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叔本華:少年老成不是什麼好事,品質高尚的人卻略顯笨拙


叔本華:少年老成不是什麼好事,品質高尚的人卻略顯笨拙


我們許多人在有一個方面極其容易犯錯誤,那就是,如果我們發現一個小孩、年輕人能夠較好地適應社會,他能夠很妥善地處理社會事務,顯得少年老成,那麼我們就會對這個人讚不絕口,認為這個人很不錯;相反地,如果一個年輕人在社會上沒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甚至在許多方面顯得比別人還要笨拙,那麼我們就會認為這個人在許多方面需要改進,對他的評價就不會太高。

而在事實上,確實完全相反的情景。即那些少年老成的人在道德品質上有著惡劣性,而那些顯得笨拙、顯得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年輕人,正是擁有崇高道德品性的人。叔本華的哲學之中,對此問題進行了很好的說明詮釋。

叔本華:少年老成不是什麼好事,品質高尚的人卻略顯笨拙


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唯意志論和現代悲觀主義的開創者叔本華說:“如果一個人少年老成,他能夠很快地掌握交際技巧並且在社會上如魚得水,彷彿對於社會上的什麼事情都胸有成竹,那麼,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這並非是什麼好兆頭。它證實了一種粗鄙的本性。與此相反,假如一個人的行為方式令人吃驚和意外,並且,與之交往使人感到他笨拙,這反倒顯示了一種較高尚的品質。”

叔本華哲學汲取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古代哲人的養分,對康德哲學進行改造,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在現代哲學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叔本華哲學對薩特、維特根斯坦、尼采等人的哲學有著深遠影響,對弗洛伊德、馮特等人的心理學思想有著根本影響。

叔本華:少年老成不是什麼好事,品質高尚的人卻略顯笨拙


叔本華的一句名言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認為此種傾向在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來。凡是那些厲害的人,都是孤獨的。一個人如果不能選擇孤獨,那麼他必定是庸俗的。所以,那些年紀輕輕就能夠在社會上如魚得水的人,他根本不會有什麼大的建樹,屬於庸俗之人。

對於一個要有所建樹的人來說,少年老成是大壞事,因為他的少年老成,使他過早地步入了社會之中,將其主要的精力、時間成本用在了俗世中、俗事上,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一些庸俗之輩,與他們進行再深入、再密切的交往也不會有所收穫,僅僅只是浪費時間罷了。所以,這些人長大之後必定淪為庸俗之輩,要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是不可能的。

叔本華:少年老成不是什麼好事,品質高尚的人卻略顯笨拙


而另外一種情況就與此相反,那些步入社會較晚的人,他們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他們無法感覺到快樂,因為他們的品質高尚、素質高超,與社會上大部分的庸俗之輩交往的過程中,他們會覺得空虛無聊,沒有心思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社交上,所以他們進行社交、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感覺不自在、沒有價值,外在的體現就是顯得較為愚笨。

此時,我們許多人會對社會交際上顯得笨拙的人嗤之以鼻,認為這個年輕人將來沒有前途。而事實卻完全相反,他們顯得笨拙是因為他們“高人一等”,不屑於和那些庸俗之輩進行沒有價值的交往,所以他們雖然顯得笨拙,但是會將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學習深造、提高素質、錘鍊品質方面,最終對社會作出巨大貢獻的往往還是這些年輕時顯得“笨拙”的人。

叔本華:少年老成不是什麼好事,品質高尚的人卻略顯笨拙


據此,我們就可以很好地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那些各領域的卓越者、佼佼者,在其年輕的時候幾乎都是孤獨的。

叔本華:少年老成不是什麼好事,品質高尚的人卻略顯笨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