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農村老人該如何養老?

不屈服的靈魂L


有一句老話‘養兒防老’這句話放在農村老人身上最為顯現。一直以來國家政府都很照顧農民,新養老保險最為突出,一年只用交120元,有的老人以前都沒有交夠15年,年滿60歲之後,每個月都可以領到兩百塊左右,但是這還遠遠不足以養活一個老人,要知道現社會物價高,老人也有好有壞的時候,這就得靠子女的贍養了。有子女的還有個依靠,要是沒有子女的那可就淒涼了。


向右看齊不是你



湯士武


農村老人的養老始終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一提到養老,總是眾說紛紜。說農民不交“社保”,還想“空手套白狼”,殊不知,以前的社保,是農民身份的沒有被納入社保範疇;說眼下農民有養老金,那還是“新農保”政策的實施,農民養了養老保險費後所發基礎養老金,每月才80多元。其實,現在的農村老人正是參加過祖國建設和為國家繳過公糧,確確實實有過貢獻的老一代農民。是應該關心他們的養老的。

首先,家庭養老是主要的方式。家庭養老是儒家文化“孝”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綿延了幾千年的代良傳統。贍養老人的義務已經變成子女的內在責任和自主意識,也是人格的一部分。在廣大的農村也毫不例外。絕大多數的老人也是靠這種方式來養老的。它又分為由獨生子女獨自贍養,雙女戶招婿“入費”贍養,還有兒子多的採取的老人並不情願的“輪流”贍養。在一定程度上為老人提供了生活上的照顧。


其次,集中和分散養老。這是農村“五保戶”的一種養老方式。由於這些老人一輩子無兒無女,老去的他們絕大多數農村“五保戶”被接進鄉(村)養老院,用國家發放的五保供養金做為入駐養老院的生活費,個人不用交錢,每月至少還有3一500元的零用錢,對少數不願去養老院居住的,我們這裡每人由政府修兩間磚混結構的房子,既方便住人又供做飯,還硬化了院子,修了圍牆、大門,通了自來水,就連電費每月也補助近30元。在農村,五保戶的養老是最不需要擔心的。


再者,靠養老保險養老。這種養老方式應該是農村“失落”的一個群體。說是“失落”,是因為這些老人是被兒子們遺棄的。老人們含辛茹苦把兒女拉扯大,供他們唸書,給他們娶了媳婦。或因為家庭瑣事、或因為對老人的偏見等等原因,對父母不管不顧。父母只能下田種點小菜吃用或賣點零花錢,其他的花費也只能靠參加了“新農保”每月80多元的養老金來勉強維持生活,日子過得相當艱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農村養老問題還需要加強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真正解決農民的醫療保險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險,適當加大大病統籌的比例,提高專門針對大病的統籌補貼的方法,逐步降低重大疾病的起報點,加大重大疾病的報銷比例,是老年人看得起病,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為生活而提神






用戶87751048672李長


想想父輩這代農民,真的是有些悲催。

年輕時為掙工分,為交公糧稅費,拼死拼活,沒日沒夜的幹。到年老體衰,養老問題再次刺痛他們的內心,無助又無奈。

我的父母就是這群體中的一員,雖然有子有女,雖然已是近70高齡,他們仍然不敢放棄勞作,還種著近十畝地來自食其力。

有時我真恨自己無用,不能讓父母安享晚年。父親經常說,只要他能動,就不會拖累我們。所以農閒時,他還經常去給別人幫工掙煙錢。

平時我們給的生活費,生日及過年給的紅包,他們捨不得用,攢起來過年給孫子們壓歲錢。

這裡說說政府給的養老錢,在農村,之前滿60歲的老人,好像是每月50,後來漲到75,現在不知道有沒超過100。現在這消費水平,這筆養老金只能用杯水車薪來形容。村裡有個以前在供銷社幹過的老人,退休後拿著2千多的退休金,父親說起這事就感嘆,這都是命啊!

父親之前是村裡的組長,除了自己帶頭上工,交公糧稅費外,還要負責催收組裡其他農戶繳交。那時不管地裡收多收少,三提五統,交給國家的一分不能少。有時實在收不上來,父親去找親戚借錢補上,有好幾筆都沒收回來。因為農戶外出打工長期不回來,後來國家取消農業稅,結果不了了之,為此父親和母親都不知吵了多少回。

這幾年,我們一直勸父母不要種田了,我們每人負擔些費用,在農村正常生活應該沒問題。可母親說,你們在外打工也不容易,現在我們年紀不大還能動,就自己養活自己,等哪天真不能動了,再依靠你們...

這就是農民,我們的衣食父母。


安靜角落的楓


以我爺爺為例,今年78歲,三個兒子一個閨女,他三個兒子每人每月是200塊錢一年是7200加上他自己的養老保險一年1000左右,加上我爸弟兄三人的糧補都給他一年大概是2800左右總計是11000平均一個月是900左右,再農村一個月900塊生活費也差不多夠用,如果生病住院除去農合報銷其他部分弟兄三人平攤。

養老主要還得靠兒女,政府目前沒這個能力幫助這麼多老人!

假如自己子女不願盡義務,那隻能找政府給你調解了,其他沒辦法!!


A八年前


農村老人該如何養老?

在農村還是指望子女養老,他們又沒有退休金,就是每月一百塊錢的養老金,一旦生病住院那可是杯水車新。養兒防老雖然是舊時代的產物,但現在依然實用。

我父母都八十多歲了,生活費用我們兄妹七人平攤,再加上每月一百元的養老金,夠花的。老人生活很儉樸,一日三餐有饅頭吃就很滿足,一旦頭病感冒或生病住院,我們輪流伺候。他們感覺衣食無憂,生活幸福。

我哥六十多歲,三個閨女,最後生了雙胞胎兒子,是當年的起生游擊隊,東躲西藏,背景離鄉,罰款七八千,傾家蕩產,家徒四壁。想起當年的艱辛,哥嫂依然滿臉辛酸淚。如今五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在城裡都買了房,非常孝順,並把哥嫂接到了身邊,貽養天年。哥嫂感覺很滿足。

我弟弟妹妹,都是一個孩子,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城裡,多次想接他們去城裡住,弟弟妹妹說,就這麼一個孩子,本身負擔就重,不想再給他們添煩麻,依然在家種地,空餘時間打點零工,雖然衣食無憂,但總覺冷清寂寞,好象成了孤寡老人。


落英鄉間


謝謝"小公主可愛萌萌噠文清"先生邀請。關於"農村老人怎麼養老"的問題?

是一個十分現實的社會問題,又是已經引起國家重視的問題。

說說我媽的養老吧!

我上有一位姐姐、兩位哥哥、下有一位妹妹。這是我兒時記憶。

父是村文書,母親是村貧農協會主席。父逝後,姐姐成了村婦聯主任,大哥當了工人,二哥當了公務員,妹妹成為幼兒園老師。

當我們都成家立業之後,兒女都願意為老媽養老送終。

但老媽堅持哪裡也不去。

以我為例,妻把婆婆作為家裡一分子,即按我們的工資標準為婆婆安排一份衣食生活費。

那時我在軍隊任職,妻每年兩次(6月和12月)把婆婆的生活費寄到老家,幾十年雷打不動。我們自已成為習慣,老媽手裡就有了錢。

我探親時親口問過媽媽,為什麼不到兒子家裡來?

媽說了一件事,村裡與媽同齡的親孃到兒子家看護孫子: 兒是村裡出去的到工廠當了汽車司機,兒媳是城裡的在廠裡當工人。兒媳嫌婆婆沒文化,把娃娃帶"壞"了,兒子向著媽,兩口子常吵架、直至打架,要鬧離婚。老孃親不忍兒子受制,在孫子兩歲時決意回老家。

我媽說,現在哪裡也不去,就在老家。我再問媽,萬一動不了跟誰?媽說:跟秀華(我妹妹)。



於是,我們倆口子當著全家人的面把媽媽託付給在當地鎮上當幼兒園老師的妹妹和從事醫生的妹夫。

在母親85歲重病住院時,媽媽堅持在老家等麼女兒兩口子。當妹妹到媽床前時,我媽的右手心攥著疊成團的紙塞進了妹妹的手裡。妹妹下意識感覺到老孃在交待後事,立即招呼親人把媽媽送到鎮衛生院搶救。

我也收到了妹妹打來的媽媽病危電話。我連夜乘機飛回老家,我媽也在當天下午出院住進了妹妹家。

我堅持與媽媽住在同一張床上,偎在媽媽身旁,我又成了一個娃。第二天,我按照妻的吩咐,給媽媽置辦了雙人床、大衣櫥、梳妝檯以及彩電等生活用品,我又與媽媽住了幾日,離開媽,再上班。

又過了一年,妹妹再電話告訴媽媽病危。我又飛回陪媽媽住了幾日,媽媽平安無事後我離開。這一年的8月13日早晨,媽媽平靜在妹妹家停止呼吸,只有妹妹在床前。妹妹妹夫招呼親人們把媽媽安葬了。妹妹拿出媽媽塞在她手裡的大額存單,按照五個兒女的份額一家一份。我把我那一份送給了妹妹妹夫,並感謝妹妹妹夫為我盡孝。

我後來問過妹妹,媽媽把遺產給了你,為啥又平分了呢?妹妹說:一家人都在用自已的力量盡孝,媽媽的遺產就是大家的財產,所以不能獨吞!


管見了。


商世好


說現在農村的老人怎麼養老?我想起我們村的一戶人家。

家裡兄弟四人,老大在家種地;老二也在家種地,但時常外出打工;老三是教師;老四最有出息,在縣政府上班。前些年由於家裡人口多,老大早早就當起了家裡的頂粱柱,為父母分憂,幫家裡人種地,養豬,供弟弟們上學。老二從小不愛讀書,沒上幾年也就輟學了,他不象大哥一樣踏實肯幹,但人模樣還不錯,早早結了婚,分家另過,這一分了家,兩個弟弟的事他就不管了,只管過好自己的小日子。老三,老四上學很用功,在老大的全力幫助下,都考了不錯的學校,接受過較好的教育,也都算是國家公務員。由於老大比老二結婚晚,二老一直和老大一起過,也由於老大一家人老實,一直把二老伺候到老,老人臨走時花的錢是老三老四出的,老大出力,老二即不出力也不出錢,但老二也不跟老大爭父母的遺產(三畝承包地)。沒有了老人,又各自成了家,以後就自顧自己了。

由此一家,我想起了當今社會,一個社會就是一個大家庭,農民,工人,知識分子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怎樣才能使社會更加和諧呢?

老大就是當今社會的農民,老大的老年生活會有很多種方式,你能猜到是那一種嗎?


農民工248510435


農村老人養老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就拿我嬸子來說,今年90歲了,兒女都成家獨立過,我叔去世8年了,她是自己一個人住老房子,單獨生活,和兒家隔牆。她每月120元養老金,身體沒毛病,自己能照料自己,兒女們叫賣饅頭的每天送給她兩個饅頭,每月一結賬,平時再給她送點雞蛋、麵條,豬肉、青菜等,看看每月也花不了多少錢,老人很滿意,兒女們也很省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