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叔本华:少年老成不是什么好事,品质高尚的人却略显笨拙


叔本华:少年老成不是什么好事,品质高尚的人却略显笨拙


我们许多人在有一个方面极其容易犯错误,那就是,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小孩、年轻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他能够很妥善地处理社会事务,显得少年老成,那么我们就会对这个人赞不绝口,认为这个人很不错;相反地,如果一个年轻人在社会上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甚至在许多方面显得比别人还要笨拙,那么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在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对他的评价就不会太高。

而在事实上,确实完全相反的情景。即那些少年老成的人在道德品质上有着恶劣性,而那些显得笨拙、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年轻人,正是拥有崇高道德品性的人。叔本华的哲学之中,对此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说明诠释。

叔本华:少年老成不是什么好事,品质高尚的人却略显笨拙


德国伟大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唯意志论和现代悲观主义的开创者叔本华说:“如果一个人少年老成,他能够很快地掌握交际技巧并且在社会上如鱼得水,仿佛对于社会上的什么事情都胸有成竹,那么,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并非是什么好兆头。它证实了一种粗鄙的本性。与此相反,假如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令人吃惊和意外,并且,与之交往使人感到他笨拙,这反倒显示了一种较高尚的品质。”

叔本华哲学汲取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哲人的养分,对康德哲学进行改造,开创了现代悲观主义哲学和唯意志论,在现代哲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叔本华哲学对萨特、维特根斯坦、尼采等人的哲学有着深远影响,对弗洛伊德、冯特等人的心理学思想有着根本影响。

叔本华:少年老成不是什么好事,品质高尚的人却略显笨拙


叔本华的一句名言是“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认为此种倾向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凡是那些厉害的人,都是孤独的。一个人如果不能选择孤独,那么他必定是庸俗的。所以,那些年纪轻轻就能够在社会上如鱼得水的人,他根本不会有什么大的建树,属于庸俗之人。

对于一个要有所建树的人来说,少年老成是大坏事,因为他的少年老成,使他过早地步入了社会之中,将其主要的精力、时间成本用在了俗世中、俗事上,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一些庸俗之辈,与他们进行再深入、再密切的交往也不会有所收获,仅仅只是浪费时间罢了。所以,这些人长大之后必定沦为庸俗之辈,要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是不可能的。

叔本华:少年老成不是什么好事,品质高尚的人却略显笨拙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与此相反,那些步入社会较晚的人,他们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他们无法感觉到快乐,因为他们的品质高尚、素质高超,与社会上大部分的庸俗之辈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觉得空虚无聊,没有心思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社交上,所以他们进行社交、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觉不自在、没有价值,外在的体现就是显得较为愚笨。

此时,我们许多人会对社会交际上显得笨拙的人嗤之以鼻,认为这个年轻人将来没有前途。而事实却完全相反,他们显得笨拙是因为他们“高人一等”,不屑于和那些庸俗之辈进行没有价值的交往,所以他们虽然显得笨拙,但是会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学习深造、提高素质、锤炼品质方面,最终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往往还是这些年轻时显得“笨拙”的人。

叔本华:少年老成不是什么好事,品质高尚的人却略显笨拙


据此,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那些各领域的卓越者、佼佼者,在其年轻的时候几乎都是孤独的。

叔本华:少年老成不是什么好事,品质高尚的人却略显笨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