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每天都有看書的習慣嗎?都是什麼領域的?

客觀看問題


我每天都有讀書的習慣,讀書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是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如果一天不讀書,就會覺得空落落的不踏實。

我每日必讀的書有兩類,一類是育兒書籍,一類是文學書籍。

先來說說育兒書籍。

讀育兒書籍應該算作是我的生存所需,一方面我需要用這些知識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我需要用這些知識來實現自我價值與財富自由。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我對兒童心理學知識產生了深厚的興趣,這在我生孩子之前是從未想到過的,我是指我從未想過自己會接觸並專心於這方面的知識,而且還把這一愛好做成了自己的第二職業,成為我收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說,我和孩子都成就了彼此,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和挑戰,讓我下意識地開始學習育兒知識,並運用到自己孩子身上。而不斷的輸入與輸出、學習與寫作,也成就了我的自媒體職業,而且是一項我打算長久做下去的職業。

再來說說文學書籍。

從小我就特別熱愛文學,在讀文學書籍的時候,我的內心總是很自然地就會同文字產生共鳴,總是感到無比地愉悅、踏實。

對於我來說,讀文學書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也可以算作是我的心靈所需,生活大多數時候可能是瑣碎平淡,甚至是痛苦而無奈的,而文學書籍卻可以滋養我的心靈,讓我暫時忘卻生活的煩惱,進入到不同的人生情境,體驗不同的人生,擁有了超越現實的詩和遠方。

-END-


百合媽媽讀心理


我從十歲起,到今天七十五歲,每天一定看書,看書就是我生活的組成部分。我比較偏愛文史哲方面的書藉。

在50年代,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比較貧乏,我就看我能找到的每一本書,不管種類。最小的時侯是節約三分錢早餐錢,租三本連環畫看,一分錢一本,可以看一天,第二天還。

上中學後,學校有圖書館,閱覽室,開始有了讀書和借書的地方,《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鐵道游擊隊》《苦菜花》等等新時代創作的小說都是在那時看的。

進入大學後開始接觸到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狄更斯,巴爾扎克,《傲慢與偏見》,《簡愛》等。

在文革時期作品比較少,除了學《毛選》外,也和同事們交換一切可以看到的文學、哲學,甚至新舊約全書。

在科學的春天到來後,主要學習本專業書藉。

現在退休了,可看的書在網上均能找到,除了文學名著外,也看看網絡小說。


旁觀者嵐



孩子聽話1


雖談不上每天看書,但也很少離開語言文字,都是支離破碎地看一點,沒有系統性。


桂海拾貝


讀書已經屬於我生活的一部分,對我來說看書是一種享受。我喜歡讀科學、人文類的書籍。


摺疊時空1


我每天都看書,這是生活很重要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