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寫出書法的節奏感?

義楓刀


(1)如何理解把握節奏感

節奏感是書法氣韻神采的主要表現元素之一。所謂的節奏感,主要有三個特徵:一是力量上輕重交迭,二是速度的緩急變化,三是章法上的參差錯落。


(2)科學把握節奏感訓練的時機

要使個人書寫呈現出鮮明的節奏感,需要具備兩個基礎條件:①具備紮實的臨帖基礎,點畫結構與單字結體已能夠熟練駕馭並準確表達。②多次通篇臨摩,對筆法、字法、章法已有一些個人的心得,基本臨近或達到可以脫帖創作的階段。因此,開始重點研究節奏感,時機應選擇在即將或已進至入門階段,剛開始接觸書法學習以及方才進入臨摩階段的朋友,可以先不必考慮。


(3)如何強化書寫中的節奏感

①以筆法訓練為主要突破口。不妨介入“線條”的概念加以解析。筆法是線條的靈魂,包含力量、速度、方向三個因素。我們講節奏,從力量上就是按壓、平推、提減三種方式,從速度上就是加速、勻速、減速、驟停四種方式,從方向上就是平、直、折、轉。無論是力量、速度還是方向,使線條呈現不同變化的,都在於筆法。用用筆千年不易,噱頭就在這個地方。

②節奏感一定要先放在單字結體中。有的朋友以為節奏感就是連貫性就是牽絲,當然沒這麼簡單,單字結體中的節奏感至關重要。點畫的粗細肥瘦、結構的收放抱合、結字的正妍險絕,無不包含節奏感。要追求書法作品的節奏感,必須首先把單字的節奏感釐清楚,單字的結奏出不來,通篇的節奏感就是花架子江湖書風。


③節奏感雖在筆下但源自心中。抱庸之所以強調要等到書法學習進至入門階段再來弄節奏,就是緣於必須要求書者心中有譜在先。筆法字法的確有微觀的隨機性,但宏觀上受制於書者的心法與實力。怎麼安排力量、調度速度、指揮方向,是一念則生入紙為字的事情,這個實力來最終來源於書者的技法高低、審美追求與書寫習慣,是從大量的臨帖讀帖以及日常習練中積累而來的。

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這個搞美術懂音樂搞朗誦的就好說。

國畫要一波三折,

音樂要跌宕起伏,

朗誦要抑揚頓挫。

寫書法結字的最後一課,就是節奏。

有規律,又沒有規定。好難說明白。有時候像蓮藕,有時候要突變。點線面,鬆鬆緊緊大大小小斷斷續續強強弱弱高高扁扁……不一而足。

節奏感在你心裡眼裡手裡筆上紙上。

我為此剛才試了一下,你看看,還有什麼要說的,可以相互溝通一下。








畫家唐思源


如何寫出書法節奏感?

1.什麼是書法的節奏?

書法節奏指書法變化的層次感,無變化者無節奏,有變化者有節奏。細分為宏觀層面、微觀層面。

宏觀指整體氣息的起承轉合、君臣佐使的變化。有時很輕易看到書法的高潮部分。

微觀指行筆的快慢、結體的縮放(大小)、字勢的平險、架構的主次(重輕)、佈局的疏密、折轉的剛柔。

對於單字來說,具體的筆畫,就是“寸勁發力”,一寸一寸向前走,直至一個筆畫寫完,一個字寫完。一個字像一個波浪,小浪盡處是大浪,小浪綿延大浪至。

2.怎麼寫出節奏感?

一個字:變。變要無時不在。

二個字:陰陽。上部“密實”時,下部趕緊佈置成“疏虛”,左部方筆時,右部變圓筆。太極拳講究陰陽,意拳講究單重,千萬不要雙拳打人(即重複)。

三個字:有主次。字內有主筆次筆。字群有主字次字。

四個字:去掉平均。當然要保持均衡。包括寫字速度不要一個節奏,要快慢有致。





urna風之度0


謝謝你的提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馬。我剛剛看了一個書法家的草書作品,感覺基本什麼都有了,就是還缺點什麼,缺什麼?就是節奏。

你要寫出書法的節奏,就要知道,書法的節奏究竟在哪裡是不是?

我們也許會說,字的大小錯落,筆畫的輕重緩急,筆法的粗細變化都是節奏。

看了,我們12位朋友對節奏的舉例,都毫無例外的以行書草書為例子。

那麼,篆書、隸書、楷書有沒有節奏呢?大家一定會說,當然有節奏。

我們怎麼找到書法的節奏?

其實一點不復雜,只因為我們的書法學習體系太分割了。什麼結構,什麼字體,什麼韻律等等。

其實,所有的說法都是一回事,都是同一問題的不同方面而已。

所以,千千千里馬一直強調“四法三筆”的書法學習,而且,我也說過,“四法三筆”都是一回事。

比如,我說的“四法”起筆、行筆、收筆、接筆是一回事,我說的“三筆”筆法、筆意、筆勢也是一回事。

只是出於分析,我們做了一定的分解而已。

所以,書法的節奏就在“起筆、行筆、收筆、接筆”的轉換之間。

無論什麼字體,什麼風格的書法,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接筆之間的提按關係,裝飾關係,就是節奏的元素。

學習書法一開始就要重視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

特別是,不論什麼字體的書法,起筆和收筆一般都會注重裝飾效果的。所以,寫字的時候,只要注意起筆收筆的變化交代,書法的節奏效果自然出來。

現在,我又回到開頭說的,看了一個書法家的作品為什麼感覺缺點什麼,就是缺起筆收筆的變化,他的作品恰恰是草書。

章法,結構什麼都沒有問題,唯獨少了起止的變化。

當然,行筆部分也有變化。寫字就是要在“起筆、行筆、收筆、接筆”這些環境下足了功夫,才能有藝術的感染力。

我們所謂的“法、意、勢”不過是對筆畫“起筆行筆收筆接筆”的具體衡量罷了。

今天我就說這些,與大家一起學書法的系統有點不一樣。但是,我感覺這樣學習書法,不是更復雜了,而是更簡單更清楚了,你說呢?歡迎批評指正。



千千千里馬


書法的節奏感就像音樂的長短音符,強弱音以及拍節間的停頓。

在書法中,每一筆落下去都有行筆的長短分別,有的持續時間長一點,有的持續時間短一些,在行筆時間的長與短之間之間還存在著停頓,停頓也有短與長,而且每一筆也有強弱之分。這樣書寫下來,一篇書法就如一組由高低音符組成的美妙的,動人的音樂一般!

一個點需要迅捷,古人的比喻是高山墜石,所以這個點需要迅捷完成一個頓筆,然後是一個優雅的提筆過程。而一個長橫持續的時間要長一點,當然,頓筆的時間也比點劃要長。帝字草書的兩個交迭一起的圓轉,也存在快捷與停頓的關係,只有把握好節奏,才能讓這連續完成的筆劃有神采,有力感。

書法能自如地書寫出節奏感,需要的是深厚的筆法功力,沒有深厚的書法技能功力,也寫不出鮮明的,富有韻律的節奏感。有些人寫書法看似有節奏,可是,多數是那種不具鮮明節奏的節奏感!所以,這種書法偶爾觀瞧還不錯,但是,經不住仔細推敲。

書法寫出鮮明的節奏需要功力基礎,初學書法的人不要急於去書寫節奏,你需要是踏踏實實地訓練自己的筆法技能,筆法技能熟了,節奏感也會有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你的書法書寫中了。


一笑貫長天


對於書法的節奏,我有話要說。

既然要說書法的節奏,我們最好拿出一篇作品來,這樣我們可以做到言之有物,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讀者能夠明白我們所說的不是什麼捕風捉影的話。

現在我們就以趙孟頫的行書《前赤壁賦》來解析一下書法的節奏。


我們看第一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這一行作者主要展示的是在用墨上的節奏變化。“壬戌之”三個字筆畫比較細一些,“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這些字的筆畫用墨比較肥厚一些。


我們看第二行:“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不但有筆畫上的粗細的變化,還有字體上的寬窄大小的變化。“像之、下、來”三個字小而窄,其他的字兒,寬而筆畫肥厚。

在王珣的《伯遠帖》中,還有一些其他的節奏變化。


在這幅作品出主要表現在疏密的變化和欹側的變化。

書法作品的章法和節奏的變化,只有我們在書寫作品中不斷的去體會,不斷的去臨帖,去思考,寫出有節奏的成熟的作品,只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我們只有老老實實的去臨帖,多讀帖,認真的進行思考和對比。


水電工老路書法


如何讓書法寫起來更有節奏感?

針對這個問題我發現有好些個節奏感,不論在平時的寫書法過程中還是在欣賞別人的創作過程中我感悟到以下幾個節奏感。

其一,創作過程中配的音樂很關鍵,很多人書法創作中願意配樂高山流水,可以說這首曲子配那種書法都很有節奏感,尤其是行草書創作,由於音樂節奏比較緩慢,書寫者也會調慢毛筆的運行速度,並且在此過程用夾雜一些抑揚頓挫的運筆手法,時而快速飛白,時而緩慢重墨,讓書法的書寫更有韻味,在符合音樂的曲調的基礎上,讓書法書寫更有意境。所以,要想有節奏感,配樂很重要,寫草書配個慢騰騰的音樂那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其二,還有一種節奏感體現在字體上,書寫過程中避免不了更換手法,粗細之間存在過渡以及收尾的收筆手法,在這種過渡中,會伴隨著一定的節奏感很自然的形成,這是風格的體現,也是書法技能積累的經驗和習慣,這樣的節奏感需要在長期的鍛鍊中形成,如果沒有一定的功力,胡亂的更換手法和運筆方式就會起到畫蛇添足的作用,對於整篇書寫功效有副作用,所以,要想達到節奏感,必須達到熟能生巧的功力。

以上為個人感受,還請各位指點迷津,共同探討。





賈寶玉傳人賈三少


這個問題極具典型性、普遍性。寫出書法的節奏感,幾乎是所有初級、中級愛好者的強烈願望。對此,試採擇古今書法理論,並結合自己三十多年的書法實踐,談一些切合實用的經驗和體會。

(1)古代書法理論對草書節奏的描述

篆隸楷行草五體,篆書、隸書、楷書均屬於靜態書體,節奏平緩。行書、草書則屬於動態書體,講究節奏變化。尤其是草書,節奏堪稱其靈魂。因此,古代書法理論對草書節奏的感悟也最為具體生動。這裡,僅節選(晉)索靖《草書狀》比較易懂的部分,讀來即足以對草書節奏獲得真切的感受。

(晉)索靖《草書狀》: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綠水之徘徊,……或粗或細,隨態運奇,雲集水散,風回電馳。……婀娜如削弱柳,聳拔如嫋長松,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縱橫如結,纏綿如繩,流離似繡,磊落如陵。煒煒燁燁,奕奕翩翩,或臥而似倒,或立而似顛,斜而復止,斷而還連,若白水之遊群魚,叢林之掛騰猿,狀眾獸之逸原陸,飛鳥之戲晴天,象烏雲之罩恆嶽,紫霧之出衡山。文不謝於波瀾,義不愧於深淵,傳志意於君子,報款曲於人間,蓋略言其梗概,未足稱其要妙焉。

(2)書法創作中如何表現節奏?

通過上文的闡述,可以看出,草書、行書才能充分表現節奏。但是,我們不主張初級、中級書法愛好者專門攻習草書(寫草書,對藝術天分要求很高),只建議在行書學習中有意識地進行節奏訓練,以期寫出抑揚頓挫的書法作品。換言之,草書、行書,體勢固然有別,但二者節奏構成的基本元素卻是息息相通的。有意識地進行節奏訓練,在本人多年的書法實踐中,曾經有過許多體會、經驗,其中甘苦,一言難盡。這裡僅選取自認為最重要、最實用的三條,與讀者諸君共勉。不求全面,但求有益。

A. 字形大小安排、正側連綴、左右搖擺、開合轉換、疏密變化等,是表現空間節奏的重要手段。

上述手段,邱振中在《章法的構成》一文中,以“單字軸線”“單字輪廓”等幾何概念,進行了非常形象的闡釋。


試以單字的正側連綴、左右搖擺為例,略作說明:把單字寫得方正規範、橫平豎直,只能獲得靜止不動的感覺,加以傾斜變化,就會產生動盪感,為了關係平衡,又需依靠上下字的左右搖擺來相互彌補,這種配合所形成的顧盼呼應,自然就產生了帶有動感的節奏。同理,單字的大小安排、開合轉換、疏密變化等,也是產生空間節奏的重要手段。我們在書寫實踐中,要有意識地強化這些手段的運用,開始時,難免生硬,但隨著筆墨技巧、審美能力的不斷提升,自然會積累心得、漸入佳境。

B. 點畫(或稱線條)長短、粗細、俯仰、向背、方圓等變化,是表現空間節奏的有效手段。

一件成功的行書作品,單字內部,其自身亦存在空間節奏。點畫(或稱線條)的長短、粗細、俯仰、向背、方圓等變化是單字內部空間分割的基礎,並且對章法的空間節奏產生重要影響。我們在書寫實踐中,同樣要敏銳地感受這些手段的在節奏呈現上的表現力。

C. 用筆快慢輕重、提按頓挫、離合斷續等變化,是表現時間節奏的核心手段。

著名書法家沃興華在《書法的形式構成》談到:“強調筆勢連綿的書寫方式稱為‘一筆書’,‘一筆書’將作品中所有的點畫和單字都納入到時間展開的過程之中,書法家在創作時通過提按頓挫、輕重快慢和離合斷續等各種對比關係,營造出節奏變化。”這種按照點畫展開順序線性呈現的變化、對比,自然就是時間節奏。

此外,墨色的濃淡枯溼變化,也是呈現節奏的輔助手段。對初級、中級愛好者而言,墨法問題,沒有必要展開。當力求蘸一次墨多寫幾字,最忌寫一個字多次蘸墨。

當然,上述要求,均屬於技法層面的解剖式分析。高品位的書法創作,絕不是各類技法的機械組合與呈現。一個優秀的書法家,基於自身的筆墨功力、藝術修養、創作圖式,會自然而然地充分調動表現時間和空間節奏的各種手段,寫出抑揚頓挫的書法佳作,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此中奧旨,實在是可悟而不可言,否則即無異於為渾沌鑿竅了。


王煥林書法


所謂書法節奏感,實際就是營造各種矛盾元素的對比,最後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效果,矛盾元素主要有:線條的斷與連的對比,粗與細的對比,墨色濃淡乾溼的對比,字體大小斜正的對比,組合疏與密的對比等等。在營造對比關係時,對比不應是一對一、平均化的對比,墨色不是一半濃一半淡,字組也不是一半密一半疏,要突出表現的部分是較少的部分,如果要突出表現作品中的大字,那麼作品中的小字就要相對較多,其他對比手法同理,否則,整篇效果難以協調,這個道理在生活中可以印證,比如舞臺上,主角只是少部分人;單位中,領導也只是少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物以稀為貴。另外,除了多數和少數之外,還要注意漸變的問題,就象一個單位,除了最高領導,還有中層領導在過渡,我們不能忽視那些矛盾相對關係的相互轉化和過渡過程,否則,對比得過於突然,也會影響整體效果。

說到書法的節奏感,不得不說線條的張力,線條最能看出書寫技法的高低,肥軟或者刻意抖顫的線條,就是所謂的俗書,因為做作而缺少張力,我們追求的線條張力,並不是將筆使勁下按,而是筆在一定書寫節奏下筆豪與紙的摩擦力,書寫時找準節奏的起落點和速度,注意調鋒使轉,線條的豐富表現在一筆之中數次變化,一筆內的變化、使轉、調鋒需要在不斷的書寫實踐中體會理解,這裡著重提出節奏二字,有朋友臨帖多年,到實際創作中用不上,這是因為腦子裡對字帖有了較深的印象,到並沒有理解字帖中的書寫節奏,也就無法在實際創作中表現出來,可以聯繫現實生活中的太極拳,鬼步舞,可以得到啟發,主要在於動作的節奏感,書法線條的張力是由一定得節奏產生出的爆發力。











醉墨齋48915840


書法和其他任何藝術一樣,都有節奏感,或者說韻律感。

這種感覺與人產生共鳴,方能成其為藝術。

書法的節奏感來源於書寫的速度,也來源於漢字本身的結構。不僅每個字的構成有節奏感,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連接、貫穿、留白,墨法的濃淡、乾溼出現的漲墨、飛白,都可以產生節奏感。

有人認為,書法的節奏感要有意識地去做。比如這個字大一點,下一個字就小一點,這個字粗一點,下個字就細一點,強制自己寫出節奏。其實,這種做或多或少都帶著些矯情,即使做得再天衣無縫,也會留下破綻。

真正的節奏感,來源於大量書寫後形成的自主與自覺,也就是潛意識。當你的書法練到一定程度,就不必考慮筆墨,信手寫來,節奏感會根據你當時的感覺,根據書寫的內容,根據筆墨紙的狀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而只有自然而然,才是真情流露,才能真正感動別人。

回想天下三大行書,蘭亭序的惆悵,祭姪稿的悲痛,寒食帖的憂傷,無不是書寫者的真實感覺,因而流傳千年仍能感動我們。而反觀我們臨帖時,即使寫得再像,也不會出現他們的感覺,這是為什麼?道理很簡單,我們關注的只是字,而人家的表達是一種綜合感受,這才是書法的核心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