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評價李清照?

不如歸去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明代·楊慎: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山谷所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詞品》卷二)

家庭背景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

學識淵博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薰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字無咎)的大力稱讚。朱弁《風月堂詩話》捲上說,李清照“善屬文,於詩尤工,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說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錄》稱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朱彧《萍洲可談》別本卷中稱揚她的“詩文典贍,無愧於古之作者”。

主要作品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長門草青青》、《憶秦娥·臨高閣》、《多麗·小樓寒》、《好事近·風定落花深》、《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等

《浯溪中興碑詩》、《烏江》(又名《夏日絕句》)、《皇帝閣春帖子》、《釣臺》、《上樞密韓肖胄詩》等

《金石錄序》、《詞論》、《打馬圖序》、《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等

創作風格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

  • 前期

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 後期

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春夏秋冬L


你們老師說李清照的作品擁有一點男性氣質的粗獷,這話沒錯,畢竟李清照既能寫哀婉落寞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也能寫浪漫豪放的“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畢竟,按照現今的觀點就是優秀的人大多“雌雄同體”,文學藝術上不分男女,只看作品。

關於李清照的才華,她不僅有“詞壓江南,文蓋塞北”之稱,更有“千古第一才女”的名號,一本《漱玉詞》和一篇《詞論》驚豔了歲月,尤其是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一起研究金石書畫的美好故事更讓人讚歎。

在文學造詣方面,李清照的婉約詞的確令人佩服,至少在當時特定年代下,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禁錮下,李清照打破世俗,她不去按照條條框框生活,她就是要活出自己的個性,活得你奈我何。

在古代,很多傳奇故事與藝術成績都在男性文人的身上發生,很少看見有哪個女子一鳴驚人,大多數女性都在深閨裡看看書繡繡花蕩蕩鞦韆,少有女性能夠在藝術方面大放光彩。

於是,女性被壓制著,她們不敢發聲又不甘平庸,就在這種矛盾之中又湧現出很多才女的傳奇故事,例如李清照,她才貌出眾又嫁了一個好丈夫,文能與男子叫板,又能在顛沛流離的年代裡以豪壯的氣魄寫家國之事。

她既有小家碧玉的溫柔,又有巾幗不讓鬚眉的膽識,她就是那個獨一無二的女詞人李清照。她悽婉清冷的筆調,耀眼了整個宋代甚至歷史,她的才情也讓現在的女生值得學習,去學習她身上那股對文學的追求與執著的精神,學習她敢於向生活叫板的勇氣。

至於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婚姻,在這就不多說了,畢竟故事在別人身上發生,好與壞只有當事人才知道,旁人無權評價干涉。


安小念說情感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北宋齊州(今濟南)人。“婉約派”詞風后期代表人物,素有“天下第一才女”之稱。她生於書香門第,其父進士及第,官至禮部員外郎,亦工於詞章。
李清照天資聰穎,又受家學薰陶,十六歲就寫出了《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


。十八歲成婚,不到二年時間,公、婆兩家依次陷入新舊兩派的黨爭之中。四年之間,兩家在這場政治風雲中折戟沉沙,遂隨夫迴歸青州故里。在青州的這段時間,她自號“易安居士”
,詞風形成了欲說還休,理罷又亂,纏綿悱惻的“易安體”。後世把她的詞和李煜的詞歸為一體,一個承前,一個繼後,通稱為“婉約派”。
李清照一生可謂跌宕起伏,黨爭之中喪父之痛,因為不生遭遇夫君冷落。這樣的生活倒還罷了,怎料金人南侵,痛失夫君,書籍,文物又被盜被誆。一個女人家落得無依無靠,孤身漂泊又囊中羞澀。萬般無奈之下她和張汝舟匆匆結婚,那知是個騙局,她不能忍受張的羞辱,對溥公堂卻身陷囹圄。最後,李清照得友人營救寓居於浙江金華,晚年在思念親人的綿綿傷痛中悄然離世,終年71歲。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說是苦難的一生,從二十歲開始,就一直生活在黨爭的政治風雲之下和靖康之變的歷史災難之中。她常常:借酒澆愁愁更愁,恨酒無力醉到休。
李清照的詞和她的人生一樣,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的陷入藕花深處,那就興盡晚回舟;蹴罷鞦韆,香汗溼透,見來人匆忙裡襪鏟釵溜,含著羞回首還把青梅嗅。即便是皇朝黨爭,也莫過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忒任你常駐心頭。

後期詞作,一反前期的纏綿悱惻,字裡行間迴響著裂帛的傷痛,舊時雁過聲唳驚心,聞一聲怎不使人悽悽慘慘慼戚,一回首晚來風急,逃亡路上,黃花遍地,一重未了一重添,怎一個愁字了得,罷、罷、罷,國破家亡空餘恨,可恨奴為女兒身,若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一回,欲將血汗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的英雄氣概和愛國情懷。


黃土情愫



她的人和詞風一樣,一度隨著世事錘鍊而從"溫婉派"過渡到“別是一家”韻味,有哀虐卻也攻氣十足,絕對有幾分"閨中蘇、辛,而非秦、柳"的鬚眉氣魄。

從閨閣氣息上升到通透疾苦,她的人生以及極富神秘色彩的感情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洗禮。赫赫有名於家國飄搖一線時,詞行記錄她從"似錦年華"到"鰥寡孤獨"到"被朝廷構陷被現實魚肉",曾鍾愛痴迷的"金石"也流落大半,不知所蹤。

而感情上所謂的"遇人不淑"則源於野史,野史已不可查,曾寫道李清照與初婚伉儷趙明誠因黨爭漸生嫌隙,而他臨陣叛逃,棄城池與百姓不顧的官場"懦舉",更令她如鯁在喉,頗為不齒。而第二次婚姻的終結,她承受《刑統》之"妻告夫,雖屬實,亦應徒刑兩年"的代價,舉報"為圖財恨不得害命"的第二任丈夫張汝舟,通過檢舉他“妄增舉數入官”的官場罪行,這才兜兜轉轉結了這場以"得金石"為目的的膠著婚姻騙局。許多細節已真假難辨,但一場場不相干政治事件和一次次生活漩渦倒真實是把這富賈金石的所有人和無辜牽連的政黨敗寇——李清照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眾矢之的。


她曾有"露濃花瘦……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卻把青梅嗅"的嬌潑,有“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的溫婉,有“沉醉不知歸路”、“濃睡不消殘酒”魏晉風度,有“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小清高,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激流,雖著命跡急轉直下過渡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尬寥處境,生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身不由己和“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鬱郁疾苦呻吟。

除卻史料載的"千古女詞人",她會是怎樣的人呢,父親李格非曾將她比作蔡文姬"中郎有女堪傳業"寄予厚望。蘇軾、黃庭之之輩亦對她的"才力華瞻""莫不擊掌稱賞"。從"詞"處總結一二,她曾嬌羞又活潑大方有文人的小自負清高,時而灑脫不羈時而激流勇進,進而通透疾苦,喜好斟酌怡情而不嗜酒如命。她女丈夫卻不失閨閣情趣,有旖旎的"花明月暗籠輕霧,剗襪步香階"、"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之態,是可軟可硬的人。話說"男有李後主女有李易安,恨二李不相見。"二人的顛沛流離寄人籬下之感是相同的,家國飄搖造成的命運多舛是相似的,她的剛毅不屈和忍辱負重在艱難竭蹶裡掙扎著是扎心的。一部《金石錄》(古文字相關文物研究)和護送金石碑刻書鼎等文物的漫漫長路就是她的一生啊……


"苦難"不會繞過任何一個人,老幼婦孺,紅顏黃花,從瓊漿玉液到粗糠酸薊,從玉樹庭花到無根的野草,好不悵惘,"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也因此才不是無病呻吟,而是生命嘶鳴……

慚愧淺嘗輒止,然感君一閱


洛洛文化


李清照,一個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傳奇女性。這位“詞國皇后”吟唱出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言壯語,寫就了“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轉細膩。這是一個人真正自信、真正活出自己的美好狀態。

大宋元豐七年(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離大明湖不算太遠的濟南章丘。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師承蘇軾,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生於書香門第,從小自是受到極好的教養和薰陶。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嬌俏清麗,有著大家閨秀的淑儀,更有著小兒女的歡脫。易安是她的號,取自陶淵明的一首詩“審容膝之易安”,住在簡陋的房子裡,內心安適,李清照確實做到了。

與靠緋聞炒作出道不同,李清照完全憑著自己的作品打開知名度。16歲那年,她的兩首《如夢令》被隱去作者名,在喜歡抄歌詞聽小曲的年輕太學生中廣為傳抄。當時的文人,無不擊節稱好。這個少女儼然成為京城裡最為耀眼的明珠。

上天格外厚待李清照,給了她歡快和樂的童年,還要賜予她一份完美的愛情。18歲那年,易安嫁給了與她情投意合的金石學家趙明誠。就像秦觀所說的那般,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婚後,李清照愛書寫詩詞,也愛飲酒打馬(麻將的一種),趙明誠則更痴迷於收藏金石字畫。新婚後,兩個人志趣相投,琴瑟和鳴。

可是世上哪有童話般的愛情故事,趙李兩家,政治上分屬新黨與舊黨。李家名列“元祐奸黨”被罷官之時,趙家正在仕途上鮮花著錦,作為奸黨子女,這之後,李清照受此牽連不允許居住在京城,李清照只好追隨李家返回濟南,至此與丈夫分離。期間,趙明誠以“無子”故,又納了妾。

只是好景不常,平靜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先是父親被排擠出朝廷,後又因為奸人構陷,公公去世,丈夫丟官。再後來,整個民族的劫難,靖康之難來了。一瞬間,看似繁盛的大宋王朝分崩離析。這是易安一生的分水嶺。前半生的安適繁華轉瞬即逝,人生中的悽風冷雨接踵而至。

那一年,金兵長驅直入中原,丈夫趙明誠赴任地方官,卻遭遇城中叛亂,身為知府卻乘夜逃跑了。因而趙明誠被罷官。五月,又復起被任命為湖州知府。可以想想就這麼個慫蛋,怎麼可能對愛情堅貞。於是他又撇下李清照要走了~是的,你沒看錯,他又不帶她。很快,趙明誠把自己作死了。盛夏一路狂奔,中暑發燒,八月即染瘧疾而身亡。

自此,人世間就只剩下李清照,無依無靠。逃難途中,李清照攜帶的貴重文物也幾乎喪失殆盡。後來易安流落臨安,張汝舟趁虛而入,李清照本以為是良人,誰知婚後不久,張汝州的醜惡面目便暴露出來。他不過是在圖謀李清照的文物財產,在發現易安的財產所剩無幾且看守十分嚴密時,對她拳腳相加。當李清照看清了張汝舟的嘴臉之後,立刻就要同他離婚。依照宋代律法,妻子同丈夫離婚,無論是誰的錯,妻子都要有牢獄之災。幸得好友相助,李清照入獄九天後便被釋放。

至此,國破家亡,丈夫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已年近半百的李清照膝下也無一子,孑然一身,無家可歸。可為了保護好夫君一輩子的心血,李清照決定編校完成夫君的《金石錄》,於是又開始了在連天烽火中飄泊流寓、動盪不安的生活。

縱觀易安一生,前半生因生活優裕閒適而嬌俏明媚,後半生遇國變家亡而悽婉流離。但無論順境逆境她始終保持獨立,敢愛敢恨,不囿於封建禮教,又心懷天下,放至今天,她依舊是獨立新女性的代表。

千古才女已然消逝於歷史長河之中,但她所創作的那些詩與詞,還有她藝術人生中那些豐富曲折的故事,將永遠流傳下去,讓每一位親近文學的人,都有幸盛享其中的精華與美妙。


必讀歷史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我喝酒賭博坐牢離婚,但我是個好姑娘,寫的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愛喝酒,未婚時和閨蜜們春遊划船,喝!下雨刮風天,喝!喝得太多,連妝也忘記妝了,但還要喝!不信你看: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瑞腦香消魂夢斷,闢寒金小髻鬟松。

結了婚依然喝,

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燻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餘香,更得些時。

全是對丈夫趙明誠趙明誠思念。

她還愛賭博,在賭錢聖經《打馬圖序》開篇寫道:

“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巳。”還不厭其煩地記錄自己精通的賭博種類:加減、插關火、博塞、彈棋、打揭、大小、奕棋、採選、胡畫、數倉、打馬、族鬼、賭快、藏酒、摴蒲、雙蹙融、選仙、大小象棋、長行、葉子、豬窩……

這還沒完,最後她還說,“使千萬世後,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居士也。”我就封你為宋朝賭神好不啦。

離婚肯定大家都知道了。李清照34歲時,趙明誠收到了起復的通知,立刻趕往他鄉做官,趙明誠很快在外地納了妾。但後來,當她聽到趙明誠臥病的消息,仍然趕忙坐船“一日夜行三百里”,到建康城探望丈夫。一個月之後,趙明誠死了。

李清照嫁的第二個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張汝舟最大的能力,就是花言巧語。婚後不久,李清照和張汝舟都發現,上當了,張汝舟娶李清照,為的是李清照的財,李清照嫁張汝舟,為的是情。這場婚姻只存在了100天,李清照向官府舉報張汝舟,張汝舟被判編管柳州,兩人,終於離了。


susie李舒


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支女兒花。這支花在宋代萌發,絢爛了中國詩詞的整個花季。飄散在清香的詩箋上,她搖曳生姿的走來,行於汴京,訪於金華,行走於五千年的華夏文化,帶來的是璀璨華章錦瑟流年,這就是李清照,一個聰穎與傲骨,柔情與相思,堅強與悲慼的傳奇女子!(內容原創,非首發)

(年少李易安)

桃花離謝,枕隱流年。曉荷風細,雲淡煙輕。陌上花開,時光清濯。明水湖清澈如許,小亭臺迎風而立。雨入瀟湘,激皺一池綠光,這個美麗婉約的女子降臨到人間。 “明如水,清如鏡”李格非喜得愛女,取名“清照”。

自由沉醉於筆墨書香中,讓這個本就美麗端莊的女子平添幾分特有的魅力。 本為靈秀之木,舒展於一片書香的沃土。韶華易逝,染指流年。多年以後她出落成一個容貌清麗,才情傳世的女子,滋潤這枯燥流年,驚豔這庸俗紅塵,留下一段蕩氣迴腸的傳奇,響徹雲間。

世俗的眼光怎會禁錮的了一個超然的靈魂?“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短短數十字小令就已衝破了封建禮教的束縛。 年方二八,盪舟與姊妹同遊。夕陽餘暉的掩映下,湖面顯得格外醉人。碧水清波,荷塘暮色。晚風襲來,暗香浮動。

酒興未了,泛舟於湖上。許是酒興壯了的膽量,竟誤入藕花深處。心慌意亂,爭渡爭渡。平靜的湖面打破了一如既往的沉寂,驚的一灘鷗鷺飛起。



閨房深寂寂

暮上時分,花好月圓。少女時期的哀怨終凝結成字裡行間裡的墨香。這一世,終遇了,那一個可以相許一生的男人。人間又多了一對伉儷情深。與他相處的每一分秒,都是心動的感覺,自此人間遍地都是春暖花開。

“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少女的柔情蜜意,散發在流光溢彩的青春裡。以前所有的念想,不過是隔岸瞭望美景。滾滾紅塵中,他來了,她愛了。一切來的剛剛好。

這一日,陌上花開,暗香浮動,沁人心脾。藤蔓的鞦韆索上盪漾著一位柔波般女子。出神的望著天空的太陽泛著日暈,眼前的一切逐漸變得朦朧,迷離。彷彿一切將要進入一場幻境。 香汗浸溼了衣袖,她漫步走來。不知道,下一刻將會是怦然心動的感覺。

忽聞家僕引客前來,她慌忙躲閃而去,殊不知髮髻上的金釵滑落在草叢裡。一扇半掩的門窗後面,一位好奇的少女偷偷瞄著來者,任由兩朵粉霞飛上臉頰。

終日的哀怨,終究敗給了那狂熱的心跳。筆直的梅樹,剛好將少女遮掩,頻頻回頭,佯作嗅青梅。 來者正是官居三品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就是這飽含深情的偷望,猶如驚鴻一瞥,一個豐美俊朗的少年從此便藏在了心中。




雲中誰寄錦書來

江梅已謝,紅桃不開。世間的美好總是稍縱即逝,一如她與明誠。紅燭軟帳,兩情相悅。最終敵不過一場分離。

事實上,人間多的是離散,現實也少不了兵荒馬亂。正如雪域一個不朽的傳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也許只有經歷過夫妻分離,方能明白。兒女時期的傷春悲秋的感懷是多麼的不值一提。錦繡鸞床上的寂寞,才真是讓人徹骨心寒。

據《宋史》記載元佑年末,高太后離世,宋哲宗親政。舊黨一派從此便成了風中柳絮,雨中浮萍,毫無立足之地。蔡京一派青雲直上,蘇黃一黨頻遭貶謫。 到了徽宗即位,便是更加重用新黨,從此對舊黨徹底打壓。這對趙家可謂是一件大喜事,但李格非當時與蘇軾等人來往甚密,被牽連至“元佑黨人”。

李清照本以為趙挺之會顧及聯姻關係上會救父親於水深火熱之中,卻又不知他正在醞釀一個親近皇室就此飛黃騰達的富貴夢。

“炙手可熱心可寒”趙挺之早已將其父女二人拒之門外。 時年九月,朝廷頒佈法令昭告天下“宗室不得與元佑黨子孫有服親為婚姻,內已定未過禮者並改正”可謂禍不單行,不幸的人生活讓你加倍飽嘗。



至親至疏是夫妻

她渴望相依陪伴的忠貞卻被偎紅倚翠化為虛妄。聲色犬馬,流光溢彩,眼前有了妾室的趙明誠,可否還是原來那個與自己賭書潑茶的男人?

倉皇來此,趙明誠只草率安排,命人安排一間空屋,就沉醉於他自己的喜好中去了。 窗外,距他不過數尺遠,趙明誠丰神依舊,繼續他的鶯歌燕舞。

可見萊州的他不僅安好,還甚是快活。青州的孤獨,來路的寂寞,見到趙明誠後非但不減,反而愈加心痛。 倘若因青春不再,而夫君移情別戀。她斷然不會原諒。封建時期,一夫多妻雖正常不過。但她認定的人必當人品高潔。這點自信他是有的。

成親以來,她沒有為生活的貧困而怨過也不曾因食無重肉,衣無重採而怨過,亦不曾因趙明誠心繫仕途而挽留。但此刻她真的無法抗拒眼前這個歌舞平生的趙明誠卻是自己心心念念愛的男人。 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她真怕趙明誠就此變了心,於是她寫下了這首《感懷》,希望他能記起青州那段作詞題畫,弄梅賞菊的點滴歲月。 她沒有讓自己變成一個心懷怨恨,不依不饒面目可憎的婦人,而是一個更多包容體察他的女子。

四目相對的剎那間,她熱淚盈眶。這樣長久的等待已不是她人生之中第一次。經歷了漫長的煙塵,她仍無法學會淡然,趙明誠對她,始終只有愛戀。 終於她的辛苦換來了圓滿,宋徽宗宣和四年,有著共同愛好的李清照與他終於回到了從前。

夜色繾綣,萬籟俱寂。冰涼的寒夜裡身旁那個溫暖自己的男人回來了。但羅幃帳下,紅燭飄動。一場更大的風波正在悄然而至。整個北宋都在風中飄泊


傷心枕上三更雨

遠處,戰火瀰漫,山河破碎。近處,母親去世,悲從中來。若要奔喪,辛苦經營的文物如何安置?

此刻趙明誠尚在淄州任職,戰火尚未至此,但日後必也是岌岌可危。夫妻二人制定計劃將它們分批次運往江寧。李清照獨自留在淄州照看文物。於是,夫妻短暫的相聚後,又將面臨分離。 《金石錄後序》記載“凡所謂十餘屋者,已皆為煨燼矣。”即便如此,青州苦心經營的文物全部化為灰燼,他們拼死只留住了部分最珍貴的文物。

覆巢之下 復有完卵乎?王朝顛覆面前,一介女子回天乏術,兵變之後,李清照帶珍貴文物來到江寧。 此時,趙明誠已是江寧知府。江寧自古為六朝古都,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雖內憂外患,此地倒也安寧。李清照與夫團圓,也算暫時安穩。

建炎三年,御營統治官王亦於城內興兵作亂。此人官低於趙明誠,統轄的兵馬卻隸屬朝廷。幸運的是已被下旨調任湖州,但當他得知此事時,雖身在江寧,卻將此事全盤推給新到任的江州知府,自己夥同江寧其他兩名官員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落縋而逃。

於法律層面來講,人們也許不能對他指責一二,但於道德層面來說,他雖被調往湖州,但身在江寧,身為一方父母官,卻視暴亂而不見實在愧為朝臣。 若非李謨提前採取行動,恐怕江寧城早已淪陷,也許他會被叛軍殺害,也許全城百姓都會死於非命。

李清照得知此事痛心疾首,想到夫君狼狽出逃的樣子,她甚至懷疑此刻的趙明誠還是那個俊態丰神的少年嗎? 然而,她亦是經過磨難之人,他對趙明誠愛慕始終大於苛責。在時光的驗證下她選擇了原諒。他們二人商定述職之後便解甲歸田,隱居山林。亂世的烽煙中,他們真的能全身而退嗎......

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旦夕禍福。此一別,不到一月,李清照等來的不是丈夫,而是夫君身患重疾的噩耗。 她連夜啟程,憂心如焚,等站到他的面前,他卻已因服用大量黃芩而腹瀉不止,數病齊發,命在旦夕。

僅僅幾日便絕塵而去。 那個曾與她相許走遍萬水千山,寫下紅塵滾滾的人,永遠訣別了。 酒一杯接連一杯,卻也無法阻擋晚來風急的蝕骨心寒。偏偏此時,菊花盛放,往日時光湧入心頭,山河破碎,故國不堪回首。

彷彿一夜之間這個風塵女子變得一無所有。 夜來幽夢忽還鄉,只一秋芳華,一窗閒月,便把這無盡的哀思推到極致。滿腹相思化作一盅毒酒,稍不小心便滲入心臟,毒發身亡。 愛,生如許,卻凋謝至極。唯獨她青絲化白髮,殘損年華,紅綃帳內,任紅燭搖曳,只留她一人香消玉損。

此刻李清照除了剩餘的金石書畫便一無所有,命運至此,也許上蒼會憐憫這個欲將血淚寄山河的柔弱女子。誰也不知一路逃亡,坎坷的命運中還有什麼等著她去經歷......



寂寞空庭春欲晚

亂世之中,一個女子只想有一個安穩的人生,世事紛亂,她需要有一個人來安頓她那漂泊無依的心。也許是造化弄人,偏偏一個叫張汝舟的人闖進了她的世界。

也許她是真的累了吧,年少時的機警與聰慧早已被長久的戰亂與喪夫之痛消磨殆盡。能有一個家已成為她最大的訴求,她竟然沒有看透他,一個巧舌如簧另有他圖的卑鄙小人。 張汝舟剛認識李清照時,一貫積極主動,表面上十分和氣。然而成親之後他的目的漸漸暴漏,李清照很快發現張汝舟非凡學識方面無法與趙明誠並肩,而且其道德品行甚是敗壞,與她成婚竟是為了她的珍貴文物。

然而幾經波折,李清照的文物已經所剩無幾,即便成婚之後,李清照也並沒有讓他保管,這時他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謀財計劃徹底泡湯。 他本以為在那樣的時代,她會跟其他深受封建制度束縛的女子一樣,一旦嫁了人,便會成為那人的附屬品,但他發現他錯了。為了達到目的,他對一介女子非打即罵,向世人盡情的展示一個男人的卑鄙下流。

李清照原本已經傷痕累累的心再也經受不起摧殘,但令他也想不到的是,在那樣的時代,她竟然敢主動提出“離婚”。可想而知,她的內心是有多麼的絕望。 在她的愛情史詩上,我想她與趙明誠這一世歡愛,終究沒有錯付。

在那樣的年代裡能夠遇見趙明誠那樣的人也許已是她花光了所有的運氣。即便他早早離去,從此無緣際會。但她依舊可以就著回憶,溫暖餘生。因為她知道,若生當相見,亡者會黃泉

再也不似年少時一艘小船泛舟湖上,縱情飲酒,驚得鷗鷺紛飛。

此刻雙溪河畔的她,在經歷了國破家亡,痛失丈夫,文物流失之後,那無窮無盡的傷痛又豈是一艘小舟可以載動的?

風住塵香花已盡,也許是所有愛情的歸宿吧,任你年少時愛過,痛過,終是抵不過時光無情。所有的感情都在時光中黯淡,待回首,也許只剩下一張熟悉又陌生的蒼白麵容。 “尺幅鮫綃勞惠贈,為君那得不傷悲!”春色仍如幾十年前那般,但她此刻早已無心享受。昨日種種,徹底成為一場夢境,蒼涼之中,透著荒誕。遠方的落日,透過青黑色的暮雲,透出一道奪目的光芒。

紹興九年,宋金兩國達成協議。趙構大赦天下,終於結束了動盪不安的時局。而半生煙雨,半世落花的她還能從那場厄運中解脫嗎?陪伴她的也許只有青梅樹下邂逅的回憶,還有那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吧,也許她也權是仰仗著往日的溫存辛苦度日吧。 ”

欲將血淚寄山河,去撒東山一抔土”千百年來無一女子可輕易與之並肩。 物是人非事事休,遠去了沙鷗紛飛,遠去了風疏雨驟。東籬把酒黃昏的記憶也逐漸模糊,梧桐細雨在夜色中也已逐漸朦朧。

山月不知人事該,唯有那一年年開了又謝,謝了又開的梨花,笑傲春風,一如她那細密的人生。最終都將化作一陣煙塵,飄散於青天之上。 她終是搖曳生姿的走了,行於汴京,訪於金華,行於五千年的華夏文化,帶來璀璨的華章,用沾滿詩香的筆墨,描繪出一個春暖花開的人間......(完)


傳統書屋


才女之名,自東漢班昭而起,至宋代李清照可謂是達到頂峰,據說水星上的十幾座環形山中的一座就是以中國這位最著名的女作家命名。李清照之名,可謂是如雷貫耳,當代人如果誇誰是李清照在世,別管是學工商管理還是通信工程,那絕對是才貌一流的女神。可是,李清照卻遠不如當代這些女神們生活的風光無限,相反,她在自己的詞作中數次抒發內心的哀愁,光是經考證確為其詞的作品中,"愁"字就出現了十三次之多,那麼這位千古才女緣何總是這樣唉聲嘆氣呢?

1. 志壯身柔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仕宦之家,父親是著名的後蘇門四學士之一,李格非。當時來說,李格非是權傾一時的重臣,並與蘇軾等文壇巨擘來往甚密。而李清照的生母與繼母也都是書香門第出身,飽讀詩書。在這種情況下,李清照便受到這種濃烈文學氛圍的薰陶。而作家一般都是敏感多思的,更別提李清照作為女子,必須每天面對深宅大院裡的重門深戶了,她空有文才,但是也只能是"智力過剩"造成的百無聊賴。她曾在詞中多次提到狹窄的生存環境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小重山》),"帝裡。春晚,重門深院"(《怨王孫·春暮》,"小院閒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浣溪沙》),"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點絳唇·閨思》)……她獨自面對著一方小小的庭院,無法擺脫性別帶給她的枷鎖而在男性世界中有一番作為,她曾經有一首氣勢恢弘的《漁家傲·記夢》表明了自己這種進取的精神與不同於一般小女兒的高境界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從她的生長環境與教育背景來看,有這種進取的精神是不足為奇的,但是她最終的本質也只是一個古農耕社會下兼有才色的女子而已,有時,在逆境中的進取心,是一種折磨。而當時的詞評家對於李清照的才華雖然有所耳聞,但女子弄文仍舊是木秀於林,惹得許多男性文人側目。南宋詞論家胡仔在其著作《苕溪漁隱叢話》中提到:"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此語亦婦人所難道也。易安再適張汝舟,未幾又反目,有啟事與綦處厚雲:'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駶儈之下材',傳者笑之。"這位胡兄先是充滿賞玩意味地誇讚以下易安的"小詞",爾後就開啟了嘲諷模式,傳閒話說李清照再嫁張汝舟是年老色衰配齷齪小人,"傳者笑之"四個字更是寫出了這些芸芸眾生的醜惡嘴臉,彷彿在說:"看吧,不就會寫兩首詞,狂什麼狂,也就是個二婚又失敗老女人而已。"這真的讓筆者很感嘆,胡兄到底是喜不喜歡易安詞呢?喜歡又何必刻薄作者,不喜歡為何又帶著一種不服氣去誇讚呢?



2. 半生漂泊

此外,她與趙明誠的愛情故事也廣為人知,兩人屏居青州時"賭書消得潑茶香"。"賭書"是一種智力遊戲,即詢問對方哪句文章出自哪本書的第幾頁甚至第幾行,可謂是比拼"照相機式"的記憶力。他們兩人琴瑟偕鳴,廣搜金石古玩,"……始謀食去重肉,衣去重採,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遇書史百家,字不剜缺,本不訛謬者,輒市之……樂在聲色狗馬之上。"一個人如果有可以節衣縮食去滿足的愛好無疑是可愛而幸福的,正所謂"人無癖不可與之交"。而當你的伴侶與你擁有同一種可以去節衣縮食滿足的愛好,如同兩人都喜歡戶外攀爬亦或是集郵,可以說生活便是豐富多彩,令人豔羨。然而,隨著政局的改變,李格非與趙明誠之父趙挺之政見不和,李格非與趙挺之也相繼為奸人所陷,國破家亡,與明誠兩地分居,明誠病故,金石古玩散佚等一系列打擊接踵而至,給她明黃色的前半生蒙上了黯淡的收尾。她在晚年的一首《清平樂》可以說寫盡了自己的淒涼心事: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李清照很喜歡以花朵進行自比,只不過,她年輕時所寫桂花是"雖無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所寫白菊更是"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充滿了"清"、"正"、"柔"、"仙"的氣質。可此時的她,經過了後半生的摧殘,心也如那梅花一樣片片凋落下來,只有清淚灑遍單衣,我們彷彿能看到那個"人比黃花瘦"的柔弱倩影,身著素袍,在冷風中搖曳飄零。


3. 才女默示錄

遠在大洋彼岸的一位美國漢學家艾朗諾寫了一本書,名為《才女之累·李清照的接受史》。書中認為,李清照之所以進化成當今社會的"才女"代表,是宋代以來人們一層一層疊加給她的,每個時代都有各自對於女性作家的觀點與評價。正如張愛玲所說的,一個名字,掛在千萬人嘴上說來說去,這水汽也會讓她生了鏽,正所謂眾口鑠金。不論男性還是女性,"才女"一詞實在充滿了誘惑力,在所謂"女權崛起"的當代中國更是如此,前段時間《中國詩詞大會》捧紅了武藝姝這個十六歲小姑娘,有文章叫囂這姑娘滿足了中國男人對才女的所有想象。拜託!人家才十六歲啊!救救孩子吧!但是這文章有一點說的沒錯,中國男人對所謂才女是有想象的,至於是什麼想象?是男人的想象。

有時候,無論怎樣去抗爭,我們都不曾改變世界。李清照是幸運的,她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宋代那日益堅固的隔絕女性的藩籬,於青史上終留下了一席之位。後人怎樣評說,她已無從知曉,我們也無法假設她如果生活在當今會是怎樣一位優秀的女性。但毫無疑問的是,她依舊會活出精彩的自我。而自我的主體是"我"而非他人。於古於今,男性始終將會是文壇的主宰者而非參與者,這個世界或許也一樣,我們承認並接受一些事實,但是總會有不斷的疑問浮上心頭,恰似"天教憔悴度芳姿"。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一往文學


怎樣評價李清照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一、文學創作方面具有崇高的成就。

李清照現存作品,詞五十餘首,詩十餘首,文章八篇,總計不過百首,但是,僅憑這些為數不多的作品,李清照在名家輩出的古代文學長河中佔有一席之地,這說明她文學創作的崇高成就。

二、獨樹一幟,自成一家。

李清照的詞:“格調高雅清麗,情感濃烈真摯,個性鮮明突出,語言通俗清新。(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康震教授)”她擅長藉助日常細微的生活細節,傳達複雜微妙的內心世界情感。在古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成為一代“婉約詞宗”。

三、命運多舛,愛憎分明。

李清照生活在靖康之變的年代,年輕的丈夫趙明誠又爆病身亡。在戰爭年代,數次逃難,顛沛流離,感受到無數的艱辛。晚年再嫁又離,在古代彰顯她鮮明的個性。

四、俯視巾幗,不讓鬚眉。

李清照的詩詞才華和傑出的成就,在古代與各位前輩大家相比,毫不遜色,在女性詞人中,也是首屈一指。所以,清代學者李調元評價李清照說:“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




明月籠沙


李清照生於1084,卒於1155,濟南章丘人,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

李清照用詞清新自然,不拘一格,她的作品婉約大氣,很有韻味,讀來朗朗上口,意境悠然。她早年還寫過一篇《詞論》提出了別是一家說法,是宋代的重要詞論,後人稱之為婉約詞宗。

宋代是詩詞的巔峰時期,百花爭豔,易安詞在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成一家,被宋人稱易安體。辛棄疾就在《醜奴兒近》中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

實際上李清照的詩詞要分兩個時期,歷經北宋和南宋的變遷,以及她中年喪夫,又無子女,改嫁後婚後生活不幸又離異,在古代這般可想一個女人的悲苦,以至於她晚年的作品多了些淒涼。

前期作品多描寫她的閨中生活和情感以及自然風光和相思。後期主要是抒發孤獨生活中的哀愁,惆悵,以及思鄉和悼亡趙明誠的情感。

總之李清照在宋代就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具有強烈的愛國色彩,她的詩詞被後人廣為傳訟,在古代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