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有些人考研二戰比一戰分數少?

adfliuye


英語和政治分數應該差距不大,差距大的應該在另外兩門上吧,我覺得考研還是比高考簡單一點,考研的考生基數少一點,並且是自由學習的,自由學習就意味著一定要自覺另外還要會自學,我看好多都在那裡天天背政治,一背就是一上午,這就是典型的不會自學,我覺得方向對了,考研還是不難的。


怕水的魚57241151


二戰分數比一戰低,這是個常見現象,究其原因大至有如下幾點。

一,複習時間的問題,研究生考試以後,精神放鬆,再經過等待下分,準備調劑等等一些過程,到決定二戰時,一般已經五月中旬左右,這就比新一界考研生,在複習時間上少了三到四個月,加上長時間不看書,對原儲備知識已遺忘過半,和新一界考研生比較,已沒有明顯優勢了。

二,學習環境的變化,一戰考生大多有在校生身份,可以在教室或圖書館學習,有些院校還給學生特意準備了考研教室,這更有利於考研複習。二戰考生已經畢業,失去這些有利因素,多數在家自主複習,家中安逸的生活更容易使自懶散鬆懈下來,影響複習效率。

三,心裡狀態的變化,二戰考生失去了學生的身份,同時增加了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加上對前途不確定性的恐慌,在家中孤軍作戰,又沒有同學相互取暖,很容易造成情緒低落,這種負面情緒對複習過程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四,報考院校的變化,在一戰失利以後,有些考生對所報目標院校失去了信心,很多二戰學生又重新選擇了考研目標。每個院校考查專業課內容上是有差異的,考研用書也不同,特別是有的同學改變了報考專業,使得專業課複習從頭開始,使得很多考生在專業課上失去了二戰生的優勢。

再加上每年考試難度的度化,導致二戰分數比一戰時低,成了常有的事。為了避免這種事的發生,在決定二戰以後,一定調整好心態,多鼓勵自己,早日從一戰痛苦中解脫出來,抓緊時間信心十足的投入二戰的複習中來,集中精力,堅持不懈,幾個月後就會看到勝利的署光,“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從來未可知",只要有夢咱就努力去追。


樂遊易海


首先考研是一場持久戰,並不是跟大學期中、期末考一樣,靠你一個星期複習一下就可以的。考研準備到結束,你需要忍受孤獨,看著別人週末出去happy。假期別人出去旅遊,你則需要在學習。如果你是學生,每天早起,可能你的室友覺得你太吵了,言語上、行動上、行動上表現的難以理解。他不能理解你,不能做到感同身受。

其次,對於考研各個科目需要積累,你需要高效的學習方法,在有效時間內創造更高的分數。面對自測,一次一次不如自己預期的結果,難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

心理上、學習上的壓力、外界對你的評價等等都是你分數不如一站,畢竟二戰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氣,你可能也給自己最後一次努力的機會了。


貢勉


就好像有些人高考分數一年比一年差一樣,這樣的情況一般是當事人信念不堅定,意願不強,還有就是自律性不強造成的吧。第一年有可能是複習不到位,複習方法不行,複習時間不夠,經歷了差不多一年的的時間人也被磨去一大半了,第二年開始時決心可能蠻大,可是要知道二戰不是一般人能夠很好的堅持下去的,慢慢的會越來越難熬,直至崩潰或者放棄。身邊就有這樣的同學吧。可能真的身邊沒誘惑,沒影響靜心複習,能做到破釜沉舟才能上岸吧。現在競爭太大,當然還是要具備基本的實力!


如同昨日


考研有大年和小年,偶數年成為大年,題目偏難,分數肯定整體低了一些。二戰的學生從小年遇上大年分數降低很正常,但是目標院校的分數一般也會低一些。


靈之兮如雲


這個原因很複雜,我想出了幾個:

1.鬆懈。因為經歷過一戰感覺自己對考研已經瞭解了很多,再加上覆習的內容一戰都看過很多了,覺得可以不需要像一戰那樣拼命。

2.考試難度。有可能你二戰時候的難度比一戰大很多,那麼分數下降也是理所當然的。

3.心態變了。因為一戰未過帶來的打擊太大,導致二戰心裡素質扛不住,複習失常。

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本沒有弄清楚自己一戰是為什麼失敗,是粗心還是複習不到位,知識點上不會查漏補缺,複習心態上也不會有所變通,這樣的狀態不管幾戰都是失敗的。

所以二戰甚至三四戰的人,最主要的還是得弄清楚自己為什麼失敗,要不然怎麼複習都是原地踏步。


么篇上小樓


分數的高低與當年考試難易程度有很大關係,就考研數學來說,基本上是一年難,一年簡單,題的難易程度不僅會影響分數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會使考生內心壓力更大,對於二戰學生來說心態可能容易崩潰,導致發揮失常等等。


考拉MMD


因為二戰的壓力大,畢竟已經失敗過一次了,往往復習時弦繃得太緊,考試時怯場的可能性很大。並且考試最忌諱的就是緊張怯場,所以二戰一般比一戰分數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