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看破不說破,知道不知道,佛為什麼不說話


稀罕旅遊的人,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走過一望無際的平原,在沙漠中看過孤煙直看過長河洛日,攀過珠峰看雪景,穿過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乘風破浪的大江大河,也泛舟過西湖,當然也會去過不少的寺廟道觀,這些自古以來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儒道佛,三分天下有其一。一個是統治者的推崇,一個是信男善女的信仰。

中國有多少寺院廟宇我沒有數過,之於四大佛家聖地還是知曉的,像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的道場;安徽的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四川的峨眉山——普賢菩薩的道場。除去四大道場,比較有名氣的還有北京的潭柘寺,河南的少林寺,浙江的靈隱寺,山西的華嚴寺等等,其他省市縣城甚至村落都皆有寺廟存在,有些村莊的名字都是依照原來寺廟的名字命名。不論年代,不論規模,都是法相尊嚴,晨鐘暮鼓,梵音嫋嫋,佛號聲聲,叫人肅然起敬,心無雜念,瞬間整個人都心靜下來,有一股悲天憫人的情懷在縈繞,感覺到對大自然的敬畏,造物主的偉大,人類的渺小來。籠罩在佛的氣場裡,整個人變了一個樣似的。

可是,無論你遊歷多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你會發現,所有供奉的法相,不論佛,羅漢,菩薩,尊者,金剛等都是沉默的,不論金身還是泥身,不論高低大小,無一例外的都是一味地沉默著,一動不動的看著腳下的芸芸眾生。

哪麼,佛們為什麼要沉默,他們每天都在想什麼,他們每天都看到了什麼,他們每天都在做什麼,他們跟我們見到的人們有什麼不一樣,真的如電視劇或者電影裡演繹的那樣嗎?你們不覺得好奇嗎?

對於這事我曾經認真的想過很多時間,還假設出種種場景,比如濟公見到觀音菩薩怎麼打招呼,見到如來佛祖怎麼開場,四個菩薩在一塊是否也喝酒聊天侃大山,他們是不是也會把每天發生的新鮮事告訴對方,喝完了也去打打麻將下下棋,是否也像我們一樣互相爭論,集中討論一件事兒的始末緣由,最後少數服從多數,舉手表決,所有這些都是不得而知,只是無端的胡亂猜想而已。

看破不說破,知道不知道,佛為什麼不說話


回頭我想,他們為什麼不說話,因為他們不能說,不敢說,因為他們也矛盾,也無法處理人間的家務事。

一個賣扇子的總是希望天氣越熱越好,一個賣傘的總盼著陰天下雨;棺材壽衣店的老闆總是盼著多死人,當大夫的總是想著救死扶傷少死人;賣青菜的都希望自己的青菜能多賣幾個錢,買菜的總是討價還價少花幾個錢;一個賣炭翁總希望一年四季都是冬天,好多賣幾車碳,一個地主老財達官貴胄總希望冬天快點過去一年四季如春;殺人放火攔路搶劫的總希望不被逮著,官府捕快班頭都是限期破案恨不能把他們一網打盡;趕車都是希望馬不吃草還能跑的快,馬是希望天天好草好料還不用幹活。這些人都是虔誠,都是拜佛,都沒有錯,又都有錯,你說叫這些佛怎麼辦,答應誰是,不答應誰是。所以說他們狡黠的,也是智慧的,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你們爭論你們的,鬧騰你們的,咋呼你們的,吵鬧你們的,凡人的事也是真煩人,凡間的事兒不好搞清楚,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那就能一刀切好了,一個勺子攪和勻了,佛也有沒轍的時候,也有頭疼的時候,乾脆,我不開口就是了,因為一開口就是錯誤。

人們不知道怎麼回事,依舊是跪拜由他們自己的意願塑造的佛像,尋找一個心靈的依託或者安慰。佛們也坦然的接受。突然有天不供奉了,他也不會不高興,你就是把他們的金身推到了,他們還是那樣,不怒不爭,不喊不叫,他們清楚,不久的將來,他們還會站起來,還會被塑造的更好,供奉的更好。

於是他們便把這些經驗傳遞給人們: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心若一動,淚已千行。”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看破不說破,知道不知道,這就是他們為什麼沉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