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詹鬆: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現在是早上9點鐘,平時武漢的這個時間,應該是車水馬龍。而此刻,我們可以看到,街上一臺車都沒有……武漢快點好起來,快點好起來……武漢加油!"這段夾雜哭泣聲的獨白,出自前不久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一段新聞視頻。截止目前,這條感動了億萬網友的視頻,在騰訊的播放量已達1503.7萬次。視頻中數度哽咽的男子,是就職於長江日報的攝影記者,土生土長的武漢人詹松。



"直播當天正是武漢中心城區機動車禁行首日。早上8點鐘,詹松騎著電動車經過香港路、臺北路、循禮門、江漢路、六渡橋、友誼路最終到達晴川橋(彩虹橋),這一路都在直播。到達晴川橋後,也就是觀眾看到詹松哽咽的那段視頻。"以往春節,凌晨兩三點鐘的車流量都比現在多,這種反差讓我心裡很難受。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我還是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當時心裡堵得慌。"詹松說。


拍攝與當年非典有些類似

但是表現方法更加多樣化

口述:詹松

整理:曹旭

漢口火車站春運開始,詹松注意到戴口罩的旅客越來越多,出於職業習慣,他當時覺得應該把這樣的狀態拍下來。

1月21日開始,詹松先後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機場、社區……等等地方採訪拍攝,其中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那種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幾乎一天一變的現場,和所有建設者滿腔熱情投入到醫院建設中,希望醫院早日建成的狀態,令詹松印象非常深刻。但最為感動的,還是2月9日,武漢天河機場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當天有40多架次航班降落,有5000餘人,這些醫務人員放下家庭、親人,為撲滅疫情義,無反顧地來到武漢。詹松在完成拍攝任務後,站在一旁,對醫療隊一直說著"謝謝、謝謝。"

沒有采訪任務的時候,詹松就帶著相機,騎著電動車漫遊街頭。由於詹松的愛人餘蘋麗是武漢市同濟醫院急診內科的一名護士,屬於最早一批接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醫務工作者,於是,夫妻二人達成"協議"——家裡只能一個人在醫院。也因為這樣,詹松不到醫院採訪。"

最好的片子不一定是出在醫院,醫院的現場圖片,同質化競爭太多。而在這場疫情裡,城市,社區,人,都在發生著改變,甚至人們購物方式的改變都值得拍攝和記錄。"

在談及這次報道與以往有什麼不同,詹松說,這次新聞報道,武漢是主戰場,說實話,還是哪裡人多,記者往哪裡去,雖然被傳染的可能性極高,但作為新聞攝影記者,就要有責任、有擔當,記錄下這一特殊時期的武漢,和這個城市裡的人。詹松說:"我個人覺得與當年非典有些類似,但是表現方法更加多樣化。當然,最困難的是如何突破自己的認知侷限。"

詹松自認為不算是一個很優秀的攝影記者,他坦言,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儘量拍好片子。為此,他還提前學習了不少當年非典時期和非洲埃博拉病毒肆虐的新聞圖片,也觀察他媒體的同行照片,比差距,找不足。作為武漢本地攝影記者,同時也是疫情發生地中心的居民,這樣的身份,也讓詹松在報道中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疫情之下,一家人的生活如上街買菜,接送愛人上下班,詹松都隨身帶著一臺小相機便於隨時捕捉鏡頭。

這一段時間的採訪,也給詹松和家庭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詹松和妻子就通過做家務,炒菜做飯,一起找電影看來減壓。他說,電影中的拍攝畫面很多是可以借鑑在攝影中的,雖然全市市民不出門,但是我們和一線抗疫的醫療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們一樣必須出去。記者和新聞報道作用是在於,及時將準確的消息傳遞給受眾,同時提供正能力的報道。通過看電影疏導自己,雖然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看的什麼。他還喜歡吃零食,這次可以正大光明地吃零食了。當然,平時拍攝也是一種解壓的方式。詹松還幫助妻子尋找物資,通過朋友為妻子所在醫院募集到2000個口罩,還牽線為方艙醫院送去1000瓶酒精。儘管也非常擔心妻子,但詹松說,家務我多做,讓她多休息,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

和許多人一樣,詹松也期盼這疫情早日結束。到那個時候,他想多陪陪孩子和家人,再和三五好友聚聚,吃頓火鍋必不可少。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1月21日,武漢漢口火車站,戴著口罩出行的旅客們。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1月24日,武漢火神醫院建設首日,施工建設者在工作間隙吃著包子。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1月24日除夕夜,我們一家通過視頻與還在醫院上班的妻子一起吃團年飯。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1月28日,武漢漢口香江西路附近一家醫院門口,志願者將酒店製作的免費盒飯送給醫護人員。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2月3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醫療物資倉庫,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校友會的志願者們搬運物資。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2月9日,武漢天河機場,來自全國各地近6000人的醫療隊抵達武漢,他們將戰鬥在疫情最前沿。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2月9日,武漢漢口香港路上一小區門口,居民拿到團購的蔬菜。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2月12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開始接收輕症患者。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2月17日,8架空軍運輸機載676名醫護人員和50噸醫療物資抵達武漢天河機場。這是空軍繼1月24日(除夕)後,第四次運輸部隊醫護人員支援湖北疫情防控。據悉,四次共運輸2866名軍隊醫護人員和170餘噸醫療物資。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2月20日,武漢西馬新村社區,來自江漢區城管局的中隊長鬍軍和劉敏檢查居民出入證。恰好這名回家的居民也是一名下沉幹部。


“疫”線報道 | 詹松:我的武漢一定會好起來

2月20日,武漢天門墩路10號,來自武漢金控集團的公司總助張秋林和業務部總經理張小剛正在一天的工作核對。


題圖照片:在武漢天河機場採訪的詹松(本人供圖)

題圖及圖片設計:瞿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