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什麼是真正的好電影——《鋼的琴》

1

對於專業人士來說,電影是一門藝術。但是對於大多數人像我一樣的普通人來說,我們缺乏鑑賞電影藝術的能力。電影,就像一本書,一首歌,一部電視劇,它深植於普羅大眾,它是一個故事、一句句對白和一幅幅畫。

讀大學時倒是經常跟室友一起,一杯可樂一袋瓜子,在寢室電影看一晚。但是畢業以來,我總覺得看完整一部電影的時間太過奢侈。並且毫不諱言,我太不喜歡看中國電影,這麼多年也基本沒有貢獻過票房,因為當下流量十足的片子實在沒什麼看點,故事都講不清。那些低調而評分高的,往往多講述舊農村的故事,一般都是現實主義,展現比較沉重的主題。

2


什麼是真正的好電影——《鋼的琴》

很早以前看到《鋼的琴》電影劇照時,破敗的背景,襤褸的衣衫,我以為又是這樣的老格調高分電影,所以也就失去了興趣。新年以來,因疫情關係囿於家中不得出,多的就是時間,所以認真看了一遍《鋼的琴》。沒想到開局地道的東北風味和黑色冷幽默風格,將我“沉重壓抑”的成見一掃而光,也就漸漸有了看完的興趣,甚至最好不得不說“真香”。

什麼電影是好電影?如果要用系統的電影藝術理論來賞析,這個問題太大也太專業。但是對於每個看電影的人來說,心中都有一個答案。無疑,《鋼的琴》在我心中就是一部好電影。

3

故事主線簡單清晰。

《鋼的琴》講述了東北下崗落魄工人為爭取離婚後女兒撫養權(當然也是為圓了女兒的鋼琴夢),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作為主線故事,又穿插了東北老工業象徵——兩根大煙囪的爆破以及主角感情線的故事,但是沒有故作深沉,故事敘述清晰明瞭,不脫離帶水。例如造鋼琴過程中,身邊朋友發生的事,簡單的幾分鐘幾個鏡頭就一筆帶過,但是卻恰到的反映了當時人的生活面貌。

地道的地域特色和時代要素 。

濃重的東北風格,地道的東北風味,一幀一景,牆上的標語,家裡的裝飾,街道小巷的佈置,歌舞廳等,都真實體現了東北風格,展現了九十年代初東北工業前期的突飛猛進和集體主義,更著重表達了東北工業沒落後的生活東北風貌。特別是提一下時不時響起的《超級瑪麗》BGM,讓我這個對東北完全陌生的九零後,也對這部電影產生了難以言表的親切。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精神態度。

影片中作為下崗的工人階級,他們幾乎一無所有,生活窮困潦倒。不管是時代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他們都沒有自怨自艾,沒有光怪陸離的荒誕搞笑,有的只是小人物的自嘲和東北式黑色幽默,分明是看的令人心疼的悲劇,卻讓人笑的流下了眼淚。

“一”與“多”的主旨要義。

電影分明有個明顯而清晰的主旨,即反映後工業時代下東北衰落後的社會風貌,片中一景一語都賦予了這個責任,但是卻沒有明確地表示控訴、祈願之類的主觀情緒。相反,每一個觀影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想法,有人為工人階級、為“共和國的長子”鳴不平,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東北工業承擔起了新中國的命運,但是在新的時代,卻被浪潮拍倒在沙灘上。有人看到了父女之間的親情和在集體主義下成長起來的同志友誼。好的電影像一個萬花筒,看到了不同的世間相。對我個人而言,雖然沒有東北人作為當事人心中的那份苦和痛,但是也親眼看到了村裡曾經作為縣乃至市經濟支柱的化工企業三十年間的輝煌和落寞。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浪潮浩浩蕩蕩,在發展的過程中,舊的事物總會被新的事物取代,我們唏噓不已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迎浪而上踏浪前行的奮發感。


什麼是真正的好電影——《鋼的琴》

至於電影技術內涵,我就不要不懂裝懂了,但是這部電影的配樂和構圖別有講究,單說構圖,號稱每一幀構圖都別有深意,趣味無限,另外,頗具特色的蘇聯風格BGM,從不同角度細品都有不同的韻味。

4

在這個偉大的時代,發展與矛盾同在,超越和碰撞兼具,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講。其實哪有那麼多束縛,中國電影的崛起,我想首先作為組成市場的每一個觀影者個人要給自己的思想解開枷鎖,迎合市場的資本才能把鏡頭給向這個時代真正需要表達的內涵,才能讓中國電影百花齊放,萬紫千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