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看待一批自我陶醉“附庸風雅",又“毫無詩情"的老幹體“格律詩"?

雪月蒼狼


我是一位退休的,幾十年在會計崗位工作著,對文學,詩歌沒有多少沉澱的東西,但自從同學建立微信群后,在微信裡同學之間有將詩發在微信群裡的,同學們參與的熱情很高,一直以來,在人際關係上我是那種很木納的人,微信使我重新找到了埋在心底深處的情感,我寫的“詩”都是在跟同學調侃時即興寫的,直接在微信裡寫成的詩幾乎是一氣呵成,有感而發,雖然自己都不懂這種情感的爆發永“詩”來表達源於自己何時的底氣,但有句話我相信了,就是“功夫在詩外”,詩我不懂,但在同學群裡得到了點贊,我很高興,於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發現了詩歌網,所以,將自己的一些所謂“作品”也上傳到詩歌網上,現在,也有自己的粉絲,還是還是專業知名人士,所以,只要自己喜歡,有熱情,又一個要寫詩的衝動,可以邊寫邊學習


我是那片雲彩


“老幹體”一詞的出現,而且使用頻率還很高,這是一種文壇現象。但是,仔細分析和品味一下,“老幹體”這三個字,絕不是讚揚之語,而是具有諷刺意味。

所謂的“老幹體”,是指那些已經退休的老幹部所寫的詩詞,並在一些報紙副刊或文學期刊上發表。這些詩詞,有的嚴守格律,有些不守格律但卻以律詩的形式出現。但是,細讀這些詩詞,內容平平,立意不新,有點類似於生活中的流水賬,又有些象是標語口號。因為這種現象比較普遍,有人便把這類作品形象地概括為“老幹體”。

事實上,我們應該以平和和寬容的態度來對待“”老幹體”。自我陶醉也好,附庸風雅也罷,老幹部們愛好詩詞寫作,這本身確實是風雅之事。他們的這種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持否定態度的人,你也應該矯正一下自己的目光,讓自己的目光裡多一些理解和友善成分。

我國即將進入老年化社會,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接近13%。關愛老年人,不僅僅只體現在物質層面上,更值得關注的是他們的精神需求。一些愛好詩詞寫作的老年人,不僅僅都是老幹部,而是存在於老年人的各個群體中。

無論怎麼講,愛好詩詞寫作,畢竟是一種高雅的行為,文壇乃至整個社會,應該讓“老幹體”佔有一席之地。況且在“老幹體”中,也不乏有好的作品出現。循序漸進,老幹部們在創作中,會不斷積累經驗,提升水平和能力,說不準什麼時候,“老幹體”還會讓人刮目相看呢!

至於有些寫過“老幹體”,且自我陶醉,感覺良好的人,畢竟還是少數,也由他便吧。久而久之,他會認識到自己的。

總之,對於“老幹體”,還應以寬容為上。



徐文樞


`我也發表老幹體詞幾首

.沁園春,七十華誕

七十週年,

白駒過隙,

彈指一揮。

看中華大地,

奇蹟湧現。

綜合國為,

諸強比肩。

軍隊戰力,

世界前沿。

小康社會近眼前。

齊奮起,

創世界第一,

宛若星系。

艱險征程歷歷,

萬千豪情盈胸臆。

在朝鮮戰場,

打趴美帝。

中蘇論戰,

抗摧城力。

搶險救災,

昂首挺立。

百年復興定可期。

創新紀,

垂改革春風,

永不停歇。

千秋歲引,聯誼會

歡歌笑語,

同學重聚,

光陰荏苒四十秋。

晨光曦露書聲琅,

月掛西山仍求索。

書山路,

苦作舟,巰

宛如昨。

有幸降臨新社會,

窮孩離家把學求,

家族史上開先河。

初始家國小康樂,

現為復興強國求,

少年時,

韶華後,

永不休。

國產航母起航,欣喜,特依詞賀喜

菩薩蠻

浩浩蕩蕩我起航,

五洲四海勤巡逛。

歷史翻新篇,

航母產龍地。

昂首為和平,

正義添強援。

載十四億喜,

直航向岸彼。

十六字會三首

威,

紅旗獵獵萬里展,

齊歡慶,

輝煌七十載。

威,

天地星空有利器,

為中華,

鑄長城鐵壁。

威,

睡獅才醒要發威,

地球村,

成中華世界〈紀)。


千里馬想伯樂


自己寫格律詩也很多年了。寫格律詩,要講究平仄;押韻,一般是平水韻;填詞,可用詞林正韻;如果是律詩,無論五言七言,頷聯頸聯的對仗有嚴格要求。

至於老幹體,我認為輿論不必苛求。寫詩,是內心情感的表達方式,我們講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如果自娛自樂就沒必要苛求他們,如果要宣傳,發表,編輯就要慎之又慎,一是自己要懂,而是要求得高,否則就會在引領方向上出問題。

格律詩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平仄跌宕起伏,韻律朗朗上口!作為初學者,必須嚴格要求。如果沒有興趣或者覺得很難,就寫新詩吧。否則,邯鄲學步,四不像,就不好了。




誰共從容


什麼叫自我陶醉附庸風雅的老幹體呢?說這話之人應該是大有作為,成名成家了。你如若覺得人家”老幹體”水平低,這是自娛自樂的一個自媒體平臺,人家寫人家的”老幹體”,你寫你的高水平”鮮肉體”,應該是井水不犯河水。俗話說: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何必用”自我陶醉附庸風雅”等字眼去挖苦、諷刺人呢?有句話叫做:狗咬耗子,多管閒事。也許也是因應了喝了點墨水不認識爹孃的洋東西了。🙏🙏🙏


方言歌者


我從不取笑別人的詩詞聯。對在頭條寫作的作者,只要有時間,我都會點贊。誰有雅興都可以在頭條寫作參與進來,只要不傷風敗俗,不夜郎自大,不欺世盜名,我都願與詩友們同樂。誰也不是再世詩仙詩聖,水平肯定有高低,但我不會取笑那些熱愛寫作的老人家的作品為老幹體。畢竟,這詞太侮辱人。活到老,學到老,發揮餘熱不好嗎?誰家裡沒父母?難道你是從石頭蹦出來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做人心態要寬容點,對待老人更要寬容點。

小編,先別說別人附庸風雅,先別指責別人是老幹體,你出這題問本來就是侮辱了許多人。你很高水平?你有勇氣發這題問,就應該有勇氣發自己的作品出來讓大家評論一下!








鑑水漁翁


詩歌愛好是中國的民風,用韻句記事抒懷是文化傳統,是國粹,從古自今一直存在,從未間斷。無論是戰亂頻仍,大漠邊關,田園牧歌,花前月下,都有大量的詩歌記錄。直至新中國建立,在社會主義進程中,甚至掀起過大規模的詩歌運動(妥當與否是另一回事)創作了海量的詩歌、民歌、打油詩、快板、順口溜,湧現出了一批農民詩人、工人詩人、知識分子詩人、戰士詩人。如今時過境遷,歲月流逝,如同古代的詩歌一樣,大浪淘沙,消失的永遠消失了,消失的總是大多數,但少數好的,被人們喜愛的還是留下了。大多人的詩歌愛好都是從小開始,伴隨其一生。老幹部詩也一樣,並不是老了才寫,大多數也是伴隨了一生。很少有人臨到老了突然冒出個愛好來。只不過老幹部退休後,有閒暇把握自己的愛好,用詩歌總結自己的一生,或寫詩自娛養老,顯得集中一些罷了。由於大多水平比較低,參差不齊,被人嘲為老幹部體。其實不獨老幹部愛寫詩,許多老知青也寫,一些有文化的退休工人也寫,一些老農民張口就是順口溜、韻句,甚至街頭小販更是從早到晚快板不離口。這其實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不論是老幹部體,還是別的什麼體,無論水平高低,只要是健康的,文明的,向善的,就都是有益的!


菊園書巢


不能一概而論吧?如果說“老幹體”就是附庸風雅,只是缺點兒才氣而已…我最真實的感悟就是,我的爸爸就是隻上了兩年小學,然後就參了軍。他所有的文化知識都是在部隊自學的。閒來也寫寫詩。用我現在的水平看來,稱其為打油詩也可以。但是他對文化的熱衷,還有樂觀自信的心態,永遠是我不斷努力向上的榜樣和標杆!!!是我永遠值得尊重的,最偉大,最偉岸的形象!!!也是我不斷學習,奮發努力的動力!如果你們從心眼裡看不起“老幹體”的話,只能說你才華橫溢,橫溢到不知道什麼地方去了……(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斜雨釣叟576


“自我陶醉”、“附庸風雅”、“毫無詩情”、“老幹體”,一連串的挖苦諷剌之詞,把老幹部批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

提出這樣的問題的人,一般來說,應該是年紀比較輕的人吧!可能是因為他父母沒有當過幹部,而且他父母也根本不和詩詞打交道,也或許他父母的詩詞水平很高,而且他自己的詩詞水平也很高。



我認為,老幹部喜歡詩詞是好事,他們總比那些成天泡在麻將撲克之中的人高尚那麼一點。但是,自我陶醉、附庸風雅、毫無詩情,這就不行了。老幹部退休後,不去做其他的事,愛上詩詞,就應該好好鑽研一番,使自己的水平上點檔次,不要給年輕人留下口實,也為年輕人做個榜樣。


說到“老幹體”,格律詩可不是專為老幹部而創造的。年輕人也可為之,不當幹部的人也可為之。律詩、絕句、宋詞等等,乃是詩詞藝術中明珠珪寶,是傳統文化中的最精妙的東西,是不可以蔑視的。

對於這樣的明珠寶玉,我們可以運用其形式,裝進我們現在的新鮮內容,以反映現實生活或自己的情緒。這就是所謂“舊瓶裝新酒”的意思。但是說到創新,在這樣完美的形式中,已經是無懈可擊,再難找到突破口。我們只能是在前人創造的形式基礎上,在字詞平仄意思方面不必再拘泥於古人的音韻,而採用現在的音韻和現在的意思。



人家之所以說你是“老幹體”,就是因為你自我陶醉而毫無詩情,附庸風雅而毫無詩意。所以,既然愛之,便須懂之,尤須會之。不要認為和上句字數相等,就是對上了聯,更不要認為有四句就是絕句,還不要以為有八句就是律詩。平仄對仗詩情韻味一樣都不能少,才能叫做格律詩。

到此停筆,諸君千萬不可對號入座。我沒有批評誰,我希望大家批評我!

20200101


用戶60397079085


“老幹體”是個新詞彙,是傳統詩詞創作發展過程中特定時期的特殊文化現象,這類詩詞套話連篇、毫無生氣,不僅地方小報有,一些專業詩詞刊物也有,網絡詩詞也不乏正宗“老幹體”,儼然成為當今詩詞創作的一大流派。

因為題主問的是如何看待,就不對老幹體的歷史、成因做過多解釋。只談個人看法。

老幹體作為一種新興詩體最近幾年好像沒有原來那麼熱火朝天了,畢竟這個名詞已經帶了貶義。而老幹體最多發的就是紙媒,在網上雖然也有,但是由於網絡是個雙向的,多元的地界,老幹體在網絡上只要露面就難免不被嘲諷一番。作為在生活中有檯面、家庭中有地位、單位上有影響的老幹體創作者,誰能受得了網絡上這麼一噴?

所以,在新媒體上發老幹體詩文的人數量還是相對少些。

如果還有,大都是噴都噴不怕的思想頑固分子。他們不需要也不會接受別人的意見,一意孤行還當自己是英雄。

真正有頭腦、熱愛詩歌的人即便是囿於幾十年生活經歷,以老幹體入門詩歌,在網絡這個大染缸見識到真正的詩詞天地,大部分會收起驕傲,從頭學起。

我周圍就有很多這種人。位置的變化讓他們重新思考,更注重詩詞本身的內涵,儘量打散自身老幹體格局,作出好詩來。

我們說老幹體是新興詩體,其實也不確切。細想下來,中華千年官場下來,哪個文人不能寫兩首詩呢?哪個退養的官員沒寫過歌功頌德的應制詩呢?所以,老幹體從本源上來講並不是個新興玩意。李白、杜甫、王維、高適、歐陽修、蘇軾、辛棄疾,這些響噹噹地,頭上放射萬丈光芒的大詩人,誰還沒老過,誰還沒寫過?

但是,為何又說老幹體是新興詩體,而那些詩人寫的不算呢?因為人家有文采。

中國傳統官場上的大官不論怎麼說,都是文采過關的。他便要歌功頌德也會七轉八拐,不會因為阿諛奉承而顯得無恥。而文化斷層正是新中國這一代人無法彌補的缺憾,這與統治階層有關,與意識有關。

而到了今天,在全社會更加重視文化素養的環境下,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提倡宣講下,我們下一輩人,走到這個退休創作時節,自然要比當今這一輩高杆很多,也不用再重頭來學格律規範,也不會把心中的無比熱情用純樸簡單的套話直截了當地寫成口號輸出。

文藝範和口號鼓動本生就是相剋的兩個東西。

這兩個相剋的東西就形成了老幹體這個怪胎。

隨著整個社會文化層次的提高,這個怪胎除了在一些無法避免的場合之外,應該就會消失了。

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文壇與詩壇幸甚。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