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上語文課有什麼用?我感覺還不如在課上自學文學知識或者看看名著經典?

何均堰


我們為什麼要上語文課

作者 教語文的一多醬

有同學問: “語文課有什麼用?還不如自己去讀名著!”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曾經也有人問過另外一個問題:“書籍那麼多根本讀不完,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我覺得最完美的回答是:

管它什麼真理無窮,進一步自有進一步的歡喜。

其實語文課就是在你初始邁步時的扶攜,跨越臺階時的助力,連續奔跑時的方向!

首先,上語文課和讀名著並不衝突。

可以翻翻我們的語文課本,到了初三的語文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基本上都集齊了;國外的馬克吐溫、莫泊桑甚至托爾斯泰你也不會陌生。有同學說的上語文課不如讀名著的意思可能是有同學會覺得讀語文書的節選課文沒有讀完整的一部名著來得暢快吧。

我們要知道每一種書的編排都是有針對性的,語文書和課外名著的最大區別是,一個是選編一個是完篇。作為一國國語之教材,要做到兼容幷蓄,精選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必須體現國家意志。所以我們必須在語文課裡見到代表我們文化巔峰的作家和作品;必須見到代表我們民族精神的屈原、文天祥、聞一多等人;必須見到中華文化傳承的脈絡。

暢快和文化傳承相比孰輕孰重,答案一目瞭然。當我們見識了課文中的名著片段,再走向自己偏愛的名著的時候,提醒你方向的恰恰是你的語文課。

其次,課堂的魅力在於思想的交流。語文課的魅力則讓這種交流跨越時間,跨越年齡,超越我們曾經的生活經驗。

思想的流動和流水的性質是相同的,都是從高處往低處走。語文課裡每一課的第一個課下注釋大家應該還有印象,經常出現的幾個詞是: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詩人,學者。這每一個名號都是需要我們來仰望的!作為思想低位處的我們應該表現出的是一種接受的虔誠。遺憾的是,到了中學,很多同學容易被一兩句話或者一兩篇文章左右情緒,會被自己不豐富的生活經驗所左右。有時,語文課本上的一些文章自己不喜歡,在情緒的加工下會把這種“不喜歡”當成是一種閱讀審美上的否定,進而否定整個語文課。

有同學可能會想,小學的語文課教會了我們識字的能力卻用標準答案約束了我們的步伐;中學的語文課給了我們家國的情懷卻用一張張試卷修剪了我們的枝葉。但是你要知道,沒有標準的答案,哪來的步步為營;沒有修剪的痛苦,哪來的脫胎換骨,木秀於林!

一個人的閱讀,只是你和一位作者的交流。語文課的閱讀,其實是你和整個世界的溝通。

第三,語文課不僅僅是讀名著,還可以有一位老師帶你去看世界。如果他也沒有見過,請你不要怪他,然後耐心地等待下一位語文老師的出現。

語文老師可能是最不喜歡遵守課堂教學紀律的老師。他們的話匣子一打開,語文課文裡的那點內容是絕對不夠他們發揮的。於是我們經常在語文課上聽到老師跟我們聊文人軼事,聊歷史典故;引我們頌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帶我們看電影,聽戲曲;點評我們將來究竟誰會出將入相,誰會睥睨江湖。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對所有語文老師來說,語文課就是斷臂的楊過。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我們的語文課也是這樣。讓語文課斷臂的正是標準化的考試,程式化的答案。所謂標準就是統一,這就好比先刮來一陣風,然後再要求後面的每一陣風都要以此為標準,如果不行那你就只能叫歪風。

無怪乎很多學生只能望卷興嘆高歌:你是風兒,我是渣,纏纏綿綿,又一年!語文老師在這裡的同情還是可以批發一些給同學們的。

結束語

語文老師說:墨痕未央,書信千言念過往,桃李春秋。

學生回:來日方長,長亭古道碧連天,後世流芳。


一多醬


對於一個學生來說,現在上語文課,最大的作用,就是學會應試。

你就算學貫中西,飽讀詩書,你不知道考試的套路,你考試照樣拿不到高分。

所以一個語文好的學生,首先要有一定的閱讀量,讓自己有一個非常好的文學底子,這些需要在課外完成。

有了這個基礎之後,再去語文的課堂,跟語文老師研究考試技巧。

有文學功底沒考試技巧,或者有考試技巧沒文學功底,都沒辦法在語文這裡拿到好的分數。

有人說,為什麼我一定要在語文考試這個規範裡去驗證我的語文水平?

其實說這話說明你心虛。

如果真的文學功底好,語文課的考試技巧,你會很容易掌握和領會,沒必要推三推四,嫌這嫌那。

找藉口不學最容易,踏踏實實學好難。

真有深厚的文學功底,考試那點語文,小菜一碟。


春暖花開003


您好,我是詩林擷英,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字,培養的是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的目標主要就是培養學生的這兩種能力。

但是現在家長比較認可的教育方法是應試教育,把教育的目的看著是為了考大學,這也無可厚非,考上大學,雖然不是唯一目的,但是也是一個重要目標。

現在有很多老師和學生都認為,中考和高考語文試卷上的試題,好像跟語文課本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作文需要自己寫,閱讀理解都是課外的,其他的題目也要看基礎和能力,跟語文課本的關係微乎其微。

那麼我們就不需要語文課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牢固的基礎和閱讀理解以及寫作能力,需要在課堂上一點一滴的積累和鞏固。語文課就像每天吃的飯,變成了營養,長成了人的骨肉,使人一天天強健。

1.學好語文,需要打牢拼音和識字基礎基礎。

語文知識浩如煙海,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能力博大精深,要有良好的基礎做支撐,才能建築高樓大廈。首先要過拼音關和識字關,在學校裡,孩子到了七八歲就要到學校裡去讀書,學習拼音,以及拼寫規則,然後大量識字,識字是閱讀的基礎。

2.學校的課堂教學學習效率更高。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都是快速有效的方法。

雖然孩子們的接受能力不盡相同,在老師的一步步引導下,從溫故知新之中,孩子們的能力會一天天增強。如果一個孩子放在家裡,家長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幼小的孩子很少能夠主動認真地學習,所以孩子們需要到學校去上語文課。

3.學校的學習氛圍更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在學校裡能夠開闊眼界,擴大視野,同學之中,有的學習態度認真學習,有方法,孩子們都能夠得以借鑑形成比學趕超的風氣,也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學校裡快樂融洽的學習氣氛,會帶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家裡卻沒有這種氛圍,每天面對家長嚴肅的面孔,幼小的孩子還沒有能力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所以他會感到枯燥無味,消退學習的動力。

4.中學的語文課主要是培養能力。

小學主要是打好基礎,初中語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同時,初中也面臨著中考,這是人生面臨的重要轉折,能夠考上重點高中,是人生髮展的第一個重要階梯。所以,課堂上老師都會圍繞著中考的大綱,考點以及題型,去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那些教材上的課文,是用來拋磚引玉的,就是一塊“磚”,要通過課堂,老師有針對性的講解和訓練,讓學生獲得“玉”,這個“玉"就是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能力。讓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語文課不是沒有用,而是有些老師沒有利用課堂教學這塊陣地,教給學生高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老師要授之於“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學生需要學習的不是分散的知識點,而是要在不斷的課堂學習中形成自己的閱讀理解、分析歸納以及寫作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喜歡我的問答就關注我,有問題可以向我提問,我會認真詳細耐心的為您解答。


詩林擷英


語文的確是一科與眾不同的科目。它不像其它科目一樣,需要老師循循善誘,甚至它可以不需要老師上課,只靠自己平時多看一些課外書,自學就可以。但是這種方式只屬於少部分對語文這科比較敏感的同學。這些同學因為從小喜歡閱讀,積累了大量文學知識,所以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不過還是存在大部分同學需要語文老師的指點與講解。

語文這一科只靠平時上課聽講和完成課後作業是無法提高的,想提高語文還是需要自己平時多看書,多積累。所以這就讓人產生一種對語文課的誤解,讓人覺得上語文課沒有用,但實際上語文課還是有用的,它相當於輔助作用。也就是說,想學好語文,應該以課外閱讀和積累為主,語文課為輔。畢竟語文這科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單靠語文課上的講解還有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自己去積累應用,做到學以致用。


用戶永恆之心111


從現在的語文課來看,我比較支持你這個觀點。

但是問題不在上語文課,而是語文課的上課的方式有待商榷!

現在的語文課,就是老師給肢解課文,找字詞,劃重點,分析中心思想,找寓意,等等!

所以才有了你這個問題。那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最主要的是:老師要利用語文課,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興趣!重要的話說三遍!

老師可以利用語文課,教給學生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閱讀能力,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如何培養閱讀興趣?

首先,讓學生閱讀適合他們年齡的書籍,能讀懂,才談得上喜歡!

其次,剛開始要讓他們零負擔閱讀,就是為了閱讀的而閱讀。讓學生自己感受到文章的魅力,自己體味文章中細膩的感情。潤物細無聲當中,提升了學生的素養和審美能力。

所以,語文課不但要上,還要上好!





小果子媽媽


字詞豐富千塊磚,

基礎學習要過關。

待到地基牢固後,

雛鷹展翅上九天。








費玉山905


.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如果不注重閱讀,只注重課堂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喜歡閱讀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如果只注重閱讀而不喜歡上語文課是萬萬不行的。

也許是你的語文老師講得不夠生動,也許是你想想上有錯覺,認為閱讀就是學習語文的唯一途徵,那你真的錯了。

語文課就是要讓你從字詞句學起,學習修辭.語法,表達方式,謀篇佈局,一步一步引導你學會閱讀,更好地閱讀。另外朗讀默讀分角色讀也都各有好處,讓你細細品味作者的用詞的準確用句的巧妙,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另外老師對課文的分析,更是幫你學會閱讀,進而學會寫作方法,提高你的寫作水平。總而言之,語文課堂教學萬萬不可忽視!

另外,再從應試的角度講,考試卷中基礎知識比例也不少,閱讀分值更高,所以不注重課堂學習,是不明智的選擇。

說得也許不妥,請敬指正,互相探討!


風平浪靜4611


至於,上語文課有什麼用,感覺不如在課堂上,自學文學知識或者看看名著經典。

其實這種想法,很多人都有過。後來大多數人覺得,做為學生是不能這樣的。

可是文學知識層次不同,你學過已掌握的文學知識當然可以溫故而知新。而有些文學知識雖然好卻是你從沒學過的,又不好掌握,因為你不知道這些知識已跳躍到很高的水平啦,根本沒辦法一步邁過。

所以我們需要一步一步來上臺階,而語文課就是針對你現在知識水平的接受能力,為你提供的能夠消化知識的學習方法,同時語文課文本身就是在漫無邊際的名著經典裡提取的重點,所以,上語文課的目的是有步驟的吸收學習,而閱讀一部名著經典,目的就是消遣和欣賞。例如一部《東周列國志》馬馬虎虎不求甚解的去閱讀,也得耗時仨月,前後也已忘的差不多無法連貫銜接啦。

一場考試,就是考核你熟練掌握,多少學期內應完成的知識任務,如果在整張物理試卷上畫個《小橋流水人家》即便畫技超過凡高和達芬奇,對於答非所問,也是零分數。如果應用題是:一塊糖九角錢,三塊糖多少錢?如果學過乘法,就3×0.9=2.7元,若沒學乘法,3×0.9=2.7就是絕對錯的,因為考核的是你對於加減法的掌握。可能你會說,我會乘除法,幹嘛還去用加減法啊。是的,不會爬呢就會跑很神奇,但是爬和走也是必須會的技能,在槍林彈雨中必須會匍匐前進,面對武林高手,硬撐必完敗,逃跑必被掩殺,所以戒備森嚴的走著瞧著還是最合適,可以相機制敵。所以必須熟練掌握加減法,才能讓乘除法用對地方。

因此,必須按著教育機構循序漸進的要求,完成應該掌握的學習任務和技巧,可能你對這一篇課文沒興趣,但其文中所運用能夠表達人事物的文藝手法還是值得借鑑和模仿的。如果你熟讀一部名著經典,也不會成為以說書為業的藝術家啊。還是回到課堂上,吃現成的省心省事。如果有誰能把世界圖書編好目錄,我們就可以對號入座查看自己喜歡的知識啦,現在教育部門在浩瀚的經典裡摘錄經典給我們學習,就是重點中的重點,一定得耐心學到本事啊。我們誰不羨慕《倚天屠龍記》中的俠士高人,可他們也是從毫無意義的站樁開始的呀。



唐燏


上語文課80%非常的有用,20%需要課外讀物。

上課的目的是為了考試,提高考試成績。如果課堂上採取自學看名著的方式學習,你只能拓展你的知識面,不能深入研究裡面內容的精髓。比如為什麼會出現研究名著文學的機構?他們自己讀讀就行,還要一起討論?

如果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課堂聽課做題要比自己閱讀自學好的多。特別是高中,語文閱讀理解如果平時不訓練,你很難拿到分。

總的來說,如果一個人學習能專進去,他會覺得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都非常有用。老師在給你專心致志講題,而你又是聚精會神的聽講,實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在與你的靈魂溝通。


苦行曾


當然是有用的啦!

語文課到了初高中只是一個引導吧。

小學語文可以識字。

初高中的話就是提供一個導向作用了,如果不上語文課,我不會關注什麼道德經,大學,論語,人間詞話。如果沒有語文課,我壓根都不知道郭沫若,梁實秋,胡適,傅斯年是個什麼人物。

我覺得學語文是很有用的,你說語文沒有用,那麼lnx的求導公式,洛倫茨公式,什麼鬼氧化還原反應啊有用嗎?

有時候,年齡多了幾個數字,才會知道那些名家語錄是真的。凡是無用即大用。

有一個人說,當我有一天看到黃昏下鳥兒飛過,湖面平靜,天藍藍。我覺得太美了,然而我不會只能說一句woc,這真的太好看了。

我可以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怎麼說呢,語文就是一種情調,一種潛移默化的底蘊,一種氣質。

人生本來都是虛妄的,人生本來就要做很多沒用的事,很多事都是沒有意義的。切不可太功利主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