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

韓國影片《寄生蟲》一戰封神,戛納、奧斯卡雙殺

,史無前例。

今天的文章標題是“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這個問題不是我提的,而是我打開某視頻網站首頁搜索欄的默認問題。我們不去深究這句話是不是為了熱度和噱頭,最起碼它體現了:

「寄生蟲」實火無疑!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

朋友,睡著了嗎?


“如果看這部電影時你會睡著,那麼奧斯卡一定喜歡它。”坊間流傳著這樣一種神奇的奧斯卡影片評判標準,顛撲不破。這其實是大家的一個“友善”的玩笑,你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其實是在誇獎奧斯卡系影片立意深刻,需要反反覆覆琢磨幾遍才能看懂,只有這樣才比較符合奧斯卡的「逼格」和「高級感」

但是總有人不懂玩笑,立意要深刻,又怕觀眾看不懂,只能不停的在影片里加“註解”。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

舉個栗子:「寄生蟲」是講階級的,我想這一點大家都看出來了。但請不要過分驕傲,這不是你天資聰慧,而是導演的千辛萬苦,他用了「腦白金」廣告式套路不斷強化你的印象,委實用心良苦。

怎麼說?——「上」和「下」這兩個意向的頻繁出現

富人和窮人居住的環境:一個地上的豪華別墅,一個潮溼且充滿黴味的地下室。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

長長的樓梯連接著上下:有人認真仔細閒的無聊校對了影片的樓梯戲碼,足足九分鐘之長,高低錯落的視覺效果可以讓人一秒與導演實現心有靈犀,階級的立意瞬間明朗。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

客廳雨夜戲緊張刺激:躺在沙發上的主人和躲在桌子下的寄生蟲們,同樣是上下關係。諸如此類的鏡頭數不勝數,

導演是真的怕大家看不懂。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

影片裡的貧富,多少有些淺嘗輒止的感覺。有時候,我覺得那些讓人能睡著的電影也沒什麼不好的,多思考一下腦子才不會生鏽,況且退一萬步講,失眠藥吃多了,多傷身體吶。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

底層人,你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底層人啊,錢麼沒多少,拿來搞藝術麼,第一名。

寫底層人的作品太多了,不僅是影視作品,還有文學、音樂、攝影等等,它們都喜歡關注底層人,而很多作品中的底層人形象大多很單薄,苦難是底層人的基調,藝術是殘酷的,向來喜歡隨意揉捏人們那顆還算略帶悲憫的心,你如果不哭,那就是他們過的還不夠苦,導演來幫忙。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

說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底層人刻畫場景。《平原上的夏洛克》中超英為了給樹河討回公道,無奈只能變賣老馬,但得知買馬人是個幹殺生的,愣是回頭倒貼著錢把老馬贖回來了,他牽馬回家的那個鏡頭我始終無法忘記,那也是整個影片最戳我的一幕。苦難?超英也在揹負,但這個人物更鮮活。

多說一句,《平原上的夏洛克》全片無演員,那些笨拙的鏡頭不是爐火純青的演技,而是真實的生活。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

黑色幽默是黑色的嗎?

再提一個詞——「黑色幽默」。什麼意思?一要排除「無厘頭搞笑」;二要有設計感、有戲劇張力、有內涵;三要有諷刺意味。

「寄生蟲」的客廳雨夜戲:主人一家出行,寄生蟲們在不屬於自己的家中“稱霸王”,肆意揮霍著不屬於自己的富貴生活,然而臨時的意外打亂了主人一家的計劃,突然折返讓寄生蟲們猝不及防,慌亂中收拾東西,情急下躲進桌底。

很多人覺得這一幕頗具黑色幽默的調調,戲劇有餘,諷刺不足。更像滿足大家看戲的卑鄙心態,因為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生活得不如意,於是樂見別人倒黴。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

毛騙團隊在2017年的時候出了個網劇《殺不死》,講了不高興和沒頭腦兩兄弟意外捲進高達上億元的大案風波,我也不知道那算不算黑色幽默,但還挺逗的。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

以上就是我關於本屆全冠王「寄生蟲」的個人真實想法。

如有雷同,那就是我們隔空黑色幽默了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