麼。”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孩子,是我們口中的“別人家孩子的人”,是我們拼了命,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改造成的榜樣。

以愛之名,為了孩子的未來,被社會主流裹挾,為了自己的面子,我們給孩子設立了種種目標:

考第一名

學各種特長

參加大大小小的競賽

……

甚至,有的父母將自己的夢想壓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去圓滿自己年輕時的遺憾。

在教訓孩子時,中國父母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我和你媽省吃儉用,供你讀書,給你報班,你就拿這種成績報答我們?

有些孩子會反抗 ,會宣洩自己的情緒;

但也有的像阿豪一樣:

努力成為別人的太陽,24小時不間斷散發光芒 ,給所有人溫暖,自己卻沒有陰影處能夠躲藏。

這樣的孩子,逼自己不斷努力,讓父母驕傲。

但作為家長,有沒有告訴過孩子:

孩子,如果你覺得累了就休息一下,你撒嬌躲懶的樣子,爸媽也很喜歡。


不推卸責任,不放棄孩子

在電影開頭,在少年法庭上,當法官詢問阿文如何處置孩子時,阿文冷冷地說道:

過去,是我們做父母的管教無方。未來,我也不覺得我們管得動他,我希望你們把他送進去(撫育院)好好管教。

《陽光普照》,這部許光漢新作,揭露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陰影

電影中,父親阿文說出這番話,並不是因為他深明大義,而是他根本就不想承擔對小兒子的教育責任。

後來,阿和因表現良好提前出獄,本來是值得家人慶祝的好事,但是父親阿文並沒有理會,還搬到駕校員工休息室去住,不願意和阿和住一塊。

而作為媽媽的阿琴,從來也沒有發現,孩子在小學就學會了開鎖偷單車,甚至後來小兒子在“借”單車的時候,還幫他把風。


現實中我也聽到有家長抱怨:

這孩子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管了!

可是,我們真的瞭解孩子的內心嗎?我們真的想盡辦法幫助孩子走上正軌嗎?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些過程我們的確參與不到,但是,在孩子每天放學回家之後談談心,同學們來家裡玩的時候悄悄觀察孩子們的日常,是家長能夠做到的。


不要發生事情就訴諸於暴力,或是到了打罵都無效時撒手不管,日常的關心與交流引導才是遏制不良行為發展的疫苗。

爭寵,嫉妒,達不到期望的孩子不配被愛嗎?

這部電影,揭開了很多二孩家庭面臨的窘境。

如果兩個孩子截然相反,一個近乎完美,一個看起來優點不多,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平衡我們的愛?




1.不要離間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父母不能陪孩子一生。

能不能跟你姐姐學學,讓我少操點心行不行?

如果你經常跟孩子說這種話,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也許你是為了激勵孩子學習好榜樣,但卓小越很明確地告訴你,這句話基本上只能起到離間感情的效果。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最恨的那個人,就是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不過,如果這個孩子在別人家,造成的影響不大;但是,如果這個孩子就在身邊,24小時共享父母的愛,那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父母愛不愛自己,孩子往往會通過父母對自己的口頭誇讚來判斷。


如果父母經常褒獎一個孩子,貶低另一個孩子,那麼,那個被貶低的孩子會不可避免地把被褒獎的孩子視作敵人。

有些父母會感覺很委屈,“我在他身上花的錢比在哥哥身上花的多多了,可是他還是覺得我對哥哥好!”

長點心吧,孩子可不會這麼分析!

《陽光普照》,這部許光漢新作,揭露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陰影



2.理解並尊重孩子的差異。

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抱怨:

都是一個爹媽生的,你說怎麼哥倆就差這麼多呢?

每個孩子生來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沒有人天生就應該怎樣,學會去欣賞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用一套模板去衡量孩子,是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學會的第一門課。


3.反求諸己,出現問題時先安撫好自己的情緒再進行處理。

當孩子沒能達成你所設定的期望時,建議你先對自己進行心理建設。從短期看,想想這個目標是否設定得合理。從長遠看,完不成這個目標,是否真的會給家庭未來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家長群中,我曾見到有一個家長詼諧地說道:

我們家孩子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畢竟他爸媽也不是學霸,而且學渣都是來報恩的,以後學霸要讀博士,要出國,等你老了陪在你身邊的都是學渣。

且不評價這個觀點的正確與否,但值得肯定的是,面對孩子學習成績表現不理想時,家長不是馬上教訓孩子,而是給自己進行心理疏導,在這個基礎上做出的行為往往會比情緒起伏大的情況下的行為更加科學。

《陽光普照》,這部許光漢新作,揭露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陰影

電影名叫《陽光普照》,卻沒有一絲陽光,寒冷的畫面中,埋藏著中國式家庭教育深藏的陰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家庭內部情感溝通的真空地帶。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入獄,經歷過種種苦難,阿文終於跟小兒子和解,確切地說是跟自己和解。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需要也經不起付出這樣的代價才去反思。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電影中的阿文沒能做到的,希望我們都能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