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離婚一定要等到高考後嗎?”聽完4位過來人講述,你就有答案了

上週末的綜藝《奇葩說》討論了一個虐心的話題:“父母決意要離婚,要等到孩子高考後嗎?”

不等,是因為傷害孩子的不是離婚,而是糟糕的家庭環境,所以沒有必要在孩子面前裝恩愛,更何況,成年人也要有自己追求快樂生活的權利。

等,是因為離婚是場勢必會波及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戰爭。高考這種人生大事當前,愛孩子的家長,會以孩子前途為重,選擇推遲離婚。這是婚姻失敗的夫妻、作為父母給孩子留下的最大體面。

所以,到底要等,還是不等?我們聽一聽4位在高考前後經歷過父母離婚的人,來講述他們的親身故事,以及他們對這道辯題的看法。

“離婚一定要等到高考後嗎?”聽完4位過來人講述,你就有答案了

“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同時,我得知父母離婚了。”

我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父母說要下館子慶祝一下。

第二天,他們鄭重其事地挑選了一個很貴的飯店包廂,點了一桌子菜。那頓飯氣氛非常異樣,爸爸抽了不少煙,媽媽強顏歡笑。中途,爸爸出了包廂不知道幹什麼去了,媽媽彷彿鼓起了很大勇氣一樣告訴我:爸爸媽媽離婚了。

聽到這話,我第一反應就是:“你們什麼時候領的離婚證?”媽媽說:“兩年前就領了。”聽到這話,我當時就懵了。

他們在我小時候就開始打架,我高一暑假時鬧得最厲害,那個時候我被迫住到姑姑家,奶奶這邊、姥姥那邊,輪番勸也勸不住。那個時候我以為他們要離婚了,在姑姑家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結果高二開始後好像兩個人沒事了一樣,關係變得前所未有的好,甚至有時候還能開點玩笑。我以為他們真的想通了,不吵架了,徹底和好了。

沒想到他們早就領了離婚證,已經不是夫妻,卻生生在一個屋簷下同住了兩年,合起來演了兩年戲,騙過了我。

我當時有種被欺騙的憤怒,該說他們演技好,還是我感覺太遲鈍?我不能理解的是:“你們既然能演兩年完美的戲,為什麼就不能在這兩年時間裡,好好去挽救、經營一下夫妻關係呢?”

後來,當我也面臨了婚姻失敗,也經歷離婚時,我明白了,有些感情不是說補就能補回來的。而父母當年能做到的,我自愧做不到——為人父母的感情世界,真是不可理喻、充滿擰巴、卻又有一種讓人流淚的偉大力量。

我想,父母當時離了婚,沒有了夫妻這一層身份,反而能讓彼此感覺輕鬆和解脫。也許他們適合當朋友吧,不適合做夫妻。

他們沒有死拖著不離,煎熬對方;也沒有一拍兩散,棄我於人生的關口。他們或許有過深仇大恨,所以才決定離婚,然而又擯棄前嫌,為我進行合作。這不是偉大,又能是什麼?

——小宋,男,32歲,產品經理

“別等了,你們現在就離。我反正住校,不會影響到我。”

高二,我寄宿。得知我爸被我媽捉姦在床,我媽拿著菜刀追砍,這一出鬧劇,在村裡傳得沸沸揚揚。放假回來後,我走到哪兒都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

作為一個少女,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恥辱。我爸酗酒、愛罵人,這些都罷了,但我理解不了怎麼一個人能在自己女兒快要高考的時候,那麼不要臉地出軌,而且之後還能像什麼事情沒發生一樣,照樣對兒女打罵訓斥。

我早就勸過媽媽離婚,但在她的觀念中沒有離婚這個概念。她越咒罵得厲害,越顯示出自己的無能為力。高二這次事情後,媽媽好像想通了,跟我說:“等你高考完,我就和爸爸離婚。”

我當時的回答很乾脆:“別等了,現在就離。我反正住校,你們怎麼離怎麼鬧,不會影響到我。”

我只有一個想法,趕緊考上大學,遠離這裡,遠離這個家庭。

不負責任的父母,在不在這個家庭中,對孩子來說都是折磨。

不負責任的父母,在不在高考後離婚,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小齊,女,26歲,銷售

“離婚一定要等到高考後嗎?”聽完4位過來人講述,你就有答案了

“別說為了我,實際是你自己沒有能力和勇氣面對離婚。”

高三有天半夜我突發高燒,媽媽送我去醫院打點滴。我在走廊吊著針的時候,她給徹夜不見身影的爸爸打電話,然後激動地對罵起來,被護士呵斥。後來我媽坐在我身邊,哭著一邊數落我那不負責任的爹,一邊擔憂我的生病影響到學習。周圍急診室那些零零散散的病客,都投來鄙夷的眼神。

我當時昏昏沉沉的,好難受,但內心裡有一種衝動,就是拔掉針頭一頭撞死算了。撞死了,我就不用再面對彼此憎恨卻死不離婚的他們,撞死了,他們才會知道,他們對我的傷害有多大。

媽媽是個對生活毫無見地,卻又一味認死理的人。她覺得父親不是人、對她不起,卻又不離婚。只說為了我,為了給我一個完整的家、為了不影響我的學習。有時候她會跟我說:“你好好學習,你考上大學了,有出息了,媽媽也就放心了。那個時候我沒有牽掛了,就要為自己活一次了。”

我大學沒考上,上了個大專,然後自己出來打工,起點雖然低,但是總算還能養活自己。可這麼多年過去了,媽媽依然沒有離婚。也許,是她對我的生活還不夠放心?也許,是爸爸回家的次數多了一點,讓她覺得婚姻還是有救的?

但我覺得更有可能的是,她不知道離婚了自己能怎麼辦。其實,我媽不離婚根本不是為了我,為了她沒有能力、沒有勇氣,去面對離婚後的生活。

——小方,女,23歲,文員

“為什麼善於配合的兩個人,就是不能像正常夫妻一樣在一起。”

我是高考結束後,父母就去扯了證、離了婚。對此,我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因為我覺得他們早就該離婚了。

很多年以來,媽媽常年在外頭打工,每年放假我會去媽媽打工的城市住上一段,爸爸在老家有自己相好的媽媽也知道。爸爸媽媽對我都算不錯,但他們之間早就沒話說了,婚姻幾乎就是形同虛設。

我稍微懂事一點的時候,曾經問過媽媽為什麼不回家,為什麼不跟爸爸一起。我媽說“你爸不要和我生活在一起”;我回去又問爸爸為什麼要趕媽媽不許她回家,我爸說“沒趕她,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用知道太多”。

我爸還說:“不管爸爸媽媽在哪裡,但是,都希望你把學習搞好,考個大學。”

他們永遠欠我一份解釋,讓我在對成年人感情世界的疑惑中長大。十四五歲的時候,我曾經叛逆過,覺得誰也不要管我,學著抽菸、打架。媽媽知道後特地從外地回來,督促我學習。那是印象中唯一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經歷,我覺得他們對教育我這個問題上,配合得還挺好的。這就讓我更疑惑了,為什麼,這麼善於配合的兩個人,就是不能像正常夫妻一樣生活在一起。

那個時候,媽媽跟我談話,說讓我好好準備高考,以後去城市裡跟她生活在一起。那是媽媽第一次在我面前流了眼淚,她說:“我知道爸爸媽媽對你不起,但是我們都是愛你的,對你有很高的期待。等你高考完了,爸爸媽媽就正式離婚了,自由了。”

後來我收了心,好好學習了,考上了一所還算不錯的大學。對父母,我仍然愛,但也是仍然不理解。也許當我更成熟一點,經歷過感情和婚姻後,才會理解吧。

——小徐,男,21歲,大學生



很多婚姻不幸的人都說:“離婚了對不起孩子,不離婚對不起自己。

所以怎樣離婚才能把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如果一對父母決定把離婚拖到孩子高考後,卻從不停止對彼此的仇視和爭吵,在這種壓抑的家庭氛圍下,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少年男女,只會有種窮途末路之感。

如果一對父母決定當即離婚,不管孩子的狀態和情緒,一門心思紮在分財產分房子爭搶撫養權的戰鬥中,孩子肯定也不會好受。

所以降低傷害的根本,不在於到底在什麼時候離婚,而是你們離婚的姿勢正不正確——有沒有帶著理智去看待這段關係的終止、有沒有做好善後的計劃、有沒有和孩子進行過良好的溝通、有沒有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

離婚不是用來爭對錯的;

離婚不是用來賭氣的;

離婚不是用來懲罰對方的;

離婚不是用來逃避責任的……

“離婚一定要等到高考後嗎?”聽完4位過來人講述,你就有答案了

離婚,只是兩個不適合做夫妻的人,選擇分開,去各自走一條相對獨立的追求幸福之路而已。

在這個過程中,夫妻的身份消失了,父母的身份還保留著。為人父母的離婚夫婦,如果真是為了孩子好,還真的是要學會剋制——

不是要剋制著去營造一種其樂融融的假象,而是剋制住自己對這段失敗婚姻的失望、沮喪、憤怒和悲哀,不再將對方視作敵人、丟掉期待,帶著理智去和對方一起計劃離婚後的一系列問題,為未來做最妥善的安排。

能做到這一點的父母,才是真正愛孩子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