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人老了,容易以老賣老,頭腦頑固,該如何做一個易處的老者呢?

幾瓶飲料


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改變思想觀念。怎麼講呢,如果你年輕那會兒在工作以及生活中比較獨立或者“握權利”的,那麼在你老年之後,就可以把權利放手了。

給你舉個例子,我奶奶七十多歲的時候還操持著整個家,因為操心兒女,所以什麼事情都想管,都想過問,但是我爸我叔他們覺得老人家已經跟社會脫軌了,所以很多事兒不跟奶奶商量了,有時候甚至忙的時候不跟她說,奶奶在那個過渡期特別不開心,想不通。我那時候看到她那個狀態也很難過,想著我的爸媽怎麼能這樣對待老人!

但是後來,我終於明白一個道理,這個世界的主宰者永遠不是你,終有一天你要到幕後去甚至退出舞臺。所以要學會在特定的時候把權利放開。

因此,你要做到。1.不瞎操心2.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3.該吃吃該喝喝4.找一個或者幾個自己的興趣愛好。

最後,五十歲古人云知天命也,所以你有什麼事情是你看不透?想不明白的呢?



小魚老師生活啟示錄


我覺得這個個人的生活態度、脾氣秉性有關。我的爺爺和我的姥爺,生活就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人。

我的爺爺和姥爺,年紀差不多。兩個人唯一不同的是,我姥爺腿疼,走路不方便,有時候需要人照顧。我爺爺身體很好。因為舅舅常年在外不在家,我們家又離姥爺家近,姥爺就一直住在我們家了,一日三餐,媽媽都是按照姥爺的生活習慣去安排。但是,有時候還是不能讓姥爺滿意。姥爺年紀大了,不能吃太多肉和油膩的東西,姥爺卻愛吃肉,有次媽媽給她做了青菜不合胃口,直接把碗扔出去了,讓媽媽很傷心。姥爺也很倔強,說自己有兒子卻住在女兒家,讓人看笑話丟人,所以總是不苟言笑。有次,媽媽出門很晚才回家,姥爺沒拿鑰匙,回家看到沒開門。生氣的走了,說:媽媽不想讓他我們家住了。有時候問媽媽:姥爺,為什麼脾氣這麼暴躁。媽媽說,姥爺年輕的時候都很倔強,會打姥姥,家裡做飯都會先弄好讓他先吃。所以,導致老了老了,脾氣也沒改多少。一方面,我也覺得是姥爺常年腿疼給折磨的。爺爺脾氣就比較溫和,容易相處。這也是,我自己從小到大感受到的,不管奶奶做什麼,爺爺都不挑剔,生活上還幫奶奶做飯。所以,現在年紀大了,也是不願給子女添麻煩。

面對那些脾氣古怪的老人,我們不能硬碰硬。面對我姥爺,我媽媽基本上也都是哄著他,有時候他心情好了,會說說他,他也能聽進去一些。性格脾氣一時改不了,我覺得面對這樣的老人,也只有自己的親生兒女去照顧,因為兒媳什麼長時間會照顧不了,因為面對這樣一個頑固的老人,親生兒女也有煩躁的時候。父母養我們長大,不容易。我們做兒女的,放寬心儘量順他們的意,特別是身體不是很好的父母,讓他們過得開心些吧!





開心呀媽媽


人老了,容易倚老賣老,頭腦頑固,這只不過是一些老人為了表現自己強勢的一種藉口而已。

年輕時就很隨和的老人,老了一樣很隨和。

有個同齡鄰居,從小是父母抱養的,在她二十多歲的時候,養母就去世了。剩下她和養父兩個人一起生活。他養母在世時很強勢,家裡大小事情養母說了算,養父一般不攙和。養母去世,家裡大小事情是她說了算,養父的想法是每天給他有吃有穿,餓不著,凍不著就行。

她招上門女婿的時候,徵求養父的意見,問養父招一個外地的小夥子行不,養父說,跟你過一輩子,你認為行就行。

她招了一個外地的上門女婿,婚後養父依然是啥事都不管,她和女婿兩個人想辦法賺錢養家,一直到養父去世,女婿從來沒有跟養父拌過一句嘴。

若果老人自己不想倚老賣老,就不會出現倚老賣老的事情;如果說老人喜歡自己倚老賣老,凡事都希望別人讓著,總認為自己的老人,被人就應該讓著,這樣的老人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邊都總是喜歡惹是生非。

譬如網上曾經爆料的,老人公交車上要年輕人讓座,坐在年輕女孩腿上的,坐在小男孩腿上的,出手打人的;譬如非常時期,某小區門口老人毆打防控工作人員的。這些都是老人自己做出來的,如果你把自己也看成是一個普通人,沒理由讓別人照顧你,你就不會鬧出事端,正因為你把自己看成是老人,認為人們都應該尊你,所以,你才會搞出讓人不齒的事端。

做一個心態平和,時時處處都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你就是一個很容易相處的老者。


牽住夕陽的手


為老者要懂得少管年輕人的事,好不管最好少管。兒孫自有兒孫福。該幫時就幫,當然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要做一個慈祥的老人,俗話說得好,老要有老樣,不能為老不尊。才能得到人的尊重。要人尊老敬賢,但做為老者長輩,也要自尊自重。


林宏周357


家有老父老母深有感觸,他們出生在30至40年代的老人,經歷了艱苦的年代,生活中省吃儉用,勤儉持家,規規矩矩,簡簡單單生活了半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病也就多了,兒女給她的建議,他只是答應,然後他還是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不太容易改變,所以就不要堅持老人去改變,做兒女的要呵護老人,好好相處,盡好孝道。其實只要本著理解、尊重的宗旨,拿出我們兒女的“孝心、關心、耐心”來,是能與老人相處好的。



A莜藍芷韻



書法美術愛好者


人老了,容易以老買老,頭腦玩固,該如何做一個易處的老者呢?

人老了,也並不是所有年老的人,都會“倚老買老”。說實話,若問人老了會有什麼變化,其實,除歲數在隨年的增長外,就是身體各方面在慢慢衰老,但不老的心,依舊像年輕人一樣“年輕”。

那麼,一些老人為什麼會倚老買老呢?

下面不妨試著找找原因,尋找答案。

先談一談,人倚老賣老形成的原因:

一、以個人的職業經歷有關。

有些老人,在退休之前,身份就高人一頭,做過什麼:長、官、老總……,或因職業的終年養成:養尊處優、頤指氣使。

1.退休、至退休多年後,但人的思想依舊停留在過去的“光環”裡。

古語道,“好漢不提當年勇”。但由於多年養成的“大家風範”,或過於礙於情面、或以習慣為由,不願放下自己當年的身價。

2.退休後,由於職業的關係,身份落差太大,心底一直難以調整過來。

3.退休之後,但看到年輕人的那些做法,與過去自己的想法做法相差太大,在沒有權衡事情利弊的情況下,直接向前阻擋,或當面責怪年輕人的做法。

4.由於當年自已,身處的環境不同,養成了固有的思維習慣,對不同境遇發生的事,始終用自己一成不變的思維方式,對當事者橫加指責。

二、和老人的不同生活壓力有關。

社會壓力來自方方面面,如果一個人長期處在生活的重壓之下,長期以往,又不能得到絲毫的壓力釋放,人的內心深處又不能得到正確的排解,即使再健康的人,也會因心理“疾患”,一時的出現思維和言語的偏差。

1.如果一個老人,一直處在掙錢養家,贍養老人,撫養孩子的環境中,已養成了獨行專斷的一面。對孩子們做的事、說的話,跟自己相違背的,往往不會加以思考,辨別對錯,就直接向前阻攔,往往自己認為,是在教育和保護孩子。

2.老年人,一路從艱難的生活中走過來,心中很明白,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

所以從關心下一代出發:

①總會把自己成功與失敗經歷,不厭其煩地講給孩子們聽,其中摻雜著老人個人的觀點,出發點和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有所借鑑。有時一些孩子不能理解,就認為老人倚老賣老,擺老資格。

②有的老人比較含蓄,看到孩子們身上的缺點,不加以嚴正指出,而是繞了一個彎子,又是打比方,又是說故事的;在其中,也必然穿插著老人的思想和觀點。往往孩子們也一時不能理解,總認為是老人又在倚老賣老了。

③現在孩子們的思想成熟度,難以預料。這是因為無論是學校的教育,還是過大過量的媒體信息影響,接受的不同思想觀念也是層出不窮。老年人總想讓孩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時常嘮叨著,灌入自己由生活中得來的經驗教訓及觀念思想,以教育孩子。年輕人往往會“感覺”,他們的思想過於陳腐落後。

三、與人的文化素養和性格特徵有關。

1.文化素養不高。

有些老人文化素養不高,對一些新問題認識不足,思考問題時,都處在一種慣性的思維模式之中。造成的以客觀實際的偏差在所難免。

2.不謙虛,愛吹噓的性格。

男性老人,一般都有愛好。有的“愛好”:抽菸喝酒、打麻將等。有的天天喝酒,一喝就醉。醉者就開始自吹自擂。

甚者,認為自己是長輩,倚老賣老,說話不分場合、不分輕重。對小輩一些錯誤、缺點,不加思索,放大後,不分青紅皂白加以指責。

3.倚老賣老,擺出一副老資格的樣子,輕視別人。

一些老人始終擺出一副老資格的樣子,總以為自己高人一等,並始終生活在自己過去的光環中。對別人做出的成績,即視而不見,也不放在眼裡;顯得十分傲慢,不近人情。

從以上一些敘述分析中,不難看出,所謂老人“倚老賣老”,即有陳詞濫調,不真實一面;也有老人實實在在“倚老賣老”,讓人生氣的一面。

如果處在一個老年人的位置,該如何克服這倚老賣老的毛病呢? 其實,只要做到客觀的看待問題,要用與時俱進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物。不要在乎別人的身份高低貴賤,而要尊重身邊每一個人。





沿流溯源


人老後招不招人待見,關鍵是個人修養問題。修養高的老人自知,自律,言語少,多為別人著想。以老賣老的人微功自居,唯我獨尊,綁架孝道,與小輩們很難相處,特別頑固不化,又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怎會改變?孝順的晚輩儘量迎合,努力滿足;繼承老人秉性的小輩當然是針鋒相對了,還談何家庭和睦?


設計慄Li


作為一名具有3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退休年齡延遲,我還堅持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應該說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老,也就不倚老賣老,更不服老。年輕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年輕人能幹的,我也能幹;年輕人頭腦靈活,我頭腦也不頑固;年輕人能接受新事物,我也不斷拋棄舊觀念,年輕人積極進取,我也從來不落後。

在學校的學習工作生活當中,我和年輕老師摸爬滾打在一起,教學研究在一起,科研寫作在一起……下課了,午休了,我們在一起談生活,談理想,談孩子,談家庭,談未來,談廚藝,談養生,談衣著……我們推心置腹,各抒己見,直言不諱,暢所欲言。

下班後,我的生活更是豐富多彩。淘寶購物,美化裝飾,螞蟻森林,百度網盤,準備課件,直播授課,頭條新聞,抖音視頻,養花攝影,彩視製作……

心若年輕,歲月不老。縱然歲月匆匆,守住心中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們想要的幸福一直都在!





俠女老師


調整好心態,不斷地學習、接受新事物,做到與時俱進,不致落伍。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低調、虛心。

少說、多聽,不管閒事。

最好是去健身房,那裡的年輕人多,有朝氣。

可以多與年輕人交流、互動,向他們學習健身常識,他們也樂於指教。健身房鍛練的人,不論男女老少,大都相互尊重、交流。

我認為,去健身房,比上所謂的老年大學強。

我在健身房遇到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九歲,都很善於交流。

尤其是打乒乓球、游泳,相互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