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歷史上有哪些雄才大略的皇帝(排名)?

洪浩江蘇南通


歷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不在少數,尤其是開國之君,但作者個人對個別皇帝還是有一定看法的,如傳位嫌疑、亂世梟雄等手段登基的,所以個人意見較為濃重,現列舉三位皇帝:

1、秦始皇——嬴政

戰國七雄中的秦國本來不是強國,但經過商鞅變法後,國內逐漸強盛,嬴政繼位後掃平六國,一統華夏,確立了封建社會的開始的標誌。

2、漢武帝——劉徹

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高度鞏固了中央集權,抗擊匈奴,出使西域,繁榮了經濟文化,對農業發展也是極度重視。

3、清聖祖康熙

年幼登基,為收攏全力除鰲拜,為民生削三藩,為國家統一收臺灣、戰沙俄,穩定了清初期的內憂外患。


轉身掉錢包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五千年中不但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英才,還湧現出了許多英明神武的皇帝。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雄才大略的幾位皇帝,看看哪些皇帝可以榮登榜首。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

大圖模式作為一位在封建社會“以銅為鏡”的優秀皇帝,李世民的英明超乎想象。在李世民還在太原的時候便少年英雄。在他的堅持下,李淵才最終決定進軍長安。在進軍長安的路上,李淵幾番猶豫,但是在李世民的堅持下,最終還是攻破潼關,進軍長安。玄武門之變,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李世民的汙點。但是這恰好證明了其果決。當皇帝以後,李世民以銅為鏡虛心納諫。南征北戰,終成就其千古一帝的威名。

第二位: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不算是皇帝,但是忽必烈將其尊稱為元太祖,所以應該也算是一位皇帝了。成吉思汗在歷史上最著名的便是其武功了。成吉思汗一生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成吉思汗1206年繼汗位以後,便開始了其征伐天下的歷程。先是對金,再是對花剌子模,最後是對西夏。成吉思汗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做戰神的一生。但是正如毛主席說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在治國理政方面略有不足的成吉思汗只能排在這裡了。

第三位:清聖祖康熙

大圖模式

康熙皇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其排在這個位置是我心中所思所想。(十全老人實在算不上是一位合格的皇帝。)康熙帝滅鰲拜,平三藩,西征葛爾丹,東平臺灣。其武功自然是不用說的。至於說起文治那依舊是不用說的。在康熙開始大膽任用漢臣,其開闢的南書房依

第四位:漢高祖劉邦

大圖模式“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高祖劉邦作為一位農民皇帝,簡直就是歷史的傳奇。漢高祖劉邦在當皇帝之前只不過是一個泗水亭長,潑皮無賴一樣的人物。但是在起事以後,劉邦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作為一個英雄人物,劉邦志存高遠。在進入咸陽宮以後可以做到封閉府庫,約法三章。最終劉邦依靠自己的志向,自己的堅韌證明了什麼叫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第五位:明太祖朱元璋

大圖模式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作為農民的兒子,朱元璋真的足夠優秀。在歷史上以布衣出生且能夠成功的估計就只有他和漢高祖劉邦了吧!作為一個開國之軍,而且是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君主,朱元璋在各個方面都頗具魅力。無論是其當年虛心納諫,還是其鄱陽湖一戰定乾坤都證明了其作為一名領。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


開心亮子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 ,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

隋文帝楊堅(541年 -604年)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

李世民(598年(一說599年-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


武則天(624年-705年 ),本名武珝(xu),後改名武曌(zhào) ,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趙匡胤(927年-976年),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1227年),大蒙古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安徽明光人,漢族,生於濠州鍾離(鳳陽),字國瑞, 原名重八。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等 ;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 ;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 。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三徵噶爾丹,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洋哥說事呀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生母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徵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1]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年一帝”[2],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9歲。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傳位於第四子胤禛。



朵喵大人


中國歷史5000年,代代都有真英雄。我主要喜歡五位~下面簡單的介紹,望您滿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22e59b9a0ea41d48c85112b63694d0b\

大胖小王


凱撒,亞歷山大,伊凡,彼得,拿破崙,成吉思汗,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康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