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華民族從秦漢時的尚武民族,後來被少數民族吊打,為什麼後來不尚武了呢?

黑夜裡的花火


唐之前外重內輕,宋以後內重外輕。歷史早就總結了。根本原因還是東亞足夠封閉,耕地足夠廣闊。擴張的原動力不足,而對追求穩定的訴求更為強烈。


超哥侃古今


如果將古代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劃個分水嶺,我認為毫無疑問宋朝便是中國人民族性格的巨大轉變和代差的時代。

宋朝以前的中國古人崇尚重義守諾、悍不畏死,死對於當時的人們而言根本就是輕如鴻毛的事情。

因此,有“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說法,孟子在《魚我所欲章》中談道:“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孔子在《論語·衛靈公》有:““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的說法,而墨家則有:“赴湯蹈刃,死不旋踵”的俠義風範,足見中國古人自先秦時代的文化源頭裡內藏對死的輕視和對義的執著。

在這種情況下,先秦時代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人物,譬如專諸、要離、荊軻、豫讓等,而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在此氛圍中形成了以重義輕利為榮、以貪生惡死為恥的文化價值取向,可以說先秦時代的華夏族就是名副其實的“戰鬥民族”。

自先秦以降,中國古代漢族先民沿襲了彪悍的戰鬥作風,以俠義為精神紐帶的遊俠群體始終將儒、墨諸家倡導的仁義貫穿於漢民族發展的主線中,甚至在對北方異族的態度上,強烈尚武的遊俠精神驅動著漢族先民不斷殺伐草原蠻夷,故此,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原農耕王朝幾度馳騁於茫茫草原,對遊牧民族展開了血腥的追殺,以這層意義來講,宋代以前的漢族先民被譽為戰鬥民族是絲毫不過分的。

而這種情況到了宋朝,漢民族的性格發生了驚人的逆戰。宋前朝代的人們個性奔放豪邁,骨子裡流露出的俠義風範瀰漫於社會角落的各個層面,因此,初唐詩人楊炯就有:“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感慨,而比至宋朝,國民性卻發生了180°大轉彎。

北宋開國前歷經了五代十國,在短短的72年時間內,居然一度出現了14位皇帝,其城頭變幻大王旗令人咂舌的速度簡直堪比大一統的唐王朝,而這些皇帝的出現往往都是伴隨著武將專權造反衍生出來的結果。

因此,北宋立國後,宋太祖趙匡胤實施了“強幹弱枝”、“重文抑武”的國策,百姓為了爭搶功名都紛紛放下手裡刀槍擠破頭的往大宋公務員序列裡鑽,而無業遊民的不穩定人員則被政府大筆一揮盡數收入軍隊。

北宋政府的這種做法造成了漢族百姓們絕大多數善於吟詩作畫而短於武力角逐,民眾體質呈現斷崖式下滑,一旦整個國家形成了全面徹底的重文輕武的風氣,那麼,這個國家也就岌岌可危了。

從後來蒙古人南下滅宋的慘痛經驗教訓來看,兩宋正是以這種弱化民族武力值的方式換來了三百一十九年的延綿國祚,但宋朝統治者卻因此而引發了雪崩式的大潰敗,最終在崖山海戰中南宋十萬軍民葬身魚腹,成為了時代之殤。

此後的漢族先民在經歷了元朝九十八年的殘酷壓迫後,再度武力值爆表將元室趕回了蒙古高原,然而,對於漢民族來說,這可以稱得上是漢族先民夕陽餘暉下的最後悲歌,承襲而至的滿清在明朝遺民的徒勞的抗爭中走向覆滅,滿族統治者為奴化漢族百姓而大肆強制“剃髮易服”,最終流淌於漢民族骨子中的錚錚鐵骨被銷蝕殆盡,餘下的漢族民眾徹底了淪為了滿族統治者的化內奴隸,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再難見到尚武成風的蔚然景觀了。


歷史偵查處


首先需要說明一點漢人並非不尚武,而是更重文,相比秦漢以前,自唐宋以後漢人的戰鬥力確實有下降的趨勢,個人認為原因有幾點:



一、自隋朝楊堅父子設立科舉制後,打破了之前的門閥世家制,讓底層平民百姓有了進階為官,改換階層的道路,而這條路相比以前用命去拼去搏的軍功制來說安全得太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而學文,到後世甚至有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



二、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其治政理念就是重文輕武,武人在宋之一朝中的地位始終處於低人一等的境地,甚至宋太宗時期的樞密使(現今國防部長)大將曹彬走在大街上,看到文官的馬車到了,無論對方什麼品級都會選擇避讓,終宋一朝民眾崇文抑武成風。



三、南宋程朱理學的建立和推廣將文人的思想禁錮,也隨之滅殺了文人體內的血性,導致後來同樣是面臨外族入侵的大明亡國之日再無崖山之烈。



四、滿清統治者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以奴隸制的方式進行統冶,愚化、奴化民眾,滿清一朝地位低的人見到地位高的人時必須下跪,口稱奴才,潛移默化裡消弱了民眾心中的血氣。



雖說漢人心中的血性經弱宋之後逐漸消減,但絕非沒有,只是隱藏得更深,更難激發而已,一旦被喚醒那份血性,漢人絕不比其他任何一個民族弱,抗美援朝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酒後看歷史


一、中華民族及其主體民族漢族的表現雖然有許多失誤,但是,比較而言,還是優秀的民族。

1、縱觀五千年中國史,總體上還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族佔優勢。秦始皇之前基本上是華夏族統領中華大地。秦始皇又對中華大地進行了有效的統一和拓展。東漢、西漢實際上繼承和發揚了秦始皇的成果。三國之後直到隋朝楊堅統一中華大地期間,少數民族佔優勢時間其實不長。隋唐幾百年之後的五胡亂華局面時間五百年,實際上五胡佔優勢時間也不長,大小政權的變化象走馬燈,你方唱罷,他登場。到宋時期,雖然宋朝這個漢族佔絕對優勢政權和國家只佔三分之一,金國統治者是少數民族,骨幹和平民還是以漢族為主。遼及元中漢族也佔重要部分。元朝的大一統近百年實際上浮在上部。明朝是漢族佔政權和國民絕對優勢不說。清朝統治集團內的漢族勢力也僅僅是落風於滿蒙,中後期(尤其是太平天國時及之後)的清朝政權還是主要靠漢族文武大臣和群眾。

2、中華民族的不斷壯大,國土的不斷拓展,中華文明基本上未滅(世界上幾大文明唯一的未滅),主要還是由於漢族的包容性和不懈的努力。

3、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族在許多較短期間的落勢的主要原因,還是由於人多,矛盾不時激化而內鬥,才讓周邊一些少數民族趁機得勢。隨後又整合,奮鬥,才又佔政權的主導優勢。

二、現在的許多探討、反思,實際上是在爭取中華民族及其主體民族怎麼才能始終占主導地位。為什麼?

1、只有平衡,大家才能相當和平的共處。而中華大地要平衡,要相當和平的共處,必須是主體民族漢族占主導地位。否則,少數民族若占主導地位,由於心虛,由於從長期來說力量不足,於是,就會用武力手段,用傷害整個中華民族的手段,甚至藉助外力來力圖達到統治的實現。

2、只有中華民族及其主導民族漢族始終占主導地位,我們才能持續的,不斷的向前進。不致於走建設一一破壞一一建設的彎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三、世界形勢逼人強

中華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必須與時俱進,必須團結,必須不斷髮展經濟,必須有強有力的武力來保障。這一點應該是中華民族大家共同的大事和責任,而不僅僅是漢族的。

中華大地各民族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各種習慣和風俗不斷的在互相取長補短,不斷的融合。如果不是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導致一些己融合的大量人就少不就漢,我們己成功的基本上不分你我了。

現在的國際形勢,要求我們戰爭時英勇善戰善謀,和平時文稚彬彬。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魚磊衛靜


這個問題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對此,談幾點淺見,以期拋磚引玉。對一個民族來說,尚武精神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其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是國家的制度設計。其中,傳統文化尤其是核心價值觀可以看作尚武精神的底蘊,而國家制度設計往往具有現實意義,更為直接和重要。

秦軍方陣

(一)從中華傳統文化看。中華傳統文化始終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等視國家、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觀念,其核心價值觀說到底就是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民族利益、國家利益。這種價值觀,是民族尚武精神的基礎和核心。實際上,東方文化都具有這種價值取向,與西方文化有所不同。二戰印緬戰場,中國遠征軍在得到美國裝備、美式訓練後,戰鬥力立馬實現躍升,令美軍、英軍刮目相看。二戰後期美軍在反攻太平洋諸島作戰中,直接被日軍頑強抵抗打怕了,也因為日本人為了所謂的國家利益不惜玉碎。從傳統文化看,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一直都在,從未丟失。

霍去病出擊匈奴

(二)從國家制度設計看。戰國中期秦國進行了著名的商鞅變法,推出軍功爵制度,規定秦人無論出身高低,靠軍功就可以得到爵位,很快秦軍就被打造成令東方諸侯膽寒的虎狼之師。拿破崙有句名言:“ 如果一個國家的軍人還不如商人受人敬仰,那麼這個國家離亡國就不遠了。”從這句話也可以一窺拿破化橫掃歐洲的秘訣。斯大林有一句話說得更直白,他說:“一個在軍人待遇上精打細算的國家,是在為下次戰爭賠款做準備。國家假裝關心軍人,軍人也假裝保衛國家。”二戰中蘇聯能夠給予德國、日本陸軍毀滅性打擊,除了其廣袤的國土、強大的生產能力,恐怕也與蘇軍將士尚武精神密不可分。實際上,軍隊到底能不能打仗,大的方面取決於國家的制度設計,最關鍵的有兩條:一是物質支撐。國家能不能給強軍提供武器裝備等物質支撐,使其在軍事裝備、軍隊形態競爭中有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是人才保證。國家能不能從待遇上保證軍隊對社會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使大量的社會優秀人才服務軍隊。歷史上,我們有過漢唐盛世,漢軍、唐軍打跑了匈奴、突厥。只是到了宋朝為了防止再發生“陳橋兵變”,在杯酒釋兵權後對軍隊將領進行大力壓制,誕生了所謂的無兵文化。在宋朝,最吃香的恐怕是政治家、商人、藝術家,宋軍戰鬥力也是歷代裡面最差的,燕雲十六州都始終未能收復。小說、演義中那些奸臣對楊家將、岳家軍的壓制、迫害,雖然都並不是史實,但恐怕還是有一定現實基礎的。

楊七郎遇害


戰漢古玉


提此問題者我懷疑是蠻夷外邦!尚武不尚武可以看看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就知道了!

元朝以前我們就不說了,但元朝統治中華96年而忙,並且是祖孫三代打下的江山。沒有善待漢家子弟,民怨太深,階級矛盾太重,不忙沒天理,這就是元朝統治不到100年的原因。至於滿清我們漢人沒那麼反感!因為滿清把先期打江山的民怨都轉移到開疆拓土上了,漢族子民高興還來不及了!畢竟中國現在的版圖滿清絕對有奉獻的!再說,滿清之前也屬於明朝的自治區,也是原居民!再者,滿清的皇帝基本上都稱職,都是尊華治漢!看看民國的四萬萬同胞抗日的口號就知道滿清的漢族人口絕對不少。因為民國是傳承了滿清的家底。能養活那麼多老百姓,至少滿清那個時候的統治也算稱職的,只是後來的慈禧老妖婆害了一把中華民族!

尚武不尚武可以問問抗日戰爭的日本人就瞭解了,就算是晚清那麼腐敗無能的情況下,西方列強也不敢統治中國,只能是割地殖民!


華夏草根山民謀士


一個民族尚武與否是與這個民族的整體與個人生存環境和統治者的政治意圖相匹配的。中國在隋唐之前一直處於不斷的戰爭狀態,各個國家政權都一直在戰爭與準備戰爭。統治者在極力推崇整個社會的尚武風氣。而且男性I5歲以上必須要從軍征戰,許多人都有你死我活的戰鬥經歷,逐漸形成了勇武彪悍的性格風俗。還有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民眾生活苦不堪言,老百姓為了生活與不被餓死,必須要有能力保衛自己和爭搶不多的社會資源,而且好武鬥狠之人,在亂世中也容易出人頭地,甚至黃袍加身,成功讓人羨豔,自然而然尚武之風盛行。唐代而始,社會逐漸安定,戰事漸弱,人民生活富足安逸,實行了科舉制,學文之人更是向上層社會攀登的最好途徑。民間尚武習氣稍有減弱之勢。到了宋代,宋太祖出於維穩目的更是將抑武從文當作一項基本囯策而實行,武將基本不會有大的岀息,一時社會文風灼烈,文人受到尊敬,武人被認為粗俗與野蠻而被人鄙夷。再加上宋代實行了募兵制,普通百姓一般情況下不用服兵役,更是不願學武。形成了從上而下一派柔弱溫和之像。所以從唐始至宋,正是中國人尚武習氣從強而浙弱的一段時期。中國人(特別是漢人)從此被蒙,金,遼,夏,清等少數民族武裝吊打,基本上損失了反抗能力,直至如今終於變成了一個娘娘國度!


晉西北土漢子


矯枉過正了,太尚武,就會逐步文官化,比如三國兩晉。反之,太尚文,就會逐步武官化,由兩晉逐步到唐朝就是逐步武官化嚴重,其實就是逐步的循環







振35794701


這個問題是一個值得中國人深刻思索和反省的問題!

從華夏文明的發展歷程來看,華夏民族就不是個任人宰割的懦弱民族!想想當初秦始皇的威武,以一敵六,而且獲得大勝!漢武帝幾次北伐掃平北方大地的豪情壯舉!華夏民族從來都不是個軟蛋民族!

華夏文明在漫長的過程中,經歷過幾次農耕文明融合遊牧文明的過程,規模比較大的幾次是遠古時代併吞了蚩尤,漢朝時期把北方遊牧民族遷回中原腹地,以至於西晉滅亡後南北朝對峙,形成了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大融合。起因是西晉皇帝開歷史的倒車,讓居住在中原地區的遊牧民族在一定的時期佔據了上風。最後依然是被農耕文明思想融合了。再一次就是唐末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掌握了華夏文明核心精髓思想,讓文明的中心北移。最後華夏文明核心精髓思想擴展到了廣闊的漠北地區!讓蒙古族繼承了華夏文明尚武的精神!隨著蒙古統一神州,讓農耕民族和遊牧在神州大地大融合。這期間,北方遊牧民族繼承了華夏文明的尚武精髓思想,而南方的漢人繼承了華夏文明的情感文化思想部分。這一點其實是佛教思想的入侵引起的。

其實華夏民族從一個擁有尚武精神的民族,轉變為一個注重情感文化思想的民族,這裡面發揮最重要作用的就是民族的主體思想改變了!

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延綿,主要思想是由黃老之學為主幹,附加以百家思想精華組成的思想體系維繫的。“黃老之學”其實就是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就是不卑不亢,以勇力存活於世的生存哲學。這種思想本身就含有剛勇的尚武精神。看看在道家思想指導下的華夏文明各個階段,都不是軟弱無能的時期!

只有佛教思想在神州大地推廣之後,徹底讓中原地區的漢人成為了待宰羔羊!讓佛教思想在神州大地普遍傳播的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佛教思想其實就是一種健康身體的宗教思想,佛教思想主旨的善念,不殺生,以及輪迴和報應,等等都是在塑造一個忍耐和等待的思想。這種思想對於國家的管理是更加便利了,但是,對於處於自然世界的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來說 就是一種頹廢的思想體系了。

至於李世民為什麼會大力推廣佛教思想?也許是李世民獲得的皇位不正當有關!本來李淵是準備把皇位傳給李建成的,李建成是大唐朝的皇太子!也就是法定的皇位繼承人!但是李世民通過計謀誅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並且威脅自己的父親退位!這種行為按照農耕文明的傳統禮法就是大逆不道之舉!李世民為了把這件事的影響力弱化,還有讓人民更加好管理,就開始大力推崇佛教思想,也就讓華夏民族特別是中原地區的漢族的民性徹底發生了改變,從此漢族人逐漸變成了信仰佛教思想的待宰羔羊!

看看佛教思想的作用多麼大吧,以前以殺戮侵略成性的蒙古族,在篤信了佛教以後,也慢慢蛻變成為了草原上的蟲!

在神州大地上,一些沒有受到佛教思想荼毒的部分少數民族,他們由於接受了華夏文明的核心精髓思想,反而變得越來越強大!比如滿族人,也就是之前的女真。他們只通過幾十萬人就徹底征服了神州大地。可見一個民族的主流思想的變化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了。




亙辰


竹帛煙消帝業虛,山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中國五千年封建奴隸制社會,其歷朝歷代統治階級從來都是以暴力奪取政權,以儒術所謂仁義禮智信的謊言愚弄民眾!他們自己瞎掰這一套,他們自己都不信,還強迫別人信,那可能嗎?在冷兵器時代,四處流竄的遊牧民族打勝了就搶掠,打敗了抱頭鼠竄,反正你也逮不著我!蒙元蟎清統治階級更藉助漢奸軍閥帶路黨之力,開始了其365年的奴隸制黑暗統治!所謂尚不尚武那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宋明官僚地主階級的剝削本性,他們上欺天子下壓民眾,為了保住他們的權利與財富,他們跟誰合作都行!自1840-1949年100多年華夏民族陷入戰爭所造成的血腥苦難之中,尤其是抗日戰爭,倭寇根本不屑與當時的官僚地主階級合作,只是利用他們麻痺欺騙民眾,日偽軍更在大江南北包括南京之外蕪湖無錫南通揚州等城市,借通共資助抗日武裝名義,抄掠了60%以上的富裕中產之家!這下子,他們算明白了,倭寇不但要他們的錢,還要他們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