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顏寧許晨陽等出走真的是因為國內科研環境嗎

顏寧和許晨陽出走在網友們造成了很大影響,一時國內科研環境不好的說法不脛而走,甚至有些人拿中國很多人出國留學很少回國來說事。筆者不敢苟同這樣的說法。我們先看兩組組數據。據統計,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人數為66.21萬,回國人數為51.94萬人。我們再看下從1978年—2018年的數據總計,留學生累計人數為585.71萬人,其中153.39萬人在讀,在已經完成學成的432.32萬人中有365.14萬人選擇了回國發展,怎麼看都是八成以上的回國率。看來作為外國教育和科研環境的親身體驗者的廣大留學生和作為吃瓜群眾的網友們的想法很不一樣。國內的科研環境的確有一些問題,但都是社會發展階段的產物,不要以極個別的現象來否認中國的科研環境。筆者以前做過高校經費的審計工作,和很多大學教授已有交際,碰巧堂弟和弟媳也是從國外回來的,自認為有資格對國內高等院校的科研環境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對有些青年學者拿不到科研項目的看法。在前文中我提到,我們給高等教育的經費非常少。我們中國是人口大國,新中國建立以前中國有大量的文盲人口,更別提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了,1949年我國畢業的大學生人數是2.1萬人,目前我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在800萬左右。但就是這樣,中國人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率只有百分之9.5%(不含大專只有4%),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是28.2%,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還是增加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本來已經很少的高等教育經費大部分是用在培養學生上的(施一公在清華每年還要給本科生上至少100個課時) ,留給科研的經費並不多,做小而精的研究性大學時機還不成熟。那麼在高校拿不到科研項目就是很正常的現象,拿留學回國後拿不到項目說事是很不理智的。事實上我國給留學回國人員有很大的政策經濟支持,給顏寧甚至建立了獨立實驗室組建了獨立團隊。顏寧自己也說在國外不可能享受到這樣的條件。對重回普林斯頓大學顏寧表示只是普通的去做學術交流項目,並不存在出走的問題。我相信顏寧不久就會重返清華。我們的年青學者要戒驕戒躁,做研究出成果很重要,但教書育人在現階段的中國更重要,好好向施一公院士學習學習。

二,在國外科研環境就比中國好嗎?國外的科研環境好不好我不知道,但在國外的中國學者科研環境不好,這是可以確定的。我堂弟和弟媳都是英國UCL的留學生,我堂弟畢業後做了一段時間博士後後去了德國西門子 ,年薪120萬歐元,經濟待遇很不錯,但完成項目後還是選擇了回國發展,現在在上海交大。問到為啥回國時,他說在德國錢雖然多,但感覺就是二等人,作為其中一個子項目的負責人他要相關其他子項目的資料都要申請,經常被排除在工作會議之外,而自己的工作電腦多次被當局檢查,公司的歐美同事就沒有受到這種特別對待。他的妻子以前一直宣揚絕不給中國人打工,現在也回到了國內高校任教,她是在外企做到了中層就上不去了。前段時間,華人學者李曉江在美國實驗室被封大批華人留學生被美國政府驅逐想必大家都知道,加拿大微生物實驗室邱香果夫婦被當局除名。我想說,無論何時只有中國才是華人學者真正的家。中國雖然還很窮,學者們可能沒有項目,有了項目經費也不是很多,但中國人民是敬佩你們的。你們的貢獻人民不會忘記,國家不會忘記。那些在艱苦年代回到祖國的學者們,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周光召等人的光輝永遠在人民心中閃耀,必將載於中國史冊。

三,對於學者做領導的事實。有些人總是拿西方高校和中國高校對比,說中國教授們的熱衷於領導職務。那麼問題來了,中國高校因為經費問題無法像西方高校那樣僱傭經理人運營學校 ,學校裡面只有教師學生和後勤保障人員。學生肯定不能做領導,讓廚師或看門大爺做學校領導不知道諸位看官滿意否?估計不能滿意。那麼就只有從教師中間選拔領導了。既然只能這樣,當然要選學術成就高的才能服眾。學者做領導其實是客觀條件逼的,我認識的幾個高校領導天天焦頭爛額的。

四,學術腐敗問題。這在世界上都有 ,最近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學生不是也論文造假被曝光了嗎?美國野雞大學幾百所,那麼那些就讀學生的論文和學歷大家怎麼看?我們生活在中國,對中國此類的信息接觸的比較多,國外的我們瞭解的比較少。認為國外學術腐敗少是信息不對稱引起的。 國內學術腐敗有,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家不必糾結。

大家對國內學術問題很關心,體現了社會的進步,但不要盲目批評。國內外學者流動是很正常的,出國是為了提高學術水平,提高學術水平的目的是為了回來報國。永遠不要低估中國學者的中國心。中國學者的前途在中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