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明朝巡撫吹牛:給我六萬軍隊,活捉努爾哈赤,結果他被處死

有些人總愛吹牛皮、說大話、誇誇其談,這樣的人不僅現在有,古代也有!比如在明朝末年,努爾哈赤崛起於遼東,多次打敗明朝的軍隊。這時候,明朝內部有一位巡撫站了起來,公開宣稱,給他六萬軍隊,他就能“一舉蕩平”,生擒努爾哈赤,然而結果卻讓人啼笑皆非,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明朝的這位吹牛巡撫名叫王化貞,是山東諸城人。萬曆四十一年,王化貞考取進士,擔任過戶部主事,後出任寧前道右參議。1621年,努爾哈赤率領後金軍隊,發起遼瀋之戰,明軍大敗,經略袁應泰自殺殉國。朝廷任命巡撫薛國用為經略,王化貞升任遼東巡撫。不久後,朝廷啟用熊廷弼出任經略。

明朝巡撫吹牛:給我六萬軍隊,活捉努爾哈赤,結果他被處死

​在熊廷弼沒有到任前,遼西地區人心惶惶,王化貞召集流亡,激勵士氣,安定人心,一時間他成為赫赫有名的人物,朝廷對他非常倚重。按理說,既然熊廷弼是經略,就應該由他全權處置軍務,可是他只能駐守山海關,遼西的軍務完全由駐守廣寧的巡撫王化貞負責。朝廷這樣的安排,引發了內訌。

熊廷弼別看也是書生出身,可是他有膽有識,深通兵法,而且善於騎射。在第一次擔任遼東經略時,熊廷弼積極整頓防務,連努爾哈赤也不敢小覷。可是由於熊廷弼為人耿直,得罪了不少人,遭到政敵排擠,被迫離職。第二次出任經略時,熊廷弼提出了著名的“三方佈置策”,核心是主守。

明朝巡撫吹牛:給我六萬軍隊,活捉努爾哈赤,結果他被處死

​然而王化貞卻不這麼認為,他的策略是籠絡蒙古各部,以李永芳等人做內應,然後在遼河一線佈置重兵,待時機成熟時,一舉蕩平後金。換言之,王化貞是主戰。結果仗還沒打,熊廷弼、王化貞兩人卻爆發了激烈的爭論,“經撫不和”還引起了朝廷內部的黨爭。王化貞甚至跑回京城,慷慨陳詞,說出了一番大話!

“願以六萬兵進戰,一舉蕩平”,在他看來後金不堪一擊,朝廷只要採納他的建議,讓他率領六萬軍隊,就能將後金徹底消滅,生擒努爾哈赤。在王化貞的煽動下,朝臣普遍支持他的主張,甚至要罷免熊廷弼。可就在這時候,努爾哈赤發起了新的進攻,親率五萬軍隊,兵分三路,渡過遼河。

明朝巡撫吹牛:給我六萬軍隊,活捉努爾哈赤,結果他被處死

​當時,明朝在廣寧附近有12萬軍隊,全部由王化貞節制,而熊廷弼只能控制山海關的五千人。後金軍隊首先攻佔西平堡,全殲守軍三千人,接著又在沙嶺之戰,殲滅明朝的三萬援軍。此時,明朝大將孫得功暗中降清,甚至想擒住王化貞,獻給努爾哈赤。結果消息被參將江朝棟得知,他率軍掩護王化貞逃跑。

結果遼西重鎮廣寧不戰而下,十數萬大軍不戰而潰。王化貞狼狽不堪,在大淩河遇到了前來支援的熊廷弼,他當場痛哭流涕。熊廷弼冷笑道:“六萬眾一舉蕩平,竟何如?”王化貞十分慚愧。然而由於王化貞投靠了魏忠賢,讓事情變得很複雜,結果反而熊廷弼被殺,而王化貞一直沒有得到懲罰。直到崇禎五年,王化貞才被處斬。

參考資料:1.《明史》;2.《明史紀事本末》;3.《明熹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