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虛拳直腕,指齊掌空,意在筆前。唐.歐陽修《三十六法》
▲柳公權的楷書《陸士衡演連珠》
◎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北宋.黃庭堅《論書》
◎每欲書字,喻如下管,穩思審之,方可用筆。筆者心也,墨者手也,書者意也,依此行之,自然妙矣。宋.陳思《秦漢魏四朝用筆法》。
◎作書須以整暇出之,若勿忙行筆,則摺搭無起訖,往來無含蓄,如治亂絲而紊之矣。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意須從本領中來。本領精熟,則心意自能變化。清.馮班《鈍吟書要》。
◎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晉.衛夫人《筆陣圖》。
◎學書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手不主運而以腕運,腕雖主運而以心遠。清.宋曹《書法約言》。
◎意則應言而新,手隨意運,筆與手會,故意得諧稱。唐.張彥遠《法書要錄》。
◎意為筆蒙,則意闌;筆為意拘,則筆死。要使我順筆性,筆隨我勢,兩相得,則兩相融,而字之妙從此出矣。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書雖重法,然意乃法之所授命也。清.劉熙載《藝概》。
◎意在筆先,實非易事。窮微測奧,通乎神解,方到此高妙境地。夫逐字臨摹,先定位置,次玩承接,循其伸縮攢捉,細心體認,筆不妄下,胸有成竹,所謂意在筆先也。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凡書之時,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筆居心後,未作之使,結思成矣。管是將軍,故須持重;心是箭鋒,箭不欲遲......。唐.韋續《墨藪》。
◎用筆在乎虛掌而實指,緩衄而急送,意在筆前,字居筆後,其勢如舞鳳翔鸞,則其妙也。李華《三字訣》。
◎徐公曰:夫欲書先當想,看所書一紙之中是何詞句,言語多少,及紙色目,相稱以何等書令與書體相合,或真或行或草,與紙相當。然意在筆前,筆居心後,皆須存用筆法,想有難書之字,預於心中佈置,然後下筆,自然容與徘徊,意態雄逸,不得臨時無法任筆所成,則非謂能解也。唐.韓方明《授筆要說》。
◎未書之前,定志以帥其氣,將書之際,氧氣以充其志。明.項穆《書法雅言》。
◎凡作字,一筆才落,便當思第二三筆如何救應,如何結裹,“書法”所謂意在筆先,文向思後是也。唐。歐陽修《三十六法》。
◎敏思藏於胸中,巧態發於毫錟。南朝.瘐肩吾《書品》。
◎身者,元帥也。心者,軍師也。手者,副將也。指者,士卒也。明.項穆《書法雅言》。
◎凡作書要佈置,要神采。佈置本乎運心,神采生於運筆。清.宋曹《書法約言》。
◎以言發意,意則應言,而手隨意運,筆與手會。南朝.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
◎故學書必先作氣,立志高邁,勇猛精進。清.朱履貞《書法捷要》。
◎夫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設乃一向規矩,隨其工拙,以追肥瘦之體,疏密齊平之狀,過乃戒之於速,留乃畏之於遲,進退生疑,減否不決,運用迷於筆前,震動惑於手下,若此速造玄微,未之有也。唐.張懷灌《玉堂禁經》。
◎澄心定志,博習專研,字之全形,宛爾在目,筆之妙用,悠焉忘思,自然腕能從臂,指能從心,瀟灑神飛,徘徊翰逸。明.項穆《書法雅言》。
閱讀更多 書法愛好者之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